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見摸不著的比特幣,不僅能讓人一夜暴富或者變窮,竟然還會給人帶來性命之憂?
據英國每日電訊報援引烏克蘭媒體報導稱,本周二(12月26日),英國比特幣交易所EXMO的CEO勒納(Pavel Lerner)在離開烏克蘭首都基輔的辦公室後遭到綁架,被一夥帶面罩的人拖入一輛黑色的奔馳汽車中。
傳出以上消息後,EXMO的一位發言人向每日電訊報表示,在竭盡所能加快搜尋Lerner,歡迎外界提供一切線索,EXMO的業務照常運行,所有用戶的資金絕對安全。根據公司官網,該平臺共有90多萬名用戶。
在綁架事件引起公眾關注後,本周四EXMO還在官方Twitter宣稱,其遭到了一次DDoS(分布式拒絕服務)攻擊,意圖破壞平臺交易。
那麼,被綁架的勒納後來怎麼樣了?
據英國《金融時報》報導本周五報導,烏克蘭內政部長顧問格拉斯申科(Anton Gerashchenko)透露,綁匪在收到價值100多萬美元的比特幣後,於周四將勒納釋放。尚不清楚是誰向綁匪支付的贖金,烏克蘭警方正在對此案進行調查。
▲英國《金融時報》相關報導截圖
格拉斯申科認為,這是一起「敲詐勒索比特幣」的事件。他說,勒納被綁架了一天半時間,獲釋的時候還非常震驚,「他運氣很好,還活著。」
昨日(12月29日),EXMO公司發表聲明稱,勒納已經安全獲釋,身體沒有受傷,但「正處於巨大壓力之中」,因此未來幾天不會對外發表公開講話。在聲明中,該公司將勒納稱為「首席分析師」( leading analyst),強調他的工作性質不會接觸到用戶的資產,用戶資產都處於安全狀態。
但公開資料顯示,勒納現年40歲,是一位俄羅斯公民,除了擔任EXMO的CEO,他還在烏克蘭開設了很多與數字貨幣挖礦和區塊鏈技術相關的初創公司。
▲截自勒納在LinkedIn的個人主頁
事情至此似乎告一段落,但每經小編(ws)注意到,國外網友對此事還有較高的關注度,在Reddit上,部分網友的吐槽和編出的段子甚至充滿喜感。
被點讚最多的一位網友說:「黑子們好好看看吧,比特幣還是有支付場景的!」
另一位則模擬了一段對話:
綁匪:我們要100萬美元,用比特幣來付!交易所:錢在這兒了!把我們老闆還回來!綁匪(收到比特幣):哈哈!傻缺!(溜了)交易所(心想):那麼,我們現在是做跌比特幣價格,還是等一天再說?
也有網友質疑這是一場自導自演的戲:「交贖金的就是交易所吧?可能『綁架』只是一個網站被黑的神藉口。」
不過,還是有網友表示「細思恐極」,他說:「這是我一直擔心的事。傳統的綁架,綁匪難以完美脫身,就是因為收贖金總是需要具體的場所。而通過交易比特幣的地址(取得贖金),綁匪就能輕鬆逃出生天。」
該網友的擔心不無道理。首先,比特幣有一定的匿名性,便於黑客隱藏身份;其次它不受地域限制,可以全球範圍收款;同時比特幣還有「去中心化」的特點,可以讓黑客通過程序自動處理受害者贖金。
每經小編(ws)注意到,這並不是第一起以比特幣支付贖金的綁架案。據中國日報報導,2015年9月,曾涉嫌詐騙及洗錢的香港商人、時任東方明珠石油公司主席的黃坤(又名黃煜坤)在臺灣被綁架38天後,令人驚奇的是:完全沒有科技知識背景的綁匪,要求他的家屬以比特幣方式支付7000萬港元的贖金。
再如2017年5月爆發的WannaCry勒索事件。當時,WannaCry影響到超過150個國家上千家企業及公共組織,感染接近230000臺計算機設備。甚至連英國的醫院系統也受到重創。該軟體阻止用戶訪問計算機或文件,要求用戶需付費解鎖。而解鎖的唯一渠道就是支付價值300美元比特幣的勒索金。
另一方面,勒納也不是最近唯一因比特幣高漲被不法分子盯上的目標。本月比特幣曾經歷瘋漲,一度逼近2萬美元大關,近期價格在1.4萬美元上下。
據華爾街見聞報導,本月初,在比特幣升破13000美元之際,全球最大數字貨幣挖礦平臺NiceHash的支付系統遭黑客入侵,用戶錢包裡的比特幣被盜。比特幣資訊網站Bitcoin Millionaire此後估算,Nice Hash被黑客盜取的比特幣多達4736枚,總價值超過6200萬美元。
有趣的是,正如前述某位外國網友設想的場景,綁匪收到贖金後,如果比特幣繼續升值還好,要是在沒轉手套現之前遇上了比特幣大崩盤,豈不是「巨虧」?
