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 我國中藥質量概況之中藥材及飲片

2021-01-09 中藥材天地網

  中醫藥學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創造,是中國古代科學的瑰寶,也是打開中華文明寶庫的鑰匙,為中華民族繁衍生息作出了巨大貢獻,對世界文明進步產生了積極影響。


  黨和政府高度重視中醫藥工作,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中醫藥工作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中醫藥改革發展取得顯著成績。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中醫藥工作的重要論述,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了關於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


  意見明確指出,傳承、創新、發展中醫藥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內容,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大事,對于堅持中西醫並重、打造中醫藥和西醫藥相互補充協調發展的中國特色衛生健康發展模式,發揮中醫藥原創優勢、推動我國生命科學實現創新突破,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促進文明互鑑和民心相通、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具有重要意義。


  中藥包括中藥材、飲片及中成藥,是中醫藥事業的物質基礎。加強中藥質量監管,提升質量和安全水平是保證中醫臨床安全有效的重要舉措,也是確保繼承好、發展好、利用好中醫藥這一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的基礎所在。


  近年來,隨著藥品監管工作的不斷加強以及中藥行業質量意識的不斷提升,我國中藥的質量和安全水平持續向好,特別是中藥材及飲片的質量逐年好轉,呈現出穩步提升的發展態勢;但隨著中藥產業的持續發展,中藥材及飲片的質量也出現了新的問題和挑戰。


  2019年,全國各省藥品檢驗機構繼續開展中藥材及飲片的監督檢驗、評價抽驗和專項抽驗等工作,本文匯總2019年全國各省中藥材及飲片、中成藥質量檢驗情況,針對相關質量、標準和法規及評價等問題,提出加強源頭及生產過程質量控制、規範和統一標準、加強進口藥材管理、加強質量評價的意見和建議,為中藥研究、生產、流通、使用、檢驗及監管提供參考。


  一、中藥材及飲片的質量概況

  

  中藥材及飲片是中醫藥的重要組成部分,中藥材是中藥產業的源頭,也是中醫藥事業發展的物質基礎。中藥飲片是中醫臨床的處方藥,既可以用於中醫臨床配方使用,也可以用於中成藥生產。加強中藥材及飲片管理、保障質量和安全,對於維護公眾健康、促進中藥產業健康發展、推動中醫藥事業繁榮壯大具有重要意義。


  近年來,為了加強對中藥材及飲片的質量監管,各級藥品監管部門持續加大對中藥飲片的監督檢查和抽驗力度,依法查處和曝光違法違規企業和不合格產品,中藥飲片總體質量狀況得以明顯好轉;但隨著中藥產業化和市場化的不斷擴大和升級,一些與中藥材及飲片質量相關的問題日益凸顯,如資源緊缺導致的供需矛盾,從業人員質量意識薄弱和生產操作不規範問題,產業鏈條長所致產品質量難追溯等。這些問題不僅影響中藥材及飲片質量安全,危害公眾健康,也阻礙著中藥材產業和中醫藥事業健康發展。


  為進一步加強中藥飲片監督管理,提高中藥飲片質量,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決定在全國範圍內開展為期一年的中藥飲片質量集中整治,並於2018年8月28日發布了《中藥飲片質量集中整治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


   2019年,各地藥品監管部門按照《方案》的要求開展了中藥飲片質量集中整治工作。中藥飲片的質量和監管問題引起了產業界的高度重視,相關專家和學者圍繞中藥材及飲片的質量、標準、監管等問題展開了諸多討論。本文對2019年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中藥材和飲片質量概況進行了數據匯總,並就有關問題進行分析和討論,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議。


  雖然不同地區的抽驗目的、抽樣環節、品種數量、覆蓋範圍、檢驗項目等各有不同,但總體質量數據和信息仍然可以反映當前我國中藥材及飲片的質量概況,為相關部門加強中藥材及飲片質量管理、修訂和完善中藥材及飲片標準、制定監管政策、進一步規範中藥材市場、加強對中藥生產企業的監督和檢查提供依據。


  (一)總體情況


  2019年,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除港澳臺地區)共抽驗中藥材及飲片54188批,合格49188批。從抽驗合格率看,各省合格率在67%~100%,全國平均合格率為91%,其中有20餘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檢驗合格率達90%以上。抽驗合格率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中藥材及飲片質量穩中向好的大趨勢,證明了加強藥品監管所帶來的積極影響,有效地提高並規範了市場秩序,同時也說明生產企業質量責任主體意識越來越強。


