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樹風號圖》:站在那棵風中的大樹下道別

2021-01-13 中華網文化頻道

大樹風號圖》:站在那棵風中的大樹下道別

《大樹風號圖》

《挾彈遊騎圖》

◎王建南

明末清初畫家項聖謨的《大樹風號圖》是2016年秋季武英殿「故宮藏曆代書畫展」的海報。為什麼選這件作品作為最後一期歷代書畫展的招貼畫?畫裡畫外有著一些耐人咀嚼的原因。

一棵大樹佔據整個畫面正當中的位置,這樣的布局在古代繪畫中十分罕見,猛然間,觀眾感受到一種奇異的視覺衝擊力,奇崛豪邁。樹冠龐大,枝丫繁密,卻沒有一片葉子,樹下地面乾乾淨淨,也找不到一片落葉,這一切,為這棵大樹營造了一種奇特的意象。

站在畫前,面對著它,你會在恍惚之中,感覺自己也來到了樹下,抬頭仰視,觀之良久。你的目光會游離在樹枝間,糾結纏繞。漸漸地,你的思緒會順著樹尖延伸到更為廣闊的空間。最後又回到這棵大樹,目光落在樹下那位上身著紅袍的策杖者之上。順著他的視線望向遠處,一帶青山高聳,側向左方,落日餘暉隱沒山後,雖然只露出一小塊紅暈,卻十分鮮明,應和了攜杖者衣袍的紅色。

樹、人、山,三個典型的物象,簡潔分明,有力生動,烘託出一個越發強烈的主題意象。這個意象在觀看者的心中不斷升騰,越過樹冠,落在畫家的題款之上:

風號大樹中天立,

日薄西山四海孤。

短策且隨時旦莫,

不堪回首望菰蒲。

「風號大樹中天立」,作者點明大樹在畫中的位置,也暗示此樹在他心中的地位。這一句寫景,第二句即刻轉入描寫心情。「日薄西山四海孤」,分明是國破家亡的內心真實寫照。第三句再次轉回畫面,畫家說,自己從早晨站立至黃昏,人生苦短,時日不多。黑夜終將來臨,明天的太陽來自何方?他陷入無限悵惘與留戀之中。第四句「不堪回首望菰蒲」,將自己的身世與心境比喻成水邊生長的菰與蒲,根基淺,易隨風搖蕩,難以自我做主。詩的最後一句恰與畫中大樹下的一叢植被與坡陀之上的荊棘相呼應,零落塵世的心境由畫面景物擴散到文字,再向畫外彌撒開去。

雖然項聖謨在創作時懷有強烈的悲憤之情,但作為一名畫家,他的頭腦清醒,處理畫面結構十分嚴謹、老練。近處坡陀與遠處青山,形成兩個三角形的交疊。持杖者的視線正好沿上方那條斜線觸及遠山的頂端。凡是大畫家,都是處理畫面的高手。

同樣的布局處理方式,在本次古代書畫展中屢有呈現。現僅以明代畫家文徵明《溪橋策杖圖》為例。

文徵明在畫中安排了大大小小數個三角形,最突出的是樹後的兩座山,即為兩個大三角形,呈相反的走勢,交疊在一起,一座側向左方,一座傾向右方。右邊的三棵大樹同樣交疊在一起,構成繁密的景象,而山簡化成兩道斜線,作為背景,為樹葉的繁密提供了展現空間。小木橋之上,也有一位策杖文人,低頭審視山澗流水淌過橋下。

左上角有畫家本人的題詩一首:

短策輕衫爛漫遊,

暮春時節水西頭。

日長深樹青幃合,

雨過遙山碧玉浮。

對比項聖謨的詩,兩位畫家明顯處在不同的情緒狀態。原因極為簡單,前者身處亡國之恨當中,後者生活因在明代中期,社會相對平穩,心境自然平靜。同樣以「短策」為題,卻反映了迥然不同的人生境遇。

項聖謨沒有文徵明那般幸運。他生於1597年(大明萬曆年間),卒於1658年(大清順治時代)。他剛好趕上了「天崩地裂」的時代變革。1644年,清軍入關時,項聖謨已47歲,面對如此之大的國事變故,心情可想而知。值此山河飄零之際,一部分漢人選擇做殊死的反抗,另一部分人苟且偷生。

