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給杭州帶來了新的生機,原本溫順的小貓突然變成了獅子,一邊顯露著肌肉,一邊怒吼釋放著野心,西達臨安,東進嘉興,真的需要這麼拼嗎?
杭州是一座經歷過大起大落的城市,曾經的輝煌堪比一線,之後的落寞差點無緣二線,但這絲毫不影響杭州的文化底蘊。
浙江省內的經濟以杭州和寧波為主,拋掉杭州省會的光環,本來兩者似乎沒什麼差別,寧波畢竟是沿海城市,有自己的港口,兩者也基本處於這樣一種平衡的狀態,但偏偏阿里來了,阿里攪了局。
阿里是新經濟的代表,是長三角的一個巨獸,陰差陽錯的偶然原因沒有定居上海,而落戶杭州,而且似乎馬總不想遷到上海,或者也只是把其中一部分業務放在上海,杭州的總部雷打不動,
一個企業的力量原本是有限的,但無奈網際網路浪潮下,經濟變得高度壟斷,一家網際網路公司坐落在某個地方甚至可以控制國內所有的業務,而網際網路與實體的結合又使得網際網路可以進入所有行業,而獨角獸網際網路又直接或間接地控制著很多小微網際網路公司或者有可能成為獨角獸企業的網際網路公司,阿里的到來改變了杭州的經濟結構,也顛覆了中國的經濟格局。
但單一的經濟結構相對風險比較高,而且網際網路可以提供的工作崗位比較少,並且周邊的工業如果比較強可以更好地和網際網路結合,杭州意識到了這一點,所以想借著這個機會夯實工業經濟,把杭州做大做強。
杭州本身接紹興經過幾個縣可以連接寧波,這屬於協同發展的一條線,但大城市的工業首先要把自己的區域做起來,做大了才可以。
於是,杭州向西修地鐵到了臨安,這麼長的線路,周圍卻相對荒涼,杭州的考慮一方面是可以把臨安的人才吸引過來,不要被杭州的高房價嚇到;另一方面希望能夠把臨安帶動起來;其實也就是傳統大城市的做法,把周邊變成工業區,城市中心專心做高端產業,做商業和教育醫療等。
杭州的野心不僅如此,西達臨安只是其中一步,東進嘉興是另外一步,其實杭州也可以往南發展,但似乎並不著急,往北是湖州,由於紅線限制恐怕難以發展,所以嘉興才成了它重要的一環。
杭州對於嘉興名正言順,但似乎並不是那麼順利,也是杭州不著急南進而先東進的原因,因為上海也要逐漸擴大規模,上海北向已經把江蘇主要是蘇南地區納入囊中了,接下來要發展只有南下浙江了,因為它已經沒有地了,因此,嘉興就成了杭州和上海的戰略爭奪地。
嘉興在兩個大城市間,要大的發展是不可能的,而且本身嘉興的發展也很亂,北面轄平湖、嘉善由於距離上海近,長期跟著上海發展;南面海寧、桐鄉等由於距離杭州近,長期跟著杭州發展;剩下嘉興光杆司令一個,它也是左右搖擺不知如何是好,心裡是想跟著上海,但行政上又不方便,畢竟杭州不像石家莊那種省會城市很溫順,杭州是又暴脾氣的,是一匹難以馴服的野馬。
杭州的腹地很多,之所以不想放手嘉興,不是它自私,主要是擔心嘉興被攻破後,杭州就會被上海吸虹,唇亡齒寒嘛!畢竟要想發展好就不能成為上海的腹地,更何況現在杭州是有機會的,又怎麼能拱手讓人呢?長期以來,杭州都是獨立發展,也沒有依靠上海的習慣,所以也不希望自己發展起來後被政策打壓。
不管怎麼樣吧,未來的事情還是很難判斷的,但杭州正在努力,東西並進,必須這麼拼,已經到了關鍵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