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這4個隱藏極深的橋段,到底什麼意思,你看明白了嗎

2020-12-13 清朝那些人

曾經有一位編劇朋友這樣評價過《雍正王朝》:一幫演技神化的老戲骨,在一個神話了的導演指導下,依據神話了的編劇改編,共同上演的一出神仙打架。就歷史題材的影視作品而言,少有能達到如此高度的劇作,更少有如此耐人琢磨的角色設定、劇情演繹。就像「刑部冤案」審結後,康熙皇帝和上書房大臣張廷玉在夜間的一次談話那樣,一場戲、幾個動作、幾句對話,就將人物性格、矛盾衝突、劇情發展盡數展現。就這一場戲,就能給致力於職場和仕途發展的人們帶來不可估量的收穫。

可《雍正王朝》能被稱為「歷史劇的巔峰之作」,尤豈是幾篇橋段解讀、劇情賞析所能看透、猜透、琢磨透的?細想下來,這部劇中出現的幾個隱藏極深的「內涵」橋段,筆者至今沒看到較為合理的解釋,甚至無人給出說得通的解釋。

橋段一:伯倫樓上的「功名買賣」

雍正皇帝登基後的第一場科舉考試中,「清流領袖」李紱被任命為副主考,就在這位「享譽天下」的讀書人單獨於伯倫樓喝酒的時候,一個販賣考題的人出現了。

「客官,想買功名嗎?」

注意,此時的李紱全然沒有驚訝表情,極為平常、震驚地問道:

「什麼價啊?」

來人回到:

「一百兩一位!」

好了,李紱來了一句更令人捉摸不透的問話:

「我怎麼聽說是七十兩?」

來人回道:

「那是三個人一起買的價兒?」

從兩人的對話中,我們能大致得出以下兩個結論:

1、李紱對於考題洩露的事兒已經有所耳聞,而且他對考題買賣的地點也已經詳細掌握。他之所以來伯倫樓單獨喝酒,目的就是為了「釣魚執法」

2、從李紱一次性拿出七十兩的舉動來看,他對於考題價格有過詳細掌握,甚至對於「三個人的優惠價」也有過明確了解。

可既然如此,這裡面就必然出現了三個問題:

1、既然已經明確得知考題價格,李紱為何如此確定自己的七十兩就能買來考題?

2、既然人贓並獲,李紱為何不直接將來人擒拿,卻前去找到了誠親王胤祉?

3、前有道士賈士芳為這場科舉考試的「三鼎甲」算命,後有賣題人給出的「三人優惠價格」,這裡面是不是說明了什麼?

橋段二:雍正皇帝對待鄔思道的真正態度

「山西諾敏案」事發以後,舉朝上下一窩蜂的上摺子彈劾山西巡撫諾敏,這讓雍正皇帝大為震怒:

「事前沒有一個人出來說話,案子發了都一窩蜂地上摺子,事後諸葛亮。表面上看都是衝諾敏的,暗地裡都是衝著朕來的!」

怡親王胤祥如此回應:

「我也在想這件事兒,舉朝上下怎麼就沒有一個人在事先給皇上提個醒呢?可見國士難遇、人才難得啊!如果在這個時候,要是鄔先生在的話……臣弟說這話沒有別的意思,臣弟只是想說,皇上似乎應該著手發現培養一批才俊之士,人才才是治國之本吶!」

在提到鄔思道的時候,雍正皇帝有一個明顯的生氣表情,這說明在雍正皇帝心裡對鄔思道有多麼的排斥,甚至在刻意抹掉鄔思道曾經存在的事實。而且,在「自己人」皇十三子胤祥的面前,雍正皇帝不需要隱瞞,更不需要假裝,這必定是其真實心境的真實表現。

那麼,問題來了

怡親王胤祥在這個時候提及鄔思道,果真就是為了表明「人才難得、國士難遇」的觀點?

鄔思道和雍正皇帝之間的隱晦關係,怡親王胤祥比任何都清楚,他能不知道在雍正皇帝的心中,鄔思道是一個絕對不容觸及的忌諱,更是一條不允許觸及的底線?

因反對「考官受賄導致錄取不公」而衝擊衙門被抓入獄的鄔思道,在這個時候成為怡親王胤祥「培養才俊之士」的藉口,是不是有點耐人尋味?或者,已經任命了主考和副主考的首場科甲考試,胤祥已經發現了什麼?