  2019年全國中藥材及飲片總體質量狀況與2018年(抽驗61326批,合格54171批,合格率88%)比較,合格率提高了3%左右。進一步比較近7年全國市場質量抽驗數據,結果表明,2013~2019年我國中藥材及飲片總體合格率分別為64%、68%、75%、77%、84%、88%、91%,呈現出逐年提升、穩步向好的發展態勢(圖1、圖2)。


  


  (二)主要質量問題及分析


  1.摻偽摻雜

  

        摻偽現象主要集中在正品來源較少、資源稀少的品種,多為同屬近似種或名稱和性狀相似的品種。近年來,隨著抽驗監督力度的加大,中藥材及飲片純偽品冒充正品的現象越來越少,但同屬近緣種的藥材與正品藥材混用現象逐漸增多,不加仔細甄別較難判斷。問題較突出的有:反枝莧子或繁穗莧子與青葙子混用,薄荷摻入留蘭香,參薯與山藥混用,中華槲蕨與槲蕨混用,覆盆子與山莓混用,白頭翁與朝鮮白頭翁混用,水線草與白花蛇舌草混用,水白及冒充白及,西南繡球冒充小通草,野皂角刺冒充皂角刺,藏柴胡、錐葉柴胡冒充柴胡等。另外,不同來源的藥材由於部分外觀性狀相似或名稱部分相同常常被混用,如山麥冬與麥冬,木香與川木香,五味子與南五味子,黃柏與關黃柏,牛膝與川牛膝,射幹與川射幹,華南谷精草與谷精草,金銀花與山銀花,葛根與粉葛,廣金錢草與金錢草,山豆根與北豆根,川木通與木通,五加皮與香加皮,淡豆豉生產使用黑芸豆冒充黑豆或混用等。


  摻雜問題多為非藥用部位的摻入。藥用部位是藥材來源的重要部分,藥品標準對每一味藥材都有明確的來源規定,中藥材的來源必須與其標準規定一致,同樣飲片必須由符合規定的中藥材炮製而成。市場上存在一些藥材採收和加工過程中不去除或少去除非藥用部位的行為。在日常檢驗中發現,摻雜是造成中藥材及飲片不合格的主要原因之一,問題較突出的品種有:柴胡、細辛等摻入較多地上部分;夏枯草使用整個地上部分;白鮮皮、遠志、牡丹皮、巴戟天等未去芯;山茱萸果核過多;關黃柏、杜仲等殘留未除去栓皮;蒲黃中雄花序過多;谷精草中花莖過多。另外,還有部分品種摻有泥沙等其他雜質,如黃連藥材(雞爪黃連)中夾雜的泥土未去除;僵蠶裹有大量石灰;地龍腹部泥土未去除;土鱉蟲內臟中有大量泥沙或飼料等。


  2.染色及增重


  染色多為採用色素或有機染料將劣質藥材及飲片或偽造品進行染色處理,以掩蓋真實質量信息。經過近幾年的市場監管和嚴厲打擊,染色造假違法行為得到了有效遏制,但市場上仍然有一些品種存在少量的染色現象,如五味子、南五味子、硃砂、血竭、紅花、西紅花、丹參、蒲黃、延胡索、石斛、薑黃、黃芩、黃連、黃柏、關黃柏、烏梅、青黛、熟地黃、制何首烏等。曾發現用於中藥材飲片染色的色素和染料有酸性紅73、胭脂紅、赤蘚紅、蘇丹紅Ⅰ、蘇丹紅Ⅳ、808猩紅、檸檬黃、金橙Ⅱ、金胺O、孔雀石綠、鐵黑等。


  據調查,染色造假的目的往往是為了掩蓋摻偽、質劣、黴變、增重、「搶青」採收或提取後返市再利用等,以便於改善外觀,增加賣相。由於部分有機染料毒性較大,甚至有致癌、致畸作用,因此中藥材染色行為不僅使用偽劣藥品造假,同時增加了化工染料的危害,加大了公眾用藥的安全風險,必須嚴厲打擊。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已經針對市場上發現的違法染色問題發布了系列補充檢驗方法,目前已用於市場監管,有效地打擊並遏制了違法染色行為。2019年抽驗仍發現一些非法染色的品種,如西紅花、青黛、蒲黃、延胡索、黃柏、石斛、硃砂、黃連、五味子、紅花、丹參等。


