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方位對外開放」下的城市變局

2020-12-13 人民網四川頻道

原標題:「全方位對外開放」下的城市變局

開放正成為新一輪西部大開發最大的變量和最強勁的動能,以成都為代表的西部城市因「一帶一路」而極大強化了在國家開放全局中的門戶地位和樞紐功能

「開放要邁入新時代了,不是過去的延長線了。西部會成為我們國家東西互濟開放的新高地。」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貿促會會長、商務部原副部長高燕

「面對新的開放需求,城市實際上是被拉到了同一起跑線上。成都應是西部開放的領頭羊,也理應探索自己的開放路徑。」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阮宗澤

苟利於民,不必法古;苟周於事,不必循舊。

剛剛走過四十周年的改革開放,迎來新的起點。繼十九大報告提出構建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新格局之後,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將「推動全方位對外開放,培育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作為2019年十大任務之一,同時明確提出將優化區域發展格局,「制定西部開發開放新的政策措施」。

「全方位對外開放」意味著什麼? 不僅是開放領域的進一步拓展、開放水平的進一步提高、開放方式的進一步升級,更意味著,過去幾十年基於沿海城市的開放布局的重新優化。

「開放要邁入新時代了,不是過去的延長線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貿促會會長、商務部原副部長高燕對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說,「西部會成為我們國家東西互濟開放的新高地。」

「面對新的開放需求,城市實際上是被拉到了同一起跑線上。」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阮宗澤進一步認為,「成都應是西部開放的領頭羊,也理應探索自己的開放路徑。」

1

新格局 過去是「沿海開放」,現在是「一帶一路」

3月8日,梅地亞中心新聞發布廳,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答記者問,「一帶一路」倡議與亞洲、歐洲、非洲的合作成為在場多國記者關注的熱點。事實上,「一帶一路」倡議提出6年來,已成為當今世界規模最大的合作平臺。迄今,已有123個國家和29個國際組織同中方籤署了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

而對國內城市而言,「一帶一路」正在改變過去幾十年裡基於沿海開放形成的城市發展格局。「過去是沿海開放,現在有『一帶一路』,可以向西開放、向南開放。」高燕解讀。

「『一帶一路』建設從根本上改變了西部開放的格局,成都由內陸腹地轉變為面向泛歐泛亞的開放前沿。」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書記範銳平在參加四川代表團審議時說。他由此提出的5個建議——包括支持以天府新區為平臺建設「一帶一路」綜合試驗區、支持建設西部國際陸海貿易通道主樞紐等,幾乎全部與「一帶一路」緊密相關。

開放正在成為新一輪西部大開發最大的變量和最強勁的動能。以成都為代表的西部城市,因為「一帶一路」而極大強化了在國家開放全局中的門戶地位和樞紐功能。

駐歐盟使團團長張明大使在接受成都商報-紅星新聞採訪時特別提到,他注意到中歐班列累計開行已超過1萬班次,其中成都的開行數量最多。事實上,成都開通的國際班列已覆蓋境外24個城市,串聯起西部12省(區市)4億人口的廣袤腹地和泛歐泛亞44億人口的廣闊市場。

除了旅客年吞吐量已突破5000萬人次的雙流機場,修建中的天府國際機場也將在明年竣工。屆時成都將形成一大一小、差異發展的雙國際樞紐機場格局。按照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省發改委主任範波的說法,「到2025年,我們將和國內180個城市、國際120個城市通航。」

毫無疑問,地處「一帶」和「一路」連接點的成都,將成為開放新格局中的巨大受益者。

2

新環境 「營商環境沒有內陸和沿海之分」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營商環境」一詞出現了5次之多。如果說「一帶一路」帶來了開放的機會,那麼,營商環境,則直接關係著能不能抓住這個機會。

在專家看來,眼下西部城市正面臨一個「彎道超車」的絕佳機遇,這便是剛剛提交審議的外商投資法草案。

高燕表示,在當前社會背景下,對外商投資法草案的修訂和審議是營造我國一流營商環境的重要舉措,「是我國自主擴大開放、依法治國、自我發展和改革開放的內生需求。」

作為企業家代表,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省工商聯副主席、四川啟陽集團董事長王麒也認為,對西部地區而言,外商投資法提供的更透明、穩定、可預期的市場環境,有望成為更多外資到內陸投資的重要原因。

