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完了開學要準備的事情,這一篇更是重要的不能忘記。每個孩子的開學,都伴隨著家長的「同步聯動」。
如果說前面的內容是寫給家長和孩子的,那這一篇,則是專門寫給家長的。因為開學,除了有些準備是孩子自己做的,有些準備是一起做的,還有些,同樣是家長自己要準備的。
那究竟有哪些事情呢?
1、生活起居要照顧。
無論哪個年級,孩子在家都要吃飯。這是一個每天必須要完成的目標。而日復一日的早起,早飯,其實是件挺讓人費心的事情。要保證營養,還要儘量省事,同時還要有變化,相信很多人都已經有心得了。
每每看到朋友圈裡媽媽們分享的早餐時,我都在想,為了這個早餐,早起點都是有意義的。
1)牛奶,麵包,面點的搭配:這種搭配最大的特點是省事。
2)除了以上的種類外,搭配水果,或者玉米,或紅薯,還有肉類,這早餐的營養豐富的,都要趕上自助了。
還記得張醫生說「不要給孩子喝粥」的那個事情嗎?其實無論吃什麼,營養健康是最重要的。
上午有4節課,如果早餐不來點「硬貨」,基本上第三節課,肚子就咕咕叫了
2、接送孩子成規律
大多數家長,自己小時候上學,是不用接送的。那個時候,門口同學一聲喊,孩子拿著半個包子,背起書包就跑出去了。
而現在,特意去「普及」了一下:如果孩子在1-4年級,那肯定是要有人接的。比如家長,或者是託管班。如果沒人接,老師是不會讓孩子離校的。這不是給家長找事,這是為了孩子的安全。
而今年,託管班,各種培訓班,真的是受影響比較大。可能是去年還在營業,今年就已經找不到了。接送孩子這事,又成了一項必須要完成的任務了。
3、課外班消費要理性。
疫情後,很多人說會出現報復性消費。或許在孩子這裡,真的會出現。玩了大半年了,這各種興趣班,都沒有上。開學了,趕緊把丟下的補上來。於是一周七天,8個培訓班要上。
現在孩子最大的痛苦,莫過於沒有「放學」一說。對於他們來說,一天總是在學習, 要麼在學校上課,要麼在機構上課。都說996累,其實孩子們這個強度學習,也是很累的。
學習是需要張弛有度的。任何東西如果都是排隊等著,都是負擔。而且知識是需要消化沉澱,理解,再拿出來運用的。
機器都儘量不要全天運轉,孩子的學習也是一樣的。
曾經有人問我,我家孩子現在三年級,已經達到6年級的畢業水平,能不能跳級?現在基本上是沒有跳級一說的。
以前跳級,是因為孩子聰明,學習能力超出同齡孩子;而現在,大多數都是用時間換成果。別人在學,他在學;別人在玩,他還在學。
這種時候,孩子提前學完了知識,那上課的時候怎麼辦?休息。因為已經會了,聽不進去了。
就像是看電影,買好了票,結果提前朋友拉著你看了一遍,再走進影院,還能像沒看過那樣專心嗎?很難。
所以,課外班,要少而精。興趣特長類,素養提升類,能力訓練類,可以。千萬別給孩子報那種提前學和同步學的課,那樣,孩子在學校,就更不學了。因為,這裡學不會,還有一遍等著呢。
絮叨了這麼多,其實重點只有一個,那就是要適應。家長都要適應,孩子同樣也在適應。無論做多少的準備,到真實的情況下,還有可能出現狀況。這是必然。
和孩子一起迎接開學吧。一切都會好起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