  增重多為以追求經濟利益為目的,採用無機鹽、泥沙及其他物質增加中藥材及飲片重量的違法行為,多見於一些貴重藥、動物藥及價格漲幅大的品種。問題較突出的品種有冬蟲夏草、紅參、西洋參、海馬、海龍、穿山甲、全蠍、僵蠶、地龍、蛤蚧、水蛭、土鱉蟲、紫河車、雞內金、海金沙、蒲黃、白鮮皮、豬苓、菟絲子等。常見的增重行為有:土鱉蟲餵入大量泥沙和飼料;全蠍腹內灌注泥沙或加過量礬水浸制;水蛭、海馬體內注膠;炮山甲醋淬入硫酸鎂溶液增重;海金沙藥材摻入細沙等。對於增重的檢驗和監管,也可針對增重成分的性質建立相應的補充檢驗方法予以打擊。例如,前些年紅參過度摻糖增重現象普遍且嚴重,篩查發現市場上65%以上的紅參有不同程度的摻糖增重現象,有的紅參摻糖量達50%以上,嚴重損害了消費者的利益,也破壞了正常市場秩序。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聯合部分省市藥品檢驗部門,在廣泛調查和研究基礎上制定了紅參摻糖增重補充檢驗方法,目前已用於市場監管,有效打擊了增重違法行為,近兩年紅參過度摻糖增重現象得到了有效遏制。


  3.過度硫燻


  硫黃燻蒸可用於部分中藥材的加工,可以防蟲防黴、便於儲存。但調查發現,行業內使用硫黃處理中藥材及飲片的目的多是用於保溼、增重、改善外觀、增加賣相等,而且大多沒有使用規範,往往過度使用。研究表明,硫黃大量、廣泛使用會影響藥材飲片的內在質量,也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所以應加強產地加工和流通貯藏技術規範的制定,減少硫黃的使用。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5版)關於中藥材及飲片中二氧化硫殘留量限量標準的頒布實施,硫黃過度燻蒸中藥材及飲片現象得到了有效遏制。從全國抽驗情況看,無論是從品種上還是從數量上,硫黃燻蒸情況均有所降低,硫黃燻蒸問題得到了產業界的普遍重視和有效控制,有些地區還推行了「無硫」藥材及飲片加工技術、趁鮮加工、新型乾燥及貯藏技術等,一些科學規範的無硫生產加工和貯藏技術正被行業內推廣和使用。在2019年的國家抽驗和省級抽驗工作中,仍有部分藥材的二氧化硫殘留量超標嚴重,如白芷、菊花、蓮子、玉竹、鬱金、貝母、百合、黨參、當歸、白芍、天花粉、粉葛、天麻、麥冬、北沙參等。據了解,近期又出現了用焦亞硫酸鈉溶液悶潤、浸泡藥材現象,以達到漂白、防蛀等目的;另外還出現一些為逃避監管而採取的「脫硫」技術,應該引起行業的思考和重視。


  4.蟲蛀黴變


  中藥材及飲片種類繁多,基質組成複雜,成分性質各異,在貯藏過程中如果處理不當,極易受倉儲環境的溫度、溼度、氧氣含量、光線、環境微生物、藥材自身的含水量、營養物質、加工及包裝方式等因素的影響而變質。


  不當的倉儲方式不僅影響中藥質量和療效,還會造成藥材資源的浪費和經濟損失。藥材黴變產生的黴菌會產生次級代謝產物真菌毒素(如黃麴黴毒素、赭麴黴毒素等),從而嚴重影響中藥的安全和有效。在中藥材及飲片日常檢驗中,蟲蛀、黴變的情況較多,如黨參、黃芪、人參、板藍根等多見蟲蛀;蓮子、桃仁、薏苡仁、肉豆蔻、土鱉蟲等易發生黴變而真菌毒素超標。也有倉儲中濫用農藥問題,如檢驗發現土鱉蟲有農藥殘留超標的現象。2019年全國中藥材及飲片的檢驗結果表明,因蟲蛀和黴變而導致的不合格藥材比例仍然較高,如知母、路路通、木瓜、胖大海、前胡、山茱萸、甘草、檳榔等有黴變現象;肉蓯蓉、三稜、山桃仁、款冬花、萊菔子、蓮子、龍眼肉、麥冬、羌活等有蟲蛀現象。中藥材採收後至被使用之前,要經歷短則數月、長則數年的貯藏過程,中藥飲片也沒有制定有效期或保質期,因此流通和貯藏環節對中藥材及飲片的質量影響不容忽視。如何規範貯藏,保證質量和安全,同時減少浪費,已成為中藥行業面臨的普遍難題,亟需加強研究,制定相應的技術規範。


