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愛不再丟失!國際失蹤兒童日,家長必須這樣保護孩子

2021-02-18 首都教育

5月25日,是「國際失蹤兒童日」。

1979年5月25日,美國一名少年在上學途中失蹤。他的父親為尋找兒子想盡辦法,甚至將兒子照片印在了所有牛奶瓶上。

事件驚動全國後,最終促使政府在1983年宣布5月25日為兒童失蹤日,並開始在全國範圍組織部門,協調政府力量,應對兒童失蹤問題。

後來這一形式被許多國家所借鑑,最終形成「國際失蹤兒童日」。

近日,一位母親找回失散多年兒子的感人故事獲得社會廣泛關注。

1988年10月17日,李靜芝年僅2歲的兒子嘉嘉在西安被拐走。從此,她在痛苦和淚水中踏上了漫長的尋子之路。

整整32年,從一名被拐兒童家長到一名尋親志願者,李靜芝成功幫助29個孩子找到親生父母,她自己也從未放棄!

5月10日,今年的母親節,她接到公安部門的電話,經過DNA對比,嘉嘉確定被找到了。

5月18日,李靜芝與被拐32年的兒子迎來團圓,當大門打開那一刻,嘉嘉衝了出來,大喊了一聲「媽」,兩人緊緊擁抱在一起,泣不成聲。

這位堅強而偉大的母親用32年尋回了自己的幸福,她對兒子說,「我不能讓你再離開我了……」

這個世界上

最幸福的地方叫做「家」

那裡有爸爸、有媽媽、還有孩子

但當他們走散了

美好幸福的家庭將不再完整

也不再充滿往日的歡聲與笑語

孩子的杳無音訊

永遠成了父母最大的痛

那些不停地尋找、等待和內疚

更成為了他們生活中最最重要的事

在嚴厲打擊拐賣兒童犯罪活動的同時

我們必須讓孩子學會自我保護

讓諸如此類的悲劇不再發生

● 平時讓孩子背出家長手機號、家長的名字、家庭住址等重要信息。

● 儘量叫孩子「戶籍名」,這樣可以讓孩子記住自己的戶籍名,一旦丟失,警方根據戶籍信息會很快查到家長。

● 教孩子學會如何正確尋求幫助,一旦在商場、超市、公園走失,馬上找到穿制服的人員。

● 給孩子佩戴家庭相關的信息物品,條件允許也可以帶上定位手機。

● 教育孩子有權利不與陌生人說話,對於陌生人提出的要求和請求要堅決拒絕,也不接受他們拿出的玩具、糖果、電子設備等。

●告訴孩子壞人是可以騙的,發覺有壞人搭訕時,可以騙他旁邊的人就是爸爸,或者可以大聲喊叫引起路人注意。

注意1:在任何一個公共場所,如果有人上前搭訕,要引起高度重視。謹防不法分子會趁家長和別人說話不注意時,引孩子離開家長的視線。

注意2:在節假日的廣場、橋、汽車站、火車站等人流密集而且流動人口較多的場所,父母一定要嚴格看管好孩子。

注意3:不要把孩子交給陌生人看管,包括自稱老鄉的人以及自稱是某個家人或親朋的朋友和同事。

注意4:確保家門隨手關好,小心孩子偷偷離開家門。在沒有大人帶領的情況下,儘量不讓年幼的孩子獨自出門。

注意5:家長儘量不要把孩子的照片和所在幼兒園、學校的相關信息頻繁公開在微信、微博、QQ空間等社交平臺上,以免被不法之徒利用。

需要普及的是,如今,國內兒童失蹤事件中屬於拐賣性質的僅佔少部分。

由於過去數據未有效公開,一些關於我國失蹤兒童及被拐兒童的「聳人聽聞」的數據時不時會出來刷一下公眾的眼球。

比如,部分媒體不加考證就將所謂【中國每年失蹤兒童20萬,被拐比例佔八成,找回率僅0.1%】的老謠言搬上檯面。

而通過公安部兒童失蹤信息緊急發布平臺「團圓」系統,我國每年被拐騙兒童數據有了一個非常準確的參考數據。

參考「團圓」系統歷年數據,我國每年失蹤兒童總量約在1500名左右。其中超過95%被有效找回或確認下落(含不幸離世但確認下落的)。

在被找回兒童中,兒童自行離家出走為我國兒童失蹤事件的主要原因,佔比超過一半。

迷路走失為我國兒童失蹤事件的次要原因,佔比約15%。

下落不明和被拐解救兒童佔比為4%(此數據取最大估算值),全國平均每年60名左右。

每一個孩子對於我們來說都是無法代替的,一個都不能少。全國警方仍在攜手社會力量,將打拐進行到底。

但相對於兒童拐賣事件,家長們更應該注意的是真正的兒童失蹤殺手:佔比超一半的兒童離家出走和迷路溺水等這些本可以避免的失蹤事件。

許多父母和孩子的溝通方式存在問題。孩子因作業、上學、考試等瑣事與家長發生爭執後,衝動之下便選擇離家出走,這樣的新聞頻繁見諸於報端與網絡,無形之中也被低齡兒童所效仿。

部分父母忙於工作,無法盡職履行監護人義務,導致生命安全教育缺位,最終釀成嚴重後果。

因此,家長們一定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多一些耐心和關愛,時時刻刻守護好自己的孩子,讓愛不再走失!

