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馬雲在浙商總會2018年半年度工作會議暨骨幹培訓學習會在上發表演講,提出了很多觀點,其中包括:等政策不如懂政策,市場廣度不如市場深度,利已獨佔不如利他共享,快樂一陣子不如堅守一輩子等。
以下為演講節選:
公司在形勢最好、業績最好、利潤最好、士氣最好的時候必須改革。
企業出問題是因為錢多了
我們要了解宏觀經濟,特別是對整個金融、製造業市場的判斷。
以前阿里巴巴非常困難的時候,我就鼓勵我自己,我和我的同事講,馬路上沒有車的時候只有兩種方案,你有能力就跑得快點兒,沒有能力就停下來修車。馬路上車很多的時候,你就要非常小心。
換句話說,企業出問題都是因為錢多出了問題,所以,天下之大,想清楚自己、想清楚自己企業的優勢,你有什麼、你要什麼、你放棄什麼,總會有自己生存的方法。
企業今後要懂政策
以前企業家做企業老是等政策,今後要懂政策。
我跟公司裡面的同事這麼講,我現在是董事長,我想做的事情,說一遍你們別把我當回事情,兩遍也無所謂,當我講七、八遍的時候,你們要非常小心了。我也許做不到,但我會慢慢把它搞過去。
其實去槓桿、去產能也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兩三年來已經說了多少遍?很多企業家都把它當作文件在看,但一個政策下來得兩三年的時間。所以,有的時候要高度注意,一個政策出來要想說什麼,你要想明白,你要提前兩三年做好轉移、升級的準備,而不能等到來了以後再改。
這一輪的經濟去槓桿、去產能、去汙染,從我們這些企業來看,我覺得去得好,必須去掉一批企業。這些企業在最好的時候居然沒去做戰略轉型,居然沒有看到這些問題,你說這些企業不去怎麼辦?
一定要在陽光燦爛時修屋頂
多年來在阿里我自己的感受很深,我那時候一直堅信一個東西,就是在陽光燦爛的時候修理屋頂,公司在形勢最好、業績最好、利潤最好、士氣最好的時候必須改革,一定要在陽光燦爛的時候爬到屋頂上修屋頂,千萬不要下雨、下暴雪的時候再跑到屋頂上修一修,你可能就摔在屋頂上了。
形勢不好的時候,你要非常小心,該萎縮的萎縮,該退縮的時候退縮,但是理想主義不能變。退縮不等於丟理想,要修復自己。
但是今天我們所有的企業都要認認真真地去思考,絕大部分優秀的企業家都是哲學家,哲學家是苦頭吃多了,才會變哲學家,學習是成不了哲學家的,你只有自己苦頭吃了,你知道好與壞,才能重新調整過來。
把握趨勢下想明白三件事
過去40年浙商的成功是敢為天下先,靠創新、奮鬥。但是在今天的形勢下,大家認認真真要思考,我到底想幹什麼?
我覺得很多企業不去想自己到底想幹什麼,所以形勢一不好,就緊張,形勢一好就瘋狂,其實往往在人人看好的時候,大家擁擠不堪是最容易出事的時候。
所以,對我來講,我只要把握好趨勢,看到什麼東西是一定不能碰,什麼東西有機會,什麼東西別人不敢進去,把這些問題想明白了,然後按照定律一步一步往前走,還是有機會的。
未來沒有純製造業和純服務業
擁抱技術是極其關鍵的。大家說盒馬鮮生行不行、大潤發行不行?現在盒馬鮮生上海、北京、杭州所到之處人多成這個樣子,只是換一種方法做,擁抱技術做而已。大潤發我們收了以後,現在也是越來越好。
我們不是說想進入零售,阿里巴巴不想做零售,我只是想告訴大家,零售是可以做好的,只是按照你的方法做,想退到昨天的方法做,那是不行的。
所以,未來的製造業一定是服務業,而未來的服務業一定是製造業。大家記住,純製造業的時代可能過去了,純服務業的時代也過去了,更何況很多人都沒分清楚什麼叫製造業。
我有時候開玩笑,大家說海底撈是服務業還是製造業?海底撈實際上是一個製造業,只是端到桌子上那一刻是服務員幫你端上來而已,它後面的採購、生產,材料整個就是一個製造業的過程。
所以,大家講虛擬經濟,虛擬經濟是偏金融的。要發展實體經濟,一定要發展好虛擬經濟,不要把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對立,金融不是壞東西,但是以前的金融沒有發展好,不是金融不好。
企業不要打民族化這張牌
企業老要發展實體經濟,其實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是一個貨幣的兩面。我們做企業的人,不能把自己的民族化提得很高,叫什麼民族企業,其實世界上絕不會因為是民族企業而為你付錢,網民叫好但是他是不會付錢的,看熱鬧的人很多,是因為你是好產品。
所以,我們沒必要打一些莫名其妙的牌,沒必要去做一些莫名其妙的概念。不要把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對立起來,不要把服務業和製造業對立起來。今後服務業就是製造業,製造業就是服務業。如果你今天說你是製造業,那你的路走得也不會太長,也就是幾年的時間。
