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發帖聲討博導錄取不公 博導坦言學者有底線

2020-12-13 騰訊網

  考博落榜「聲討博導」折射了什麼

  「被指偽造成績單致優秀考生落榜,南大博導發帖反擊。」近日,媒體報導了南大博士招生中發生的考生與報考導師公開反目事件,引起多方關注。

  緣起:考博落榜,發帖聲討博導

  7月12日,一位名叫「真實再現微博」的網友在天涯社區發帖,聲討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申曉雲在博士生招錄中偽造考生複試成績單,稱考生路某今年參加南大博士生考試,條件優秀卻未被錄取。

  該網帖稱,路某有兩篇《人民論壇》(全國中文核心期刊)論文、1項副省級三等獎,1篇《人民網》理論頻道的全文轉載,申曉雲錄取的另兩名考生連1篇核心期刊論文都沒有,更談不上其他科研成果。為了掩蓋招博工作中的不公平,申曉雲偽造了一份「複試成績單」,於6月11日11點55分發到考生家長郵箱。

  申曉雲教授隨即憤而在網上展開反擊。「本不想浪費時間,可是面對潑在我身上的汙水和人身攻擊,不得不予以公開回應。」申曉雲教授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按規定,每個博士生導師每年可招兩名博士研究生。今年報考申曉雲博士的共有15名,在系裡劃定的最低分數線以上考生為11名,路某的筆試成績排在第7名。面試後,路某落榜,家長無法接受,在與申曉雲教授電話溝通沒能獲得滿意答覆後,先後打電話或寫信給歷史系主任及南大校領導反映情況。

  在寫給南大校領導的信中,家長強烈要求:申曉雲在《南京大學學報》上向考生家長做出書面道歉;取消申曉雲2012年博士導師招生資格,終止延聘;在申曉雲組的上線生中按科研創新能力錄取前2名,由學術帶頭人陳謙平、李良玉作為博士導師。信中還透露了考生父親的網絡曝光等計劃,並列出此次曝光對南大可能產生的5個不良影響。

  針對家長的反映和訴求,南京大學監察處和南大研究生院6月21日給出復函:經認真調查審核,歷史系2012年博士生錄取程序符合相關規定要求;路某考生的複試記錄和複試成績真實有效,該生未能達到博士生錄取條件,故無法錄取。

  疑問:「門票」不錯,面試為何沒通過

  在每年的博碩士招生中,類似考生和報考導師公開反目的事件很罕見,但確有一些考生筆試成績不錯而在面試中落榜,由此產生疑惑乃至懷疑錄取是否公正。

  那麼,研究生面試最看重什麼?面試沒過關究竟「栽」在哪裡?

  一些過來人向記者透露了面試「關鍵詞」。考上廈門大學研究生的蘇州大學鳳凰傳媒學院應屆畢業生韓旭說,面試中專業知識、邏輯思維和表達能力都很重要。今年考上研究生的南大學生劉永恆告訴記者,面試老師比較注重考生的閱讀面、知識面,會對現場作答的某些問題進行引申提問,讀書少、應變能力不行的話,過關會比較難。

  據了解,博士研究生錄取主要看筆試、面試綜合得分,參考碩士期間論文寫作及科研情況,由導師最終決定錄取與否。有些考生雖然上線,但知識結構存在欠缺或功底不紮實,抗壓能力、反應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不佳,都會在面試時成為「短板」影響錄取。對於考生已發表的文章或論文,導師會參考但不特別看重,原因是如今有些文章從寫作到發表並不那麼單純。

  蘇州大學副教授、碩士生導師杜志紅感言,近幾年一些考研的學生,面試時都答不出自己將來的研究方向是什麼,讀研只是為了混個文憑好找工作。「還有些考生,你問他讀了教材以外的哪些專業書籍,往往也說不出來。」

  那麼,考生路某落榜的具體原因是什麼?南京大學招博複試情況表上寫明「不予錄取」的理由是:對老師所提問題多不熟悉,有答非所問之感;基礎不是很好,性格、表現拘謹;表述不流暢。面試分數為65分。

  「面試的時候,我很注重考察考生的知識面。對報考專業動態知道多少,可以反映考生的功底、有沒有做學問的潛力,視野不宜狹窄。」申曉雲說,思維活躍程度關係到研究能力,所以思維呆板的考生也不會被錄取。