願每個孩子

都能在父母身邊茁長成長

願每個天使

都不再孤單地遺落於人海

部分素材來源:公安部兒童失蹤信息緊急發布平臺、微博「江寧公安在線」、微信公眾號「喬智大叔」「父母堂」

編輯:水馬不在家

審校:漁樵書生 喬貝樂

為了不讓您最關心的內容被湮沒

防止我們一不小心失散

快把「首都教育」設置為星標吧★

只需三步↓↓

相關焦點

  • 國際失蹤兒童日:最好的保護 是教會孩子自我保護
    1983年,美國政府將5月25日定為兒童失蹤日,並開始在全國範圍協調官方力量,應對兒童失蹤問題。後來,這一形式被多國借鑑,最終形成國際失蹤兒童日。  國際兒童失蹤日,1979年5月25日美國紐約州一名叫Etan Patz的少年在上學途中失蹤,其父親為尋兒不惜一切,甚至將兒子照片印在牛奶瓶上,由此引發了對政府無力處置越來越多兒童失蹤案的不滿,並最終促使裡根政府在1983年宣布5月25日為兒童失蹤日,並開始在全國範圍組織部門、協調政府力量,應對兒童失蹤問題,後來這一形式被許多國家所借鑑,最終形成「國際失蹤兒童日」活動。
  • 國際失蹤兒童日|保護兒童最好方法就是教會他們自我保護
    國際失蹤兒童日|保護兒童最好方法就是教會他們自我保護 2020-05-26 04: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關愛兒童成長 藍天城喜迎國際兒童日!
    (原標題:關愛兒童成長 藍天城喜迎國際兒童日!)該活動主要目的在於促進兒童保護、福利和教育等事業的發展,同時也將素質教育的核心意義向大眾做了深度講解。活動當天,藍天城內熱鬧非凡,各大體驗館早已被前來體驗的小朋友們「侵佔」,尤其是比較熱門的警察局體驗館、消防局體驗館、國航飛行員體驗館、和睦家急救體驗館更是聚集了很多小朋友等待體驗。
  • 【世界兒童日】請一定告訴孩子:你有很多權利
    【世界兒童日】請一定告訴孩子:你有很多權利 2020-11-20 16: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安珀警戒、亞當警報等機制的存在,美國95%失蹤兒童可找回.我們又該如何借鑑與學習
    失蹤兒童是一個非常嚴峻的社會問題,防止兒童走失不只是每一個家庭的責任,迅速找回失蹤的孩子,更需要社會機構的聯動與配合。亞當.沃爾什——「亞當警報」全美最大兒童安全保障機制據美國司法部數據,兒童被誘拐後遇害,常常在前三個小時內發生,因此兒童失蹤後,時間變得至關重要。
  • 一名6歲兒童催生「國際兒童失蹤日」
    他從曼哈頓的某大街出發,到兩個街區外乘坐校車,但在這短短的一段路途中,他失蹤了,可惜並沒有人及時注意到這一點。 事實上,艾坦根本沒有乘上校車。警方猜測,他可能在前往校車站的路上遭到了誘拐。儘管艾坦失蹤的地點相對確定,但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監控攝像還沒有廣泛運用。近百名警察和一隊警犬在事發地周邊進行了幾個星期的搜索,仍然一無所獲。
  • 雖然偶爾發生的女學生失蹤讓家長緊張,但是這樣保護也算過度幹涉
