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 北京
讀萬卷書,行萬裡路。
暑期,家長們在忙著給孩子上興趣班之餘,也多少會想著提前預習下新學期的課文,同時也期待著安排一場有意義的親子遊,如何能夠「寓教於樂」魚與熊掌兼得呢?答案很簡單,那就是:你帶著娃,讓娃帶著課本,一起去旅行。
教育家陶行知曾說過:「我們要活的書,不要死的書;要真的書,不要假的書;要動的書,不要靜的書;要用的書,不要讀的書。總起來說,我們要以生活為中心的教學做指導,不要以文字為中心的教科書。」所以,當家長們預備讓娃預習新學期的課文時,不妨給自己和孩子一起布置一個「最活、最真、最生動、最有用」的旅行課題,讓孩子帶上課本,一起在路上一邊走,一邊玩,一邊學。
可以想見,當你將現實中的歷史、人文與自然景物跟孩子們的課本知識有機結合在一起的時候,那麼每一處被賦予了深厚文化底蘊的自然風物,將更能有效地引導孩子在行走中增添感悟,潛移默化中,將更能激發孩子們的學習熱情,同時也可以薰陶情操——這樣的旅行,有意義、有深度、有價值,作為家長,你值得與娃一起擁有。
■新快報記者 陳鏇/文(CFP/圖)
北京,祖國的首都,課本中無數次出現的地方,一個我們一生中必須要去幾次的地方——翻開小學一年級的語文課本上冊,開篇《我上學了》背景就是北京的天安門廣場,五年級課本中《圓明園的毀滅》,六年級《開國大典》及《故宮博物院》,都讓人對首都北京充滿嚮往。
作為首都,北京是極富韻味的:萬裡長城、巍峨宮殿、胡同四合院、老街、故居……這些不僅僅在課堂上需要認真聽仔細看,更值得親身到北京去體驗。在這座歷史與現代交融的大都會裡,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聽,那波瀾壯闊的歷史,深厚的文化底蘊,日新月異的科技發展,還有那些知名的高等學府如清華、北大,這些都能給孩子埋下一顆勤奮求學的種子。
打卡1
我愛北京天安門
在長安街南側,北京城傳統中軸線上,有著世界上最大的廣場——天安門廣場。廣場中心為人民英雄紀念碑,繼續向南穿過毛主席紀念堂就到了正陽門,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前門。
廣場西側是人民大會堂,東側是國家博物館。廣場對面,長安街北側即是天安門城樓,城樓下波光粼粼的金水河靜靜流淌。
每天清晨和傍晚,天安門廣場都會舉行隆重而莊嚴的升降旗儀式,對初到北京的遊人來說,觀看升降旗儀式是必不可少的行程之一。
六年級語文課本中還有《開國大典》一文,家長可以幫忙找到相關視頻,陪孩子一起觀看毛主席在天安門城樓上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的激動人心時刻。
打卡2
我在故宮探歷史
北京故宮,又名紫禁城,位於北京市中心、天安門廣場北一公裡處,景山南門對面。外圍是護城河,河內是周長3公裡高近10米的城牆,城牆四面都有門,南有午門,北有神武門,東有東華門,西有西華門,城牆四角還聳立著4座角樓,造型別致,玲瓏剔透。
小學語文六年級課本中有《故宮博物院》一課的內容,描述出故宮大致可劃分為兩部分,南為工作區,即外朝;北為生活區,即內廷。所有建築排列在中軸線上,東西對稱。居住區以北有小巧別致的御花園,是當時皇室成員遊玩之所。
現在故宮一些宮殿設有綜合性展覽,收藏有大量古代藝術珍品,是中國文物收藏最豐富的博物館,不管是幾年級的娃,都值得現場去感受下。
聯遊
圓明園 廢墟上的園林
也許孩子還沒學到課本中《圓明園的毀滅》這一課的內容,但不妨先去打卡。
坐落在北京西郊的圓明園,毗鄰頤和園,由圓明、長春、綺春三園組成,是清帝王在150餘年間創建和經營的大型皇家宮苑。
圓明園不僅以園林著稱,也是收藏豐富的皇家博物館,園內各殿堂內陳列有許多國內外稀世文物,園中文源閣是全國四大皇家藏書樓之一,藏有《四庫全書》《古今圖書集成》《四庫全書薈要》等珍貴圖書文物。
不幸的是這一世界名園在19世紀末期遭英法聯軍劫掠和焚毀,後又經歷了無數次毀滅,最終淪為一片廢墟……家長可面對廢墟給孩子講述曾經的歷史,鮮活、生動、震撼。
■專題策劃:朱穎潔 ■專題執行:陳斌 陳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