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的要求,為我們加快發展更高層次開放型經濟提供了遵循。深入實施城市國際化戰略,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既是落實省委重大戰略部署,也是我市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近年來,我市主動服務全國全省開放大局,國際物流大通道建設初具規模,城市國際化進程不斷加快,對外開放的深度廣度持續拓展。
市委十五屆十次全體會議通過的《中共威海市委關於制定威海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圍繞「在城市國際化方面爭當排頭兵」這一目標,聚焦「深入實施城市國際化戰略,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提出加快構建國際物流大通道,打造高水平開放載體,建設高品質國際化城市等系列舉措,實施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對外開放,加快打造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國際化城市。
海陸空齊發力,加快構建國際物流大通道全會對「深入實施城市國際化戰略,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的系列部署,體現了我市堅持對外開放基本國策的政策定力,扭住了「在開放中創造機遇」這一「制勝法寶」。
在城市國際化方面爭當排頭兵,構建內引外聯的國際物流通道是關鍵。全會明確提出,要加快構建國際物流大通道。
自2015年北京交通大學威海校區正式投用後,北京交通大學經管學院物流系教授周建勤就時刻關注著威海的發展。得知威海市委十五屆十次全體會議提出「深入實施城市國際化戰略,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後,遠在北京的周建勤說,加快構建國際物流大通道這一科學決策,將對威海社會經濟發展提供新引擎,將為威海未來5到10年的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基礎。
「新一輪的更大開放,需要各地採取新舉措來支撐國家層面的需求。」周建勤表示,作為重要港口城市,威海在對外開放和對外交流方面具有鮮明特色和深厚積澱,尤其在中日韓經貿合作領域成績顯著。他說,加快國際物流大通道建設也將對威海自身產業發展提供基礎設施支撐。
預計全年開行歐亞班列77列,銀川—威海海鐵聯運貨櫃班列開通,威海國際物流多式聯運中心入圍交通強國試點名單,全貨運航班每周達到29班……今年以來,我市在暢通國內外運輸大通道上喜訊不斷。
加快構建國際物流大通道,是實施城市國際化戰略的重要抓手。市交通運輸局黨組書記、局長劉樹偉表示:「我們將堅持『海、陸、空』齊發力,致力把威海打造成國際物流中轉樞紐。」
劉樹偉說,我市「十四五」時期將以海鐵聯運為重點發展中韓整車運輸,開行威海至南方和中西部「無水港」的鐵路(冷藏)貨櫃班列、長距離貨運班列,構建東接日韓、西聯歐亞、輻射中西部內陸地區的國際物流大通道。同時,空中運輸通道將加密至首爾、大邱、仁川等國際航線,開通至遠東的國際航線;海上運輸通道將開通威海至韓國大山港、仁川港等客滾航線,到東南亞的遠洋幹線,直達歐洲、俄羅斯、北美的海上國際航線。
港口在構建國際物流大通道上仍將發揮關鍵作用。今年,山東港口威海港接連開通10條新航線,實現與山東港口旗下四大港口集團貨櫃航線的全面貫通,為我市融入「一帶一路」戰略構建起新支點。
根據我市「十四五」時期發展宏偉藍圖,威海港也定下了「線路圖」。山東港口威海港黨委書記、董事長連偉亮表示,威海港將全力推進「四港聯動」國際物流通道建設,持續提升中韓跨境多式聯運服務能力,到2025年要新增貨櫃航線10條以上,加密對韓客滾航線,增開日本和東南亞航線,推動形成通道帶物流、物流帶經貿、經貿帶產業的港產城融合發展新格局。
深化體制機制改革,打造高水平開放載體高質量的開放平臺載體,是集聚新動能、實現新發展的重要基礎。聚焦「十四五」,全會提出要打造高水平開放載體。
既是重要載體,也是中堅力量,經區、威海綜保區等開發區在我市對外開放中發揮著主力軍作用。經區工委書記、管委主任呂曉東表示:「經區通過開發區體制機制改革,激發了動力、釋放了活力,大家同心同向,幹勁十足,我們有信心有條件有能力打造全市改革開放新高地。」
