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年窯火不熄,看古龍窯開窯盛況

2020-12-20 茗軒紫砂

宜興的古龍窯,有著悠久的歷史。

龍窯是一種依山坡用磚砌築成斜坡式的彎狀隧道,因為其形狀像古人所說的長龍而得名。

宜興窯址

歷史的車輪滾滾而來,大多數龍窯都毀於戰亂或人為。現今宜興唯一僅存的,仍以傳統方法燒造陶瓷的唯一一座古龍窯。坐落在丁蜀前墅村村落之中,離太湖三裡,距蜀山二裡。

古龍窯

前墅古龍窯建於明代,600年來窯火不熄,是宜興現存的唯一還在使用的古龍窯,也是全國唯一還在使用的三座古龍窯之一。

古龍窯

前墅龍窯通長43.4米,窯身外壁寬約3米,高約1.55米。現已被列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為防止窯爐毀棄,仍在燒制一些大件紫砂器,有時夾雜點紫砂壺。

古龍窯

由於需要準備充足的物料,龍窯一個月大概只燒一次。又因成品率較低,且燒制過程十分辛苦,目前僅剩為數不多的幾個老窯工還在靠經驗傳承這項古老的工藝。

祭窯

開窯之前要先進行祭窯,說是祭窯,也是祭的火神。在火神廟上香後,一路鑼鼓喧天中,人們舞著金龍來到窯上。

【祭窯】

裝窯

一件件紫砂半成品被放進一個個大陶罐裡,防止彼此磕碰並保證放入窯中受熱均勻。

將大壺、小壺和其他紫砂器皿按照大小逐一從低到高排列,窯填得越滿越好,然後將一個個陶罐搬入窯中疊放起來。

【裝窯】

【裝窯】

窯身左右投柴孔(俗稱鱗眼洞)42對,該洞是用來投放樹枝柴草和觀察火焰溫度的窗口。西側設裝窯用的窯門5個,是窯工進出取放陶製品的通道。

燒窯

把陶罐擺好後,就可以往龍窯的鱗眼洞裡添柴了。燒一窯需要四噸多的木柴,要把木料鋸成80釐米長左右,料越大、火越旺,燒出來的紫砂樣式好。

【燒窯】

龍窯的燒窯操作,全憑燒窯工人的熟練技巧,以目光觀測火焰溫度與坯體的變化情況來決定。

【燒窯】

需要有非常熟練的技術和豐富的經驗,因此人們也把龍窯的燒窯工藝稱為「火的藝術」。

【出窯】

24小時輪流轉,大概十幾分鐘投一次柴,通過添柴數量的多少、速度以及風力的變化,掌握火勢大小、溫度高低,從而控制柴燒的進度。

【出窯】

大約點火200小時左右,一窯才算燒制完成,待窯溫降至100攝氏度之內才可以開窯。一件陶器從裝窯到出窯前後要經過近一周的時間,燒制時需全程看守,溫度純靠肉眼看火把控,稍不留神就會產生次品,工藝流程複雜。

