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多的公共場所,從蹲廁變成了馬桶。商場、麥當勞、宜家那樣人流量大的地方,大部分都裝上了馬桶。每次看到公共場所這麼多馬桶,作為從業十幾年老師傅的我,深深覺得太多貓膩了!
想上個廁所都得排隊,尤其是節假日,好不容易排到了自己,一進去衛生紙滿地都是,地上又溼又多汙漬,這種情況下真的連掀馬桶蓋都需要勇氣,更別說坐上方便了。
首先對於為什麼現在越來越多公共地方廁所喜歡建馬桶這問題,我們可以先思考這兩個問題:
為什麼城市家庭現在大多採用馬桶而不是蹲坑?
第一個問題回答:
更多人在家裡用馬桶,說明馬桶相比蹲坑還是更舒適,而且味道也比蹲廁要小,更不容易濺到外面,方便實現乾濕分離。只要隔斷做的好,還可以實現一人上廁所一人洗澡。
尤其是對於一些老人和身體不便的人,他們根本用不了蹲坑,你全採用蹲廁等於剝奪了他們出行如廁的權利。
為什麼歐美日本等發達國家公廁採用馬桶而沒有或者很少有衛生問題?
第二個問題回答:
就拿日本而言,他們在衛生方面十分注重。每個人如廁之後,都會像在自己家裡一樣主動打掃乾淨。這一點在很多國家幼兒園裡面就在教導小孩子去公共廁所該如何打掃乾淨了。站主曾經還為他們的負責震撼過,他們清潔完馬桶,會喝馬桶的水已示清潔乾淨。
而我們國內很多大人連如廁之後要衝水都做不到,更別說還主動打掃乾淨了。
國際化接軌的馬桶
馬桶的在公共場所的大範圍修建一方面的原因就是這個。
與國際接軌,隨著改革開放以及越來越多的政策下,越來越多外國友人來到國內旅遊、交流甚至定居,眾所周知,國外發達國家都是採用坐便的,在公共廁所建造馬桶很大部分原因是參考學習了外國廁所的建造。
但是我們國家人口眾多,公共場所的基礎衛生的維持就已經是一項很重大的工程了,尤其在廁所這種重災區,大眾普遍第一反應並不是覺得這很高級,而是很不衛生。
利益趨勢馬桶的建造
公共地方的建設一般都是採用招投標的形式來進行的,顯而易見,採用馬桶自然要增加更多的預算,馬桶出廠價大約是蹲坑的三倍左右,而且也就有了更多的競標項目,後期維護費用也會比較多,所以,你懂得~
馬桶方便特殊人群
雖然在公共場所裡很多人都不喜歡用馬桶的,寧願憋著等找到蹲廁。但這譬如孕婦、老人、殘疾者等卻很依賴馬桶,因為它能為這類行動不便的人群帶來便利。
即使這樣,我個人還是贊同蹲坑多過於馬桶
而作為一個業內裝修人士,只考慮公共場所的情況下,我個人是傾向2比8的馬桶與蹲廁的比例。不喜歡在公共場所使用馬桶,但還是會把行動不便者或者馬桶喜好者考慮進去。
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論實用性及節約成本的維度考慮馬桶不及蹲坑。馬桶出廠價大約是蹲坑的三倍左右。
2.論維護成本與便利性考慮,蹲坑也是完勝馬桶,蹲坑一般不會堵塞,而馬桶誰用誰知道,更別提公共的地方。像衝水閥,馬桶蓋什麼的易損件經常壞。
3.從衛生角度考慮在公共的地方大家更容易接受蹲坑,這點我相信大家都認可,誰也不願意用別人座過的東西,尤其是貼近肌膚的馬桶。
而且現在公共衛生這塊大家都感受過,很多地方的衛生那真是一個不堪回首的經歷,有的不喜歡馬桶的還直接踩著馬桶上廁所。最怕的還是傳染病菌,而且大冬天的時候還要與冰冰涼的馬桶親密接觸,我是拒絕的。
4. 公共場所之所以選擇馬桶,一是有部分當政者是出於形象工程考慮,更有甚者存在利益輸送。另外馬桶施工比蹲坑費時費力,這意味著對承包施工方而言就是利潤,畢竟他們不會考慮後續使用的便利,因為他們一輩子可能也用不上一次。而且後面配件更換維護也是一部分人的收入。
5. 我國本就是一個人口大國,人流量較多、節假日時對於廁所的需求就更大了,據研究表明使用馬桶會比蹲廁花費時間還要多25%,這樣就大大增加了排隊時間。
綜上,公共場所使用蹲廁會更符合我們國人,1個馬桶4個蹲廁的比例會更好。馬桶的普及只會更多,還是學會去適應吧。
站主每日一問:
你家有沒有用馬桶?
最後:此文由裝修第一站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發於任何平臺,違者必究!
備註: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