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英國《每日電訊》和《金融時報》近日報導,英國比特幣交易所EXMO的CEO勒納(Pavel Lerner)於12月26日離開烏克蘭首都基輔的辦公室後遭遇綁架,綁匪在收到價值100多萬美元的比特幣後,於28日將勒納釋放。
但目前尚不清楚是贖金究竟是由誰所支付的,烏克蘭警方正在對此案進行調查。烏內政部長顧問格拉斯申科(Anton Gerashchenko)將此事定性為一起「敲詐勒索比特幣」的事件。
據公開資料顯示,勒納現年40歲,是一位俄羅斯公民,除了擔任EXMO的CEO,他還在烏克蘭開設了很多與數字貨幣挖礦和區塊鏈技術相關的初創公司。
Pavel Lerner
據EXMO官網顯示,該平臺共有90多萬名用戶,在勒納遭綁期間,EXMO對外宣稱其業務照常運行,所有用戶的資金絕對安全;但在28日,也就是勒納被釋放當天,EXMO在Twitter上稱,其遭到了一次DDoS(分布式拒絕服務)攻擊,意圖破壞平臺交易。
綁架的事情就此告一段落,但國外網友對於此事的調侃卻完全「停不下來」。
穿件帶比特幣logo的衣服也算露富,小心招來殺身之禍:
「在拿到比特幣牌照之前,或者穿著印有比特幣圖案的衣服之前……嗯……有些事你得考慮清楚……」
有人反駁,「靠衣服logo是不是比特幣來判斷這個人有沒有錢完全不靠譜,就像你在街上犯下一堆重罪打劫一個西裝筆挺的人,結果發現他只有300塊的存款,是的沒錯,這就是金融民工。」
這犯罪手法可能會招來諸多模仿者:
「要求用比特幣作為贖金的交易方法公布了之後,這傢伙大概以後要每周消失一次了」
「這正是我所擔心的——傳統的綁架,綁匪難以完美脫身,就是因為收贖金總是需要具體的場所。而通過交易比特幣的地址(取得贖金),綁匪就能輕鬆逃出生天」
誰最明白比特幣眼下有多火爆?當然是比特幣平臺和CEO本人:
「監守自盜」
「是EXMO平臺付的贖金吧,用老闆被綁架為藉口交付贖金,這個為網站被黑找的藉口有創意」
怎麼知道誰有比特幣?在帖子下面留心觀察:
「在帖子下面的評論中,能很明顯看出誰是有比特幣的人」
比特幣有什麼用?從這件事來看,比特幣很有用:
「黑子們看好,比特幣還是有支付場景的」
事實上,這並不是第一起以比特幣支付贖金的綁架案,也不是比特幣平臺第一次被黑客攻擊。
中國日報曾報導稱,2015年9月,曾涉嫌詐騙及洗錢的香港商人、時任東方明珠石油公司主席的黃坤(又名黃煜坤)在臺灣被綁架38天後,令人驚奇的是:完全沒有科技知識背景的綁匪,要求他的家屬以比特幣方式支付7000萬港元的贖金。
觀察者網此前報導,今年5月,WannaCry病毒爆發,數十萬計算機遭受感染,用戶若想解鎖,唯一渠道即是支付價值300美元比特幣。
另外,全球最大數字貨幣挖礦平臺NiceHash的支付系統曾遭黑客入侵,致用戶錢包裡多達4736枚比特幣被盜,總價值超過6200萬美元。
12月19日,韓國比特幣交易所Youbit因被黑客攻擊宣告破產;3年前,同樣宣稱因「黑客攻擊」破產的當時世界最大比特幣交易平臺Mt Gox,破產後投資者無處索賠,該公司前CEO卻仍揮金如土。
今年9月4日,中國緊急叫停初始代幣發行,隨後有消息稱監管已對國內比特幣交易平臺下定論:「全部關停,並於近期退出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