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著》這本書中,曾經提出了「做人四條」,看罷覺得句句真經

2020-12-17 歷史店

作家餘華曾寫過一部著作,名字叫作《活著》,在這本書中,曾經提到了做人的四個原則,可謂是句句經典。下面我們就來逐一介紹,談談人生「活著」的意義。如果您想知道,就讓小編來為您揭秘: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活著》這本書自問世以來,就廣受諸多讀者的追捧,作者在書中以一個平凡人的視角,展現了一位名叫福貴老人的悲慘一生,進而以此人的故事,詮釋所謂「活著」的意義。《活著》一書的主要內容是,一位名叫福貴的紈絝子弟,因為賭博而敗光家產。當他準備重新振作起來時,卻意外被抓壯丁入伍,最後經過一系列變革,家人全部離他而去的故事。夕陽之下,福貴老人向主人公回憶著他的一生,陪伴在他身邊的,只有一頭瘦弱的老黃牛,場面悽涼令人心碎與感慨。

與此同時,作者餘華也在書中借人物之口說出了四條人生哲理,值得我們深思與銘記。

一、不能說錯話

書中的福貴嗜賭成性,加之自小養成了紈絝子弟的性格,總是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樣子,不僅說話直來直去毫無遮擋,甚至語意之中還帶著刻薄嘲諷,令人感到十分不舒服。也正是因為如此,福貴的一生才會命運多舛。

在生活與工作中,我們難免要與他人進行交流。語言是人際交往中最好的潤滑劑,卻同樣也是一把雙刃劍,一旦掌握不好說話分寸,就很有可能得罪他人,為自己招來禍患。俗話說「病從口入,禍從口出」,人生之事在於「悟」而不在於「說」,世間誇誇其談者比比皆是,而真正能夠領悟人生真諦者卻寥寥無幾。一句話能成事也能壞事,作為一種藝術,語言也需要充斥花朵的芬芳,而非沾染變質的酸臭,以良言、美言傾吐給他人,不失是一種深刻的人生智慧。

二、不能睡錯床

年少時的福貴,仗著家中有幾塊大洋,便在外面的花樓裡狂嫖濫賭,絲毫沒有將家中的賢妻放在心中。然而到了最後,福貴雖然良心發現,卻早已為時已晚,妻子得病,家庭的困難,讓妻子得不到治療,最後離他而去。

男人喜歡女人是天性,然而,人之所以會被稱作是「人」,正是因為人的心中比動物多了幾分情感,肩頭上多了幾份重擔。家庭的責任,永遠大過情感的誘惑,妻子兒女親情,更勝過任何的風花雪月。男人爬錯了床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永遠睡在溫柔鄉中不能自拔,豈不知溫柔鄉即是英雄冢,下場也必然是家破人亡、妻離子散。

三、不能邁錯門檻

什麼是門檻?門檻就是別人家的大門,想要邁進別人家的門檻,自己還是要提前做好打算,切勿邁錯門檻,讓自己事倍功半。人在社會上混,難免要求人辦事,至於我們要該如何辦事?找誰辦事?都是講究原則與道理的。沒有任何一個門檻是隨便邁進去的,也沒有任何人能夠不遺餘力地為我們辦事。不會辦事的人,總是會坐失良機,亦或是辦事不得要領,因此,掌握辦事的藝術與技巧至關重要。

四、不能摸錯了口袋

人生逢在世,自然免不了與錢財扯上關係。錢財是好東西,白花花的銀子擺在眼前,大多數人都會饞的流口水。然而古人云「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不義之財不可取。愛錢不是錯,但如何得到錢卻有很多的講究,正道之財裝在口袋裡心安,不義之財即使鎖在保險柜裡,也同樣會令人提心弔膽。

清正廉潔、恪守道德是本事,錢多不是罪過,錢少也不是清儉,正道之財,即使是金山銀山也是一塵不染的,而盜竊搶劫貪賄之財卻仍是髒錢。由此而言,人萬不可摸錯了口袋,讓自己陷於不利的境地。

人生的路很長,人生路上的石頭也有不少,磕磕絆絆在所難免,關鍵是我們該如何看待?在失敗者看來,坎坷之路會讓自己摔無數次跟頭,而成功者卻認為,道路上的石頭,就是自己的墊腳石,只要一步步地向前,前方定然是一片光明。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歷史撰稿人:常山趙子蟲

