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季「最後一課」,聽聽師長們的臨別寄語

2021-01-09 中國新聞網

  新華社杭州7月5日電(記者餘靖靜 魏夢佳 吳曉穎)離開校園之際,在畢業典禮上,聽一聽師長們道別時的叮囑。

  2018年夏天的畢業季,聆聽這些「最後一課」的,不僅是逾800萬中國高校畢業生,成千上萬的校外人士同樣在關注與分享。有人說,「最後一課」裡蘊含的大學品格,是社會最稀缺的理想主義「公開課」。

  關鍵詞一:「時代」

  2018年時值改革開放40周年。「與偉大時代同向同行」,成為「畢業季」裡眾多致辭的最大亮點之一。

  吉林大學經濟學院、金融學院院長李曉在2018年畢業典禮上的一篇講話,近來在朋友圈「刷屏」。中國怎樣才能成為創新型國家?李曉說,「只有我們每一個人、在座的每一位畢業生同學成為真正的人,即成為具有學習能力、獨立思考能力、自主選擇能力、審美能力、戰勝困難能力和有使命感的人,你自己的一生才會幸福,我們這個社會才能不斷進步,中華民族才真的有希望。」被這篇致辭打動的網友評價說,「這是關於個體命運和國家命運的深刻思考。」

  在浙江大學2018年畢業典禮上,校友代表、中科院院士馬餘剛同樣講到了「時代」。 「『時代造英雄』是千古不絕的名言。」 馬餘剛說,我們身處於偉大的新時代,英雄理應層出不窮。今天在座的同學們,相信通過你們的努力,都會成為自己心中的「超級英雄」,成為「科研俠」「工程俠」「管理俠」等等,無愧於這個時代、無愧於浙大學子的稱譽。

  不是所有人都能成「英雄」。四川師範大學校長汪明義勉勵學子說,「希望你們能始終將社會擔當與健全人格相結合、職業操守與專業能力相結合:當教師絕不失教育情懷、當會計絕不做假帳、從政絕不做貪官、經商絕不搞假冒偽劣、從事紀檢司法絕不失公道正義……」。

  22歲的北京師範大學歷史學院畢業生張慧在大學4年中,跨越5省參加了6次支教。「我在一次次支教實踐中堅定了為中國而教的信念。」張慧在畢業致辭中說,「作為別人命運的燈塔,吾又何其幸也」。

  關鍵詞二:「求真」

  「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這是教育家陶行知的名言。2018年畢業季的師長致辭中,對「真」的倡導,同樣成為亮點。

  「詩書兩袖風,天地一真人。」 在媒體圈裡,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執行院長胡百精的2018年畢業致辭傳播甚廣,「唐初名儒顏師古說,『真人,正人也。』宋代的蘇軾引用別人的話說,『真人之心,若珠在淵。眾人之心,若瓢在水。』所謂若珠在淵,講的是真人之心,持正、安穩、沉潛,如明珠溶於碧水深潭。」

  對畢業學子,胡百精祝福道,「世上可完滿的,唯有真心。願有夢想可守候,有真心可持守!願江河行地,日月經天,真心不改!」一位已經工作多年的新聞人在微信朋友圈閱讀此文後留言,這是「理想主義者的吶喊,於無聲處卻振聾發聵。」

  「新時代堅守知行合一,意味著要不斷學習新學識。」浙江大學校長、中科院院士吳朝暉說,「新學識需要將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關聯在一起,不滿足於碎片化的信息、快餐化的知識,善於掌握事物發展規律,勇於創新學習範式,敢於破除思維定式,在終身學習、全球學習、創新學習中積累人生智慧。」

  「我希望,北理工帶給同學的,是一束潔白的真理之光。」北京理工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張軍在畢業典禮上說,「真理之光,可以照亮蒙昧的黑夜,給予我們改造世界的力量。追求真理,要純粹、要執著,不迷信權威,不投機取巧,唯有鍥而不捨、精益求精。」

  北京師範大學校長董奇在畢業典禮的致辭中,提到了一位「求真」的同學,這位同學對鄉村治理有著濃厚興趣,兩個月內四次到鐵磨溝村,跟村民們交朋友、拉家常,發放問卷、搜集數據,獲得了大量第一手材料。「我看到了新時代新青年潛心問道、孜孜以求的可貴品質!你們想真問題、求真學問、練真本領。學校為你們驕傲!」 董奇說。