內陸城市如何用好外商投資法?在高燕看來,最重要的是,理解透,用足、用活、用好。開放已經從要素流動性轉向制度性創新開放階段。制度性開放首先要有法治保障,在此基礎上,各地還是有各自吸引外資的政策空間,「在外商投資法的整體執行和落實下,西部會成為我們國家東西互濟開放的新高地。」

全國政協委員、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副局長馬正其的觀點是,營商環境沒有內陸、沿海之分。在營商環境的優化上,內陸與沿海部分城市事實上都已意識到了這種「無差別」。2019開年首日,上海、成都開年「指令槍」就不約而同地劍指「營商環境」。

全國人大代表、上海市委副書記、市長應勇參加上海代表團全體會議審議時說,要把打造一流營商環境作為上海當好新時代改革開放排頭兵、創新發展先行者的重要著力點,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突破口。

同樣,範銳平在參加四川代表團審議時提出了「支持建設國際化營商環境先行區,設立四川自貿試驗區巡迴法院、成都智慧財產權法院和成都金融法院等專業法院,支持國際商事仲裁機構在蓉設立分支機構」的建議。在3月8日四川代表團開放日中,全國人大代表、成都市委副書記、市長羅強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把打造一流營商環境作為「頭號工程」,抓實抓細「國際化營商環境建設年」各項工作,加快打造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營商環境。

3

新平臺

自貿區引領的改革開放新高地

在對如何推動全方位對外開放的闡釋中,政府工作報告提到重要的一點:繼續推動商品和要素流動型開放,更加注重規則等制度型開放。

在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產業國際化戰略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崔衛傑看來,「制度型開放」標誌著我國對外開放進一步向制度層面縱深推進,將更加注重製度層面的系統性開放,這也意味著制度型開放將「全方位」地貫穿於我國對外開放的各個方面,將是推動全方位對外開放的主線。

近年來,我國已經開展了大量制度型開放實踐,包括自由貿易試驗區、雙邊國際合作產業園等均強調製度創新,形成可複製推廣的改革開放經驗,助推全國層面的制度型開放。

此次全國兩會期間,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寧吉喆已經透露了下一步行動:目前,國家發改委已經啟動了再次修訂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工作,在去年已經較大幅度放寬市場準入的基礎上,今年將進一步縮減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繼續在自貿試驗區進行擴大開放的先行先試。

「將在農業、採礦業、製造業、服務業領域推出更加開放的措施,允許更多領域實行外資獨資經營。」寧吉喆說,2019年在全面落實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的同時,還要加上正面鼓勵,以及準入後的國民待遇,也就是實行負面清單加正面鼓勵,準入前國民待遇加準入後國民待遇。

還有更多的改革創新政策,比如「證照分離」改革。全國政協委員、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副局長馬正其說,第三批「證照分離」500多項改革今年就要從自貿區開始試點,讓企業既能快速進入市場「大門」,也能便捷進入行業「小門」,進一步破解「準入不準營」問題。

而自貿試驗區的背後,不僅意味著更大改革創新自主權,更是一種改革創新的區域發展力。地處西部門戶的成都自貿試驗區也是外商關注的焦點。去年9月,在新版自貿試驗區負面清單公布後的第一個工作日,這裡就收到了大量外商企業的諮詢,包括負面清單裡的細節問題,以及下一步成都如何落實負面清單中的相關內容。

此次全國兩會上,範銳平在討論中做出的5點建議中,無論是「支持以天府新區為平臺建設『一帶一路』綜合試驗區」「支持建設國際投資貿易自由化便利化引領區,率先開展負面短清單試點,支持探索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口岸信息互換、監管互認和執法互助」,還是「支持天府國際機場和青白江國際鐵路港建設綜合保稅區,在蓉設立『一帶一路』大宗商品期貨交易中心和非儲備貨幣交易中心」「支持設立四川自貿試驗區巡迴法院」等,都是立足於制度層面的系統性開放。