  對於網帖中所說的複試成績單造假之事,申曉雲回應:「路某的父親要我提供他女兒面試成績不佳的證據,我在回函中附上了留存在身邊的『複試記錄』和『綜合評價』,對方卻稱筆錄造假,理由是記錄上沒有單位公章。原始實錄證明都是交到學校存檔的,這份是我留存在身邊的複本,校方調查此事時拿出了蓋章的記錄,完全一致。」

  思考:維護招生公正,各方都有責任

  南大博士招生「考錄反目」一事,引出不少議論。

  北京網友「tylsqtxd」以儼然知情的口吻說,「導師一般不會留差生在身邊,因為那是給自己找麻煩,除非學生有很強的背景。」guidaxz等網友對家長的做法表示反感。zouyayan發帖稱,任何遊戲都有自己的規則。

  不少網友對申曉雲教授表示支持。一位浙江網友發帖說,現今高校最需要的就是這樣有堅守的老師。大連網友arui8290發帖表示,導師有選擇學生的自由,有些考生分數雖高,但缺些獨立思考精神,未必有靈氣做科研,考博不像考大學,這個家長外行了。

  「學術界也應反思,如何增進博碩招生公平、公正與透明。」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直言,高校受到不正之風侵蝕,也是考錄反目事件發生不可忽視的因素。如今「關係學」盛行,就升學而言,一方面,家長們為了幫助成績不夠格的孩子達到目的,削尖腦袋「找關係」;另一方面,學術界不時曝出點醜聞,高校招生中暗箱操作也依然存在,都讓人對高校信任打折,誤認為什麼都可以「攻關」。

  對此,當事博導申曉雲教授頗有感觸:「孩子成績明明不合格,為什麼家長一再想通過不正當途徑達到目的呢?就是因為眼下學術界確實也不那麼乾淨,讓一些人覺得有空子可鑽。」

  南大博士生導師賀雲翱教授坦言,每年博碩招生名額有限,不排除有一定的人情因素,但博導、碩導們是有底線的,決不會因為關係或送禮錄取不合格考生。人們在看到不良風氣的同時也要相信,絕大多數專家學者是有學術良心的。

