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養中蜂的朋友大多都接觸或了解過格子箱,和標箱相比,格子箱更符合中蜂向下造脾築巢的天性。上部存蜜,下部育子,不但能取到優質的全封蓋蜜,而且格子箱更利於蜜蜂結團保溫保溼。根據我個人使用格子箱和意標箱的對比,在蜂量等同的情況下,格子箱的子區比意標最少要大30%以上,在只取封蓋蜜的情況下,存蜜量也不比意標箱差。
在活框養殖中,強調蜂脾相稱,甚至大多數情況下都要求蜂多於脾,這是維持一個健康蜂群的必要條件之一。但是觀察格子箱的蜂脾比例,就會發現格子箱在任何季節基本都是脾多於蜂。為什麼脾多於蜂還能維持健康強盛的群勢呢?仔細觀察可知,格子箱上部存蜜位置的工蜂很少,這是其一。再看下部的子區,雖然外圍是由工蜂包裹的基本看不到巢脾,但是脾與脾之間工蜂覆蓋率極低,根本不需像活框一樣要工蜂覆蓋所有巢房。這一點其實很好理解,格子箱中蜜蜂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造出上大下小,的倒「凸」字型巢脾組合,完全符合其結團的需要,只需要少量蜜蜂包裹住巢脾四周和下部即可保持巢溫,脾間不需要大量蜜蜂進行保溫工作。由這一特性可以大概知道,格子箱內工蜂內勤期間工作強度低,理論上整體壽命也是比活框長的。
子脾大,工蜂壽命長,就不難理解格子箱的蜂群為什麼發展比活框快的多了。
但是格子箱換王、人工分蜂都不便操作,所以很多蜂友明知道格子箱發展快,但苦於換王和分蜂,並不敢下手。其實,格子箱的換王和人工分蜂,還是有可操作性的,比活框稍微麻煩些,但對於我們業餘養幾群十幾群的蜂友來說,也不算什麼。
首先說換王。格子箱需要換王時,打開箱蓋,在上部放置一收蜂籠,用木棍之類輕輕敲擊箱體,或直接從巢門往進噴煙,蜜蜂有向上性和趨黑性,會快速從上方爬進收蜂籠。如果是兩人配合,在此過程就能抓王。如果一人操作或者不便抓王,只需在巢門安裝上防逃片,等蜂王也進入收蜂籠後(如果沒有發現蜂王,就等所有蜜蜂全部進入收蜂籠後),蓋上箱蓋,再把收蜂籠斜放在巢門處讓蜜蜂自由進入巢門,蜂王出現後抓王就可。操作前準備好噴水壺,蜂王出現後及時噴水再抓,以免受驚起飛。
如需介王,可參考「瞬間介王法」,在放工蜂入巢前噴溼新王放入巢門。如需介臺,只需把王臺嵌入下部巢脾即可。
人工分蜂操作也和換王操作一樣,驅蜂離脾後,老王帶適量工蜂安置新箱。但最好採取等距離分蜂法,可以用調整新舊蜂箱位置的辦法來逐步平衡蜂量,不然回蜂數量難以控制,又無法像活框一樣多次提脾調整,會造成新分群和原群蜂量懸殊。因格子箱脾間穿有竹籤,子脾難以割取,強行割取損傷較大,所以建議從其他活框群提取一子脾安置新分群。如新分群還是安置于格子箱,可以用導礎條固定子脾後放入。具體操作:格子箱內距頂端1cm處,相對兩面釘厚度0.5cm左右的木條以放置導礎條。方向要求和內穿竹籤呈90度,這樣以後所做自然脾也會和竹籤90度互穿,不會墜脾。導礎條長度比格子箱內徑小2mm左右,用0.8cm直徑的竹籤兩根一組用皮筋紮起來即可。
竹籤提前截成適用長度,備好皮筋。標準巢脾先用剪刀剪斷兩側與巢框相連的鐵絲,再從正中剪成兩半,然後框梁處用割蜜刀順框梁割開就行。剪斷鐵絲和巢脾時務必用剪刀,不會拉動巢脾裡面的鐵絲造成多餘損傷。這樣就有了兩個獨立的小塊巢脾。竹籤在蜜區邊緣直接壓進巢脾,夾緊中間的巢礎,兩邊用皮筋纏繞固定就行。如果格子箱層高較小,這樣放進去巢脾會架空在第二層的竹籤上,必須要在巢脾對應位置剪兩個缺口,缺口寬度竹籤能通過就可以,深度以導礎條剛剛可以落實為佳。直接在箱外對比竹籤位置提前剪開。
導礎條推薦用竹籤,固定效果好,也可以直接用巢框上梁改制。比如我的格子箱內徑25cm,一個標箱巢框的上梁(48.8cm)可以截成兩個導礎條,一長一短,短的用釘子延長下框耳即可。注意要先把上梁量好分割點,用小鋼鋸鋸開之後,再剪鐵絲和巢脾。
一般內徑25cm左右的格子箱,可容納7張脾。如果蜂量小,無脾的導礎條找點耳脾,或者用老舊巢脾的蜜區裁成手掌心大小的小塊固定在中間即可,均勻擺放,後期造脾會接著造下去,還是比較工整的。
圓形格子箱導礎條和巢脾的固定方法一樣,就是架導礎條的木條要用小段的,分4段或者6段在同一高度固定。導礎條長度也要根據放置位置定尺寸。巢脾比箱體窄一點沒有關係,蜂群壯大了自然可以做滿。
以上方法同樣適用於活框改格子箱的過箱。如蜂友們還發現了更好更簡便易行的好方法,歡迎評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