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師附小的樂考中,學生閱讀繪本並動手製作面具。 通訊員 徐學同 景宇佳
近日,北京市各小學迎來期末考試。不少一二年級「小豆包」面對的不是傳統的期末考卷,而是「搶座位大PK」、「趟過食人河」、「芝麻寶藏」等五花八門的學科學業展示活動。這種通過闖關、表演等「樂考」方式如何檢測孩子的學習情況?存在著哪些局限?未來如何進行發展完善?
多種形式、主題檢驗學習成果
幾天前,商女士一年級的女兒參加了以「玩轉迪士尼」為主題的學業成果展示,這也是她第一次接觸樂考。「考試前,孩子比較緊張,但是一進考場她就放鬆了,感覺像玩闖關遊戲一樣。在各個場景完成任務後,老師根據總分評定孩子的獲獎等級。每個孩子都能得到禮物,所有孩子都特別開心,這種形式增強了孩子考試的自信心。」
據了解,這種用綜合實踐活動替代紙筆測試的教學評價模式與此前北京市崇文小學對幼小銜接工作的思考有關。該校校長白淑蘭介紹:「6至12歲是孩子對學習產生興趣的關鍵時期,學校和家長的評價反饋至關重要。而單一的紙筆考試會把孩子拴在只關注分數的狀態下,導致孩子對學習的理解和認知有局限性,在終身學習中缺乏動力。開展樂考的初衷是希望藉此讓孩子愛上學習,培養其勤奮感;是不計較分數,用模塊化的模糊性評價幫孩子理順知識,找到疏漏點。」
2014年11月,北京市教委發布中小學語文、英語以及初中科學類學科教學改進意見,提出小學階段全面禁止統考、統測,樂考逐漸在北京各區多所學校落地。
如今,樂考已發展出了多元化的形式與主題,如閱讀、環保、遊園會、尋寶等。場所也不再局限於校內,借力社會資源攜手,為學生帶來更真實豐富的樂考體驗,如東城區景泰小學學生走進京壇醫院「看病」,北京第一師範學校附屬小學學生走進中國青少年閱讀大世界「買書」等。記者同時了解到,目前大部分樂考實踐仍然停留在一、二年級,三年級以上仍以紙筆考試為主。
標準未降低 與平時測試互為補充
在欣喜於孩子不再為考試愁眉苦臉的同時,也有家長擔心考試過於輕鬆,孩子筆試能力沒有得到鍛鍊,知識掌握情況沒有得到有效檢驗,升入高年級難以適應等。
白淑蘭強調,樂考並不意味著簡單,反而可能考得更全面,評價標準也更高。以看拼音寫字為例,紙筆考試中老師只能看到卷面上的答案正確與否,樂考中老師會檢查坐姿、執筆姿勢、筆順問題等,給出綜合評價。
同時,樂考不是全部,大多數學校將平時測試和樂考成績綜合在一起對學生進行學期總評。北京第一師範學校附屬小學二年級組組長胡惠娜表示:「通過平時練習和各學科專項測試成績,學生可以發現自己在知識點學習上的不足;而樂考更關注對孩子表達、交往、合作等能力的考查。」
白淑蘭強調,樂考不是一次社會實踐活動,而是用一個場景還原生活,讓語文、數學、英語、體育、美術、音樂等各學科知識和能力在其中體現,這對教師是很大的挑戰。「樂考的場面可提供心理愉悅,但形式需要服務於內容。教師需要研究學生的發展規律,研究文本教學的落腳點,研究知識點與實踐如何結合。重要的不是形式上的樂,而是形式之下如何育人。」
閱讀大世界裡考查綜合能力
代表學校:北京第一師範學校附屬小學
1月16日,一師附小二年級學生在中國青少年閱讀大世界進行了以「我們愛悅讀」為主題的學業展示活動。
「這本書裡有世界各國的豐富知識,它還是立體的……」現場,一名女生正在說服組員一同購買《神秘日誌·海底100天》一書,該書價值168元。據了解,該環節中每位同學擁有30元人民幣,需運用百以內的加減法,選購圖書。一師附小校長張忠萍表示,希望孩子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體驗學有所得的快樂。
在「我是舞臺小明星」環節,學生們讀繪本,聽動物王國的故事,並用英文介紹不同動物的特點;此外,他們還需選擇自己喜歡的角色,進行一場競選「森林之王」的舞臺表演。扮演「猴子」的學生發表競選詞說:「我會研究高科技,讓別的小動物生活更輕鬆。」扮演「牛」的學生也不甘示弱:「如果選我,我會讓大家遵守秩序,謙讓食物,有序過馬路。」老師觀察學生表現,在評價卡上畫出不同數量的笑臉作為考核結果。