面向「十四五」,呂曉東表示,經區將以威海中韓自貿區地方經濟合作示範區產業園為龍頭打造示範區升級版,以國際一流標準提升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配套水平,充分發揮「四港聯動」優勢,持續擴大對韓開放,深化與韓國、日本相關政府機構和大企業、大商社合作,打造全市對外開放和面向日韓開放的新高地;以服務貿易產業園為龍頭深化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打造服務貿易、科技創新及數字經濟等戰略新興產業集聚發展的示範基地。
作為全市唯一的特殊政策功能區,綜保區將認真貫徹落實全會精神,深入推進國家跨境電商創新產業園,搶抓「四港聯動」等重要機遇,打造面向日韓的全球跨境電商保稅物流分撥基地。
威海綜合保稅區工委副書記、管委主任于明濤表示,要持續發力外貿新業態,完善跨境電商創新產業園功能載體作用,推動電商創業中心、國際商品展示交易中心儘快建成投入使用;開展政策創新,做大跨境電商特殊區域出口、跨境電商轉口、跨境電商B2B出口等創新業態,打造服務保障到位的跨境電商生態體系,並進一步挖掘園區政策功能,做大中歐班列轉口、美妝進出口、保稅研發、保稅維修等創新業務,打造服務全市功能區。
服務貿易產業園、中韓自貿區地方經濟合作示範區產業園等在我市相繼落地,成為威海對外開放的強有力載體。全會作出的系列部署對現有優勢持續放大提供了科學路徑。
「隨著RCEP協定實施,我市對外開放再次迎來新機遇。全會提出『主動融入國家開放大戰略,著力打造中日韓合作重要支點城市』,為『十四五』時期工作指明了方向。」市商務局黨組書記、局長喬軍說。
在喬軍看來,我市要緊緊抓住中日韓自貿區、RCEP協定實施的戰略機遇期,深化與韓國在雙向投資、貨物貿易、服務貿易、產業互補等方面全方位合作,積極打造中韓自貿區地方經濟合作示範區升級版;以加快推進國家級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以及全面深化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建設為抓手,紮實推動開發區體制機制改革,以高水平的平臺載體聚攏高質量的國際資源要素。
在加深與日韓往來基礎上,全會提出,「創新深化與歐盟、北美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地區的合作」。「這一思路符合威海更深層次開放實際,為下一步實現高水平開放載體的『高』字提供了思路。」山東大學(威海)商學院教授、經濟學博士左峰認為,要狠抓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國家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等各類開放載體拓展提升,既為威海企業發展提供重要契機與支撐,也有利於提升威海城市國際化程度。
「這無疑能吸引更多優質企業來威合作,我們的發展將更『如魚得水』!」威海綜合保稅區泓信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宋魯榮激動地說,作為平臺公共外貿綜合服務平臺的運營主體,在高水平開放載體的建設中要乘勢而上,把自身做大做強做優。
堅持世界眼光國際標準,建設高品質國際化城市全會提出的「建設高品質國際化城市」,為「十四五」時期我市如何向國際化城市邁進、打造什麼樣的國際化城市賦予了新內涵。
建設高品質國際化城市,要堅持世界眼光、國際標準。作為我市第三屆市長諮委會年會委員,中國上海社會科學院城市與人口發展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屠啟宇十分關注威海的發展。
屠啟宇曾帶領團隊全程參與我市城市國際化戰略規劃的調研及起草。針對全會提出的「建設高品質國際化城市」,他認為,威海深入實施城市國際化戰略,可以說是在打造一種「精緻的開放」,威海有基礎、有能力把對外開放和國際化優勢做到全省乃至國內最優。
衡量一座城市的國際化水平,國際語言環境是一項重要內容。今年,我市在全域開展中英韓三語標識建設,推動各行業整改完成17萬條,完成整改率達99%。