    在某平臺收到一個女大學生的問題,很有代表性:家長這樣算不算過度幹涉?我今年已經是大二的女學生了,在父母面前很多時候我感覺就是籠子裡的鳥。父母總是非常擔憂我的平安和安全,特別是看到女學生失蹤的新聞更加緊張。
  • 別等到身邊有孩子失蹤時,才悔恨沒看
    根據寶貝回家網站上登記的寶貝失蹤地點信息統計,孩子們最容易丟失的場所是:醫院和火車站。這兩個地方人流最多而且魚龍混雜,家長一個不小心,孩子就可能不見。2.多大的孩子最容易失蹤?在寶貝回家網站的近四萬條數據裡,有58%的孩子因為走失、離家出走或者被拐賣而與家人分離。其中,4-7歲是孩子最容易失蹤的年齡段,且男孩失蹤數多於女孩。
  • 寶貝回家網站為173個家庭找到失蹤孩子
    大篷車尋女路  更多的父母親仍然走在茫茫的尋找失蹤孩子的路上:可憐的孩子,你在哪裡?  馮雲,2008年在山西省太原市失蹤,那年她是個9歲的女孩。  父親馮建林為尋找她,一輛大篷車開了兩年,遊走在全國各地,爺爺見人多的地方就下跪,舉著孩子的照片,希望好心人能提供線索。  馮建林說,他的女兒是這樣失蹤的。
  • 「我不想跟你回去」4歲女兒獨自上學失蹤,13年被找回拒絕回家
    1、父母原因導致因為父母原因導致孩子失蹤成為現在孩子走失的主要原因。一般造成孩子失蹤的父母類型為:1)在家:粗心大意在家丟失的孩子,例如:孫先生的女兒走失。2)在外:不注意安全孩子在外不安全,都是因為父母不注意而引起的,比如買東西的時候,注意物品而忽略孩子等等,這都是導致孩子在人流量密集地方失蹤的原因,因此,這些由父母原因導致的丟失事件,父母需要承擔主要責任。
  • 孩子差一點就被拐走了,人販子的騙術防不勝防,家長要時刻注意
    導讀:孩子差一點就被拐走了,人販子的騙術防不勝防,家長要時刻注意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差一點就被拐走了,人販子的騙術防不勝防,家長要時刻注意!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孩子到了「可怕的兩歲」,家長做到這三點,讓孩子不再愛哭鬧
    導讀:孩子到了「可怕的兩歲」,家長做到這三點,讓孩子不再愛哭鬧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到了「可怕的兩歲」,家長做到這三點,讓孩子不再愛哭鬧!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全國失蹤兒童數量排行榜,西南地區嚴重,西藏僅15人?
    根據表格中顯示的數據:全國失蹤兒童情況最嚴重的地區是西南地區,四川地區高居榜首,西藏地區顯示失蹤人口僅為15人。為啥四川失蹤人口這麼高?打麻將不看孩子的嗎?當然這只是網友半調侃的說辭。看到北方省份其實排名真的算靠後的,難免讓人聯想到,北方人口普遍不是很多,尤其是在新一代的生育觀念的影響下,多是獨生,所以家長會更加的寶貝孩子。父母外出打工的較少,對孩子的看管就會更細心周到些,所以發生類似兒童丟失的情況,相對較少。
  • 過度保護孩子讓孩子成為「金絲雀」各位家長正確的做法其實是這樣
