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墨丹青,如行雲流水繞素筏,展瀚海崇山依舊顏,怎一個好字了得。」畫畫時筆墨躍然於紙上,展畫技之精湛,秀中華之藝術。得以傳承後人,了解當時之事,也是形式之一。
中國傳世經典名畫《清明上河圖》,隸屬北宋朝代的風俗畫,作者張擇端。這幅畫生動具體的記載了北宋都城的繁榮景象,各種社會階層的人不同的生活景象,對人物的極其刻畫精巧,對北宋王朝的經濟和社會情況進行了一個深刻的反映。完美地展現了北宋王朝建築物的特徵,整幅畫包含了很高的藝術價值和歷史價值,堪稱中國畫作之瑰寶。當細看《清明上河圖》的時候,會發現一個很奇怪的現象,樹下的人睡覺形態很奇特,他在做什麼呢?
《清明上河圖》全長五米多,其囊括的內容很豐富。一些街邊小販的市井生活,河流中的潺潺流水,人物們表情不一,人物的心理活動也能從畫作中反映出來。《清明上河圖》囊括了很多的人物、建築,但整體格局看起來很有層次節奏感,沒有一絲雜亂無章,令人不得不感嘆張擇端高超的畫技。
從張擇端的這幅作品中也能看出他本人應該是一個心細且熱愛生活的人,才能畫作上的人描繪的栩栩如生。將《清明上河圖》放大來觀察的話,會有更多新奇的發現。畫作上有一端放大以後是兩名男子在一個小店支撐起的棚子下面進行交談,從他們的穿著上去判斷的話,身著布衣應是普通百姓。其中一位男子比另外一個男子看上去歲數大些,濃密的鬍鬚爬滿了嘴角,看起來道骨仙風。
年齡稍大的那個人手中持有一根類似於針的物品,在年輕人的臉上剮蹭,似乎在對年輕男子的臉上進行一個護理,試圖的臉部打理乾淨。年輕人的表情有些不悅,可能是怕老者將他的臉給剮蹭破了,不得不說對臉極為重視這個特性,原來是自古以來就有。
怪不得《水滸傳》中的綠林好漢還有喜歡在腦袋上插花的人,比如蔡慶。古代男子愛美已經不是新鮮事了,在戰爭發生的時候,一些年紀比較小的戰士們也會將花別在腦袋上或是帶在身上。有一個文學作品上有記載,宋朝人在文化藝術上的追求很高,對於審美也有著很高的要求。即使是普通的老百姓,也有將自己打扮妥帖的意識。
畫中還出現了幾位風雅的文人才子,他們一行人正在橋邊吟詩作對。文人們的一舉一動吸引了不少的百姓,百姓們看著他們的一切感到很新奇。這時候突然出現了一個乞丐,為了不破壞大家的性質,有人出錢將他打發走了。
炎炎夏日天氣燥熱,一顆枝繁葉茂的大樹下正有一人在休憩,仔細觀察一番會發現,此人只穿了一條內褲,盛夏的暑熱當真讓古代人民都變得「開放」了,展現出北宋開放的民風。此男子身邊坐著一個古稀老人,老人看到這樣的場景已經見慣不怪了,整個神態都顯得很淡定。
《清明上河圖》所繪地點是北宋都城汴京,身為都城的汴京掌握著整個北宋王朝的經濟命脈,所以圖中出現了很多商鋪。有一些小商販正在眉飛色舞的推薦自家的產品,用誇張的動作吸引著顧客們的光顧。其中一些小商販叫賣的聲音「震耳欲聾」,導致過路的人都將耳朵捂住走開。
看到這種景象真是讓人忍俊不禁,聯想到現代生活的一些場景,走在街頭時常會聽到一些商鋪用著大喇叭正在宣傳產品,語氣詼諧幽默。這幅畫雖然是靜態的,可仿佛能讓人聽見小販的叫賣聲。《清明上河圖》中還出現了一些比較有趣的畫面,其中一個經典場面是,一群迎親的人。新郎官整個人看上去精神煥發,還真是人逢喜事精神爽。
他騎著一匹健壯的馬兒,對著前來道賀的人微笑點頭。新郎官身後的是挑嫁妝的小廝,正滿頭大汗氣喘籲籲的出著勞力。從嫁妝的數量進行判斷,這是一個大戶人家的娶親。一個俊俏富有的公子哥正在前往迎娶美嬌娘的路上,整個場景都洋溢著喜悅的氣氛。能貼切的感受到張擇端對每一個場景刻畫的都惟妙惟肖。
此畫作中除了體現了都城汴京的繁華與熱鬧,還繪製了農家小庭院的場景,兩種迥然不同的畫境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一靜一動交相輝映,別致有趣。農家小庭院中飼養著各種各樣的牲畜,有羊兒、雞、鴨等。小庭院周圍種植著綠植,圍繞著它像一支護衛隊。
孩童在小庭院中嬉戲玩耍,孩子的童真在這裡表現的淋漓盡致。整個畫面都呈現出溫馨,周圍的景色與小庭院中的景象相結合,讓人不禁對這種平淡恬靜的生活充滿了嚮往。《清明上河圖》描繪了世上百態,從各個角度去分析都能看出它很「有趣」,每一個場景都是一個小故事,豐富的內涵才讓它成為了傳世名作。
一幅畫濃縮了整個社會場景,值得細細品味。張擇端精湛的繪畫功底,讓人嘖嘖稱奇,場景與場景之間的對比呼應堪稱精彩絕倫。
參考資料:
《水滸傳》
《清明上河圖》
《經典畫作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