如果按照家世,項聖謨應該走在反抗者的行列。他出身書香世家,爺爺是明代中晚期大名鼎鼎的收藏家項元汴。武英殿展出的書畫作品,許多都經過項元汴之手,或題字或鈐印。項聖謨自幼所受的家庭薰陶,何止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累積,更是在中國文化傳統方面有過深刻認識與領悟。這樣一種培育與教化的過程,必然導致一個人在精神與人格方面的深刻塑造。因此,與其說大明朝的覆滅令以漢族人為主導的朝野上下痛心疾首,不如說是對「異族文化」入侵的本能牴觸與文化意識上的殊死反抗。

作為一個浸染正統文化良久的人,何去何從,內心在痛苦地掙扎。這種矛盾並非在於是否歸順清廷的猶豫,而是有沒有必要作為一個前朝的遺民再苟活下去的抉擇。除了侍奉家中父母的現實考慮之外,也許還有更為重要的信念驅使項聖謨忍辱偷生下去——那就是以一種不合作的姿態記錄下「亡國」之後的所見所聞,為後世留下他親歷這段歷史的真切感受與個人的態度。很可能正是這樣一種歷史責任感和對父母的孝悌之心,為他生活在異族統治之下提供了道德上的合法性。

入清之後,項聖謨又生活了14年,他以書畫記錄下了這段屈辱人生。他把自幼學習繪畫時便喜歡畫的老樹與高大喬木,在筆端幻化成挺直、偉岸的人格象徵,以此對抗周圍那個異化的世界。

「夫畫者,從於心也。」此句出自明末清初另一位名聲顯赫的遺民畫家石濤之口。他以極為簡明的話語闡明了繪畫所要傳達的是畫者的心象,這個心象也是心境。正所謂「畫受墨,墨受筆,筆受腕,腕受心」。本期展覽所選的《大樹風號圖》恰好完美地詮釋了中國畫的真諦。

以上為畫內之意,再看本期展覽選擇此幅作品的畫外之意。

按照故宮博物院書畫部的計劃,從2008年起,共計20期的「故宮藏曆代書畫展」一直以年代為序、分春秋兩季持續展出。如今,這種展出脈絡將告一段落,今後會以主題形式繼續展出。也許,設定《大樹風號圖》作為本期展覽的封面表達了一種對這個長達九年的展覽的深情回望。

若是不信,可以對比一下2015年引起巨大轟動的「石渠寶笈特展」。該展的招貼畫之一即為元代趙雍的《挾彈遊騎圖》。

畫中一名男子身著大紅袍,手挾弓箭,騎在馬上回望。原圖中右側是兩棵並立的喬木,故宮博物院改成了展覽的標題。這名男子扭頭回看的目光恰好在這兩行字上。選擇這名紅袍男子的回望姿態,無疑具有慶賀故宮博物院成立90周年與回顧中國古代書畫的寓意。

《石渠寶笈》收錄了中國上迄魏晉,下至清初,近兩千年書畫名家最優秀的書畫作品,達一萬兩千餘種,是中華民族歷史和藝術史上珍貴的文化遺產。為此,在故宮博物院建立90周年之際,特舉辦此展,以回溯承接中國傳統文化的古代書畫作品所歷經的風風雨雨。

每年春秋兩季,故宮武英殿迎來一批批的觀眾,又送走一道道絢爛的晚霞。如同矗立在祖國心臟中這座巍峨的宮殿群一般,中國古代書畫歷經千年的傳承,將隨著故宮的進一步開放與發展,迎來更加瑰麗的明天。

