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早在今年1月底就已經正式離開歐盟了,而脫歐過渡期也即將要在12月31日結束。所以脫歐總算是要等到大結局了嗎?
理論上講在這個時限之前,英國要跟歐盟談出一個脫歐後「關係怎麼處」的協議,再變成法律文件,再翻譯成多國語言,再提交各國議會批准。這一切都得在12月31日前完成。
現在連第一步協議都還沒有談成,歐盟的看法是就算談成了,也沒辦法保證它如期生效……
所以難道又雙叒叕要延?但英國首相鮑裡斯一口咬死不延。
如果不延,那只能「無協議脫歐」了。
12月9日,英國首相詹森「打飛的」趕赴歐盟總部親自去談,記者們連大結局的稿子都不急著寫,因為他們已經看透了一切——談判期限一定還會延。
果然,談判目前已經被延到了這個周末,12月13日。
總的來看,目前局勢如何呢?
12月9日晚上,關鍵性會談失敗,導致無協議脫歐風險激增。歐盟第二天一早就發布所謂應急計劃,為無協議脫歐做準備。
這招狠,我方早有準備,表示不慌。
而另一邊英國回應,歐盟的應急計劃英國不承諾接受。
壯志僅在一年前
還記得詹森上任之初對「無協議脫歐」有多無所畏懼嗎?
2019年,詹森帶領英國保守黨以1987年以來的最大優勢贏得大選,民意支持強勁,一時風頭無兩。之後他血洗內閣,只留下了幾乎清一色的鐵桿脫歐派。
2019年G7峰會,歐洲理事會主席圖斯克和詹森互相指責,都說如果無協議脫歐,將會是對方的責任。
現在談判到了千鈞一髮的時候,儘管12月9日鮑裡斯在動身去歐盟的前一刻,還在議會上強硬地表示,「沒有哪個英國首相會接受歐盟目前在貿易談判上的報價」,然而局勢已經大不如前了。
英國底氣不足的原因1:經濟
英國最大的民調機構YouGov最新數據顯示,半數以上的受訪者都對詹森政府的抗疫表現不滿。這是自鮑裡斯出任首相以來,第一次執政黨的支持率被在野黨工黨超過。
抗疫不力導致英國經濟陷入300年來的最重大衰退,國民生產總值萎縮超過了10%,公共債務餘額超過兩萬億英鎊,詹森政府的支持率節節下降。這時候的英國無法再承受無協議脫歐帶來的雪上加霜了。前英國首相戈登布朗不久前表示,「如果我是詹森,一定得談出一個協議, 有比沒有好」。
當下英國的經濟局面,已經不允許詹森像一年前一樣牛氣地說,大不了就無協議脫歐了。
英國底氣不足的原因2:國家分裂
蘇格蘭一直對脫歐不滿。
蘇格蘭在2016年的公投中,有62%的票投給「留歐」,所以其實蘇格蘭一直不想脫歐。但是,再怎麼不想脫歐,也不至於因為英國要脫歐,蘇格蘭就要「脫離英國」。不成想,就在一個月前,民調機構YouGov的一份調查發現,現在支持蘇格蘭獨立的人竟然已經過半了。
而最近民意支持率大漲的蘇格蘭自治政府首席部長(蘇格蘭最高長官)尼古拉·斯特金認為,無協議脫歐會損害蘇格蘭經濟,她堅決反對,並表態在明年的蘇格蘭議會選舉中要爭取蘇格蘭獨立。
蘇格蘭和英格蘭300年的聯合會不會走向終結還不好說,但同為聯合王國成員的愛爾蘭和威爾斯也連帶著雪崩了。目前將「北愛從英國分離,並統一愛爾蘭全島」的支持率也在上升,威爾斯也出現了獨立的聲浪。
所以無協議脫歐可能引發國家的分崩離析,這實在是最壞的結果。禍起蕭牆,江山難保,詹森政府的底氣也沒一年前足了。
英國底氣不足的原因3:川普敗選
一場美國大選,跨越大西洋,也牽動著英國脫歐的動向。
川普一直支持英國「脫歐」,如果他連任,詹森選擇 「無協議脫歐」的可能性會更大,因為就算「英歐貿易協議」不理想,還會有一份肥美的「英美貿易協議」託著底。英國政府一直在觀望著美國大選,結果等啊等, 等了個尷尬。美國形勢急轉,拜登贏了。
還記得那個轟動全球的大烏龍嗎?本以為川普會贏,沒想到贏的是拜登。這張政府以首相鮑裡斯的名義發出的賀信圖片,被英國媒體扒出來在「拜登當選」字樣上方,「川普」的字樣隱約可見。
拜登上臺,對詹森的脫歐策略不亞於釜底抽薪。
前英國駐歐盟代表伊萬·羅傑斯表示,如果拜登當選總統,美國將優先考慮重建被川普損害的與歐盟關係,而不是美英關係。
前英國駐華盛頓大使金·達羅赫表示,美國民主黨(拜登的黨)本來就不支持英國「脫歐」,很可能會優先考慮與太平洋地區或與歐盟的貿易協議,而非英國。
而來自拜登本人的說法是,如果脫歐談判中英國不能履行「北愛爾蘭和平協議」,那麼就不會有「美英貿易協議」。「北愛和平協議」與英歐貿易協議所涉安排帶骨連皮,根本斬不斷,這等於是以美國為要挾,逼著英國不能無協議脫歐。
英國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主席吉姆奧尼爾在接受總臺記者專訪時說:
「可能美國大選讓協議的達成可能性增加了一點。 因為拜登是愛爾蘭裔的美國人,如果美國覺察英國做出什麼事情刻意削弱北愛和平協議,英國很有可能沒法在拜登治下達成英美貿易協議,英國得作出妥協」。
臨戰換帥
其實在談判中,雙方的公開表態那叫「隔空喊話」,聽聽也就罷了,誰都不可能亮出真正的底牌。所以這個時候反而另一些信號更隱蔽也更關鍵,比如人事變動。
11月,唐寧街10號發生一場人事地震,首相兩個主張硬脫歐的左膀右臂突然離職,成為一個重要信號。辭職的人中就有那位想出了「把脫歐給辦妥」這句神口號的卡明斯,這人也是2016年脫歐公投的幕後設計師。作為硬核脫歐派,他被認為是鮑裡斯的最強大腦。他的辭職被外界視為英國態度軟化的先兆。
果然,接下來英國在幾個跟歐盟僵持不下的問題上就退讓了——允許歐盟船隻進入英國海域捕魚、放棄英國內部市場法案中可能違反脫歐協議的條款。
但是這些「軟」並不夠,它換來的仍是「依然存在重大分歧」,歐盟首席談判代表巴尼耶甚至說,相比於談成協議, 「無協議脫歐的可能性更大」。
當前英國經濟風向不利、外交搖擺不定,國內同室操戈,所以就算狠話說得依然頗狠,詹森的底氣和底牌卻不比往昔。在這場「比誰更狠」的新一輪談判遊戲中,目前看還是歐盟更佔上風。
這場拖了又拖的脫歐,到底能不能在周日達成協議,迎來情節高潮,拭目以待吧。(總臺記者 慕蘭亭 王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