  關鍵詞三:「別怕」

  告別校園,踏入社會。如何保持「初心」,抵抗「油膩」?在致辭中,師長們溫暖而真摯地叮囑,「願你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

  「別怕」——這是中國人民大學校長劉偉在2018年畢業典禮上對學子的一個叮囑主題詞。

  「『別怕』意味著榮辱不驚。」 劉偉說,我們要有自信、自美、自我的欣賞、自我的充實,遇到再難的事情都別怕,再困難、競爭再激烈的事情,你看看周圍的人他不一定比你強,別怕。再難的困難,你想想我們走過多少路,解決了多少問題,今天這點困難算什麼呢?別怕。

  「順境要善待他人、逆境要善待自己」則是四川大學校長李言榮的畢業致辭主題。他援引《孟子》的「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叮囑學子們,「人的一生總是有起有落、有喜有悲、有順有逆」,「當一個人身處逆境、遇到挫折,處境比較艱難時,那他本身就已經很不走運了,就更需要善待自己,不要成天陷於自責、自我菲薄之中,更需要樂觀一些、豁達一些、看遠一些。」

  「校長一席肺腑之言,道出了人生大智慧。」在成都一家公立醫院工作的郝志遠是四川大學2017屆畢業生,他告訴記者,自己工作一年,經歷了從學生到職場新人的轉變,面對挑戰和成長,正如校長所說,處於低谷時要對自己好一點,這樣才能給身心「充能」,在壓力中不斷前行。

