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報記者 段雲行 通訊員 康承貴
冬天的月照山不寂寞。1月11日,農曆臘月過去近半,冒著毛毛冷雨,走在新化縣上梅鎮星月村的公路上,隔老遠就聽到了月照山上傳來的公雞打鳴聲、母雞下蛋後的歡叫聲。
走到村口,月照山養雞場場長劉偉新正在為一個外來購雞的客戶稱雞。忙完活,記者跟他聊起了養雞的故事。
劉偉新今年36歲,15歲那年隻身南下深圳,在朋友開的店裡幫忙。兩年後,他自立門戶開店子,生意越做越紅火。轉眼間,10多年過去,他想家了。2013年底,他揣著深圳積攢的底子回到了魂牽夢繞的故鄉。
久別的家鄉,除了村裡幾戶富裕人家建了新房外,山還是那座山,水還是那溪水。勞力大都外出務工了,只有老人、小孩在守著一方水土。
要想給身心安個家,做點什麼事為好呢?劉偉新冥思苦想了幾個晚上,記起深圳的肉雞多是從湖南長沙、邵陽、湘潭等地運過去的,都是飼料雞,但銷路很好。家鄉的養雞行業怎麼樣?他通過市場調查得知,新化縣沒有大型養雞場,更沒有在山上放養的雞場。而生養自己的月照山,有一望無際的閒置山林地,離縣城只有3公裡,地勢低,百草茂,適宜養雞。2014年,他與朋友合夥租下村裡500畝山地,開始了人生第二次創業。
投資100萬元,購建材,平場地,開公路,僅用20天,就建好了一個佔地3畝的鋼架棚,分3個區域使用,一個辦公兼宿舍,一個育雛室,一個育成室。
養雞需要技術。2014年6月,劉偉新懷揣10萬元,去廣東一家孵化廠購回5萬羽小雞放山上,讓它們覓蟲子、啄青草、吃穀子;又從湖南農業大學聘請一名技術員,在山上進行指導。縣畜牧水產局每月派人來山上,檢查一次疫情,免費注射疫苗。年底雞出欄時,5萬羽雞成活率達到96%,全部銷往衡陽、邵陽、婁底等地,按市場價每公斤16元算,當年獲純利20萬元。2015年,出欄活雞13萬羽,獲純利50萬元;2016年,出欄活雞16萬羽,獲純利60萬元。
劉偉新回鄉第二年,村支兩委換屆,他高票當選為村黨支部副書記兼文書。劉偉新在村民大會上提出,要把星月村變成一個養雞村,得到村民一致響應。隨即,村裡養雞成風,多的養了1500隻,少的也有300多隻。村民靠養雞,戶均年收入達到1.5萬元。村裡40歲的劉志文腿瘸,兒子溺亡,老婆出走,與一個8歲的女兒相守,生活困難。2015年,劉偉新鼓勵劉志文養雞,幫他墊錢購雞苗,包他銷售出欄雞。劉志文當年養雞700羽,獲純利9000元;2016年繼續養雞,現在劉志文已經脫貧。
劉偉新和他的夥伴們也有夢想,要把月照山養雞場打造成湘中最大的生態養雞場。今年要修建一條1.5公裡長的水泥路,從村口直通山上,現已立項;要新建一棟辦公樓;要將養雞山地面積擴大到800畝……只是目前資金缺口很大,一旦資金周轉過來,劉偉新的夢想定會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