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癢、頭屑多、頭油、脫髮怎麼辦?這是很人都苦惱的問題。最近臨床上也遇到一例有這樣困惑的病人,患者李某,男,24歲,頭皮瘙癢,脫屑,頭髮光亮如油,伴脫髮1年。曾就診於幾家醫院,給予西藥內服和軟膏外塗(具體藥物不詳)效果不佳,且容易反覆,痛苦萬分。現症見頭皮瘙癢,脫屑,頭髮稀疏,光亮如擦油,有散在的紅丘疹。這種疾病很常見,就是大家所熟悉的脂溢性皮炎,表現在頭部就是我們經常所說的「脂溢性脫髮」。
脂溢性皮炎好發於皮脂腺豐富的部位,如頭髮、顏面、耳後、頸後、胸部、腋窩、臍窩、腹股溝等部位。常見表現為頭髮、皮膚多脂,油膩發亮,脫屑,瘙癢,可伴脫髮,嚴重者可禿頂。此病成年人較多見,新生兒也可見。從病因病機來看西醫認為脂溢性皮炎是由多種因素所致,與年齡、性別、遺傳密切相關,但大多是由於雄激素水平增高,皮脂分泌過多所致。而中醫認為此病是由於素體溼熱內蘊,加之感受風邪,溼熱蘊阻肌膚而成,常見的症型有風熱血燥及腸胃溼熱。中醫將此病稱為「面遊風」、「白屑風」。
目前對於此病的治療大多採用內服抗感染藥物,外用殺菌、去脂、止癢藥物的方法,暫時見效,但容易反覆發作,從而形成惡性循環,甚至擴展至全身。因此常常效果並不好。但中醫在這方面卻具有一定的優勢,臨床多用梅花針來治療。
梅花針是一種叢針淺刺的針具,其針法源自於《黃帝內經》中的「毛刺」、「半刺」、「揚刺」等法,後人據針法創製了梅花針。由於針刺很淺,「刺皮而不傷肉」,故又稱「皮膚針」。
該病用梅花針叩刺,微微出血,可達到清瀉溼熱, 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最終達到消炎、鎮痛、止癢之目的。操作時首先根據病變部位囑患者取適當體位,裸露患處,用碘伏對患處以及周圍皮膚進行消毒,而後用梅花針叩刺患處, 使皮膚略紅、微微出血即可,再用碘伏對患處消毒。對於脫髮部位,先用碘伏消毒,再把薑片墊在脫髮部位,然後用梅花針隔薑片扣刺。叩刺後局部避免著水。每天治療1次,7天為一療程, 療程間休息7天。一般1療程後脫屑減少,瘙癢減輕,紅色丘疹變小,脫髮部位可長出細小頭髮,普通脂溢性皮炎通常治療4個療程後可痊癒,病情嚴重者根據病情適當增加療程以及配合中藥內服治療。
本文旨在科普,本法應由醫生操作。
(孟莉莉,山西中醫學院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