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香港球隊精工坐鎮香港政府大球場迎戰巨星雲集的紐約宇宙隊。儘管賽前下起了雨,但是完全無法澆滅觀眾對這場比賽的熱情,政府大球場座無虛席,只為一睹貝肯鮑爾、內斯肯斯等一眾巨星的風採。
這場萬眾矚目的比賽並沒有人們想像中的一邊倒,坐擁主場之利的精工一度3比2將比分超出,最後時刻紐約宇宙才由貝肯鮑爾贏得點球,僥倖保持住不敗之身。
這只是香港足球黃金時期的一個縮影,當時的香港是全亞洲第一個擁有職業聯賽的地區,在最巔峰的時期,香港市民為了觀看香港足球聯賽,通宵排隊購票,萬人空巷。一度被譽為"遠東足球王國"。
香港足球的起源
香港足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50年前,英國同中國籤訂《南京條約》割讓香港。駐紮在香港的英軍也將起源於英國的現代足球帶到了這裡。
1886年,亞洲第一家足球俱樂部香港足球會成立,1908年,第一屆香港足球聯賽鳴哨開踢。剛開始聯賽中都是以駐港英軍為主的洋人球隊,很快華人也紛紛組建球隊參與聯賽。
在當時華人在香港地位低下,飽受欺壓,足球場是華人為數不多能夠和洋人平起平坐的地方,足球成為了對抗洋人的武器。
1904年第一支華人足球隊南華出現了,經過數年的努力打破了洋人對於香港足球聯賽的壟斷,此後華人球隊面對洋人球隊一直處於優勢。
揚威國際
當時的香港足球在亞洲難逢敵手,以香港聯賽球員為主力的中國隊在二戰前的遠東運動會足球賽豪取9連冠。當然也不能忘記"亞洲球王"李惠堂,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李惠堂率領中國隊遠徵橫掃日本,一邊比賽一邊籌措路費最終帶領中國足球隊出現在奧運舞臺上。給當時的中國人打入了一針強心劑。
戰後香港頂尖球員加入臺灣當局的中華隊,拿下2屆亞運會足球賽冠軍,並且打進了1960年奧運會的決賽圈。可以說香港足球幾乎包攬了中國足球在國際上的所有的榮譽。
黃金時期
有了這麼深厚的基礎,當1968年香港聯賽正式邁入職業化後,掀起了又一波足球熱潮。香港足球黃金時代代表球隊之一就是精工。
70年代,泰國華裔富商黃創山在香港成立了精工足球隊,剛一成立他就以3倍年薪挖來香港隊的明星球員胡國雄,在外援方面更是不遺餘力。當時的香港聯賽允許每隊派上七名外援,精工聘請了前荷蘭國家隊主帥克諾貝爾,在他的牽線下,引進了包括阿里漢在內的數名荷蘭前國腳,其中很多球員都參加了1978年的世界盃。
大牌外援的加入提升了聯賽水平,也引爆了香港足球的熱度,滿座成了家常便飯,球迷通宵達旦排隊搶票也時常發生。精工與另一支走同樣路線的球隊寶路華之間的紅藍大戰每每都能製造經典對局。
1985年,亞洲冠軍杯時隔14年重新舉辦,精工力壓處在十連冠時期的"遼小虎"遼寧隊和以朝鮮國家隊為班底的四二五,獲得小組第一。遺憾的是因為不滿亞足聯的苛刻條件,精工放棄了參加最後六強賽的機會。
著名的五一九時間也發生在同年,世界盃亞洲區預選賽最後一場比賽,中國隊在打平就能出現的情況下,在主場出人意料的1比2輸給了中國香港隊,引發了中國大陸足球歷史上第一次球迷騷亂。這個看似匪夷所思的結果,結合當時香港足球的現狀,其實並沒有那麼不可思議。
盛極而衰
以精工為首的幾支香港足球後來者像一條鯰魚激活了香港球壇,但是他們的崛起也侵犯到了一些人的利益。在部分保守派的施壓下,香港足總在80年代頒布了全華班政策,逐步削減外援名額並最終實現全華班。
全華班政策令以外援為班底的球隊非常不滿,直接導致了精工和寶路華雙雙退出香港足壇,曾經繁榮的球市也瞬間降溫,而這僅僅是最表面的影響。
跌入谷底
在意識到情況不對後,香港足總放棄全華班政策,但是下滑的趨勢已經不可避免。再加上時代的變化民眾的娛樂方式越來越多樣,足球不再是香港人的必需品。球員的收入大幅下降,甚至低於普通香港人。這就給了假賭黑提供了生存空間。
1998年香港爆發假球醜聞,5名香港代表隊成員被指控操縱了世界盃預選賽和多場香港足球聯賽,他們也被判處入獄並終身禁賽。
這場風波給虛弱的香港足球致命一擊,足球的形象一落千丈。進入新千年,香港聯賽空蕩蕩的球場成為了常態,球隊收入銳減,一場聯賽通常只有幾百名觀眾,門票收入連場租都無法覆蓋。
球員就更不用說了,前中國香港U21代表隊中場蔡國威,因為家人和女友的意見,加上球隊狀況不好,在23歲的時候就決定掛靴,轉行在香港海關工作。
接受採訪時蔡國威無奈表示:"我真的很中意踢球,做職業球員是我從小以來的夢想,可惜這兩年我到處詢問各支球隊願不願意要我,等待的滋味太難受,我受夠了!"
香港聯賽的大部分球員都領著一萬塊出頭的工資,部分年輕球員甚至只有幾千塊,這在高收入高消費的香港僅僅能維持生計而已,許多職業隊的球員甚至需要身兼數職。收入低導致選擇足球路的孩子越來越少,踢球的人越來越少又讓香港足球聯賽水平越來越低。陷入惡性循環。
港足現狀
在最新的世界排名上,香港代表隊排名第167位,與巔峰時期的90位相去甚遠,如今他們只能夠依靠大量的入籍洋面孔勉強維持戰鬥力。
香港政府在2011年推出"鳳凰計劃",每年從財政撥款上千萬港元投入足球事業,力圖振興足球。近些年香港聯賽有回暖跡象,強強對話有上千名觀眾入場,港隊也偶爾在國際上打出精彩比賽。
結語
港足的衰落原因眾說紛紜,足總決策僅僅是最表層的原因,香港經濟的轉型、技術的進步轉播普及、香港人口結構的變化等等原因都是影響香港足球的因素。
在鳳凰計劃的加持下,香港足球似乎迴光返照,但是動用納稅人的錢維持的虛假繁榮,勉強續命終究無法長久,香港足球路在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