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田育臣 文圖
核心提示:今天(3月29日),一段名為「鄭州公交禮讓行人獲女孩飛吻」的視頻,在網上被熱傳。當事公交車長接受大河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禮讓行人過斑馬線,是一個司機的本分,卻收到飛吻感謝,他特別激動。專家也表示,一個微笑或感激的動作,是對他人善意的一種鼓勵。按照規定,不禮讓斑馬線上的行人是一種交通違法行為,但這名司機的一個平凡舉動,為何會讓女孩心存感激?
網傳視頻↓
△來自梨視頻
◆事件:213路公交車長禮讓女孩,收穫飛吻致謝
今天上午,一段名為「鄭州公交禮讓行人獲女孩飛吻」的視頻,在網上被熱傳。這段視頻一共41秒,視頻顯示:兩名女孩在一個斑馬線旁邊等車,這輛正緩慢行駛的公交車停在了斑馬線前,兩名女孩手拉著手一路小跑,跑到了路對面,即將到達路對面時,一名穿黑色外套的女子,扭過頭對車長獻上一個飛吻。大河報官方微博第一時間轉發了這段視頻,不少網友留言說,「女生超可愛」「為公交車長和女孩點讚」。
當時是個什麼情況?今天中午,大河報記者聯繫上了當事公交車長毛棒。毛棒今年37歲,是鄭州公交三公司四車隊213路公交車長。毛棒回憶,此事發生在3月23日下午6點半,他駕車沿碧雲路由北向南行至紅雲路附近,因該處有一個小學,路上有斑馬線,當他試圖緩慢通過斑馬線時,看到兩名約20歲的女子手拉手站在路邊,正等待南北車輛經過後通過馬路。這時,他踩下了剎車,將車停在了距斑馬線三四米遠的位置。
兩名女孩看到公交車停了下來,二人快速地通過斑馬線。「我也沒想到,一個女孩會用飛吻表示感謝,當時我特別激動。」毛棒說,他停車禮讓行人過斑馬線,是一個司機的本分,從沒想到被人讚揚。而他表示,以前,他也經常禮讓行人和老人,有些人伸出了大拇指,有些人大聲喊著「謝謝」,這些都讓他非常感動。
△213路公交車長毛棒
◆數據:一交警大隊一天查57起「車不讓人」違法行為
據了解,2017年6月,公安部交通管理局曾發布通報稱,近三年來,全國共在斑馬線上發生機動車與行人的交通事故1.4萬起,造成3898人死亡。而從統計情況看,機動車未按規定讓行導致的事故佔了全部事故的90%。
為整治不禮讓斑馬線交通違法行為,今年1月起,河南省公安廳交警總隊曾發起為期一個月的集中整治行動。據統計,今年1月5日至1月24日,全省僅機動車不禮讓斑馬線交通違法被查處18219起。今天,記者多方了解,鄭州市並未對因不禮讓斑馬線交通違法而受查處的進行進行統計,但記者從鄭州交巡警三大隊獲悉,3月27日一天時間,該大隊共查處了57起不禮讓斑馬線交通違法行為,批評教育100餘人。
鄭州市公安局交巡警支隊相關負責人介紹,《道路交通安全法》第47條、第90條規定:機動車行經人行橫道時,應當減速行駛;遇行人正在通過人行橫道,應當停車讓行。機動車行經沒有交通信號的道路時,遇行人橫過道路,應當避讓。對機動車駕駛員遇行人正在通過人行橫道而未停車讓行的行為,可對其處以20元以上200元以下的罰款處罰,並記3分。
「經過這段時間的集中治理,不少機動車主的交通安全意識都有較大提高,開始主動避讓斑馬線上的行人」。鄭州交巡警三大隊民警說。而毛棒也表示,2個月前,他主動避讓斑馬線上行人時,一些行人還不太習慣。「若是人人都遵守規則,形成一種良好的社會氛圍,被禮讓的人也不會有這麼大的反應了。」他說。
◆感動:這幾件生活小事,觸動了人們心弦
毛棒告訴記者,此事發生後,他與同事聊天,談及此事,同事覺得挺有意思,便調了公交車的監控,並將視頻上傳至網上,「沒想到,這麼一件小事,經引起這麼多人的關注。」記者了解到,3月28日上午11點半許,一名微博網友轉發視頻26個小時,播放量多達6萬人次。