  「人生之路起伏跌宕,同學們有時會遇到夜幕低沉,此時更要保持內心的光明。」西南民族大學校長曾明說。

相關焦點

  • 語文老師最後一課撞上高考作文,寫下1200字臨別感言作示範
    「最後有一句話與大家共勉,愛你所愛,行你所行。聽從你心,無問西東!現在離下課還有一點時間,你們再看看書,我再看看你們!」6月5日,南充高中高三26班,畢業前最後一課,語文老師劉小龍深情同大家告別。「本來想給大家寫封信,可又覺得太刻板了。不如和作文訓練結合起來。」劉小龍老師收集了三則「畢業季」素材,請同學們自擬題目。
  • 畢業季大學校長開講「最後一課」 臨別寄語接地氣—新聞—科學網
    畢業典禮上,校長給畢業生們上的「最後一課」備受關注,這其中,不乏「潮人潮語」,被許多同學大讚「接地氣」。 北航:校長以「裝空調」憶師生共治 近來,包括北京航天航空大學、深圳大學、廈門大學、湖南大學等高校相繼舉行畢業典禮。在畢業典禮上,許多高校校長紛紛上臺致辭,送出臨行寄語。
  • 疫下畢業季:特殊「最後一課」更具儀式感
    (抗擊新冠肺炎)疫下畢業季:特殊「最後一課」更具儀式感中新社成都7月1日電 題:疫下畢業季:特殊「最後一課」更具儀式感中新社記者 賀劭清雖然只有少數學生代表能實地參加畢業典禮,但不少高校為畢業生準備了別具匠心的畢業禮物,開通多種渠道直播畢業典禮,讓畢業前的「最後一課」更具溫情和儀式感。
  • 畢業典禮"最後一課" 西安3大學校長寄語學生有擔當
    想知道校長們的「最後一課」都講了些什麼嗎?且看華商報記者從西安3所高校打探來的「內部消息」和媒體對國內大學53份校長講話的分析。  西安3大學校長寄語學生有擔當  「孩子要遠行,作為家長們、師長們,在臨別之際,想要給你們三句贈言。」昨日,在西安交通大學思源活動中心,校長王樹國將「三句箴言」送給6398名畢業生。
  • 【祈年文潭】最後一課:贈與什麼樣的良言
    作者:徐兆壽盛夏畢業季,學子們即將奔赴茫茫未來,臨別時師長們仍不忘諄諄教誨,這是學子們的最後一課。它是崇高莊嚴的,飽含著分別時的悲傷、茫然之情,也澎湃著理想的熱血。很多學者在最後一課向自己的學生強調,要崇尚學術。德性是一種內在的精神,學術似乎更多地成了一種外在的術。莊子曾言,道術為天下裂。這大概是今天大學精神裂變後的一種表現。這是今天我們常見的最後一課。這些多是院長們和學術大咖們的臨別贈言。古人強調的更多的是德,現代知識分子強調的更多的則是術。此乃憂之一也。還有一種是媒體精英或作家們的最後一課。
  • 浙大「最後一課」,老師們張口就是金句
    畢業季的最後一課,需要怎樣的儀式感?最近在浙大,伴隨著畢業與期末,各種各樣的「最後一課」在上演:法學院的副教授陸青給大家分析自己的一篇感悟文章;人文學院請了老師們分享人生故事並為大家開書單;浙江大學優秀學生發展聯誼會則請了最受歡迎的老師們上最後一課……陸帥有感而發法律條文不再冷冰冰
  • 研究生畢業季 西電畢業生用深情寄語妝點五彩校園
    未來網高校頻道7月2日訊(記者 楊子健 通訊員 霍學浩)「願心中有光,又暖又明亮,歸來仍是少年」「師生情,同窗誼,西電七年,感恩相遇」「太白南路2號永遠是我魂牽夢繞的地方」「不管你去往何方,請你帶著陽光般的心情啟程」「希望畢業的我們都將擁有純潔而炫麗的前程」……近日,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北校區被一句句深情寄語妝點出了五彩斑斕的色彩
  • 畢業季上演特殊告別,看看東莞的大學校長們有哪些深情寄語
    新冠肺炎疫情打亂了各高校原有的畢業安排,尤其是對於萬千畢業生來說,今年的畢業季簡單又特別,但一定又是他們一生中最難忘的一次與母校的告別。在這個特殊的畢業季,東莞各高校以不同的方式送走畢業生。無論是「雲端」畢業,還是沒有任何儀式的告別,都承載著母校對學子們的祝福和期望。
  • 畢業寄語成網紅,貴在走心
    應酬少去點,家人多陪點,熬夜悠著點,鍛鍊加強點……」這是去年畢業季,中南民族大學校長李金林在畢業典禮上對畢業生們的寄語。今年畢業季,李金林飽含深情的「短詩體」畢業寄語,再度廣受關注。中南民族大學校長李金林在畢業典禮上對畢業生們的寄語連續兩年走紅,並贏得學子們熱烈掌聲,發人深省給人啟迪,值得學習借鑑。之所以其畢業寄語會連續走紅,歸根結底是貴在走心,並且以亦師亦友的方式表達,撥動了畢業生們的心弦,甚至可以說,影響他們的一生。貴在有情。四年的朝夕相處,師生同學之間結下了深厚的情誼,母校將銘刻在絕大多數畢業生的心底。
  • 「最後一課」,圍觀醫學大咖如何寄語「乘風破浪」的學子們
    面對羽翼漸豐的孩子們,校長以師者之心點亮明燈,再送一程往往是「最後一課」中最動情、最令人印象深刻的部分。 在這個特殊的「告別時刻」,校長、業界大咖們雲端傳遞的希冀與祝福,給了學子們乘風破浪的動力和勇氣。
