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兩元吃飽」的小吃 成500億元大產業!「國民美食」咋做到的?

2020-12-20 東方財富網

  福建省三明市被大山環抱,但這裡卻孕育了火遍全國、走向世界的沙縣小吃。被譽為「國民美食」的沙縣小吃,也成了福建省三明市的特色名片之一。

  目前,在27.2萬沙縣人當中,有超過6萬人在外經營小吃。這個曾經一元進店、兩元吃飽的小生意,是怎樣做成年營業額達500億元的大產業的呢?

  在沙縣的街頭巷尾,小吃店遍地開花,特有的風俗文化、豐富的自然物產造就了上百種小吃。不僅沙縣成為小吃的大本營,外出經營小吃店也成為當地人最熟悉的生計,俞廣清就是第一個走出去的人。

  他告訴記者,當時出去的時候就挑著擔子賣扁肉餛飩,哪裡人集中就放在哪裡賣,感覺效益不錯,後面才慢慢發展店鋪。如今,他所在的俞邦村家家戶戶都有年輕人在外開小吃店。

  曾經,大家有一個共識,開小吃就是掙辛苦錢。今年是鄧方樹從沙縣來北京的第10年,作為家裡的第二代小吃店主,他的店越開越大,操心的事兒卻越來越少。買菜不出門足不出戶,App下單,餃子不用包了,都是中央廚房一站式服務

  鄧方樹每天都要打交道的中央廚房,在距離1800公裡之外的家鄉福建沙縣。

  福建省三明市沙縣醉有才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顏發輝:因為小吃店的門店較小,一次的採購量不多,即使是單獨免費配送也可以。因為沙縣小吃在全國分布的密度比較廣,所以成本均攤下來每個店主不會產生費用。

  遍布在全國的8.8萬家沙縣小吃店,都是走薄利多銷路子的小店。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怎樣買到又便宜又好的食材,是讓每個小吃業主都頭疼的問題。沙縣敏銳地捕捉到了這一點,意識到只有通過規模化、標準化生產,才能為小吃業主留出更多利潤空間。

  福建省三明市沙縣小吃產業發展中心主任羅光華:我們標準化後,通過自己降低勞動成本,小吃業主自己壓縮成本的能力是比較弱的,只有通過集團統一生產、配送才能實現目的。

  沙縣小吃集團的成立開啟了沙縣小吃的現代餐飲轉型之路。小吃產業園的這塊屏幕,顯示部分加盟店的銷售情況,各地差異化的喜好和對食材的不同需求一目了然,而為他們供貨的就是沙縣本地的76家加工企業

  開辦企業的大多是曾經的小吃業主,他們對於市場的痛點有著精準的把握。沙縣小吃已經從最初的餐飲業,演變為從生產種植到加工銷售等多環節的大產業。

  依託食品加工產業,沙縣還建立中藥材、食用菌、香料等小吃配料種養基地6萬畝,帶動2萬農戶通過種養實現增收。打造了統一的廚房,還要培訓統一的廚師。

  過去,沙縣人的手藝都是在家跟著長輩學,各家千差萬別。而在培訓中心,一個餃子16道褶,一張麵皮五公分寬。對於即將走向龐大市場的小吃業主來說,這樣的統一技藝才是最實用的。

  福建省三明市沙縣小吃產業發展中心教育培訓辦副主任俞子彥:這是不花錢的,從我們這裡走出去的這些學員有兩萬多人了。下一步他們可以加入沙縣小吃同業公會,取得商標使用許可,這樣在全國辨識度就高了。

  忽略了商標的重要性曾經讓沙縣人吃過大虧。在盲目擴張的時代,沙縣小吃這塊招牌,誰都可以輕易使用,沙縣人苦心經營建立起來的口碑很快就被市場透支,一度陷入困境。2016年,沙縣小吃啟用新商標,並花大力氣對門店進行升級,通過加盟店和會員店兩種方式帶動小吃業主。有了完備的產業鏈做支撐,新商標含金量大大提高,改造升級後,加盟店的營業額平均增長超過50%。

  福建省三明市沙縣縣委書記楊興忠:我們轉型升級的目的,就是為了讓老百姓更輕鬆地賺錢。我們建立強大的供應鏈平臺和管理平臺,他們工作量就輕了。通過門店的轉型升級,以後不止吸引藍領、學生,我們還可以吸引到白領,顧客對象和營業額多了,就可以賺更多的錢。

(文章來源:央視財經)

(責任編輯:DF537)

