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學習遇上遊戲化:騰訊遊戲「樂學探索季」做了什麼

2020-08-05 觸樂

「我們的故事開始於1989年,那時我們編寫了一個叫『交互式物理學』的2D模擬物理實驗室,」羅布樂思平臺創始人David Baszucki說,「通過這個軟體,來自全世界的學生可以觀察到兩輛車如何相撞,或者學習到如何搭建可摧毀的房屋,這為我們後來開發羅布樂思平臺打下深厚的基礎。」

David Baszucki曾經營一家教育軟體公司,那時,他發現學生們總是以遊戲的心態對待學習,這段早年經歷給他提供了靈感,後來他一直利用羅布樂思來探索課堂教學的新形式。現在,羅布樂思已經發展成為匯聚超過500萬名青少年開發者的遊戲開發、分享平臺。

當學習遇上遊戲化:騰訊遊戲「樂學探索季」做了什麼

通過羅布樂思平臺開發的《米普城市》

羅布樂思如今與美國喬治梅森大學、維吉尼亞功能遊戲學院等知名教育機構開展合作,利用平臺的遊戲開發工具製作動態課件和交互模擬軟體,創造沉浸式的課堂學習體驗。對於青少年來說,平臺提供的豐富開發工具與廣闊可能性能夠有效地訓練系統性思維和想像力。對於教師來說,相對於傳統的課件,基於遊戲平臺開發的動態課件更加生動靈活——富有故事性的課件能夠讓學生親自扮演歷史人物,而基於科學原理設計的課件能夠模擬真實的實驗環境。

2019年5月,騰訊宣布與羅布樂思建立戰略合作關係。在騰訊看來,二者合作的目標在於:以創新教育為重點,多元遊戲為輔,最終將羅布樂思打造為「教育+創作」的首選平臺。在這個過程中,羅布樂思的開發資源與騰訊的平臺社交資源能夠形成優勢互補,積極鼓勵年輕一代學習編程,在創作中實現自我。

在與騰訊合作相繼推出一系列面向青少年,涵蓋線上培訓、夏令營、中小學遊戲化教學課堂等方面的教育項目後,2020年8月,羅布樂思將帶著線上數字展來到騰訊即將推出的「樂學探索季」,展出國內青少年開發者的優秀作品。

當學習遇上遊戲化:騰訊遊戲「樂學探索季」做了什麼

騰訊遊戲和羅布樂思共同推出「羅布樂思數字創意作品展」

樂學探索季:「第二課堂」的開闢

樂學探索季是騰訊遊戲攜手旗下騰訊遊戲追夢計劃、騰訊扣叮、羅布樂思和成長守護平臺共同打造的面向青少年的主題活動。在這次活動中,騰訊遊戲希望為青少年提供更多樣化的數字工具,從興趣出發,以趣味化的交互、生動的場景和豐富的課程內容,激發青少年對探索知識的興趣,鼓勵青少年探索更多成長的可能性。

當然,「樂學」這個概念的關鍵仍舊是要「寓教於樂」。在這一點上,樂學探索季的理念和近來學術界討論頗多的「遊戲化學習」有共通之處。北京大學教育學院的尚俊傑認為,雖然遊戲是虛假的,但人們在玩遊戲時的態度卻非常認真。遊戲化學習的關鍵就是要喚起學生的內在驅動力,以對待遊戲的精神和態度對待學習,實現寓教於樂的效果。

當學習遇上遊戲化:騰訊遊戲「樂學探索季」做了什麼

樂學探索季:探索成長無限可能

過往的遊戲化學習實踐總是落腳在對已有課堂形式的改進,樂學探索季則著眼於開闢「第二課堂」。騰訊遊戲認為,快樂是人類的天性,遊戲又天然是快樂的載體,而孩子們也特別喜歡追逐快樂。騰訊希望通過遊戲化的方式,讓這些孩子們能在快樂之餘學習到更多知識。

遊戲化的思維應用在引導青少年學習成長中已經有一些產品化的探索。騰訊遊戲希望通過羅布樂思和騰訊扣叮為青少年提供有趣的遊戲化編程和內容創作工具,在創作的過程中逐漸培養邏輯思維和創造力。此前,騰訊遊戲發布的科普文教類功能遊戲《畫境長恨歌》《電是怎麼形成的》其實也是這個想法之下的產物,騰訊遊戲希望以遊戲的互動化體驗,讓青少年在傳統文化和科學知識上有更立體的感知。