(新華報業網-新華日報

相關焦點

  • 南大博導被指偽造考生成績單 考生導師公開反目
    中國江蘇網7月27日訊 「被指偽造成績單致優秀考生落榜,南大博導發帖反擊。」近日,媒體報導了南大博士招生中發生的考生與報考導師公開反目事件,引起多方關注。緣起:考博落榜,發帖聲討博導7月12日,一位名叫「真實再現微博」的網友在天涯社區發帖,聲討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申曉雲在博士生招錄中偽造考生複試成績單,稱考生路某今年參加南大博士生考試,條件優秀卻未被錄取。
  • 南京大學博導被指偽造成績單致考生落榜
    近日,在天涯社區論壇上,有位網友多次發帖,聲討南京大學一位叫申曉雲的博士生導師,稱申曉雲在今年3月份的博士生招錄考試中,沒有錄取成績優異的考生路某,而選了兩個都沒有在核心期刊發表過論文的考生。  隨後,南大教授、博導申曉雲在網上展開反擊。「其實鬧了已經有兩三個月,知道自己孩子考博失利,考生家長經常打電話來,我一直置之不理。」
  • 暨南大學設2000萬研究生獎學金博導可申請自主招生
    暨南大學設2000萬研究生獎學金 博導可申請自主招生
  • 蘇大博導朱棟霖:揭發貪腐後被迫提前退休 績效工資被剋扣
    該帖為蘇州大學博導朱棟霖教授實名披露其本人在蘇大文學院受到的不公待遇:包括被迫提前退休、11.52萬元績效工資被剋扣等。10月12日傍晚5點半,蘇州大學官方微博、微信對此事進行了回應,就發帖中反映的涉及學校管理服務的部分問題做出說明。
  • 比博士更難的,是博導
    因此,很多博導的主要工作就是接項目、申請課題,因為只有這樣才有經費保障博士出成果。為了申請到科研項目,讓學生能順利畢業,博導需要帶領研究生不斷地做實驗、出結果、發論文。高校會確定每個導師的最高限額,博士生指標每年是有規定的,一層層分下來,招多少人導師說了不算——這就造成博導徒有其名。放眼國外,博導遴選一般要求符合三個條件:具有博士及以上學位;具有研究課題以及科研經費;主導師需要有博士生指導經驗。
  • 博導肆意妄為 斯文掃地
    我有幸去復旦大學短訓,見識到沈博導的風採。有同學網上搜索出他的醜聞,隨口開了個玩笑,「現在和哪位嫂子在一起?」。不料他竟然大言不慚,引以為趣事,風流倜儻不羈一展無餘,在下節課上公開自己就是那件風流韻事的主人翁,目前還沒到定下嫂子的時候。坦然自若,小人嘴臉,頗有遊龍戲鳳之自信,才子風流人物風範。細思其中緣由,無非處理不利。
  • 武大300名博導下崗
    面臨「下崗」這300名博導將主要從事教學工作,也可以在下期通過競爭方式上崗。據了解,國內不少其他高校都零星實行過博導的崗位化管理,也有博導下崗的先例,不過規模不如武大。武大的這項改革雖然一定程度上還原了博導的本來面目——僅僅是個崗位,但在其新規中,無疑有經費、有項目的導師地位無虞,而相對來說,項目及經費較少的人文類學科教師壓力可能會大一些。如何照顧不同學科特點,仍然需要探索。
  • 科學網—上海交大博導每年最多招3個博士生
    這項「新政」包括淡化「博士生導師」榮譽性稱號和終身資格,打破唯有教授當博導的職稱限制,並實施博導招生人數「封頂」制度;同時,報考上海交大博士生可隨時提交申請材料,通過審核及面試後可被直接錄取,今年這一「入學申請制」覆蓋所有博士生學科門類。 實施博士生導師動態選聘制度。「博士生導師就是指導博士生的教師,而非頭銜,也不代表永久性福利與待遇。」
  • 提升博士教育質量須加強博導崗位管理
    比如,我國博士培養單位,有不少是把博士生導師作為一個學術頭銜,認為博士生導師比教授職稱更高一級。而在發達國家大學,博士生導師只是職務,指導博士生的助理教授、副教授,都是博導。把博導定位為職務,對健全博導制度很重要,有助於釐清「博導」身份邊界,進而強化對常識的認知,即博導只是一種職務,招不到博士生就不再是博導,要對自己的職務負責,而不是「評上」博導就一直是博導。這有利於在博導隊伍管理中引入競爭機制。
  • 導師風採|數學系基礎專業博導介紹(二)
    個人主頁: http://maths.nju.edu.cn/~dyang/Email:yangdong@nju.edu.cn       千人計劃青年學者。南京大學數學系教授、博導。t-結構與代數中很多概念之間有密切關係,比如導出等價、半傾斜對象、支撐傾斜模、扭對、類單族、叢、叢傾斜對象等。而奇點範疇是導出範疇的商,用來描述代數簇和環的奇異性的同調性質。一般來說奇點範疇的結構難以刻畫,但是如果有好的奇點解消,我們可以刻畫對應的相對奇點範疇,並應用相對奇點範疇和奇點範疇之間的關係來刻畫奇點範疇。
  • 28歲女博士獲聘大學博導,顏值高就算了,還這麼有本事!
