哄睡是為了幫助寶寶自主入睡!
哄睡的最終目標,是要幫助寶寶能夠自主入睡。我們在美國兒科醫生Harvey Karp's提出的5S安撫法基礎上,總結整理了下面4種方法。
哄睡之前,首先要確認清楚「環境因素」或「生理因素」。
比如寶寶會不會太冷或太熱,衣服、床單不夠舒服,尿布潮了,便便了等等。還有生理因素原因,比如腸絞痛、長牙、過敏、哮喘等等,都會導致寶寶哭鬧不休。
給大家分享4個實用的哄睡技巧,幫助寶寶自主入睡、養成健康睡眠模式!
技巧一:如何正確奶著睡?
母乳餵養的媽媽都習慣讓孩子吃著奶睡著,容易導致寶寶不奶不睡、依賴乳頭和夜奶。
正確方法:【奶、睡分離】睡前適當吃奶安撫,寶寶平靜下來後,及時拔出;可多次嘗試,加上抱、輕拍來安撫引導入睡。
技巧二:如何正確抱著睡?
很多家長每次抱睡哄睡,抖、搖、晃樣樣都來,硬是抱出了廣場舞的感覺。
正確方法:減緩運動強度+減少運動時間相結合——從滿屋子溜達到小範圍來回踱步,再弱化為原地輕微左右搖擺。在寶寶平靜時就暫停安撫,讓寶寶自主嘗試入睡。
注意一定要避免用力搖晃,劇烈晃動會對寶寶大腦造成傷害。
媽媽可以讓寶寶側著或肚肚朝下,抱著寶寶;剛放下時也可以讓寶寶側臥,避免落地醒。一定要引起注意的是確認寶寶睡著,家人離開時請讓寶寶仰臥!避免寶寶趴睡出現窒息的情況。
技巧三:如何正確放下睡?
從抱著睡到放下睡,難點就是「落地醒」。
正確方法:噓拍法
結合5S安撫法中的噓聲/白噪音Shush方法,用拍睡安撫+聲音安撫。
太安靜的環境不一定是最利於寶寶睡眠的,有一點聲音能加強安全感更容易入睡。寶寶在子宮內時聽到的聲音,其實比真空吸塵器還要大。媽媽的心跳聲、血液流動的「噓噓」聲...其實都是「白噪音」。
用噓聲或白噪音(可以自己找一些合適的手機軟體)輔助,有節奏地輕拍寶寶(適合4月齡以下寶寶);4月齡後的寶寶可以用鼓勵、兒歌或唱搖籃曲代替。
面對嚴重哭鬧寶寶,觀察寶寶情況,哭鬧—原地安撫—哭鬧—抱起安撫—平靜—放下,多點耐心、多嘗試、不要焦慮。
技巧四:如何正確陪著睡?
陪的痛點在於,人一走娃即醒,不走娃就睡。
正確方法:
從躺著到坐著,再慢慢挪遠一點,直至走開。過程中可多用語音安撫,讓寶寶知道媽媽一直都在。
媽媽們可以用循序漸進的方法,就像打遊戲過關一樣,用一個安撫方法取代另一個方法,最終完成寶寶可以自主入睡。
帶娃是一項技術體力活!如果你有遇到育兒的相關問題,歡迎留言評論一起來交流哦!還可以關注我們的這個企鵝號,學習更多實用的育兒妙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