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了父母后,相信你和我一樣,不僅希望孩子身體健康,也希望他特別聰明。我們都知道,孩子剛出生的頭幾年大腦發育最快,是孩子成長的關鍵期。
那麼,在這關鍵的幾年,我們怎麼做能讓孩子更聰明呢?
有三個原則:避免傷害、良好滋養、充分刺激。我們來看落實到具體的操作,該注意些什麼。
傷害有很多種,說說養育中常見的。除了不要用力搖晃嬰兒,不要打孩子,尤其是頭部,還有兩點:不要給孩子吃太多甜食、玩太多電子產品。
有的孩子不好好吃飯,大人著急焦慮,就會拿些零食,如糖果、餅乾、巧克力去哄,這個做法非常不好,甚至比餓孩子一頓還要糟糕。
為什麼呢?
首先,甜食除了糖以外,沒有太多營養成分,屬於空熱量,吃太多會影響孩子吃其他營養食物的胃口,變得不喜歡吃飯菜。而且甜食吃太多,孩子容易齲齒。
第二,甜食是輕微上癮食物,大腦對它有偏好。經常吃甜食,就會讓大腦對糖產生耐受,需要吃更多的糖來滿足大腦的渴望。
經常用甜食來滿足孩子的欲望,孩子就難以形成「延遲滿足」的習慣。
斯坦福教育學博士、明星媽媽陳美齡養大了三個非常優秀的兒子。在孩子們還小的時候,她就很注意不給孩子吃甜食,比如不給孩子喝碳酸飲料。
因為孩子一旦喜歡上吃甜的,就會一直需要糖分來滿足,如果無法滿足,情緒就會煩躁。這種不穩定的狀態不利於孩子形成自製。
而且吃太多甜食容易導致肥胖,肥胖又帶來更多問題,這對孩子是極為不利的。
所以,我們要讓孩子從小養成對營養攝入的良好習慣,讓他們習慣吃清淡的、營養的食物,這樣長大後就不用再費心去矯正,這是一勞永逸的好事。
另一個容易傷害孩子的是電子產品。
現在的家庭,手機、電腦、平板都很常見,使用這些也是孩子們必須掌握的一項技能,但是要注意讓孩子有限制地使用。
美國兒科學會就建議:2歲以下的嬰兒,除了視頻聊天外,要避免使用一切電子產品。2~5歲的孩子,每天最多看1小時電視,而且最好由家長選擇看高質量的節目,並陪同觀看,向他們解釋電視內容。
說到滋養,我們都會比較注重讓孩子吃好,這點就不用多說了,來說說孩子的睡眠。
現在的孩子,玩的東西特別多,容易晚睡,這對大腦發育其實非常有害。
睡眠不夠會影響大腦神經元之間建立起連接,影響學習能力。白天,孩子還會因為疲倦不想運動,胃口也不佳。
這是一張孩子睡眠時間表,可以看到,孩子6歲後,直到18歲成年前,都要保證8~11小時的睡眠時間,睡眠是非常重要的。
孩子精力旺盛,就是不想睡怎麼辦?
有個好辦法,就是在每天的同一時間開始一套固定的程序。
比如要求孩子九點睡,那麼從八點半開始,喝水(喝奶)、洗澡、刷牙、睡前故事、關燈,每天都執行這一套雷打不動的睡前程序,讓孩子對這套程序產生條件反射,做完就睡覺。
要特別注意,在執行這個程序過程中,不要給孩子額外的刺激,打亂這個秩序。
給孩子多樣的、豐富的刺激,是孩子大腦發育最重要的方面。
從出生到3歲,被稱之為大腦發育的關鍵1000天。我們可以看下面這張圖,講出了孩子大腦各項功能發育的敏感期是什麼時候。
可以看到,孩子的視聽、情緒、語言和社交等的發育敏感期,峰值都在3歲以前。5歲後,大腦發育的敏感性就快速下降,所以,要讓大腦發育好,抓住學齡前幾年比上學後更容易。
例如,孩子語言的敏感期峰值大概在1~2歲之間,這個時候雖然孩子還不太會說話,但我們不要忽視,要多跟孩子說話,介紹不同的東西,解釋不同的事,如果可以,還可以用不同的語言。
這樣可以更好地刺激孩子的語言中樞,以後孩子開始說話,對語言的敏感度和學習速度都會更快。
另外,讓孩子的生活多樣化,接觸各種各樣的刺激,大腦發育將更全面更充分。
孩子小的時候,敢於嘗試各種各樣的事情,這個時候我們不要過度保護。孩子大腦接收更多的信息和刺激,對大腦發育更有利。比如陪孩子玩更多遊戲,多接觸大自然,多旅遊,多認識一些人,都是很好的做法。
只要事情沒有太大的安全風險,都應該儘可能地讓孩子去嘗試,這對孩子將來接受新挑戰也很有幫助。
現在,介紹孩子大腦發育特點的育兒書有很多,《神奇的飛躍周》就是一本適合家有嬰幼兒孩子的父母讀的養育書籍。書裡介紹了國際知名兒童心理學專家30多年的研究成果,告訴我們孩子在0~2歲會經歷10個心智發展的黃金期。
伴隨著孩子心智的發展,大部分寶寶都會經歷難以安撫的階段,即「飛躍周」。他們會出現哭鬧、愛發脾氣、黏人等現象,在這些脆弱時期,孩子難以安撫,因為大腦正在發生顯著變化。
一般在第5周、第8周、第12周、第19周、第26周、第37周、第46周、第55周、第64周和第75周,孩子會發生神奇的飛躍,每經歷一次飛躍,孩子會發展出一項新的能力,對世界的認識更進一步。
而我們父母需要在這些時期理解孩子不同情緒背後的需求,給予孩子更好的幫助。如果你有一個年幼的寶寶,對寶寶發育規律感興趣,想更科學地養育孩子,可以讀一讀這本書。育兒中的煩惱,如餵養、睡眠、陪玩等,書裡都給出了答案。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