相關焦點

  • 《活著》這麼沉重,為什麼還會受人追捧?不妨讀讀這10句經典語錄
    第一次知道餘華的《活著》,是因為那句:「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活著》講述了農村人福貴悲慘的人生遭遇。福貴本是個闊少爺,可他嗜賭如命,終於賭光了家業,一貧如洗。他的父親被他活活氣死,母親則在窮困中患了重病,福貴前去求藥,卻在途中被國民黨抓去當壯丁。
  • 餘華《活著》中6句經典語錄,透露正確人生態度,越早明白越好
    有人說:「如果你已經體會過命運的無常,就一定要讀讀餘華的《活著》,因為這本書裡句詞之間,藏著對待人生的正確態度」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體會《活著》中6句最為經典的語錄,來悟出正確的人生態度吧!我在看《活著》這本書之前,遲遲沒有想明白這個問題,如今想明白了,活著是一件必然發生的事情,人之所以要活著的原因就是因為我們需要活著。而其實現在大多數人都走偏了,在他們看來,人之所以要活著的原因,是要去享受金錢、、權利、娛樂、房子、車子之類的事物。
  • 餘華《活著》10句經典語錄:人生的道理,越早明白才越好
    《活著》這本書應該很少有人沒看過,一個又一個人的死亡,苦難的波濤一波又一波接著湧來,是死的絕望,更是生的希望,沒有比活著更美好的事,也沒有比活著更艱難的事作者餘華年輕的時候,曾得了一個去民間收集歌謠的職業,就在那一年的鄉間,他遇到了這位名叫福貴的老人
  • 餘華的《活著》中經典10句話:活著很難,可正是因為難,才有意義
    曾經有人這樣評價餘華的文字:餘華的文字是地裡長出來的,散發著一股土腥味的苦澀,我相信每個光著腳在黃土地上奔跑過的人,都能從餘華的文字裡,感受到野蠻而強勁的生命力。今天就給大家分享餘華《活著》中的10句經典語錄!
  • 陳述句改成雙重否定句的口訣,手把手教給四年級!
    這道題中我們看到了「得」字,根據口訣第二條「得」字要刪去,在根據口訣第五條刪去的地方加不得不。答案:我們不得不保證那東西完好無損。2、這次活動的經過你應該很清楚。這道題中我們看到了「應該」這兩個字,根據口訣第二條「應該」字要刪去,在根據口訣第五條刪去的地方加不得不。
  • 做人的底線 ,就這4句
    底線是我們做人的尊嚴,是我們為人的骨氣,更是一個人的高貴品格。它是我們做人的根基,更是我們的最後一道道德防線。守住我們的底線,就是守住了我們的人生,守住了我們的未來。人這一生,必須謹記四條底線,一定不能突破。親人是天定的血緣,朋友則是自己選擇的親人。人生在世,有兩三個朋友,才不至於孤單。
  • 「駑馬十駕,功在不舍」:人活著,一定要對這四件事,竭盡全力
    這句話出自《易經》,意思是,駿馬一躍,也不會達到十步;劣馬跑十天,也能跑得很遠。是啊,人活著,總是會有自己的人生追求的,而在人生追求的路上,作為一個普通人,我們總是要付出很多的努力,才能慢慢地到達成功的彼岸。所以,人活著,一定要對這四件事,竭盡全力,我們才能活得無怨無悔啊。
  • 做人的底線,就這4句
    底線是我們做人的尊嚴,是我們為人的骨氣,更是一個人的高貴品格。 它是我們做人的根基,更是我們的最後一道道德防線。 守住我們的底線,就是守住了我們的人生,守住了我們的未來。 人這一生,必須謹記四條底線,一定不能突破。
  • 做人,必須記住這17句古語!
    一輩子都要學做人彰顯做人的尊嚴體驗做人的快樂實現做人的價值永遠不要忘記自己是一個大寫的「人」——摘自《人生寶典》朱熹說:「聖人千言萬語,只是教人做人」。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前人給我們留下哪些做人的警示?
  • 簡短有深意的句子 句句透徹看完讓你明白好多
    簡短有深意的句子 句句透徹看完讓你明白好多時間:2018-11-05 20:01   來源:好句子迷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簡短有深意的句子 句句透徹看完讓你明白好多 一、人生只售單程票,過去的就過去了,不要頻頻回首,在哪裡存在,就在哪裡綻放。
  • 《富貴不能淫》中,「此之謂大丈夫」的「此」指代的原句是哪句