張忠萍認為,這樣情景化的樂考活動,不僅考查學科知識,同時體現出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團隊合作能力等綜合素養。
聲音
當前,部分學校在樂考實踐方面存在瓶頸,甚至出現偏離樂考初衷的情況。一方面,部分學校及教師對「樂考」的命題、實施、評價等考慮不夠周全,缺乏統籌安排。另一方面,有些學校「樂考」手段單一,忽視了「基礎性」和「過程性」評價,與平時的教學脫節,缺乏可信度。各學校應擺脫各自摸索的現狀,組成聯盟,共享資源和經驗,對樂考進行修正和完善。——沈遠銘,語文教師
教育改革拓展了做樂考的思路,注重鍛鍊孩子相關的實踐能力,幫助孩子提升綜合素養,為中高考奠基。小學應關注教育的整體改革,用考試形式的變革服務孩子的終身發展。——白淑蘭,崇文小學校長
追求樂考沒有錯,但更重要的是將評價貫穿於學習過程中。日常學習過程中,給予關鍵性的指標進行引導,如認真上課,積極發言,創造性提出想法,主動與他人合作等。如果僅僅讓期末考試變成樂考,其效果是有限的。——劉堅,北京師範大學中國基礎教育質量監測協同創新中心首席專家、中國教育創新研究院院長
【一周播報】
■ 活動
滑雪世界冠軍帶「大眾冰雪進校園」
新京報訊 (記者繆晨霞)1月19日,北京房山區「大眾冰雪進校園」在北方溫泉冰雪樂園正式啟動。本次活動由房山區體育局、拱辰街道,聚動力體育共同發起。
此次活動將體育與教育整合,把中小學生帶入雪場,採用冠軍授課、全家參與的方式,讓孩子們走進冰雪。活動現場,中國滑雪世界冠軍郭丹丹親自為孩子們傳授滑雪知識與滑雪運動技巧;聚動力體育也向拱辰街道等單位送出26500張門票,邀請中小學生享受冰雪運動的樂趣。本次活動將持續到2018年2月25日,預計將為1萬餘名房山區中小學生提供冰雪知識教育,吸引5萬以上房山區的群眾參與冰雪運動。
「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揭曉
新京報訊 (記者繆晨霞)1月12日,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張研、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副教授陶曉明等10位女科技工作者獲「中國青年女科學家」榮譽稱號。該活動由全國婦聯、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歐萊雅中國等共同舉辦,旨在鼓勵支持更多年輕女性投身科技事業。該獎項設立14年來,已培養、發現了124位優秀女科學家。
中國科學院院士懷進鵬在講話中表示,我國女性科技工作者存在「高位缺席」現象。與男性科技工作者相比,女科技工作者在科研產出、承擔科研項目、可支配的科研時間、受重視的機會等方面,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 行業
外研社攜新東方上線視聽課
新京報訊 (記者繆晨霞)近日,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基礎教育數字出版中心與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國外考試推廣管理中心推出《英語》(新標準)高中選修教材《中國之旅》視聽課程「英語話中國」。該課程由外研社設計,新東方金牌教師全新演繹,用英語講解我國各地風土人情。
■ 中小學
石景山區教委與十一學校合作辦學
新京報訊 (記者方怡君)1月15日,石景山區教委與北京十一學校籤訂合作辦學協議,宣布於北辛安地區掛牌北京市十一學校分校。
根據協議,雙方將遵循「學校公辦、委託管理、機制創新」原則,合作辦學學校由石景山區教委負責按標準投資、規劃、設計、建設,北京市十一學校全面負責學校辦學的質量。
採寫(除署名外)/新京報記者 馮倓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