相關焦點

  • 曾經「兩元吃飽」的小吃,成500億元大產業!「國民美食」咋做到的?
    福建省三明市被大山環抱,但這裡卻孕育了火遍全國、走向世界的沙縣小吃。被譽為「國民美食」的沙縣小吃,也成了福建省三明市的特色名片之一。目前,在27.2萬沙縣人當中,有超過6萬人在外經營小吃。這個曾經一元進店、兩元吃飽的小生意,是怎樣做成年營業額達500億元的大產業的呢?在沙縣的街頭巷尾,小吃店遍地開花,特有的風俗文化、豐富的自然物產造就了上百種小吃。不僅沙縣成為小吃的大本營,外出經營小吃店也成為當地人最熟悉的生計,俞廣清就是第一個走出去的人。
  • 曾經「兩元吃飽」的小吃,成500億元大產業!咋做到的?
    你可能不知道沙縣在哪裡,但你一定見過沙縣小吃。沙縣小吃是很多城市的煙火氣。火車站邊、居民區裡、公司樓下……哪裡最「接地氣」,哪裡就有沙縣小吃。據沙縣小吃辦統計,目前,沙縣小吃已遍布62個國家和地區,全國沙縣小吃門店超8.8萬家,連鎖標準店3103家,年營業額超500億元,帶動30萬人就業,是真真正正的「國民小吃」。
  • 年營業額超500億元!沙縣小吃:小吃也有大功夫
    火車站邊、居民區裡、公司樓下……哪裡最「接地氣」,哪裡就有沙縣小吃。據沙縣小吃辦統計,目前,沙縣小吃已遍布62個國家和地區,全國沙縣小吃門店超8.8萬家,連鎖標準店3103家,年營業額超500億元,帶動30萬人就業,是真真正正的「國民小吃」。
  • 沙縣小吃築就大產業
    有人說,在中國,有沙縣人的地方,就有沙縣小吃。熱騰騰的扁肉配上香味兒十足的拌麵,十多元錢就能填飽肚子,物美價廉的沙縣小吃是不少人心中的「國民美食」。「如今,沙縣小吃在全國門店已經超過8.8萬家,年營業額超500億。」沙縣小吃產業發展中心副主任張鑫介紹說。扁肉是「水泥」,拌麵是「鋼筋」, 沙縣小吃逐漸築就了大產業。沙縣位於福建三明市,自古是商賈雲集之地,素有「金沙縣」之稱。
  • 沙縣小吃大產業
    圖為12月8日,2020年沙縣小吃旅遊文化節開幕式在沙縣小吃文化城舉行。目前,沙縣全縣有6萬多人外出經營小吃,輻射帶動30萬人創業致富。如今,小吃已經成為沙縣人民增收致富、支撐地方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 張斌 攝圖為沙縣小吃產業園一家企業員工在生產蒸餃。
  • 沙縣小吃的真正「秘方」是辛勤奮鬥
    新華社福州12月16日電題:沙縣小吃的真正「秘方」是辛勤奮鬥新華社記者塗洪長、林超多年來,來自閩中山區的沙縣小吃一步步風行天下,成為廣受歡迎的「國民美食」,迄今已發展為年營業額500億元、帶動就業30多萬人的大產業
  • 「國民美食」沙縣小吃:從案板躍上「雲端」
    新華社福州11月24日電題:「國民美食」沙縣小吃:從案板躍上「雲端」新華社記者林超、秦宏「砰、砰、砰」,23日,在福建省三明市沙縣,沙縣小吃技藝傳承人李賢錦反覆用木槌在案板上捶打一塊豬肉,向遊客展示如何製作沙縣小吃的招牌菜「扁肉」。經營沙縣小吃20多年,他揮舞木槌的右臂明顯比左臂粗了一圈。
  • 新華時評:沙縣小吃的真正「秘方」是辛勤奮鬥
    新華社福州12月16日消息,多年來,來自閩中山區的沙縣小吃一步步風行天下,成為廣受歡迎的「國民美食」,迄今已發展為年營業額500億元、帶動就業30多萬人的大產業。沙縣小吃靠什麼取得成功?傳統手藝如何創造發展奇蹟?答案不僅僅在舌尖上。沙縣小吃在當地已傳承千年,緣何能夠於今為盛、蔚為大觀?
  • 沙縣小吃闖天下「秘方」是辛勤奮鬥
    □塗洪長 林超多年來,來自閩中山區的沙縣小吃一步步風行天下,成為廣受歡迎的「國民美食」,迄今已發展為年營業額500億元、帶動就業30多萬人的大產業。沙縣小吃靠什麼取得成功?傳統手藝如何創造發展奇蹟?答案不僅僅在舌尖上。沙縣小吃在當地已傳承千年,緣何能夠於今為盛、蔚為大觀?
  • 沙縣小吃大產業_即時新聞_大眾網
    圖為沙縣小吃產業園一家企業員工在生產蒸餃。在沙縣小吃產業園裡,一條自動化生產流水線不停運轉,各類食材自動被包成了一個個精緻的柳葉蒸餃,然後送到全國各地的沙縣小吃加盟連鎖店。
  • 小吃大功夫:沙縣小吃產業發展調查