無獨有偶,今天下午,市民李女士也向記者講述一個感人的經歷。前幾天,她在農業路與經二路交叉口,看到2名七八十歲的老人,行走非常不便,「當時,信號燈變綠了,但這兩名老人走得很慢,一輛公交車停在前面,足足等了1分多鐘,待老人完全過了斑馬線,公交車才繼續前行。
其實,生活中不少類似的感動,一直觸動著人們的心弦,不少被網友拍下傳至網上,才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與點讚。今天,除了「鄭州公交禮讓行人獲女孩飛吻」的視頻,一段名為「一名司機為夜間山路騎行小學生照路」的視頻也同樣走紅網絡。該視頻內容為:一佩戴紅領巾的孩子夜間在山路騎行,一名司機為這名孩子照路20分鐘,直至能看到燈光,快到路的盡頭時,孩子突然下車,回身鞠躬感謝司機。據相關媒體報導,當時,司機在發布視頻下方留言表示「一瞬間無地自容」,而司機表示,拿手機錄的本意是怕孩子摔倒了以後訛他,可孩子的鞠躬讓他慚愧無比,同時也更加堅信善良的力量。
此外,3月27日,一段名為「一名3歲的小朋友在北京天安門廣場向執勤武警莊嚴敬禮」的視頻也獲得網友們的稱讚。視頻中,小朋友先敬禮後禮畢,武警軍官也立即給小朋友回了一個軍禮。之後,武警軍官還向小朋友伸出了手,小朋友也非常信任地將手伸向武警軍官。不少網友留言稱,「握手的那一刻令人感動。」
記者查詢還發現,2017年8月,一段「被讓行的老人對著停車禮讓他的司機兩次脫帽鞠躬致謝」的視頻,雖僅9秒,但因釋放出了溫情暖意,觸動了人們的心弦,曾收穫了一千多萬次的點讚。而三個事件,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助人者舉手之勞,而被助者心存感激。
◆說法:善意是對社會文明的必要補充
記者了解到,2017年開始,全國多個城市開始大力整治不禮讓斑馬線交通違法行為。其中,徐州在斑馬線前的路面,大字幅寫上「斑馬線前車讓人」,以此種方式,提醒車主主動禮讓行人。為了提醒行人遵守規則,徐州市有些地方還出現過彩色斑馬線。
而在鄭州,鄭州交警部門也採取了一些辦法。例如,今年3月14日,為警示違法駕駛人,鄭州交巡警四大隊對不禮讓斑馬線的行為,除了依法給予處罰,還送司機一個印著「交通違法 下次改正」的黑色警示牌。
對上述這些現象,鄭州大學社會學教授張明鎖表示,長期以來,因機動車主遵守規則的意識淡薄,在斑馬線前搶行的駕駛陋習,似乎成了一種頑疾;而行人過斑馬線時,害怕被速度較快的機動車撞上,因此,往往出現「行人讓車」的情況。然而,隨著交警部門執法力度的加大,司機禮讓意識的提高,加上一些被禮讓的行人,表現出一些感恩的舉動,也是對司機遵守規則的一種鼓勵。「今天你是行人,明天可能就是司機,雙方能夠相互體諒,相互禮讓,社會才會更加和諧地運轉」。他表示,其實,善意也是對社會文明的必要補充。而類似的充滿善意、戳中人的淚點的事件,可以喚醒每個人換位思考的意識,讓大家從自身做起,讓善意匯聚起更多的正能量,社會將會更加有序、文明與和諧。
◆提醒:這些行為可能被界定為不禮讓斑馬線交通違法
機動車如何行駛才算避讓斑馬線行人?今天,鄭州交巡警支隊上述負責人表示,機動車右轉通過斑馬線,必須減速;如果機動車到達斑馬線時,已有行人在斑馬線上通行,則機動車必須停車,待行人通過後再前行;而當機動車正在緩速通過斑馬線時有行人準備進入斑馬線,則機動車可繼續前行,無需停車避讓。
此外,該負責人還提醒,以下三種行為可完全界定為不禮讓行人的違法行為:
1.行人正從斑馬線過馬路時,駕駛員駕車鳴笛示意行人讓行並快速通過斑馬線。
2.機動車在行經斑馬線時,強行衝散過馬路的隊伍,比如學生放學排隊從斑馬線上過馬路時,仍然有駕駛員強行通過,切斷過馬路行人的隊伍。
3.在斑馬線前的導向車道內,前車已經停車讓行,而後車卻變道強行通過斑馬線的行為。
來源:大河客戶端 編輯:裴申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