以高水平開放帶動改革全面深化。在「全方位對外開放」的新戰略下,一場西部城市的變局已經啟幕。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全國兩會報導組記者 鍾茜妮 葉燕 鄒悅

(責編:袁菡苓、高紅霞)

相關焦點

  • 必須堅持全方位對外開放(人民觀點)
    可以說,持續對外開放不僅給經濟增長帶來強勁支撐,也為長遠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深刻總結經濟特區40年改革開放、創新發展積累的寶貴經驗,其中重要一條就是「必須堅持全方位對外開放,不斷提高『引進來』的吸引力和『走出去』的競爭力」。
  • 不斷豐富和發展全方位對外開放實踐
    對外開放是我國一項基本國策,堅持全方位對外開放是我國40多年改革開放創新實踐的經驗之一。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深刻總結經濟特區40年改革開放、創新發展積累的寶貴經驗,其中重要一條就是「必須堅持全方位對外開放,不斷提高『引進來』的吸引力和『走出去』的競爭力」。在新徵程上,我們要以此為遵循,不斷豐富和發展全方位對外開放實踐。
  • 李曉峰:不斷豐富和發展全方位對外開放實踐
    對外開放是我國一項基本國策,堅持全方位對外開放是我國40多年改革開放創新實踐的經驗之一。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深刻總結經濟特區40年改革開放、創新發展積累的寶貴經驗,其中重要一條就是「必須堅持全方位對外開放,不斷提高『引進來』的吸引力和『走出去』的競爭力」。
  • 以制度型開放推動全方位對外開放
    不論是從改革開放的內在要求還是從國際經貿規則的發展趨勢來看,我國都需要加快推進位度型開放,推動由商品和要素流動型開放向規則等制度型開放轉變,把制度型開放作為推動全方位對外開放的主線,構建更加開放包容的制度體系,形成我國參與國際競爭合作的制度型新優勢。
  • 關於全方位對外開放 背後蘊涵著哪些重要意義?
    (央視財經《經濟信息聯播》欄目)今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了明年的七項重點工作任務,其中重點任務之一就是推動全方位對外開放。那麼全方位對外開放的主要內容有哪些?背後又有著怎樣的意義呢?一起來看專家的解讀。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推動全方位對外開放,要適應新形勢、把握新特點,推動由商品和要素流動型開放向規則等制度型開放轉變。要放寬市場準入,全面實施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要擴大進出口貿易,推動出口市場多元化,削減進口環節制度性成本。
  • 經濟日報:全方位對外開放不斷深化
    今年以來,一系列全方位對外開放的政策措施陸續落地,開放領域的利好正加快釋放。從擴大進出口貿易到放寬市場準入,從推動共建「一帶一路」到促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中國積極推動一系列重大改革開放舉措深入推進,不斷加強制度性、結構性安排,更高水平對外開放不斷開花結果。實際使用外資增速快。
  • 威海: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 爭當城市國際化排頭兵
    近年來,我市主動服務全國全省開放大局,國際物流大通道建設初具規模,城市國際化進程不斷加快,對外開放的深度廣度持續拓展。  市委十五屆十次全體會議通過的《中共威海市委關於制定威海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圍繞「在城市國際化方面爭當排頭兵」這一目標,聚焦「深入實施城市國際化戰略,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提出加快構建國際物流大通道,打造高水平開放載體,建設高品質國際化城市等系列舉措,實施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對外開放,加快打造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國際化城市
  • 教育開放:於變局中開新局
    參與塑造全方位開放格局區域發展戰略中的教育開放項目是新時代中國教育對外開放的碩果。浙江大學教育學院教授徐小洲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多項教育對外開放綱領性文件出臺,教育對外開放政策不斷完善,中國教育對外開放工作邁入提質增效新時代,成為中國全面對外開放新格局的重要組成部分。
  • 玉林城市規劃展示館正式對外開放
    據了解,玉林市城市規劃展示館對外開放時間為:每周星期二、四、六,早上9:00-11:30、下午3:00-5:00(16:00停止入場)。市民憑有效身份證即可前往參觀,其他時間原則上只接受團隊預約,如有變動另行公告。  「隔日開放主要是為了進行設備的維護,以確保設備處於良好的狀態。」
  • 習近平:必須堅持全方位對外開放,不斷提高「引進來」的吸引力和...
    習近平:必須堅持全方位對外開放,不斷提高「引進來」的吸引力和「走出去」的競爭力;必須堅持創新是第一動力,在全球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中贏得主動權。文/Becky2020-10-14 11:21:57來源:FX168 習近平:必須堅持全方位對外開放
  • 「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背景下的國際法法理」學術研討會在福州舉行