橋段三:謎一樣出身的張五哥

「江南募捐」差事完成以後,皇四子胤禛一行路過江夏鎮,一個絕對不能算作配角的角色——張五哥,神秘的出現了!

根據劇中的演繹,張五哥應該是生活於社會底層的貧苦百姓,但圍繞著張五哥卻出現了幾處令人費解的橋段:

1、為皇四子胤禛尋找住所的時候,張五哥有過一段說明:

「馬老闆,這幾位客人本來想在莊上住一宿,可進不去啊!他們在您這兒將就一下,有我張五哥擔待,您就讓他們住一夜吧!」

馬老闆回道:

「這胡教頭說了,這幾天任二爺來了,還帶著一群蘇州姑娘,這來來往往的,外人一律不許進莊啊!」

張五哥開始「霸氣」了:

「這胡教頭的話也不是聖旨嘛,再說這麼晚了,他們也不是壞人吶,就讓他們將就一下吧!」

然後,沒等馬老闆給出明確回應,張五哥就直接帶著皇四子胤禛等人直接進入客棧。

張五哥一個貧苦出身的底層百姓,為何能在客棧老闆面前擁有那麼大的面子?

2、胡教頭的人被殺掉後,皇四子胤禛問及張五哥處置意見:

「五哥,這些人該如何處置為好啊?」

張五哥則習以為常的平淡回應:

「這房間後面就是河!」

張五哥,見到幾個死人還能如此淡定,可能是其強大的心理素質做支撐,可他對處理死人的風淡雲輕,又該作何解釋?

3、胡教頭趕來後,被張五哥一腳踢中,叫囂道:

「好小子,你有種!老子早想收拾你了!」

然後,就是張五哥和一個莊園教頭勢均力敵的對打。

高高在上的胡教頭,既然早就想收拾一個貧苦百姓張五哥,為何不早早動手?

張五哥,為何能擁有和教頭勢均力敵的功夫?

問題:

張五哥,到底是何出身?

康熙皇帝為何不調查清楚張五哥的出身,就直接將其任命為御前帶刀侍衛?

康熙皇帝將其直接任命為行政級別極高的御前帶刀侍衛,難道真就是為了表彰其「孝心」?

橋段四:李衛的「聰明」,為何如此聰明

「血洗江夏鎮」以後,年羹堯非但沒有受到懲處,反而被康熙皇帝晉升為四川巡撫並緊急召見,詢問《百官行述》等事宜。就在這個時候,鄔思道向皇四子胤禛提出了控制年羹堯的建議:

「我擔心的不是這一次去行宮,他敢亂說。我擔心的是今後啊,封疆大吏、大權在握,又遠處蜀地,倘若捅出簍子便是天大的麻煩,王爺不可不未雨綢繆啊!」

皇四子胤禛回道:

「先生所慮極是,可有什麼法子,能夠......」

鄔思道說道:

「派一個人,盯住他!」

這邊兩人剛做好計劃,那邊李衛就連夜找到了相好的翠兒,秘密約會。一向嘻嘻哈哈的李衛,少見的流起淚來:

「就為了萬永當鋪贖假當的事兒,四爺怕我被人認出來,四爺就要攆我走!」

然後,就是一場高勿庸「如從天降」,一舉將兩人「捉雙」

「果然不出福晉所料,兩個人在這幹出這等好事兒!」

那麼問題來了

從年羹堯的口中,我們得知「誰不知道四爺府是個鐵門栓」。那麼,既然已經明確李衛和翠兒之間的曖昧關係,四福晉為何不提前幹涉?難不成,她有未卜先知的本事,提前就知道了皇四子胤禛需要李衛監視年羹堯,需要用兩人的曖昧關係,找到一個趕走李衛的合理理由?

李衛為何如此巧合的給了皇四子胤禛一個被派往年羹堯身邊,充當眼線的機會?

已經明確李衛和翠兒之間關係的四福晉,為何就能篤定兩人會在這個時候暗中約會呢?

誠然,影視作品都有著「無巧不成書」的慣例,有著刻意製造的矛盾衝突,才能推動劇情發展,但上述四個橋段的演繹,結合上下劇情又有著諸多剪不斷、理還亂的關聯。

上述四個橋段到底給如何理解,或者該如何給出一個合理解釋,期待回應......

