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有藝術家喜歡拿南瓜來搞創作。日本藝術家草間彌生以創作帶波點的南瓜聞名,她完成過各種各樣的南瓜作品,這其中有繪畫、有室內裝置,還有南瓜雕塑。她曾在自己的書裡寫道,「南瓜太可愛了,它們大腹便便又充滿了生命力。南瓜是我的人生伴侶。我持續地創作著圓點,並將自己沉浸到圓點當中,自我完全消失了,這就是自我消融。」
草間彌生的南瓜作品
草間彌生的南瓜作品
南瓜裝置
草間彌生在直島海灘的南瓜裝置
草間彌生可能是最愛南瓜的藝術家了,1929 年,她出生在日本松元市,童年時代的她對萬物充滿了好奇,她說自己閉上眼睛能看到奇妙光暈,她喜歡鮮花,當然還有南瓜。青年時期,她畫過一張南瓜主題的日本畫,憑藉這張畫,她在本地的一場畫畫比賽中勝出。後來,她廢寢忘食地復刻這張畫,直到閉著眼都能描繪出南瓜的每一個弧度。1947 年她進入京都工藝美術學院學習,從那以後,南瓜就一直貫穿在作品裡。她曾經一個月就盯著一隻南瓜,「我曾經遇到一顆連著藤蔓的南瓜,這顆南瓜開口跟我說話。」
草間彌生的畫像
如果說草間彌生對南瓜的喜愛帶著藝術家式的想像和幻覺,那麼藝術家 Edward Cabral 的南瓜雕刻就顯得「正常」的多了,他今年 28 歲,來自芝加哥,他是在三年前接觸到南瓜雕刻的,那時他在肯塔基州參加一個為期三周的萬聖節慶祝活動,第一次拿起南瓜刻刀。憑藉精湛的南瓜雕刻技藝火了。
Edward 在南瓜上雕刻的人類登月
慶祝萬聖節的南瓜雕刻
Edward Cabral 在工作
Edward 的南瓜雕刻工具
Edward 的作品
在上,能隨時看到他更新的南瓜作品:他的個人網站
海浪
印度的神像
用燈光襯託後的作品
在創作的過程中,Edward先要找到合適的圖像,把它繪製在南瓜上,然後開始雕刻。必要的時候還會使用一些顏料。可惜的是,南瓜不是一種穩定的媒介。一個南瓜作品通常要花 6 小時完成,如果圖像過於複雜,花的時間要更長。南瓜總會在 Edward 完成雕刻後開始腐爛。但他深深了解南瓜的這種特質,「我的作品都不能存檔,我甚至有點兒喜歡看它衰變的過程。」
其實很多藝術家在南瓜上搞創作,都是源於萬聖節。在萬聖節裡,那些挖了人臉的大南瓜被稱作 「Jack-O-Lantern」 ,它們是怎麼成為萬聖節不可或缺的角色的?這還要源於一個南瓜雕空當燈籠的傳說。傳說在古代愛爾蘭,有一個名叫 Jack 的人,他是個醉漢且愛惡作劇,行為極端惡劣。他死後,天堂和地獄都不接納,他的靈魂只好到處遊蕩徘徊,好找到一個籮卜,挖空了中間,放些燒紅的煤塊在黑暗中找路。據說愛爾蘭人到了美國不久,發現不論從來源上還是雕刻上,南瓜都比蘿蔔更勝一籌,所以古老的蘿蔔燈演變到今天,則是南瓜做的 Jack-O-Lantern 了。
萬聖節屬陰節,人們參加節日的服裝起於祭禮,最早是牲畜的皮。萬聖節上的各式面具原本是為了闢邪的,現在也流傳了下來,成為了派對上人們拗造型的狂歡啦。
萬聖節擺在家門口的南瓜
萬聖節南瓜
萬聖節
題圖來源:mashabl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