其實,這也是不少投資者們心中的那個老問題——比特幣的投資熱還能持續多久?
12月2日,中國央行副行長潘功勝在公開活動中談及比特幣時表示,監管層在幾個月前關閉比特幣交易平臺、叫停ICO是果斷、正確的決定。
據BBC消息,12月14日,英國最高監管層金融行為監管局(FCA)CEO Andrew Bailey就向投資者們發出警告,表示比特幣買家要準備好「全賠」的準備。他表示,比特幣缺少政府和央行的背書和支持,其風險程度與賭博無異。
本周四(12月28日),韓國政府公布了虛擬貨幣投機行為的打擊對策,並考慮關閉部分虛擬貨幣交易所以抑制過度投機。除此之外,韓國政府還決定實施虛擬貨幣交易實名制,擴大反壟斷執法機關「公正交易委員會」對虛擬貨幣交易機構的調查權限。
彭博報導稱,韓國政府在聲明中表示,加密數字貨幣投機活動在韓國過火,已經不理性。政府再也不能任由不正常的投機形勢發展。
▲12月13日,韓國政府有關部門緊急開會討論虛擬貨幣問題。(圖片來源:韓聯社)
印度當局同樣發出警告。據路透社報導,本周五,印度財政部就比特幣等加密貨幣存在的風險向投資者發出警告,稱數字貨幣投資好像「龐氏騙局」。印度財政部在聲明中稱,投資者及其他參與者進行數字貨幣交易時「風險完全由自己承擔」,並建議人們最好避免參與此類投資。
但在樂觀主義者來看,比特幣不像黃金那樣靜止不動,作為虛擬貨幣,其軟體代碼是不斷發展的,其自身功能可以不斷調整、改進和更新換代,並以無法想像的方式實現其價值,例如,很多比特幣迷對比特幣實現「閃電網絡」(一種便於付款的改進方式)充滿期待,如果比特幣在不斷演化過程中獲得更具吸引力的功能,人們甚至可以藉助它進行便捷快速的跨境支付。
據中國證券報報導,基於比特幣發展的可持續性,比特幣支持者們認為,即使加密貨幣市值膨脹到目前的20倍,市場也不會癲狂。不過,就比特幣本身來講,隨著越來越多的新技術出爐,未來比特幣在加密貨幣市場所佔份額將呈下降趨勢。
小編注意到,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洪蜀寧日前撰文,設想了「真正殺死比特幣」的兩種情形:
一是所有的比特幣開發團隊都因循守舊,故步自封,不再吸納最新的科技成果完善自己,從而出現新的數字貨幣各方面技術指標全面超越比特幣,被社會廣泛接受,進而取代比特幣。這是比特幣的失敗,但也是虛擬數字貨幣的成功。二是比特幣協議或錢包軟體出現嚴重的漏洞,導致整個比特幣系統的安全性不能得到保障,出現大面積的資金被盜、被賤賣且短期內不可控,社會對比特幣的信心完全喪失。
每經編輯 趙雲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英國《金融時報》、Reddit、
中國日報、華爾街見聞、中國證券報等
轉載請註明
| 本文轉自每日經濟新聞 nbdnews |
其他用戶正在看
1、請告訴身邊人,再買賣這件東西就是違法!
2、央行又放大招!支付寶、微信支付「躺著賺錢」越來越難
3、10年堅持終迎舊案重審!顧雛軍:我的上市公司應還給我
4、你在淘寶剁手,這群中國人卻在亞馬遜賣賣賣,賺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