  5.炮製不規範


  炮製是中醫臨床用藥的特色,其目的在於藥材經炮製後,使其達到易於吸收、引藥入經、改變藥性、降低毒性、提高藥效等作用。檢驗中發現,飲片不按炮製規範生產、加工不到位的問題較多,如:淡豆豉未發酵或發酵不夠;鹽菟絲子僅口嘗有鹽味而未炒制,無焦斑現象;法半夏炮製時未加甘草煮汁制;姜半夏炮製時,有的加入白礬過量導致超標,有的未加甘草煮汁制;制何首烏、熟地黃、制黃精炮製不到位;附子、制川烏為了減毒而炮製過度;杜仲鹽制炒制未斷絲,狼毒醋制表面未變色,炒制過輕。不規範的炮製必將影響中藥飲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應引起高度重視。


  6.配方顆粒質量問題


  中藥配方顆粒是由單味中藥飲片經水提、濃縮、乾燥、制粒而成,在中醫臨床配方後供患者衝服使用的顆粒劑,是中藥飲片的新形態,也是對傳統中藥飲片的補充。配方顆粒使用方便,同時又保持了中醫藥臨床應用的特色,已被很多患者認可和接受,近年來市場發展迅速。目前,由於配方顆粒的標準未完全統一、各生產企業因提取原料差異大、設備及工藝或有不同、質量控制水平不同等原因,導致市場上配方顆粒產品一致性較差。檢驗發現,同一品種不同廠家的樣品間差異較大,可能因為不同廠家所用原料藥材和生產工藝不同(煎煮方法、輔料、乾燥方式等),以致有效成分的轉移率存在差異。


  同為水提、濃縮、乾燥、制粒這樣一個簡單工藝,理論上各企業之間差別應該不大,但市場抽驗結果表明不同企業間差異較大,主要體現在化學成分的提取轉移率上。如抽驗發現不同廠家的金銀花配方顆粒綠原酸的提取轉移率可差4倍之多,大黃配方顆粒中總蒽醌的提取轉移率差別近6倍。因此,統一配方顆粒國家標準,加強質量控制非常必要。


  7.栽培變異引起的質量下降


  近年來,栽培藥材的相關質量問題報導較多,如防風、前胡、柴胡、半夏、砂仁、白及、枸杞子、天麻、秦艽等。人工栽培不但解決了野生藥材資源不足的問題,而且為中藥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也在保護生態環境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然而,在中藥材由野生變家種的過程中,因種植產地選擇不適宜、種植技術方法不當、生長年限不夠、採收加工方法不當、農藥化肥使用不規範等原因,導致藥材性狀(包括形、色、味、質地、斷面、大小等)和內在化學成分與野生品差異較大。如:防風栽培藥材蚯蚓頭消失,質地柔韌,主根多分枝,斷面鳳眼圈不明顯,裂隙少或無,指標成分含量低;栽培前胡藥材根莖處無纖維狀葉鞘殘基,而是膜質狀葉鞘殘基,指標成分含量很難合格;丹參藥材的栽培品較野生品皮部顏色變淺,斷面色白,質硬,丹參酮含量明顯下降;麥冬、何首烏、黨參、苦參、當歸等使用生長調節劑來提高產量,導致主要化學成分含量下降;有的藥材種植生長年限不夠而提前採挖,有的採收季節未到而「搶青」採收等,均導致藥材質量下降。另外,在栽培過程中,為防止藥材發生病蟲害,過度使用農藥甚至使用禁用農藥的情況依然嚴重,導致中藥材及飲片中農藥殘留量嚴重超標,影響用藥安全和藥材進出口貿易,如人參中有機氯農藥五氯硝基苯超標嚴重;當歸中檢出甲拌磷、甲基異硫磷及苯線磷等有機磷農藥。還有一些中藥材因栽培生長周期縮短,有效化學成分和細胞後含物沒有完全產生或形成,按標準檢驗浸出物或有效成分的含量往往不合格,藥材質量難以得到有效保障;如:羌活栽培年限短,某些成分缺失,特徵圖譜不符合標準要求;黨參中含量測定指標成分不合格等。在產地方面,存在「北藥南移」現象,盲目擴大藥材種植地域,片面追求產量、降低種植成本,使大量非道地產區的中藥材充斥市場。雖然這些藥材勉強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5版)標準,但相比道地產區質量大幅下降。以上質量問題均屬中藥材種植生產不規範所致,不少種植企業僅以滿足該版藥典中個別成分含量指標為判定標準,甚至一些所謂的中藥材生產質量管理規範(GAP)基地將《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5版)的質量控制指標作為「終極目標」或最高標準,引導生產作業,導致市場上出現了大量劣質的或剛剛符合藥典這一基本標準的中藥材及飲片。綜上,與少數摻偽、染色、增重的中藥材及飲片相比,大量的質劣藥材所佔的比例之大、品種之多,才是當前中藥質量的突出問題。應該說,種植養殖環節不規範操作導致了中藥的整體質量下降,應引起高度重視。