「再回首恍然如夢,

再回首我心依舊,

只有那無盡的長路伴著我。」

期待,下一期更精彩。

相關焦點

  • 大樹站了一二十年 昨日被風「打趴」?
    昨天上午,驚險一幕發生在鄭州市隴海路與貨站北街交叉口附近。目前,二人傷情暫無大礙,一人需留院觀察。  對此,綠化部門表示,此樹生長良好,根據現場情況看,之前肯定遭受過大車撞擊,才被昨天的風給颳倒。若數額不大,他們會承擔傷者醫藥費,若數額較大,他們會走法律程序,追究撞樹方的責任。
  • 你身後是否有那麼一棵大樹?
    一棵大樹和一棵小樹同時冒了芽,只是大樹出生的地方偏陽,位置採光點比較好,大樹天生性格少言,像個沉默的大哥哥;小樹天生像個孩子,時常抱怨大樹擋住了它的光,耽誤了它長高長胖,因此心生不滿,整日對大樹愛答不理。後來,日子一天天過去了。
  • 學生佳作| 風的顏色|春天的雨|蒲公英飛行歷險記|​大樹媽媽的禮物
    春天的風吹過草地,小草變綠了,那風是綠色的。夏天的風吹過花園,花兒變紅了,那風是紅色的。秋天的風吹過麥田,小麥金燦燦,那風是金色的。冬天的風吹過大地,大地一片雪白,那風是白色的。啊!四季的風,是五顏六色的!
  • 媽媽我想對你說:你如果是那棵大樹,我就是那個瓢蟲
    今天看到小孩子的一幅畫,就為這幅畫寫了幾句,原來題目是《瓢蟲和大樹的故事》。瓢蟲和大樹,瓢蟲的家在大樹上,瓢蟲一直在大樹附近活動,瓢蟲有時想飛向遠方,可是又不想離開熟悉的大樹,就一直心神不定,無法取捨,瓢蟲有時也飛出去好幾天,看看遠一點的世界,然後再飛回來,因為外面的樹和這棵大樹不一樣,外面的樹上有時落了很多鳥,它怕被鳥吃掉,就飛回來,而這顆大樹,蒼老,扭曲,已經過了最佳的年齡,即使春天來了,葉子發的也不多,飛鳥都不落,所以瓢蟲在這裡很安全
  • 我是一棵大樹
    □駐馬店市第二十五小學   六(4)班譚新祝   我是一棵大樹
  • 深圳寶安大道百餘棵大樹被剝皮
    昨日,在寶安大道與興華一路交匯處,多棵大樹被剝皮,露出黃色的樹杆中國園林網7月6日消息:在寶安大道安樂社區路段,綠化帶百餘棵20米高的樹木遭剝皮斬首。昨日,市民黃先生來電反映,他每天開車途經寶安大道,近期往機場方向安樂社區段及興華一路,有不少大樹遭到破壞,十分難看。記者現場看到,寶安大道安樂社區路段綠化帶上,有百餘棵高達20米的大樹,這些樹大部分被整體剝皮,只留下頂部一小撮樹冠;靠近興華一路的樹木,基本都被斬首。從被砍斷處的樹木顏色看,被砍時間並不長。
  • 大樹被風吹倒,阻擋整條非機動車道 巡防隊員及時修整加固
    映象網訊(記者 邱延波 文/圖)6月24日晚22時許,鄭州市金水區颳起大風,下起大雨。未來路與福元交叉路口的一棵樹被大風颳倒。巡防隊員巡邏中發現後,重新挖坑把樹栽好,還及時通知相關部門前往加固大樹。6月24日24時許,鄭州市金水區未來路巡防中隊巡防隊員張建軍、張天和、孫建華巡邏到未來路與福元路口時,看到右側的人行道上一棵有碗口那麼粗的樹被風颳倒了,擋住了人行道。 仔細查看現場,樹根下面的土壤被雨水衝得滿地都是。看著無法通行的人行道,巡防隊員立即採取措施把現場處理好。一名巡防隊員在旁邊指揮過往騎車繞行,其他巡防隊員迅速回到巡防室,取出鐵鍁等工具。
  • LOL10.24版本大樹剋星 風女玩法出裝
    > 現在的下路輔助中,大樹成為了佼佼者,E技能配上新裝備「帝國指令」,可以打出非常高的傷害
  • 親情,是一棵參天大樹
    晨起和黃昏,有風吹來,涼意頗濃。翻看日曆,距離上一次回去看望母親的時間,剛剛過去了幾天。花兒凋零,黃葉飄落。母親的冷暖,在我的心裡,就如同母親門前的一草一木一樣。何時盛開,何時結果,都清清楚楚的長在我的腦海裡,不會忘記。
  • 夢見了大樹——短篇小說
    大樹是出生在村口那棵大樹底下的。大樹的母親在地裡幹農活時肚子痛得要緊。一個人顫顫巍巍走到村口大樹底下便走不下坐在地上了。村子裡人一傳十十傳百地趕來,大家從家裡拿出破布條把大樹母親繞著大樹擋住。待大樹的父親趕來時,大樹已經從一堆花格長布條中刺溜溜地滾了出來。
  • 2014年高考作文真題猜想61:「一棵大樹的莊嚴」