【出窯】

時光荏苒,物換星移,數百年不熄的窯火,依然在演繹泥與火的激情,訴說五色土那一段又一段傳奇。

閱讀 42

相關焦點

  • 24位國外陶藝家匯聚古龍窯創作21天 宜興600多年柴燒古龍窯今開窯
    今天上午11點多,600年窯火生生不息的宜興前墅龍窯迎來了首屆柴燒藝術節暨龍窯開窯儀式,11個不同國家和地區的24位陶藝家,在此進行了長達21天的集體創作和藝術交流。今天,社會各界關注的、融匯東西方陶瓷藝術精粹的陶瓷柴燒作品,將揭開神秘面紗。
  • 中國最長古龍窯舉行火祭大典 5千多件坭興陶精品出窯
    6月9日是中國第十三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廣西欽州市舉辦坭興陶古龍窯火祭大典儀式,具有600多年歷史的欽州坭興陶古龍窯當天開窯,5000多件坭興陶精品正式亮相。這座長約80米、窯址佔地面積978.9平方米的古龍窯是中國公布的列入文物保護單位中最長的古龍窯。此前,曾因長期無人管理,窯棚多處出現漏水、塌垮等現象漸被人遺忘。2012年,廣西欽州官方決定對古龍窯進行保護、重新修繕,並於2016年重燃薪火。
  • 一年一窯燒成的欽江古龍窯將再次開放
    每次開窯都引起了眾多媒體的關注,攝影師和攝影師也關注這項活動,記錄每年的欽江古龍窯開窯事件。每一件燒制出來的尼克森陶精品都引起了人們的關注。一些尼克森陶粉絲甚至等不及精品店到了展臺,他們就在窯口等著,只是為了一睹風採。
  • 榮昌陶柴燒窯即將開窯!明天下午2點鎖定上遊新聞看直播
    在晝夜不息的數天柴燒過程中,土、火、柴、窯,每一項都是決定陶器成敗的關鍵,只有契而不舍專注古法、經過歲月曆煉的老師傅才能夠獲此心得。可以說,開窯,是檢驗柴燒陶成敗的關鍵時刻;而開窯儀式,則是榮昌陶製作過程中極富文化特色和儀式感的重要環節。 組織此次柴燒窯開窯的,正是遠近聞名的榮昌陶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梁先才。開窯前的最後一個周末,記者來到榮昌安富街道鴉嶼山「老梁家」,提前打探開窯儀式。
  • 景德鎮古窯:風火窯開窯現寶 出窯彩瓷驚豔四座
    古稀遊客重遊古窯稱讚「這一趟,來的真值」當天上午,正值明清御用風火窯開窯。遊客們紛紛趕往開窯現場,共同見證這一歷史時刻。72歲的陳士琴懷揣著對陶瓷文化的熱情和探索來到了古窯景區。她告訴江西手機報記者,這次是她重遊古窯,昨天來的時候,聽到今天要開窯,一定要見證開窯的時刻。
  • 淨慧長老化身窯開窯紀實 篩揀舍利達2700顆
    淨慧長老化身窯開窯前一天滿天星鬥朗耀(攝影:明建)        核心提示: 2013年4月20日凌晨六時二十六分,近代高僧虛雲和尚法子、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河北省佛教協會會長、黃梅四祖寺方丈、生活禪夏令營創始人淨慧長老於湖北黃梅四祖寺圓寂,世壽81歲,僧臘67年,戒臘63夏。
  • 前墅古龍窯柴燒
    前墅龍窯創燒於明代,延燒至今,是宜興地區目前仍以傳統方法燒制陶瓷器的唯一一座龍窯,故有"活著的古龍窯"的美稱,被譽為研究中華陶瓷生產史的"活標本"。窯身上方建有窯棚,石柱,上覆以木樑及小瓦。龍窯通長43.4米,窯身外壁寬約3米,內壁底部寬約2.3米,高約1.55米。西側設裝窯用壺口(窯門)5個。
  • 浙江溫州柴燒龍窯首窯開窯 超千件青瓷出爐
    永嘉縣委宣傳部供圖中新網溫州1月13日電(見習記者 周悅磊 通訊員 汪伊帆)連日來,在浙江永嘉甌窯小鎮唐代坦頭窯遺址旁,溫州龍窯柴燒第一窯試燒的1000多件作品陸續出窯。開窯現場,甌窯研究所副所長章長才取下一塊塊帶有溫度的窯磚,並從窯中取出裝著青瓷的匣缽。遊客們紛紛圍至窯門,翹首企盼。
  • 榮昌「老梁家」開窯了!古法柴燒初衷不改