  8.進口藥材問題


  進口藥材是對國內資源缺乏或不足的有效補充。近年來,進口藥材無論從品種和數量方面均有較大的增長,質量方面也發生了很多變化。從品種方面來看,進口藥材過去主要是一些國內沒有資源只能依賴進口的品種,如今進口品種數量快速擴展,一些國產常用藥材也開始從國外進口,且數量逐年增加;然而,產地變遷大、國外種植技術方法差異大,甚至有一些基原不清、真偽難辨、產地加工方法不詳或近緣種混摻等現象,導致進口藥材質量問題凸顯。檢驗發現蘇合香、乳香、沒藥、血竭等進口藥材批次間質量差異非常大,究其原因主要是基原混亂、採收加工方法各異,甚至有供應商按照我國的標準要求人為勾兌混摻等。如2019年抽驗發現,血竭生產時摻雜、摻偽、染色、以龍血竭冒充血竭的現象仍然存在。以龍血竭摻偽、摻松香染色造假,以原料粉加輔料摻入樹脂加工的現象較為嚴重,有的血竭斷面可見明顯的植物組織摻入,顯粉性和顆粒性,沒有標準規定的膠質樣;乳香、沒藥因基原混亂、採收加工方法多樣,導致市場產品質量差異很大;蘇合香更是不知道產地來源,基原難辨,生產工藝不詳,真偽鑑定存在很大的困難。


  從來源屬性及進口渠道方面來看,有些品種以農副產品的屬性進口後作為藥用(如小茴香以食用香料進口後藥用,不合格率極高),有些品種則從邊境貿易渠道引入,還有一些國內種源在國外種植加工後再引進國內,質量參差不齊,給質量控制和市場監管造成很大困難。另外,也有將國外品種引種至國內,這些品種在我國往往缺乏藥用歷史,存在安全用藥風險,應該引起重視。


  9.其他問題


  除了上述較為常見的質量問題外,還有個別品種存在一些其他的違法行為和質量問題,如檢驗中發現有些藥材存在以提取過的藥渣經處理(如染色)後再次流通使用的違法現象。已發現的品種有天麻、厚樸、細辛、蒼朮、延胡索、紅花、羌活、黃柏、白芍、白朮等,對此類違法行為應予以嚴厲打擊。


聲 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聯繫電話:028-60185688,郵箱:kefu@zyctd.com。