    現在生一個孩子可以說是越來越不容易了,作為父母肯定都希望自家的孩子可以平平安安,快快樂樂地過完整個童年,所以對於孩子的安全問題是非常重視的,而且父母也是第一次當爸爸媽媽,在面對孩子的時候肯定都是充滿著愛,巴不得每天24小時都看著孩子,待在孩子的身邊,而想要變成這個樣子,最好的方式,其實就是讓孩子總是待在家裡面,讓孩子待在家長自己的視線之內,如此自己才能夠放心。
  • 每年20萬兒童失蹤找回不足1%?這些孩子都是怎麼走丟的?
    低幼年齡段的孩子因為天性活潑安靜不下來,一旦周遭有新奇好玩的事物就能很快吸引他們的注意,這個時候家長稍稍疏忽,孩子就有可能轉眼不見。而青春期孩子則是因為跟家庭鬧矛盾,青春期叛逆等等導致離家出走,被有心人士哄騙、誘拐等。調查還發現寒暑假是兒童失蹤的高峰期。調查還發現家門口、公園、火車站、超市商場、動物園、遊樂場、醫院、路上這幾類場所,更容易發生孩子丟失或被拐的案件。
  • 怎樣幫孩子戒掉網路遊戲?真正愛孩子的家長是這樣做的
    有百分之八十家長透露,最關心的就是孩子問題。對家長來說,他們有著共同的困擾——如何幫孩子戒掉遊戲? 對於遊戲 孩子與家長的認知有很大的差異首先、孩子為什麼會玩網路遊戲?如果我們把這個問題拋給家長和孩子,可能會得到完全相反的答案。家長的看法:不務正業、又浪費時間、特別耽誤學習……恨不得孩子去之為快!
  • 女童被帶走失聯,兒童自我保護意識,家長何時給孩子上一課?
    文 | 朗朗育兒課堂(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近來一則兒童失蹤新聞引發了網友的熱議,當下失蹤女童仍未被找到,網友們和女童的家長一樣為此感到擔心。女童由爺爺奶奶照顧,爸爸外出打工,一年只有3-4次的回家機會。
  • 把孩子暴露在危險中的往往是家長
    孩子是每個家庭的希望,承載著父母的愛,然而兒童失蹤的事件層出不窮。每一個孩子的失蹤都是一個家庭悲劇的開始。讓你的孩子遠離這樣的人,遇到這樣的人一定要去人多的地方2、注意遊樂場的閒逛的人 家長經常會帶孩子去遊樂場
  • 孩子被打時,愚蠢的家長教孩子打回去,聰明的家長是這樣做的
    導讀:孩子被打時,愚蠢的家長教孩子打回去,聰明的家長是這樣做的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被打時,愚蠢的家長教孩子打回去,聰明的家長是這樣做的!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防止孩子失蹤,請學會「十人四追法」,別等孩子不見了再不知所措
    雖然大多數人在生活中並沒有實際接觸過兒童被拐騙的案件,但其實從數量上來看,這個概率並不低,因此家長們哪怕出於以防萬一的考慮,也一定要學會當孩子真的失蹤時應該如何處理,不要等孩子不見了蹤跡,再不知所措。而搜索失蹤孩子的方法最推薦的則是十人四追法,十人四追法是公安大學教授、少年兒童犯罪預防專家王大偉博士,根據統計理論和實際案件經驗所總結出的一套可以有效地在孩子失蹤的第一時間對孩子進行追回保護的一種方法,目前在兒童失蹤案件中也經常被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