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曉云: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中國近現代史研究方向博士生導師,中華民國史研究中心研究人員 焦點人物
申曉云: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中國近現代史研究方向博士生導師,中華民國史研究中心研究人員
焦點人物
申曉云: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中國近現代史研究方向博士生導師,中華民國史研究中心研究人員。主要從事中華民國政治史、文化教育史、外交史研究,曾多次參加,並獨立主持過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教育部基地重點項目、省社科重點等項目的研究和撰寫。
近日,在天涯社區論壇上,有位網友多次發帖,聲討南京大學一位叫申曉雲的博士生導師,稱申曉雲在今年3月份的博士生招錄考試中,沒有錄取成績優異的考生路某,而選了兩個都沒有在核心期刊發表過論文的考生。
隨後,南大教授、博導申曉雲在網上展開反擊。「其實鬧了已經有兩三個月,知道自己孩子考博失利,考生家長經常打電話來,我一直置之不理。」昨天,申曉雲接受現代快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看到網帖後,她才決定站出來。
現代快報記者在調查中發現,發帖人並沒有就「南大考博涉嫌舞弊」的指責,拿出過硬的證據。而南大歷史系部分老師則表示,落榜學生路某的父親,卻曾發簡訊給系主任,暗示要來送禮。
□現代快報記者 朱俊俊 孫蘭蘭
網帖爆料
「南大博導偽造考博生複試成績單」
「南京大學延聘教授女博導申曉雲偽造考博生複試成績單。」
近日,一位名叫「真實再現微博」的網友,在天涯社區發帖,聲討南京大學的博士生導師申曉雲。這則網帖顯示:考生路某今年參加了南京大學的博士生考試,成績非常優異,但結果卻沒有被錄取。
「她沒錄取更好的考生」
「真實再現微博」在網帖中說,申曉雲組的考博生路某,有兩篇《人民論壇》(全國中文核心期刊)論文、1項副省級3等獎,1篇《人民網》理論頻道的全文轉載、4700字的博士計劃書。
與之對比,申曉雲錄取的兩名考生,卻連1篇核心期刊論文都沒有,更談不上其他科研成果。「為了掩蓋她招博工作中的不公平性,並對社會有個合理的解釋,於是申曉雲偽造了一份『複試成績單』,於6月11日11點55分從申曉雲自己的郵箱發到考生家長郵箱。」
不過,對於申曉雲究竟如何偽造成績單,這位網友卻並沒有拿出足夠的證據,只是稱申曉云為「騙子」。
「成績單真偽沒有回應」
「真實再現微博」在網帖中說,「家長及時揭穿了騙局,並向南京大學相關部門做出了情況反映。日前,關於申曉雲所發『複試成績單』的真偽問題,南京大學不接電話、不發書面回函,不做書面確認。」
「招博是一項極其嚴肅的工作,教育部為此還專門發了《教育部辦公廳關於做好2012年招收攻讀博士學位研究生的通知》,強調『科研創新能力是首要因素』。申曉雲這樣的博導卻置若罔聞,擇劣去優,仍然招她的內定科研低能生(不排除人情生、關係生的可能)。」「真實再現微博」寫道:「本人呼籲:南京大學應嚴肅查處偽造複試成績單的博導。」
快報連線
記者打電話發簡訊
考生父親都沒回復
由於網帖裡並沒有拿出過硬的證據,因此有網友回帖說:「既是有憑有據,拿出來曬曬,相信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
這個帖子裡還公布了一個電話號碼,稱是考生路某父親的電話。快報記者打電話過去,但始終沒人接聽。記者發了3條要求採訪的簡訊,也沒有得到回應。
昨天,快報記者聯繫上了南京大學歷史系主任陳謙平,陳謙平表示,網帖裡的這個號碼,確實是路某父親的,申曉雲老師拒絕錄取路某之後,路某的父親曾經多次找到歷史系和校辦。
陳謙平說,有時候一天要接到對方3個電話,校辦工作人員和學校多位領導也同樣如此,「今天上午,他還用這個號碼打電話給我,反映他女兒沒被錄取的情況。」
博導反擊
學生拿面試實錄
幫老師證明清白
成績單有無造假?