相關焦點

  • 專家會診中藥飲片質量之困
    硫磺大量、廣泛使用除了會影響藥材飲片的質量,也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黃麴黴毒素更是被世界衛生組織確定為一類致癌物。馬雙成說,質量問題拖了中藥飲片發展的後腿。專家會診發展痛點對於中藥飲片被曝光質量不合格問題,與會專家從不同方面進行全方位會診,找到多個「病因」。利潤低,產業集中度低被專家認為是中藥飲片的一個軟肋。蔡寶昌認為,我國飲片生產企業多、規模小、生產過程不規範,中藥飲片質量難以保證。
  • 2019年全國中藥材及飲片質量分析報告
    這些問題不僅影響中藥材及飲片質量安全,危害公眾健康,也阻礙著中藥產業和中醫藥事業健康發展。  為進一步加強中藥飲片監督管理,提高中藥飲片質量,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決定在全國範圍內開展為期1年的中藥飲片質量集中整治,並於2018年8月28日發布了《中藥飲片質量集中整治工作方案》(《方案》)。
  • 杏林中藥飲片產品系列項目
    一、項目名稱:杏林中藥飲片產品系列項目   二、申報單位:長治市杏林中藥飲片有限公司   三、申報單位簡況   該單位屬民營企業,註冊資本為50萬元,主營產品為藥材種植、加工一條龍生產模式,生產規模每年加工60餘種中藥,產量達到2400噸。
  • 直面中藥材及飲片質量問題 對症下藥
    中藥材及飲片是中醫藥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藥產業的源頭,也是中醫藥事業發展的物質基礎。加強中藥材及飲片管理,保障中藥材及飲片質量安全,對於維護公眾健康,促進中藥產業持續健康發展,推動中醫藥事業繁榮,具有重要意義。國家有關部門提出了中藥材發展規劃,並加強了對中藥材及飲片的質量監管。
  • 布子中藥飲片 規範提升產業
    上海新世紀資信評估公司公共融資評級部總經理曹明指出,在通脹的背景下,不少中藥企業從自身經營需要和財務投資的角度出發,給予中藥飲片更多的關注,只有加速規範化進程,中藥飲片行業才能有本質上的提升。 長期以來,我國的中藥飲片行業處於小而散的市場競爭狀況,行業總體發展水平不高。截至2010年5月末,我國有約7703家中藥飲片加工企業,但普遍規模較小,多為產值僅百萬或千萬規模的中小企業,達到億元規模的屈指可數。中藥飲片行業的集中度亟待提升。 與此同時,中藥飲片的質量問題也飽受詬病。
  • 新醫改引出中藥流通暴利 中藥飲片利潤高達300%
    面對如此危言聳聽的「爆料」,《中國經濟周刊》記者在北京、河北兩地進行了近一個月的調查和暗訪,試圖了解這些非法經銷中藥材的個體商販——「中藥販子」的經營模式和生存之道。  中藥販子的三種類型  我國中藥市場分為三大部分——藥材、飲片、成藥市場。根據《中國藥典》定義,中藥飲片是經過炮製、加工的中藥材,可直接用於煎制湯藥。
  • 諸暨市局邀請專家助力中藥飲片及滋補類中藥材質量管控
    為加強中藥質量管控,切實保障群眾使用的中藥安全有效,諸暨市局藉助專家之力,開展「外援」+執法人員的聯動監管模式,從三方面入手,加強檢查、提升服務、提高認識,進一步規範中藥飲片及滋補類中藥材市場,確保轄區內中藥品質。一是開展一次集中檢查。
  • 薦讀| 中藥材和中藥飲片的監管政策規制
    國家對中藥監管極為重視,但仍有一些問題長期未得以妥善解決。特別是中藥材和中藥飲片,其質量安全問題屢見於報端。歷年全國市場質量抽驗數據表明,中藥材和中藥飲片總體合格率均未超過八成,遠低於其他藥品。
  • 亳州中藥飲片集中整治開始了!
    記者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了解到,為進一步加強中藥飲片監督管理,提升中藥飲片質量水平,市市場監管局從2月16日起至12月在全市範圍內開展中藥飲片集中整治,進一步規範全市中藥飲片生產、流通秩序,強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用中藥飲片監管。
  • 山東省食藥監局:33批次中藥飲片質量抽檢不合格
    中國質量新聞網訊 2018年9月18日,山東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官網發布通告(2018年第9期),經濱州市食品藥品檢驗檢測中心等8家藥品檢驗機構檢驗,標示為芍花堂國藥股份有限公司等27家企業生產的33批次中藥飲片不合格。