  • 山東大學開展「新雙心」畢業季教育活動
    自6月份以來,為給畢業生們留下美好的校園回憶,強化學院作用,發揮學生主動性,加強對畢業生的人文關懷,同時將畢業生的熱情引導到感恩母校、胸懷家國、立志成才和服務社會的實際行動中來,學校組織各學院開展了「新雙心」系列畢業季專題教育活動,營造了溫馨的校園畢業氛圍。
  • 一位小學校長的畢業寄語|小學「最後一課」——少年如斯志在君子
    在今年各學校的畢業典禮上,校長們也放下身段,或是化身段子手,或是給學生講人生,演講中充滿了給畢業生的期許與祝福。日前,常德市武陵區東升小學校長高麗鵬以畢業寄語的方式,給即將畢業的孩子們上了「最後一課」——少年如斯 志在君子,希望這些孩子們能夠少年立志君子。
  • 四川各大高校畢業季校長畢業寄語盤點 傳遞正能量
    四川各大高校畢業季校長畢業寄語盤點 傳遞正能量  又是一年畢業季,各個學校都陸續舉行了畢業典禮。典禮上,最受關注的環節之一就是校長致辭。紙短情長的致辭,就像是校園生涯的「最後一課」,有了校長的諄諄教誨和殷切期望,大學生活才算圓滿。而今年川內各大高校學子們收到的這些接地氣的畢業寄語,更是被廣泛稱道,傳遞出滿滿的正能量。
  • 最後一課 沈工大「小燕子」老師狂送刮刮卡
    ,將藏有不同貼心寄語的刮刮卡送給班上的每一位同學,學生們刮出滿滿的愛。趙巍告訴記者,1月5日下午,是她為該校廣告學專業大三學生上的最後一堂整合營銷傳播課。其實,每當要給某個班級結課的時候,她都會通過一些方式送出臨別祝福,祝福學生們都能尋找到屬於自己的小幸福。  「因為我們都是學廣告的,要是直接把祝福的話語寫在卡片上總覺得沒有意思,所以希望能把卡片做得更有創意一些。」
  • 畢業季,最後一課(美文)
    這是我們初中階段的最後一堂課,一堂班會課。這並非是個特殊節日,但對於我們——曾一起走過生命中一段值得珍惜的日子,而如今卻要分別的人來說,這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啊,我們初中生活中的最後一次班會課。老師那雙滿含情誼的雙眼輕輕滑過教室每一個角落,那慈愛的目光柔柔地最後一次撫摸每個人的臉。「無論何時何地,都不要忘記曾是三班的學生;無論做何事,都不要忘記為三班爭光,三班是我們大家的三班!」老師激動起來,他語調激昂,目光堅毅,當初他懷著極大勇氣接下我們這個亂班時,就是這麼對我們說的。
  • 高校畢業季 校長們的「金句」來了
    長沙晚報掌上長沙6月25日訊(全媒體記者 周和平 嶽霞)又是一年「畢業季」。 莘莘學子相繼作別大學校園,踏上新的人生徵程。在被稱為「大學最後一課」的畢業典禮上,校長們的致辭無疑是這個重要儀式裡的最大「看點」,或溫情,或哲理,或幽默……滿堂祝福語,只贈學子行,這既是校長們飽含深情的青春寄語,也是臨別給莘莘學子的贈言。
  • 特別寄語,特殊畢業季
    鍾南山、張文宏紛紛換下平日裡的白大褂,穿上導師袍,為畢業生們寄語。鍾南山院士更是親手為廣州醫科大學畢業生撥穗,並寄語畢業生。畢業季,是人生的重要節點。大學畢業季,更是莘莘學子走向社會的「密集期」。而2020年,註定是一個不平凡的畢業季,也是一個令人終生難忘的畢業季。疫情之下的特別畢業季,對這一代「後浪」而言又多了一重考驗。
  • 高校校長別樣寄語:大學「最後一課」溫情、接地氣
    在今年各高校的畢業典禮上,校長們也放下身段,或是化身段子手,或是給學生講人生,演講中充滿了給畢業生的期許與祝福。網友們看到如此精彩的畢業季演講之後,也紛紛點讚,這樣的「最後一課」親切、溫情、接地氣。在西南交通大學2019屆本科生畢業典禮暨授位儀式上,校長徐飛對學生們提出五點希望,用5「G」來概括:Goal(放飛夢想)、Grasp(只爭朝夕)、Growth(久久為功)、Globe(兼收並蓄)、Get ready(有備無患)。他表示,「請及時開啟你們的5G人生,一路凱歌前行,不斷超越自我,實現各種突破。」北京大學校長郝平。
  • 畢業典禮3大學校長寄語學生
    想知道校長們的「最後一課」都講了些什麼嗎?且看華商報記者從西安3所高校打探來的「內部消息」和媒體對國內大學53份校長講話的分析。  西安3大學校長寄語學生有擔當  「孩子要遠行,作為家長們、師長們,在臨別之際,想要給你們三句贈言。」昨日,在西安交通大學思源活動中心,校長王樹國將「三句箴言」送給6398名畢業生。
  • 各地高校校長別樣寄語畢業生,大學「最後一課」溫情、接地氣
    在今年各高校的畢業典禮上,校長們也放下身段,或是化身段子手,或是給學生講人生,演講中充滿了給畢業生的期許與祝福。網友們看到如此精彩的畢業季演講之後,也紛紛點讚,這樣的「最後一課」親切、溫情、接地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