學生拿面試實錄
幫老師證明清白
「成績單造假」,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申曉雲表示:「路某的父親要我提供他女兒面試成績不佳的證據,我在回函中附上了留存在身邊的『複試記錄』和『綜合評價』,沒想對方卻稱筆錄造假。」
申曉雲說,對方的理由是記錄上沒有單位公章,原始實錄證明都是交到學校存檔的,這份是自己留存在身邊的複本,當然沒有蓋章。後來,校方調查此事,也拿出了蓋章的記錄,完全一致。
記者了解到,面試時,除了申曉雲還有5人在場。事後,擔任面試記錄的兩位學生向校研究生院招生辦提供了實錄證明。
關於專業口試,「除第一個提問有簡要作答外,其餘所問都以『不了解』『了解一點,並不多』『主要從事行政』等含糊作答,我們據此作了實錄。在場參與面試的其他兩位老師也問了幾個問題,均答非所問。」
「恰恰是喊冤者
暗示過拜訪送禮」
招考有無潛規則?
「恰恰是喊冤者
暗示過拜訪送禮」
發帖人認為,此次南大招考博士生有黑幕,南京大學歷史系主任陳謙平卻表示,暗示要送禮的,恰恰是考生路某的家長。
陳謙平的手機裡,還保留著路某父親的簡訊:「我帶點東西拜訪你,落實明年路某報考你的事宜,東北人是大方的。」
「應該說,這個錄取工作一點問題都沒有。」陳謙平表示,路某在這次考試中成績並不算好,面試老師給出的分數都很低,最後決定不予錄取。
當事人之一申曉雲教授昨天也告訴記者,路某的父母曾經多次向她表達過類似的意思,被她拒絕。
「在考試之前,路某給我郵寄她的材料,並且打電話給我介紹自己的情況,說她父母也是教授,母親到南京開會,希望拜訪我。」申曉雲當即婉拒。「考試之前家長有什麼好來拜訪的呢?我不喜歡來這一套。」
「錄取的兩學生
成績遠超落榜者」
落榜者真很優秀?
「錄取的兩學生
成績遠超落榜者」
申曉雲記得,考生路某進了面試考場,看上去比較拘謹,「我們先要求她用英語談談個人經歷與教育背景。她應該是做過一些準備的,用英語作了簡單的自我介紹。我用英語讓她談談自己的碩士畢業論文,說說平時看什麼樣的書。但是她愣住了,好像沒有聽懂,後面的專業知識問題答得也不行。」
申曉雲記得,她當場給路某打出了面試分數:65分,15名考生中最差。
不久,筆試成績出來,路某排名第七。報考申曉雲的博士生的15名考生中,筆試成績在系裡劃定的最低分數線以上者共11名。「也就是說,我有權在這11名考生中選擇自己收的研究生。」在綜合了筆試面試成績,以及曾經發表的論文、綜合素質等之後,申曉雲錄取了兩名考生。「他們無論是筆試還是面試成績,還是學術研究水平都比路某好很多。」
對話
孩子成績不合格
家長為啥還這樣
採訪中,多位熟悉申曉雲的南京大學老師和學生都向記者描述,申老師平時是一位「低調謙和」的人。
「我這次也算是『被出名』了。」採訪中,申曉雲自嘲。
申曉雲說,對方討說法已經很久,她一直沒理。
但是當看到網上的攻擊帖之後,她決定不再沉默,「我不能向這種人、這一類社會現象妥協。」
申曉雲說,這件事其實反映出很多社會現象。孩子成績明明不合格,為什麼家長一再想通過不正當的途徑達到目的呢?因為眼下學術界確實也不那麼乾淨,讓一些人覺得有縫可鑽。「所以,做人一定要有堅守、要有良知。」
申曉雲說,她之所以站出來回應,也正是覺得有必要藉助網絡對現在這種「正不壓邪」的現象作公開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