快樂編程:到底怎樣去「寓教於樂」

相比於更注重讓孩子自由創作的羅布樂思,樂學探索季的另一個主角騰訊扣叮更傾向於將遊戲化的學習方式與編程教育結合。

2018年,浙江省正式將包含編程在內的信息技術科目納入高考可選科目中,標誌著編程在中小學教育中的分量進一步提升。2019年3月13日,教育部發布《2019年教育信息化和網絡安全工作要點》,明確要求推動在中小學階段設置人工智慧相關課程,逐步推廣編程教育。在這樣的背景下,能夠提供技術支持與市場需求的企業已經成為推廣編程教育過程中不可或缺的社會主體。

當學習遇上遊戲化:騰訊遊戲「樂學探索季」做了什麼

通過遊戲化的方式,騰訊扣叮讓抽象的編程流程易於理解

騰訊扣叮是騰訊自主研發的編程教育平臺,一開始就將目標群體鎖定在9至18歲的青少年群體。因為中小學編程教育日益受到重視,騰訊扣叮與許多公立學校開展合作,通過提供內容資源、工具平臺、教學培訓等方式,希望提高青少年的計算思維和創造力,幫助老師更好地開展創意編程課教學。

在這樣的背景下,騰訊扣叮在樂學探索季期間推出遊戲編程課「Fun Coding」,很明顯,他們希望青少年們看到編程學習中「樂趣」的一面。

「Fun Coding」遊戲編程課的具體做法是,以遊戲編年史為脈絡,通過可視化、故事化的學習方式,試圖讓零基礎的孩子也能輕鬆快樂地掌握複雜的程式語言,享受邊玩邊學的過程,逐步寫出屬於自己的遊戲作品。

當學習遇上遊戲化:騰訊遊戲「樂學探索季」做了什麼

騰訊扣叮上線「Fun Coding」遊戲編程課,讓孩子可以邊學邊做

走進歷史,還原現實:功能遊戲的功能

同為樂學探索季的一部分,羅布樂思和騰訊扣叮都致力於知識技能,即邏輯思維與創造力的培養。實際上,文化素質發展也是「第二課堂」中一個被家長們逐漸重視的方向,比如,以《畫境長恨歌》為代表的功能遊戲,為感受與理解文化背後的內涵提供了更加沉浸式的體驗。

我們知道,育碧的「刺客信條」系列遊戲由於精細還原歷史場景,啟蒙了不少玩家對歷史知識的了解。2018年,育碧在《刺客信條:起源》中推出了教育模式《刺客信條發現之旅:古埃及》,通過身臨其境式的場景還原和詼諧風趣的講解,再現了古埃及的社會風貌。

當學習遇上遊戲化:騰訊遊戲「樂學探索季」做了什麼

《刺客信條發現之旅:古埃及》中的導覽

這個模式其實只是依託於遊戲原作做了少量修改,但推出後還是得到了大量好評。育碧這一成功案例帶來的啟發在於:遊戲獨有的沉浸式互動體驗,對歷史文化知識的學習來說,有其他方式無法比擬的優勢——玩家在遊戲中是一個能動的主體,而不是被動接受知識的客體。

無獨有偶,騰訊遊戲追夢計劃先後推出了《故宮:口袋工匠》《畫境長恨歌》等以傳承傳統文化、培育文化素養為主題的功能遊戲,希望用獨特有趣的玩法喚起青少年對傳統文化的興趣,從而主動去了解、傳承它們。

當學習遇上遊戲化:騰訊遊戲「樂學探索季」做了什麼

《畫境長恨歌》

除了用遊戲的形式展現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騰訊遊戲也將遊戲物理引擎模擬應用在還原科學現象的教育場景。《納木》《電是怎麼形成的》等一系列科普教育類功能遊戲,就是通過模擬交互系統和簡潔的科學說明,幫助玩家在遊玩的同時能夠清晰、深入地掌握科學原理。