深入學習全會精神後,市外辦主任、市友協會長趙廣洪表示,將繼續強化友城工作頂層設計,積極創新「雲端外交」工作模式,加強經貿、人文、科技交流,推動友城工作走深走實。營造良好的城市國際化語言環境,開展外事禮儀禮賓知識、外事紀律培訓,提升我市人員對外交往水平和能力。以打造對英交流合作典範城市為突破點,進一步鞏固日韓、深化拓展與歐盟、北美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地區的合作。
加快推進城市國際化建設,必須深化文旅、體育等領域國際交流合作,持續提高我市的國際知名度。
從「威海媳婦兒」到威海南海桌球培訓基地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楠深刻感受到我市不斷提高的國際影響力。了解全會的系列部署後,王楠對在威發展有了更多期待:「今年的兩次桌球大賽的歷練足以證明,威海有能力承辦世界上最頂級的賽事。我相信,把威海作為辦賽場地,將是更多國際體育組織的新選擇。」
承辦國際鐵人三項、國際帆船賽、世界乒聯世界盃賽等國際化體育賽事,讓我市在全球影響力越來越大。「『十四五』時期,我市體育事業規劃清晰,就是打造國際運動休閒之都。」市體育局黨組書記、局長叢華清表示,將提高服務能力和辦賽規格,高水平舉辦國際體育賽事,有效擴大威海城市知名度和影響力。並以辦賽為契機,提高國家體育產業示範基地、膠東經濟圈體育協同發展聯盟平臺利用率,發展總部經濟,推動中鐵協威海訓練基地、中國鐵人三項運動學院、中國鐵人三項運動特色學校及鐵三小鎮項目加速建設,打造威海特色國際文化交流平臺,不斷提高我市國際知名度。
■短評「十三五」以來,「國際化」已成為威海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詞之一。實施城市國際化戰略給城市、企業、群眾帶來一系列「國際化紅利」,正深度「賦能」精緻城市建設,為全市高質量發展提供不竭動力。市委十五屆十次全體會議提出的「深入實施城市國際化戰略,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等系列部署,為「十四五」時期威海實現高質量發展指明了關鍵路徑。
在城市國際化方面爭當排頭兵,是我市立足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的「構建新發展格局」及省委十一屆十二次全會「七個走在前列、九個強省建設」的目標定位,立足威海實際作出的科學部署。全會提出「主動融入國家開放大戰略」「實施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對外開放」等要求舉措,明確了我市在「十四五」時期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加快向國際化城市邁進的方向、重點和路徑。
站在新起點上向國際化城市邁進,要以更高水平的開放和更高質量的發展為基礎。深入實施城市國際化戰略,要通過學習貫徹全會精神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聚焦高質量發展與高標準環境,持續用好改革「關鍵一招」,主動融入國家開放大戰略,加快構建國際物流大通道,打造高水平開放載體,著力打造中日韓合作重要支點城市,創新深化與歐盟、北美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地區的合作,以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對外開放,加快打造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國際化城市。
站在新起點上向國際化城市邁進,必須堅持世界眼光、國際標準,建設高品質國際化城市。要意識到經濟外向度不是衡量國際化水平的唯一標準,城市國際化是一項涉及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生態方方面面的系統工程,也是我市推進精緻城市建設內涵特質提升豐富的過程。要從加快城市國際化促進條例立法、規劃城市公示語標誌、打造國際街區和社區、打造國際文化交流平臺、高水平舉辦國際交流活動等細分領域入手,全方位提升城市國際知名度及國際化城市品質內涵,為城市國際化提供不竭動力,加快推動我市由開放城市向國際化城市邁進。(Hi威海客戶端記者 杜曉瑩 初佳倫 賈文娟/文 資料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