帳單或許會遲到,但永遠不會缺席。
昨天下午開始,氮氮的朋友圈一片「哭窮」聲:
「還是支付寶了解我,我都不知道我這麼有錢。」
「誰能告訴我,月入不到5k的我,是怎麼花出十幾萬的?」
……
沒錯,能讓大家如此懷疑人生的就是一年一度的支付寶年度帳單。刷屏吐槽的背後,其實是對自我消費能力的懷疑,以及對生活的不確定。畢竟好幾個月之前,大家都還紛紛自認是「隱形貧困人口」,如今搖身一變成了消費主力,對比帳單和存款,實在讓人無法不自嘲。
「帳單式小康」的人很可能正在吃土
支付寶2018年全年帳單的推出,帶火了一個詞——帳單式小康。
看帳單以為自己月入數萬,看存款才知道自己月入幾千,這樣的年輕人,不再少數。
看了看大家的帳單,大部分人的主要支出都是在飲食、生活、住房繳費等相對層次較低的地方。有網友感嘆道,別說存錢了,光是在大城市生活就掏光了錢包。
2018年中旬,智聯招聘發表了《2018年夏季求職期平均薪酬城市分布》,其中北上深杭遙遙領先。這些城市的「漂兒們」,一度引來眾多羨慕嫉妒恨。但事實上,拿著一萬多月薪,扣除花唄借唄房租交通生活費人情來往同事聚餐一幹雜七雜八錢以後,到手也所剩無幾了。
這些看似光鮮的背後,或許都是「有口難言」。
賺的不多花的不少
據去年發布的《2017年消費升級大數據報告》顯示,80後已成為日常消費支出最高的人群,90後也不甘示弱成為了消費增長最快的人群。
「月入5000元的年輕人,比月入2萬的更敢花。」
作為從小生長在網際網路時代的90後,信用消費逐漸成為了90後的新型消費方式,先花錢後還款的方式被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所接受。
618、雙11、雙12、情人節、聖誕節……每個節日都能過成購物節,不僅買的多,還買的精緻。能買戴森吸塵器絕不將就德爾瑪、能買科沃斯掃地機器人就絕不買美的、能買博世洗烘一體機就堅決不考慮小天鵝滾筒洗衣機……大錢瘋狂「剁手」,小錢精打細算,這是多少人生活裡的真實寫照。
到頭來,勤奮青年變身隱形貧困青年,一看存款……不好意思,沒有存款。
「隱形貧困人口」成為新的消費主力
在2018年《中國養老前景調查報告》中顯示,中國新一代年輕人裡(35歲以下),約56%的人還沒開始儲蓄,開始儲蓄的44%人中,平均每月儲蓄僅1389元。對於這一部分的人來說,錢都去哪兒了呢?錢都變成了支付寶帳單上的一串串數字、家裡隨處可見的快遞盒子、幾百次的外賣訂單等等消費行為。
在消費這件事上,「隱形貧困人口」絕不認輸。他們一方面憂慮自己的財務狀況,但又很認同自己的消費方式。在他們看來,頂著「隱形貧困人口」頭銜,從容消費,追求「看起來更好的生活」,比存款更有吸引力。
氮氮說:支付寶帳單上數以萬計的消費金額和年輕人人均儲蓄區區1389元對比,可以說是天壤之別。生活中「隱形貧困人口」成為了帳單上的消費主力,說起來也有點諷刺,但這或許就是現實。未來也許還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直到他們開始有了新的消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