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買買,給你買多少了?不知足!」
「我就想要這個,哇……」
正帶著老二在小區門口的超市溜達,聽到不遠處傳來的對話。側身一看,是隔壁單元的琳琳媽,帶著女兒逛超市呢!
琳琳媽看到我,趕緊說:「不是不給她買,前幾天剛買過!」說著把玩具塞到了貨架上,拉著女兒就往外走。
小姑娘邊走邊回頭看玩具,小眼神別提多渴望了。再看看二寶手裡抱著的幾個玩具,我也有些猶豫,給娃買這麼多玩具,我錯了嗎?是不是助長了孩子的貪心?
怕孩子變貪心,就不給買玩具?
我們常常說,老人溺愛孩子,總是給予太多,孩子無法無天,根本不知道節制和控制自己的欲望,想要什麼就一定要。所以,家長自己教育孩子的時候,為了避免他貪心,會儘量克制一下。
要玩具?預算不夠,不買了。
要吃糖,長蛀牙,不吃了。
看起來好像是為了孩子好,才沒給他太多的選擇權。但其實,這樣也會存在一定的隱患。心理學稱之為「禁果效應」,就像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故事,不顧家族反對,誓死也要在一起,其實就是因為家族的強烈反對,才讓她們這份感情變得愈發難捨難分。
我們常說的「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也是這個意思。長時間不滿足孩子買玩具的欲望,反而增強了他對玩具的需求,內心匱乏感更強烈,看到玩具就想要。
我有個同學特別愛買毛絨玩具,我說你買這麼多,家裡也沒孩子,都放哪呢?給誰玩呢?她說,我自己看著就很舒服。
小時候我有次過生日,想要一個洋娃娃,媽媽不給買,等了兩年都沒等到。那以後,我看到洋娃娃,都想買回家,不管自己是不是需要,也不管多少錢,家裡到處放的都是玩具,看到還是會忍不住想買。
凡事過猶不及,家長越壓迫,孩子越想要。有天你不在身邊,或他能自由支配金錢了,可能就會做出更過分的事情,而你已經無力阻止了。
孩子貪心,別怪到玩具身上
是不是給孩子買玩具太多了,他就真的變貪心了?並不是的。玩具本身並不會增加孩子的太多欲望,反而是我們家長面對這件事的態度。
有些家長本來不打算給孩子買,但看到孩子鬧、哭,心一軟,買了。這樣做,顯然是不妥。心理學家認為,孩子會觀察大人的行為,決定自己的行動策略。沒錯,孩子會察言觀色,發現自己的要求能得到滿足,會默認以為:「我發脾氣,就可以得到想要的一切。」
所以說,當孩子通過哭鬧的方式,跟你索要玩具,應該拒絕他。但若是平靜的提出來,並且說出為什麼要買玩具,好玩的地方在哪?如果條件允許,也是可以適當滿足他的。
玩具對於孩子來說,是童年最好的玩伴,家長一味拒絕,也是欠妥當。通過買玩具,進行價格、等值交換等金錢觀的培養,這也是一種財商教育,不是嗎?
當然了,玩具是否要買,還得考慮下面的幾個因素:
1、 家裡是否有剛購置的同款玩具?
2、 孩子購置玩具的頻繁度,是否每天都要新玩具?
3、 家裡的經濟條件,是否能支撐給他買玩具的支出?
4、 玩具買回去,孩子能玩多久?
這些也是我給倆孩子買玩具時會考慮的,沒有人的錢是大風颳來的,在一些昂貴的兒童玩具面前,理性的選擇,孩子也會更珍惜,拿到手後的玩具。
買玩具還能培養孩子的自制力
每個周末我都會帶孩子們去超市、書店,但他們不會亂要,有些玩具即使自己很喜歡,也不會大哭大鬧的要買。因為之前我們就有約定,可以買,但不能用喊的方式,每周只能買一個玩具,多了要等下周。
所以,家長給孩子買玩具,不僅能培養孩子的自制力,還能鍛鍊選擇能力。用好下面的幾個方式,能讓孩子在得到玩具的同時,也獲得自我成長。
1、 提前做好約定
帶娃出門之前,我們就會做好約定,今天去哪裡,幹什麼?你可以要什麼?等走到玩具面前,他們不會欣喜若狂,也很少徘徊不走。因為已經提前說過了,每周都可以買,並不是只有這一次,他們更多精力放在玩上。
看到玩具區的孩子們在堆樂高,他們倆也會上去玩上一陣子,等走的時候,要麼買個自己很喜歡,也玩了好一陣子的,要麼等到書店去買書,這些他們自己心裡已經有了算盤。
2、 選擇權交給他
孩子喜歡什麼玩具,如果不超出預算,我都會給他買。之前有個棋盤,適合6歲以上的孩子玩,大寶很想要,但第一次我忘了放進購物車。後來回家看到沒有,我們約定第二天再去買。
寶爸說,那麼貴,再說他還不到6歲,買了也玩不幾下,浪費。可我們跟孩子說了,他可以做主,就不該用自己的眼光去衡量,玩具對他到底有沒有意義?第二天大寶一放學,我們就去了超市買回來,晚上他早早背完了古詩,就跟弟弟一起玩起了棋盤,雖然還看不懂規則,但他們玩的很開心。
3、 財商培養
有些孩子「貪心」,看到玩具走不動路,哭鬧著一定要買回去,是因為他們對金錢沒概念,不知道錢從哪裡來,賺錢有多辛苦?
大寶有次問我:「媽媽,你的手機為什麼可以買那麼多東西?」我說,因為媽媽往裡面充值了,順便跟他說了一下,錢是怎麼被存到卡裡,又轉到手機帳戶上。他才明白,原來不是隨便一個手機都能買東西的。
還有幾次,帶大寶去超市買玩具,他指著標籤說,這個玩具這麼貴啊,我買不起!我有些愣住了。大寶接著說,每天晚上幫爸爸刷碗才賺一塊錢,這個超級飛俠要99塊錢,我得刷99天碗。這下我才明白,原來他也有自己對金錢的理解,雖然看起來有些稚嫩,但也是正確的。
平時給孩子接觸金錢的機會,尤其是現金,他會對物品價格產生一定的概念,並做比較。值得不值得,他自己心裡就有數了。
枕邊育兒寄語:
教育的前提是尊重,尊重孩子才是教育的伊始。當孩子跟你要玩具,一味拒絕或滿足,都不是好事兒。把握分寸感,並培養孩子的財商理念,才能讓孩子收穫到,比買玩具更寶貴的東西。你家孩子要玩具,你是怎麼做的呢?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連結一:
相關連結二:
相關連結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