實際上,騰訊遊戲還聯動了騰訊旗下其他產品共同打造了「寓教於樂」的新內容。比如騰訊遊戲追夢計劃聯合企鵝輔導,推出「暑期趣味課堂」,邀請李泓渟、羅子忡等名師,以遊戲為教材,帶領孩子感受樂學。高考作文評析專家呂晶瑩老師也會做客樂學探索季,解析畫境中的長恨歌,和孩子們一起感受白居易筆下的世事沉浮。

當學習遇上遊戲化:騰訊遊戲「樂學探索季」做了什麼

騰訊遊戲追夢計劃聯合企鵝輔導,推出「暑期趣味課堂」

共同守護:企業的社會責任如何落實

由於樂學探索季主要面向尚未成年的青少年,遊戲與青少年成長之間的關係當然也是「第二課堂」關注的重要議題。

在這方面騰訊做了很多工作,我們大多已經知曉。在面對青少年這個群體時,騰訊遊戲從2017年以來,相繼推出「成長守護平臺」「健康系統」「少年燈塔主動服務工程」等未成年人保護舉措,希望引導未成年用戶主動將遊戲時間控制在健康範圍內。

除了關注青少年的興趣與素質培養,近期,騰訊遊戲還與兒基會等相關機構的專家,以線上課程的方式,積極討論網絡安全、親子溝通等問題的解決方案。

當學習遇上遊戲化:騰訊遊戲「樂學探索季」做了什麼

兒基會專家將做客樂學探索季

在面對青少年這個群體時,騰訊遊戲始終認為,不能只停留在「堵」的方面,只想著如何去限制和約束青少年的行為,還要兼顧「疏」,即要提供更加多元、優質的面向青少年的產品內容,倡導「寓教於樂」的學習方式,激發青少年對探索知識、探索自我的動力。這是樂學探索季能夠推出的動力之一。

樂學探索季期間,騰訊成長守護平臺推出了「學霸助成長」活動,通過邀請高校學霸,通過定期直播、社群交流等方式,嘗試以榜樣的力量激發青少年學習動力,提升學習興趣。

當學習遇上遊戲化:騰訊遊戲「樂學探索季」做了什麼

騰訊成長守護平臺推出「學霸助成長」活動

總體來說,在整個樂學探索季的構思和內容組成當中,還是很容易看出騰訊的思路,就是在之前守護的基礎之上,騰訊遊戲希望能為青少年成長提供更多可能性。從他們發出的內容裡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這裡面有騰訊「科技向善」的使命願景,也有騰訊遊戲「Spark More!去發現無限可能」品牌主張的延伸。