    12月27日, 「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背景下的國際法法理」學術研討會暨「法理研究行動計劃」第十六次例會在福州大學舉行。省委常委、政法委書記、省法學會會長羅東川,中國法學會黨組成員、學術委員會主任張文顯,福州大學黨委書記張天明出席研討會並致辭。
  • 變局下的機會,看中國經濟的「下一程」
    中國經濟下一程怎麼走?11月28日,2020新華網思客年會在杭州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經濟學家、行業專家、企業代表等匯聚一堂,聚焦後疫情時代文旅產業及未來城市發展,探討如何「在危機中育先機、於變局中開新局」。數位化將持續賦能城市發展「人們聚集到城市是為了生活,期望在城市中生活得更好。」
  • 2019年全方位對外開放的重點是哪些?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這樣說
    在2019年的重點工作任務中,推動全方位對外開放是七大重要內容之一。2018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是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施「十三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年。2018年對外開放的成績斐然,主要聚焦在四個方面。一是大幅度放寬了市場準入。
  • 宣化區全方位提升城市品位
    拉框架 補短板 抓細節 促提升宣化區全方位提升城市品位河北新聞網訊(記者李豔紅 通訊員陳曉東)近年來,宣化區把提升城市建設水平和管理水平作為打好打贏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攻堅戰的著力點,拉框架、補短板、抓細節、促提升,打出城市建設以及管理的組合拳,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以高水平教育對外開放助力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
    二、推進高水平教育對外開放,必須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當前,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使這個大變局加速演變,單邊主義、保護主義上升,國際格局深刻調整,外部環境不穩定不確定因素明顯增多。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指出,我國發展仍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但機遇和挑戰都有新的發展變化。
  • 上海研究院舉辦研討會 深入探討對外開放理論認識和思考
    本次研討會是在上海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的指導下,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研究院、上海大學人文社會科學處聯合主辦的,旨在通過研討,進一步解放思想,提高把握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的自覺性和能力,為進一步提高對外開放質量和水平貢獻智慧。上海研究院合作處處長朱承、上海大學文科處副處長孫秀林聯合主持了會議。
  • 中國該如何推動全方位對外開放?
    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要推動全方位對外開放,培育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進一步拓展開放領域、優化開放布局,繼續推動商品和要素流動型開放,更加注重規則等制度型開放,以高水平開放帶動改革全面深化。
  • 大變局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下的北京冬奧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說要把「北京市規劃建設」、「北京冬奧會的舉辦籌辦」作為今後一個時期北京市的兩項重要任務,因此,我們要立足提高治理能力、抓好城市規劃建設,精彩、非凡、卓越地籌辦好北京冬奧會。這次冬奧會對於確立北京的四大中心功能,推動北京的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而言,是一個重要的契機。
  • 五中全會,習近平如何書寫大變局下的「中國故事」
    中國最高領導人習近平及其治國團隊如何書寫大變局下的「中國故事」,如何為動蕩的世界注入確定性?海內外高度關注。三個「百年」背景下的五中全會五中全會通常聚焦涉及黨和國家發展的重大命題。自上世紀90年代開始,由五中全會討論制定國民經濟五年規劃(計劃)成為一種慣例。五中全會作為中國明晰發展戰略目標的重要平臺,亦是外界感知中國發展脈搏的一個窗口。
  • 象山又一家城市書房對外開放,快來看看在哪裡!
    象山又一家城市書房對外開放,快來看看在哪裡!象山縣城市書房石浦館近期已局部對外開放!愛讀書的你,記得來看看哦!象山縣城市書房石浦館的開放是實施文化惠民工程、推進「全民閱讀·書香石浦」建設的一個可喜成果,可為市民提供圖書借閱、閱覽自修、閱讀推廣等服務,是石浦人民共同的書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