    12月28日下午2時,在眾多陶迷的期盼和見證中,享有「榮昌安陶」名片之稱的「老梁家」柴燒窯開窯了!窯門打開,驚喜連連!從窯中取出的一盞拳頭大小的茶壺,黃、紫、紅、黑四色紛呈,通體閃亮,甚是搶眼。「老梁家」的梁先才大師點評,開窯前,每一件柴燒作品的成色都無法預見,也讓人倍加期待;單就這一件作品而言,向火面色彩豔麗,背火面光亮奪目,壺身集火痕、落釉、窯變等柴燒窯的特點於一體,泡出的茶水定會口感醇厚,甚至略帶甘甜。據介紹,榮昌鴉嶼工作室柴燒品牌「老梁家」,每年只燒兩窯,年中、年末各一窯。
  • 大風江古灶2號柴燒窯開窯在即,古法燒制初衷不改
    在眾多陶迷的期盼下,大風江古灶坭興陶柴燒示範基地2號柴燒窯將於2020年7月25日下午14時28分進行開窯儀式。 開窯是一次驚心動魄的過程,你很難想像一抔陶土一瓢水,一雙粗手一把刀,就能造化出驚世傳奇的精美陶器。 一場窯火的試煉,就能「點石成金」,化腐朽為神奇。一切很難,但在這裡,有這樣一撥人,一切就都有了可能。7月25日下午14時28分,大風江古灶,我們一起來見證。
  • 匠心工藝,窯火不熄——千年柴窯最後的堅守
    柴窯是五代後周顯德初年所燒,自宋以後開始改稱為柴窯。柴窯之貴,世不一見。相傳為後周皇帝命人燒製成品「天青色滋潤細媚、有細紋多足粗黃土」還有記載柴窯富有「青如天、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磐」的特點,自古以來被稱為諸窯之冠。
  • 「建黨百年」磚將用嘉善窯火燒制!
    磚,是嘉善磚,不熄窯火裡是勇猛精進的幹事精神。   8月3日,新時代「重走一大路」建黨百年磚南湖取土儀式在浙江嘉興南湖舉行。活動現場,工作人員通過挖掘機深入湖心提取湖泥,6位取土代表將南湖湖泥盛裝在容器中,並向「品質嘉興」大會戰指揮部和建黨百年紀念磚設計者代表等轉交南湖湖泥。燒制方代表、嘉善縣副縣長曹麗娟接收了裝有南湖湖泥的容器。
  • 榮昌「老梁家」柴燒窯開窯了!古法柴燒初衷不改
    榮昌新聞網訊(融媒體中心記者 向虹霖)9月14日,在眾多陶迷的期盼和見證中,享有「榮昌安陶」名片之稱的「老梁家」柴燒窯開窯,吸引多家媒體及主流平臺網絡達人進行現場直播。榮昌鴉嶼工作室柴燒品牌「老梁家」,每年只燒兩窯,年中、年末各一窯。當天開窯的茶壺、茶杯、花器等或傳統、或創新的榮昌陶作品,全部以陶都本地泥礦手工成型,經過八天七夜連續燒制而成,成功燒制500餘件陶藝品,燒制過程中窯溫一直保持在1160度到1185度之間。問及柴燒的成功率,作為「老梁家」靈魂人物的梁先才大師告訴記者:「本次柴燒的成功率超出預期,約為50%。
  • 「活著的」神垕古鎮:守望千年窯火延續鈞瓷傳奇
    神垕,這個深藏在伏牛山餘脈的古老小鎮,正向世人展示著千年窯火的文化自信。千年古鎮 生生不息垕,讀「hou(4聲)」,寓意「皇天后土」。神垕古鎮,字裡行間盡顯尊貴。尋著歷史的腳步,徜徉在小鎮的文明裡。古老的騶虞河穿鎮而過,連接五座寨門,條條胡同通往座座明清風格的宅院,每座宅院裡都有古窯爐,人們在這裡從事著生產和經營.
  • 《長沙印象》一艘船 一窯火 一座城
    這種精神在千年前已經燃起了一團窯火,紅及二十九個國家和地區;千年後,我們仍需燃起這團火,讓長沙製造再次紅及世界。之火千年前的一把窯火,燒出了眾多世界第一。我國已故古陶瓷專家馮先銘先生在《三十年來我國陶瓷考古的收穫》一書中高度評價:「長沙窯是我國釉下彩的創始地,對宋以後瓷窯有極大的影響……為天下第一,也不過分。」
  • 【長假遊蘄春】在三角山之巔感受長江邊千年窯火的氣息
    市五運會「復興之輝」聖火傳遞 很多人記憶猶新 復興之輝聖火 帶有千年龍窯的圖騰 一直傳遞到三角山之巔 復興之輝 千年窯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