這些信息可以理解為騰訊遊戲心目中理想化的未來,即逐步探索遊戲化思維和機制在更廣泛的學習體驗、設計領域上的應用。

相關焦點

  • 寓教於樂不是童話 遊戲化學習成為現實
    Abstract Alex在13歲時就在平臺上開始做遊戲,從小型遊戲開始,他們圍繞遊戲組建社區,最終成立了RedManta LLC公司。目前全國共有10名全職團隊成員。Obscure Entity在12歲開始玩羅布樂思,15歲時用編程創作了自己的作品,三年後他的遊戲大獲成功,現在擁有了自己的遊戲工作室Rumble。  羅布樂思是騰訊遊戲「樂學探索季」中的其中一環。
  • 《用遊戲化點亮教育——教育遊戲化的探索與實踐》 專題講座學習分享
    00後的中職學生普遍喜歡玩遊戲,他們成長於數字遊戲環境中。把遊戲化思維注入班級管理,是提升00後學生管理有效性的創新模式。為提高我校班主任教育管理的實效性,進一步促進學校德育工作再上新臺階,南沙區名班主任楊文娟工作室邀請了班級遊戲化管理實戰專家駱小華老師作《用遊戲化點亮教育——教育遊戲化的探索與實踐》為主題的專題講座。
  • 關於教育中的遊戲化學習——方正做了什麼?
    遊戲化學習快速掃描(1)價值遊戲(包括傳統遊戲和電子遊戲)對人類學習過程的積極作用已經被大量心理學、腦科學、教育學等諸多領域的實證研究成果所發現和證實,比如遊戲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提高學生的興趣,此外遊戲還能培養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協作學習能力、創造思維能力等多種高級學習能力
  • 當教育遇上遊戲化,如何玩轉班級管理?
    在疑惑中、在期待中、在感嘆中,7月24日下午16:00,隨著班班星球駱小華老師《當教育遇上遊戲化—教育遊戲化的探索與實踐》為題的直播課程的結束,我們不得不由心地感到震撼,刷新了對遊戲教學的認知,打破了對遊戲陳舊單一的看法,遊戲化理念可以運用到教育當中,取得更完美的效果
  • 樂學100:用輕度遊戲化思維創造最酷的學習方式
    樂學100CEO王兵說:「孩子在學習上的不如意表現多半是不感興趣,而並不是能力不夠,學習最重要的培養和激發學生的興趣。」  輕度遊戲化思維激發學習樂趣  樂學100是一個為中小學學生打造的在線學習平臺,目前主要針對英語和數學兩門科目。
  • 什麼叫遊戲化學習?玩什麼遊戲、怎麼玩遊戲才能啟迪智慧呢
    一方面家長談遊戲色變,生怕孩子沉迷其中影響學習;另一方面,孩子們卻對遊戲鍾愛有加,成為遊戲內「專家」的孩子比比皆是。那遊戲到底是與學習水火不容還是學習的催化劑?遊戲化為什麼能促進學習效果?遊戲我們每個人都玩過,雖然很少有人能清楚的給出遊戲的定義,但我們都知道一個優秀的遊戲具有什麼樣的特點。
  • 遊戲化學習:學習與遊戲的走近
    現代腦科學的研究表明,遊戲不僅直接帶來快樂,而且遊戲時大腦產生的化學物質(例如內啡肽)將有效抵消憤怒、恐懼、悲傷等負情緒造成的負性影響。遊戲性體驗是遊戲不可或缺的重要心理成分。學者王焱將兒童在遊戲中的遊戲性體驗分析為:興趣性體驗、自主性體驗、勝任感或成就感、幽默感,以及因身體活動的需要滿足而獲得的生理快感。
  • 羅平紅星幼兒園打造遊戲化教學模式,讓孩子樂在其中!
    柏拉圖曾說,「最有效的一種教育是讓孩子在有趣的遊戲中玩耍。」近年來,羅平縣紅星幼兒園不斷探索實踐,有針對性加強遊戲化的教學,教師們精心設計課堂,將幼兒園一日活動遊戲化,帶來了一節節生動有趣的課堂活動,著力打造遊戲化教學模式,真正的把「遊戲」帶入課堂,讓孩子們在「玩中學,學中玩」,樂在其中。
  • 騰訊遊戲線上發布會:超40款產品探索遊戲更多可能
    」對遊戲價值認知的拓展,將驅動遊戲產業不斷去探索遊戲新的邊界,打開全新的想像空間。同時,騰訊遊戲將進一步提升產品能力 ,聚焦「技術、玩法和故事」三大核心要素,探索遊戲進化的更多可能。此外,在青少年教育領域,騰訊遊戲青少年編程教育平臺「騰訊扣叮」通過場景化視頻表達了「遊戲化學習」的教育理念。
  • 學習與反思:回顧北京遊戲化學習大會
    並且,他的團隊還把這樣的線上遊戲與MOOC結合起來,在國際MOOC界也享有盛譽。葉教授認為教育就是要「by the students, for the students, of the students」,要把學習主動權交還給學生,要使學生養成「自己學、自己出、自己評」的習慣。
  • 七問「遊戲化學習」:什麼讓你比mooc更酷?