實體經濟不是製造業,服務業是實體經濟中最主要的組成部分,希望大家也要記住。
未來的利潤就在於技術含量
我覺得整個企業如果沒有技術含量,大家還在資源投入、資金投入、勞動力投入,這樣的時代完全過去了。未來的利潤就在於技術含量,未來的市場不在於多大,而在於多深。你想想,日本的市場的深度非常深,中國市場廣度很大,中國的市場遠遠未開拓,中國有巨大的機會在這裡。
所以,希望大家多注重這個觀念的思考,以後製造業就是一個創造業,以前的製造業企業花時間都在想融資、買設備、搞定材料,未來的製造業請大家多花點兒時間不是引進資金,而是引進知識、引進人才,把這方面做好。
未來30年會重新洗牌
未來的30年,這個世界會重新洗牌,30年間,政策的改變、中國的開放,以及技術、理念、思想、管理重新洗牌了整個經濟,所以才有這個房間的人能坐在這兒。未來30年,經濟將會重新洗牌。
30年以後,包括我們在內,大概有20家企業還能夠參加浙商總會理事會就已經很了不起了。這絕不是危言聳聽。你要做好準備的是,如何拿到這20張門票。未來這個房間的人將會變成500家企業,但是我們這兒只能拿到20張門票。
所以,我希望大家今天就改變,你改變,你痛苦,只有痛才不會苦,你連痛都不行,你苦的日子是非常糟糕的。
我說未來我們這200個企業家,如果有20張門票,已經很了不起了,但是這個位置裡面會有500-800個人進來,這就是變革、重新洗牌所面臨的巨大機會。
未來80%的企業是全球化企業
在未來的10-15年內,將會有5億的中等收入群體,中等收入不等於中產階層,中國未來的15年內,將會有2-3億的中產階層、5億的中等收入群體,還有8萬億美元的進口量,這將意味著重新寫貿易遊戲規則,所以製造業會發生很大的變化。
這個希望大家認真地去思考、認真把握,自己在這個領域裡面,你的定位是什麼?未來的製造業不是Made in China,也不是Made in America,而是叫Made in Internet,是這個國家採納的資源,那個國家拿到的技術,另一個國家拿到的設計,形成以後一定是全球化的企業,未來的企業一定是全球化的企業。未來你的市場必須是全球的,未來80%的企業必須是全球化的企業。只有這樣,你才能生存。
未來的經濟是利他主義
未來的經濟一定是利他主義。IT時代是立體圍剿,我越強越好,而未來的經濟是所謂平臺經濟,平臺經濟就是讓別人比你更強,什麼叫生態,就是你強,合作夥伴必須強,合作夥伴強,你也能強起來。所以,這種理念重新的顛倒和思考,是未來30年我自己覺得重新洗牌的關鍵點。
一個企業能否做得好,一個企業的組織是不是設置得好,要什麼樣的人才,做什麼樣的產品,這個產品與眾不同,關鍵在於你這個公司的思想跟別人不一樣。
我們公司也有上百家,但我希望每個人都不一樣,每個部門都有自己獨立的思考、獨立對問題的看法,深度、廣度、角度不一樣,使得他們走起來才會豐富多彩,這才叫生態,這才叫經濟體,這才叫繁榮。
利他主義、可持續發展、綠色、普惠,這些是未來30年你想活下來必須要運用的基本手段,聯合國在推,各國國家都在推,全國老百姓希望可持續發展,而且必須是綠色、普惠的,讓大家受益的。
企業家要有的三個關鍵點
1.結果導向,他比一般的政治家講求結果。
2.效率導向。他很講究效率的。
3.總體來講公平。
我們跟世界優秀的企業去角逐,跟美國競爭,我們要進,也不一定爭。從中興事件來看,每一個企業都去思考,你要擁有核心的技術,你這個企業一定要擁有獨到、獨特的技術。
所以,我想我們也不用擔心,你要適應,我們期待中美之間的關係,貿易會好起來,多做一些適合兩國之間貿易的交易,但是同時我們每個企業家都要有自己的核心技術,一定要有自己的核心技術。
三觀和三個主義
做優秀的企業,我認為三個關鍵詞。
第一,三觀。
1.老闆和所有的高層一定要想明白,要有未來觀,從未來看今天。
2.要有全球觀,從全球未來看今天。
3.全局觀,講政治是全局觀很重要的一部分。
這是公司高層管理必須要有的「三觀」。
第二,三個主義。
1.公司一定要有理想主義色彩,你為什麼而生產?你不是為錢,你不僅僅是為利益,必須要有堅強的、堅定的理想主義。
2.現實主義。你必須要活好今天,該活下來的活下來,該收縮的收縮,該發展的發展。
3.樂觀主義。再大的困難,今天不是最困難的。
所以,我們做企業要不斷地有這種交流會,大家共享,我到這兒不是給大家打氣,因為真正的企業家打氣也沒用,我們自己給自己打氣,你把自己想明白、想透了。
(來源:新華網思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