    說到博士生導師,第一反應就是嚴謹的中年學者。沒經歷過「九九八十一難」,怎麼能輕易當上博導。不過近幾年,越來越多的「90後」學者走向了學術前臺,南方醫科大學近日引進的李琳教授便是這樣一位優秀的青年。當時她的高考成績已超過北大、清華的錄取分數線,為了學生物,她放棄了這兩所許多人夢寐以求的頂尖大學,上了南大生物系。大學畢業後,她考到美國德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中心讀博士。聽不懂英文授課,她就利用晚上的時間,花兩三個小時來回聽錄音,直到聽懂為止;剛進實驗室時,她甚至不會做最基本的轉化實驗,周末實驗室沒有其他人,她就向隔壁實驗室的師兄求助。
  • 同樣生活糜爛,復旦女博士事件不了了之,北大渣男博導下場如何?
    截至目前,北大博導馮某事件仍在持續發酵,多次引發網友熱議。前段時間,北京大學數學中心博導、助理教授馮某被舉報與多位女生發生關係。令人匪夷所思的是,這位博導不愧為高智商人士,竟在今年七夕前後的一天之內,與多名女性發生關係,最終,一位受害女生實在忍無可忍,發帖揭穿了這名馮性教授的「渣男」面目。事件發生之後,人們一方面譴責這位「人面獸心」的渣男博導不配為人師,為受害女生鳴不平,另一方面也在等待,看看他的下場究竟如何?
  • 80後博導登上天津大學講臺 均為學科學術帶頭人-博導,博士生導師...
    然而,在天津大學的校園裡,就是這樣一批30歲左右的年輕人,已經意氣風發地走上講臺,開始了他們的博導生涯。  昨日,天津大學2010年度新選聘的54名博士生導師接受了崗前培訓。在這54名新聘任博導中,1970年以後出生的年輕人有16人,佔29.6%,其中一名「海歸」博導,年僅30歲,是地地道道的「80後」。
  • 微言大義:教授炮轟廈大博導制度到底是為啥?
    關於最近的熱點,你有什麼想說的?
  • 雙非專碩的考博成功路:如何聯繫博導?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社科學術圈,ID:shkxquan】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考博前與博導聯繫是非常重要的環節,在某些情況下,與博導溝通的情況,甚至可以直接影響錄取結果。除去筆試環節,考博面試環節一般在半小時到一小時不等。僅僅通過這麼短的時間,很難充分展示個人的學術能力和學術素養。
  • 光明日報:提升博士教育質量的根源是加強博導崗位管理
    比如,我國博士培養單位,有不少是把博士生導師作為一個學術頭銜,認為博士生導師比教授職稱更高一級。而在發達國家大學,博士生導師只是職務,指導博士生的助理教授、副教授,都是博導。把博導定位為職務,對健全博導制度很重要,有助於釐清「博導」身份邊界,進而強化對常識的認知,即博導只是一種職務,招不到博士生就不再是博導,要對自己的職務負責,而不是「評上」博導就一直是博導。
  • 評博導重業績不唯職稱 哈工大11名副教授當博導
    評博導重業績不唯職稱 哈工大11名副教授當博導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4月26日 10:18 來源:光明日報   我國高校的博士生指導教師遴選制度均有一條不成文的規定,只有教授才能參評博士生指導教師。
  • 第一批90後都成了博導,是什麼讓他們成為學術大牛?
    美國密西根大學和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倒是名氣不小,然而馮建東的博導在他入學前也竟然只是一名助理教授,等到他快畢業時,博導才晉升為副教授。   海外經歷?   國內教授/研究員的招聘中,的確大都有要求海外科研經歷。很意外的是李東竟然在同濟大學博士畢業後,即被985高校錄取為教授、博導。
  • 80後海歸博導漸成趨勢?「新海歸」我們讚美什麼
    「80後」海歸博導,擔當大任有銳氣;「創二代」海歸,乘風破浪有勇氣;通通歸於「新海歸」的精氣神——變革、繼承、創新、責任。現在,他指導4名在讀博士生和2名中國國家留學基金委項目聯合培養博士生,並同時是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的外聘博導。  「不要過多地注意年齡,應該看看我們是哪一年博士畢業的,做了些什麼,為什麼基於這些成果可以被評為博導。」於長斌說。  華中科技大學研究生院負責人也表示:「評選博導時,我們沒有刻意地去考慮年齡因素,目前尚未統計全校有多少位『80後』博導。」
  • 上海交大博導罵學生「垃圾」,該不該原諒?
    很難想像這些粗俗的字眼竟是從一個博導嘴裡說出來的,立馬引發輿論關注。有網友認為,雖然方式欠妥,但卻情有可原。2015年批學者培養計劃入選者。在國際人工智慧領域最頂尖學術會議CVPR/ICCV/NIPS/ECCV/AAAI/IJCAI發表論文40餘篇。2018年獲主流媒體《新智元》評選位國際上最有影響力的100位華人人工智慧學者之一。如此看來這位博導確實在學術上是很厲害。但學術歸學術,作為學生可以接受老師批評指導論文,可以說論文寫得像垃圾一樣,但不能說學生是垃圾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