    請你根據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或文化的感悟,以「一棵大樹的莊嚴」為題,寫一篇記敘文或議論文,不少於800字。一、審題1、清理關鍵詞,防止信息遺漏「一棵大樹的莊嚴」,在這個題目中包含了三個關鍵詞:一棵、大樹、莊嚴。
  • 【少通社城廂站】林子睿 :那棵大樹留在我的記憶深處
    那棵大樹留在我的記憶深處  霞林學校  六年(1)班林子睿  指導老師  卓麗珊   戴雪梅
  • 今生,做一個棵大樹!
    做父母的一棵大樹,讓他們老有所倚,讓他們不在為兒女操心牽掛。今生最重的就是父母養育之恩,沒有父母的辛勤養育,哪來兒女的健康茁壯。從咿呀學語,蹣跚而行,成長的每一步,無不傾注了父母的心血。莫要待到人到中年,還一事無成,為生存而發愁。
  • 母親,您就是一棵大樹
    母親就是一棵大樹。母親叫李美花,今年94歲了。別看母親年事已高,可老人家的身板硬朗著呢。母親腰不彎,眼不花,頭腦清醒,記憶力好。在老家村裡,提起街坊鄰居的大事小事,母親沒有不知道的,六七十年前的事,母親也能記得清清楚楚。母親一生不易,她歷盡艱辛把我們兄妹七人拉扯大。
  • 多棵大樹被剝皮枯死
    近日,有讀者向反映,在昌平區龍騰苑三區內,十餘棵高大的楊樹、國槐被人用工具環剝去樹皮,樹皮沒了,大樹供不上養分,不久都將會枯死,希望屬地管理部門和園林綠化部門能夠嚴懲毀壞樹木行為。在這幾棵國槐樹下,是一條磚砌的小路,大樹距離最近的22號樓東牆近十米,中間還隔著一樓業主圈佔的小院,原本不會影響任何人。居民們納悶兒,是誰對大樹下此毒手?據知情的居民分析,小區的大樹不會直接影響人們的生活,但是會影響到一些住戶的採光,所以有人想法讓遮光的樹木死掉。
  • 小班美術活動《大樹媽媽》案例分析
    這時候小朋友們都好奇的看著我,是風的聲音,原來是風婆婆來了,風婆婆喜歡旅行,她還喜歡幫助別人呢。有一天,風婆婆經過一個樹林,忽然,聽到一陣哭的聲音,是誰在哭呀?(出示一棵沒有樹葉的大樹),原來是大樹媽媽在哭呢。風婆婆停下來問小樹:「大樹媽媽你為什麼哭呀?」大樹媽媽說:「我的好朋友都穿上漂亮的新衣服了,只有我沒有,我好羨慕他們。」風婆婆笑著說:「別著急,讓我來幫助你。」
  • 獵豹與大樹的故事
    在公元89年前,有一隻豹在路上行走,突然發現了一棵大樹。它就站在這棵大樹下面,它心裡就想:「如果我要什麼,能出什麼,那該多好啊?」。一天上午,它站在這棵大樹下面,開始大聲說出它的心願:「我想吃很多很多肉」。
  • 大樹簡筆畫:路邊的大樹和小樹
    路邊有一棵大樹,它站在那兒很多年了,樹皮在漸漸脫落,它的身邊最近新栽了一棵小樹。  有一天,小樹抬起小腦袋,踮起腳尖看著那棵大樹的樹梢,伸了伸舌頭,調皮地想到:「啊哈,老爺爺長這麼高,我會不會長得更高呢?哦,不行不行,再高就真成巨人症啦。」大樹見了,慈祥地笑著說:「呵呵,小姑娘,想什麼呢?」
  • 臺灣高雄遭怪風肆虐 大樹連根拔起滿目瘡痍
    中國臺灣網4月6日消息據臺灣「中央社」報導,臺灣高雄市大樹區和山裡及興山裡一帶今天凌晨遭怪風肆虐約10分鐘,吹毀多根電線桿,掀開工廠廠房,現場滿目瘡痍,並有2人受傷。這場意外發生在凌晨1時左右,當地民眾形容現場颳起的強風好像龍捲風,許多民眾從夢中驚醒。
  • 大樹,是我村莊的名字
    文/蒙山樵夫我的故鄉很美,美在那棵美麗挺拔的大樹,每每夢裡總會來到我的夢境。千裡萬裡,從少年到古稀,每一位從村莊走出的人,誰的心裡不惦念那棵大樹啊!她是一個村莊共同的記憶。這大樹是鄉村的屏障。每每狂風來襲,我看到的是勇敢的大樹,在跟狂風搏鬥,那樹幹樹枝在風中狂舞。有時樹枝被折斷了,樹葉落了一地,而樹下的房屋則平安無恙。有時電閃雷鳴,雷公電母將自己的威力施展的時候,大樹用自己的身驅護佑著村莊。樹幹被劈成兩半,一棵大樹化成兩個半身,可這兩個半身的大樹,依然頑強地生長,堅強挺拔,傲然屹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