    據沙縣小吃辦統計,目前,沙縣小吃已遍布62個國家和地區,全國沙縣小吃門店超8.8萬家,連鎖標準店3103家,年營業額超500億元,帶動30萬人就業,是真真正正的「國民小吃」。  「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工作期間心系發展、心繫民生,對沙縣小吃發展尤為關注,對小吃產業發展作出重要指示。」
  • 小吃大功夫——沙縣小吃產業發展調查
    火車站邊、居民區裡、公司樓下……哪裡最「接地氣」,哪裡就有沙縣小吃。據沙縣小吃辦統計,目前,沙縣小吃已遍布62個國家和地區,全國沙縣小吃門店超8.8萬家,連鎖標準店3103家,年營業額超500億元,帶動30萬人就業,是真真正正的「國民小吃」。
  • 縱觀全國500萬小吃商戶,小吃產業的未來在哪裡?
    臭豆腐、鍋盔、烤冷麵、螺螄粉、鴨脖被包裝成一個又一個網紅小吃,文和友、阿甘鍋盔作為網紅小吃品牌已在全國開出千餘家門店,曾經的小吃代表——黃燜雞、沙縣小吃、蘭州拉麵、麻辣燙,也開始走向連鎖品牌化。
  • 沙縣小吃做成大產業的故事
    冬日的夜晚,福建省三明市沙縣文昌美食街上香味撲鼻、熱氣騰騰,本地居民和外地遊客絡繹不絕。  燒賣、扁肉、滾粉豆腐丸、鍋貼、芋餃、泥鰍粉幹、喜粿……各類美味小吃,讓人挑花了眼。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舌尖上的沙縣,有滋有味。  如今,在全國各地,沙縣小吃成為人們喜愛的「國民美食」之一。
  • 你知道上世紀「國民小吃」沙縣小吃是怎麼起步推廣的嗎?
    央廣網三明12月18日消息(記者王逸群 洪波 張子亞)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一元進店,兩元吃飽,五元吃好」,被譽為「國民小吃」的沙縣小吃,向來以風味獨特和經濟實惠著稱,幾乎每一個城市都能看到它的身影。
  • 「開店的目的,是不想開店」 國民美食沙縣小吃的現代化「闖關」
    「扁肉為磚,麵條為鋼」建起200億元規模產業走進沙縣夏茂鎮俞邦村,樓房成排,綠蔭如蓋,溪水繞村。最醒目的是村口一塊大石頭,上面刻著「沙縣小吃第一村」。這裡,正是沙縣小吃走向全國的起點。俞邦村老支書俞廣清是當地的傳奇人物。
  • 沙縣小吃做成大產業的故事(親歷者說)
    冬日的夜晚,福建省三明市沙縣文昌美食街上香味撲鼻、熱氣騰騰,本地居民和外地遊客絡繹不絕。  燒賣、扁肉、滾粉豆腐丸、鍋貼、芋餃、泥鰍粉幹、喜粿……各類美味小吃,讓人挑花了眼。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舌尖上的沙縣,有滋有味。
  • 扁肉是「磚頭」,拌麵為「鋼筋」沙縣小吃做成大產業的故事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人民日報記者 劉 毅冬日的夜晚,福建省三明市沙縣文昌美食街上香味撲鼻、熱氣騰騰,本地居民和外地遊客絡繹不絕。燒賣、扁肉、滾粉豆腐丸、鍋貼、芋餃、泥鰍粉幹、喜粿……各類美味小吃,讓人挑花了眼。
  • 扁肉是「磚頭」拌麵為「鋼筋」 沙縣小吃做成大產業的故事
    冬日的夜晚,福建省三明市沙縣文昌美食街上香味撲鼻、熱氣騰騰,本地居民和外地遊客絡繹不絕。  燒賣、扁肉、滾粉豆腐丸、鍋貼、芋餃、泥鰍粉幹、喜粿……各類美味小吃,讓人挑花了眼。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舌尖上的沙縣,有滋有味。  如今,在全國各地,沙縣小吃成為人們喜愛的「國民美食」之一。
  • 扁肉是「磚頭」,拌麵為「鋼筋」 沙縣小吃做成大產業的故事
    冬日的夜晚,福建省三明市沙縣文昌美食街上香味撲鼻、熱氣騰騰,本地居民和外地遊客絡繹不絕。燒賣、扁肉、滾粉豆腐丸、鍋貼、芋餃、泥鰍粉幹、喜粿……各類美味小吃,讓人挑花了眼。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舌尖上的沙縣,有滋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