  • 中藥材和飲片質量標準增修訂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中國藥典》)是在中國境內生產、銷售和使用藥品必須執行的標準,《中國藥典》每5年的增修訂已成為藥品生產和銷售企業、醫療機構、科研單位等關注的熱點。中藥材是生產中藥飲片的原料,中藥飲片是臨床湯劑和中成藥生產的原料,是保障中醫臨床用藥和中藥產業健康發展的基礎。
  • 《中藥飲片用法與用量標準研究》
    該課題主要的研究內容包括:中藥飲片用法用量的文獻整理和分析;臨床醫生使用中藥飲片的用量調查和分析;中醫湯劑處方飲片用量的臨床調查和分析;中藥飲片用法用量的初步實驗研究;中藥飲片用量標準的初步研究。   據介紹,該課題2004年立項,通過對中藥飲片用法用量文獻的系統整理,對全國18省21家三級甲等醫院2004年1月~2005年6月43萬多張湯劑處方的數據分析,1704位臨床專家調查及分析,對中藥飲片用量進行系統研究,總結了其中300味中藥飲片的基本用量範圍。
  • 存質量安全風險和隱患 亳州一中藥飲片公司被暫停生產
    在亳州這片土地上,坐落著大大小小的飲片廠,他們經營得紅紅火火,為無數人提供了創業與就業的機會。這是亳州的驕傲,但總有些企業喜歡自砸門面。近日,安徽省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關於暫停亳州廣源堂中藥飲片有限公司生產的通告。
  • [亳州藥市]「藥都」亳州中藥飲片產業亂象調查
    在安徽省食藥監局最近組織的一次對亳州市13家中藥飲片生產企業進行的飛行檢查中發現,這些企業存在認證車間外生產、不按照標準對原藥材或成品進行全項檢驗,個別企業還涉嫌生產假冒中藥飲片、出租《藥品生產許可證》,目前,已有3家藥企的GMP(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範)證書被收回。   實際上,這並不是亳州中藥飲片生產企業第一次被大面積查出問題。
  • 助力中藥研發創新和質量提升!CDE就三個中藥相關指導原則徵求意見
    ;三是踐行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加強藥材、飲片、生產工藝、質量標準等全過程的質量控制研究,建立完善符合中藥特點的全過程質量控制體系,並隨著對產品認知的提高和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持續改進產品生產工藝、質量控制方法和手段,促進產品質量持續提升。
  • 以嶺牌連翹入選2020中國中藥飲片品牌榜
    12月19日,由中國中藥協會主辦的中國中藥產業高質量發展論壇暨第二屆中國中藥品牌建設大會在北京舉行。會上發布了2020中國中藥飲片品牌榜,以嶺藥業生產的中藥飲片連翹入選該榜單。2020中藥飲片品牌榜是根據中藥品牌評價標準評選產生,入選品牌被專家組譽為從基原到終端生產全過程高質量控制標準體系的飲片產品。
  • 藥材烘乾機挑戰一切苛刻要求,助中藥企業掘金千億市場
    【中國製藥網 編輯視點】中醫藥是我國文化瑰寶,是祖先留給我國人民的寶貴財富,如今隨著國家一系列政策的出臺,中藥已經形成數千億的規模化產業。但是不得不引起重視的是,中藥質量問題或將成為影響中醫藥傳承的隱患之一,正如有關專家所說,中醫將可能毀在中藥上。因此提高中藥質量迫在眉睫。
  • 簡述中藥破壁飲片的臨床應用研究
    作者:小米蟲中藥破壁飲片是將符合法定標準的具有細胞結構的植物藥材通過現代超微粉碎技術,粉碎至粉體粒徑D90<45μm(300目以上),供直接口服的粉末中藥飲片。中藥破壁飲片具有質量均一,煎煮方便,不加任何輔料保留全成分,藥材溶出率高等優點。藥材利用率提高的同時藥效增強,因此,中藥破壁飲片在臨床研究應用上備受青睞。
  • 中藥飲片市場監管從嚴康美藥業受益行業集中化趨勢
    中藥飲片是指在中醫藥理論的指導下,可直接用於調配或製劑的中藥材及其中藥材的加工炮製品。中藥飲片包括部分經產地加工的中藥切片(包括切段、塊、瓣),原形藥材飲片以及經過切制(在產地加工的基礎上)、炮炙的飲片。中藥飲片是中成藥的重要原料。
  • 我縣與重慶慧遠藥業有限公司舉行中藥材種植、中藥飲片加工基地...
    8月23日,我縣與重慶慧遠藥業有限公司舉行中藥材種植、中藥飲片加工基地項目籤約儀式,雙方就致力打造秦巴地區規模最大、聲名最響、效益最佳的中藥材種植與加工基地達成一致共識。     縣委書記闞吉林出席籤約儀式並致辭。縣長黃宗林與重慶慧遠藥業董事長鍾德宏分別代表雙方籤約。縣委常委周波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