    這是破,是對景春認為公孫衍、張儀是大丈夫這個觀點的直接批駁。   而後孟子提出自己心目中大丈夫的標準:「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要講仁德,守禮法,合道義。   「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句中的「之」和「其道」均指上句「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 俗語:「廟小妖風大」,下半句大多數人不知,教你四個做人的道理
    首先,從字面的意思來看,這句俗語就是說,如果廟宇太小了,一些稍微有一點本領的妖怪就鎮不住了,廟裡的妖氣就會很大。引申到現在的職場中,一些小的單位,往往不良風氣會很嚴重。這是因為,在相對小的圈子裡,往往更容易引起勾心鬥角,為了一些很小的利益,都會爭得雞飛狗跳。
  • 覺得生活很苦?不如看看這本書,一個重症病人努力活著的故事!
    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活著到底有什麼意義?有的人說活著是為了享受生活的,也有的人說是為了改變世界的,但對於一些人來說,我難以想像活著到底有何意義。或許渡邊一史的這本書《三更半夜居然要吃香蕉!》能告訴我們一些答案。
  • 網絡小說迷掛在嘴邊的7個句子,第1句霸氣威風,第5句深情款款
    這句話出自烽火戲諸侯《雪中悍刀行》。烽火的才氣在全部網文作家裡也是排的到號的,他只有一個缺點,就是耐力不太行,作品經常爛尾斷更。而雪中這本書有一個很不錯的結局,以小二上酒開始,以小二上酒結束,非常完美。書中的人物也是多姿多彩,有請老祖宗赴死的軒轅敬城,也有天不生我李淳罡,劍道萬古如長夜的李淳罡。
  • 西方文明的兩個核心精神竟然就在這句「我思,故我在」中
    如果評選一下我們知道的西方名言的話「我思,故我在」這句一定名列前茅,可是這句話到底說的是什麼意思?是我思考所以我就存在的意思麼?還是另有深意?可以說一句話越是知道的人多,誤解也就更多。背景一:《黑客帝國》假設和《盜夢空間》假設要想充分的了解一句話,不能只是看這句話說了什麼,而是要聯繫他的上下文。要想理解一個觀點,也不僅僅要看觀點表達了什麼,而是要看觀點的來源背景和要解決的問題。
  • 今日拾句丨餘華《活著》十句經典
    在主人公福貴的一生中,他經歷了太多太多的苦難:戰爭、家道中落、親人相繼死去……當他親眼目睹他的父母、兒女、妻子、女婿、外孫相繼離他而去時,他從悲傷到麻木,又從麻木回歸平靜。他真正認識到了人活著的真正含義,學會了以平常心面對苦難,面對生死,面對生活本身。人為什麼而活著,這是我們人類終其一生都在尋找的東西。
  • 做人要懂得:不是你的菜,不要揭鍋蓋,媽媽這句告誡,我牢記在心
    聽了媽媽這句富有哲理的話,我愣了愣,然後,點了點頭,回到臥室,我把媽媽的這句告誡記了下來,並陷入了長長的思索中。是啊,不是你的菜,不要揭鍋蓋,同樣,不是你的錢,不要去謀取。在我們身邊,總有一些人,喜歡佔著自己的資源和財富,卻又想著其它的不義之財。
  • 這句經典名言出自易經,道盡人生哲理,還被作為大學的校訓
    中國古代有一本奇書名為《易經》,這本奇書流傳至今的只有其中一部分,那便是《周易》,孔子也曾誇過《易經》。然後也被奉為儒家經典,這本書裡蘊含著深刻的哲理,我們選取其中一句經典的名言來品讀,這句名言如今還被大學作為自己的校訓,以此來激勵學生。
  • 「條條大路通羅馬」,這句話是誰說的?出處在哪兒?
    那麼,我們經常掛在嘴邊的「條條大路通羅馬」,到底跟修的道路有什麼關係呢?它背後又有什麼樣的故事呢?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解開這個謎題吧。二、西羅馬和東羅馬公元395年,這時期羅馬帝國的國王名叫狄奧西多。他覺得自己的國家太大,而自己又快退位,以後該把國家交給誰管理呢?
  • 「了」用在句中 句末用「嘞」
    N海都記者 陳小芳 海都訊「糜食了行」,這句莆仙方言的意思是飯吃完了再走。相對於普通話中「了」使用在句末而言,放在句中的「了」是否讓你覺得疑惑。這便是莆仙方言的一種語法特色,且一般存在於仙遊縣蓋尾鎮一帶。作為一個語法功能詞,莆仙方言的「了」字放在句中起到連接作用,表示動作的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