    一、什麼是遊戲化學習?答:繼2013年被譽為「mooc元年」,2014年「遊戲化學習」則風頭正健。解讀「遊戲化學習」勢必要先了解「遊戲化」。「遊戲化」並不由它的前綴「遊戲」定性,而是指「將某個已經存在的、具有一定核心和內在價值的事物與遊戲機制相整合,以激發用戶的參與度、投入感和忠誠度」。
  • 遊戲化編程教育,還有N種可能
    騰訊扣叮負責人曾蓉、網易《極客戰記》負責人張青、羅布樂思開發者關係副總裁、藍象資本合伙人周爽、代碼乾坤聯合創始人董鈺鵬以及平行世界CEO張遠康參與其中,分享了各自的產品內容與獨家見解。少兒編程教育如何調動學生積極性?海外編程產品如何本土化?遊戲化編程教育的核心是什麼?資本市場如何看待這個全新賽道?
  • 權力的遊戲第八季騰訊視頻什麼時候更新 權遊最終季在哪可以看
    權力的遊戲第八季是系列電視劇最終季,很多網友關注,不少網友想看。權力的遊戲第八季在哪可以看?權力的遊戲第八季什麼時候更新?  權力的遊戲第八季在哪可以看  權力的遊戲第八季可以在天天美劇app、騰訊視頻等網站上可以觀看。權力的遊戲8死亡名單猜測。權力的遊戲第八季是電視據最終季,只有6集,在4月14日開播。
  • 騰訊Next工作室的自我探索:什麼樣的遊戲能叫做「純粹的好遊戲」
    如果你點開任意一款遊戲,你大概都會覺得這是一個不錯的獨立遊戲團隊,他們有自己的風格,他們好像什麼都做,動作、解謎、音遊,幾乎沒有重複題材。這個作品風格迥異的工作室NEXT,出自騰訊。負責人沈黎曾在Epic和育碧負責引擎研究,擔任《細胞分裂:明日潘多拉》和《細胞分裂:雙重間諜》的技術負責人。
  • 除了遊戲,騰訊還打算用區塊鏈做什麼?
    騰訊的區塊鏈遊戲要來了。4月12日,騰訊區塊鏈業務總經理蔡弋戈對第一財經透露,騰訊將於4月23日發布騰訊第一款代號「Z」的區塊鏈遊戲。事實上,除了最擅長的遊戲業務之外,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騰訊早在2015年底就開始立項組建區塊鏈研發團隊,定位「連接器」,從底層技術平臺切入,進行自主研發和場景探索。
  • 第二屆騰訊遊戲開發者大會全回顧:以交流之名,探索遊戲未來
    今年的TGDC以「Nice to meet you」為寄語,希望能讓遊戲從業者在此地相逢,通過思想和技術的交流,讓遊戲行業湧現更多優秀作品,推動行業良性發展,共同探索遊戲更多的可能性。在大會開場,騰訊遊戲學院院長夏琳進行了致辭,她表示,伴隨國內遊戲產業繁榮發展,越來越多的中國遊戲希望在國際市場大展拳腳。
  • 騰訊布局功能遊戲,要突破的不僅是遊戲的邊界
    空閒時間裡我們常常吃雞開黑玩得不亦樂乎,但是否有換個角度想過一個問題:為什麼遊戲會這麼吸引人?然而早些年開始,就有人將遊戲裡的思維和機制等元素,應用到非遊戲的情景中,這被稱為遊戲化(gamification)。比如幼兒園裡面的課程設計,很多就是基於遊戲的設置和獎勵機制,讓小朋友可以一邊玩一邊學習。
  • 故宮6歲英語小「導遊」引關注:騰訊開心鼠英語「遊戲化」教學優勢...
    拋開陪伴時間不夠、家庭條件參差不齊等因素,家長的關注點往往會落在孩子學習英語的成果上,而忽略了學習的過程——要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當孩子對英語學習有了興趣,就會自然地對未知的知識產生渴望,進而去主動探索,才能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
  • 【教育探索】幼兒園數學教學遊戲化的探索
    《幼兒園工作規程》中也明確規定:「遊戲是幼兒園的基本活動」,它指出教師在開展各種教育教學活動時,應該以遊戲為基本的教學手段。幼兒數學教育的目標就是 「在生活和遊戲中感知事物的數量關係,並且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作為比較抽象的數學教學,更應該緊密的和遊戲結合起來。
  • 騰訊最嚴遊戲兒童鎖上線,家長樂了,小學生哭了
    就在3月5日召開的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上,全國人大代表、騰訊董事會主席兼執行長馬化騰連續第三年就青少年成長議題建言獻策,帶來的七個書面建議就包括《關於多措並舉加強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的建議》。而騰訊在兩會前發布的「兒童鎖」則是一次全新探索,通過企業提供的技術工具,讓家長擁有充分知情和授權的權力,更直接有效地管控孩子的遊戲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