參考資料: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雍正王朝》

(本文僅基於《雍正王朝》具體演繹情節和人設解析,並不以歷史史實為依據,個人觀點,歡迎提出批評意見!)

相關焦點

  • 《雍正王朝》雍正死亡時一口血滴在奏摺上,這是在暗示著什麼?
    在電視劇《雍正王朝》裡,也有雍正吃丹藥養生的橋段,比如他送喬引娣到景陵,喬引娣說:賈道士送來的丹藥好是好,但是也得慢慢調理才成。雍正臨終前,還蹣跚著打開黑盒,抓吃丹藥的鏡頭。這似乎就是對歷史上那個真實雍正的回應,暗示著雍正皇帝之死與吃丹藥有很大的關係。
  • 雍正王朝:李紱結黨亂政所說的「唯上智與下愚不移」是什麼意思?
    《雍正王朝》電視劇中有很多聖人之言。康熙也非常推崇聖人之言。在李紱、田文鏡互參案中,李紱朋黨一派所說的「唯上智與下愚不移」就是出自《孔子》,究竟是電視劇中所表達的那個意思麼?雍正:國庫空虛,百姓獨擔賦稅,這樣的成例,這樣的祖制,難道不應改麼?李紱一黨:不應該改,唯上智與下愚不移,這是聖人的話。雍正:那麼民為重呢,又是誰的話?
  • 再看《雍正王朝》:五個風姿綽約的女人
    在太子復位後又成為多餘之人,被俠肝義膽的十三爺救下,卻又成為八爺黨威脅雍正的把柄。然而王掞早已看穿了一切,作為一代大儒,以仁義立身的老夫子,臨死所做的最後一件「正確的事」,卻是勸殺一個我見猶憐的弱女子,難道聖人教他的忠恕之道也讀到狗肚子裡去了?原來這所謂仁義,所謂忠恕,都是給權力鬥爭遮羞的。從宮鬥劇到歷史正劇,編劇和導演只是換了個講故事的角度,就讓我們對人物的態度徹底變了。
  • 雍正王朝:三阿哥胤祉,一心只讀聖賢書?他才是隱藏的奪嫡高手
    雍正皇帝登基後,皇三子胤祉第一個主動站出來「跪拜稱臣」,並獲得了「御前免跪」的特殊恩典。就此來看,皇三子胤祉或許和「九子奪嫡」事件並沒有關係。但事實果真如此嗎?其實,皇三子胤祉才是隱藏最深的奪嫡高手,政治智慧、爭寵手段絕非常人能及!
  • 雍正王朝:這個看似沒心沒肺的「傻白甜」,才是隱藏的職場高手
    可事實果真如此嗎?一件事,僅憑一件事就足以證明年秋月絕非「傻白甜」,而是一個隱藏的職場高手。前往江南募捐的皇四子胤禛,安排年羹堯先行返京匯報募捐進展,同時將鄔思道帶回四爺府,當然被年羹堯安排在鄔思道身邊伺候的年秋月也一道回到了四爺府。
  • 《雍正王朝》為何被稱之為神劇,看看這些細節就知道了
    圖裡琛馬上神回應,說道「奴才這就去殺掉肖國興。」言下之意是我不知道這件事,我的理解是你要肖國興。康熙當然沒有讓他殺肖國興,也放鬆了對他的懷疑。第二個細節更有意思,當康熙晚上去鹿場看鹿時,無意間發現塔裡有人偷情之時,馬上起了疑心。
  • 《雍正王朝》鄔思道辭行時,到底透露了什麼讓十三爺大為吃驚?
    《雍正王朝》鄔思道辭行時,到底透露了什麼讓十三爺大為吃驚?(一)背景在《雍正王朝》第21集開頭,就是十三爺騎馬來給鄔先生送行的劇情,他還帶了當初鄔思道給他送來的一壇酒,他沒喝完,只剩下半壇,以此餞行。然後鄔思道說,聽說你要晉升鐵帽子親王。而十三爺回答道,雖然對於封王也已經無所謂,但這個鐵帽子親王還是難得啊。(二)臨別贈言在這樣的語境下,鄔思道說出了內心之中由衷之言:為保周全,拼死辭掉鐵帽子親王。
  • 《雍正王朝》中經常出現倒馬桶和打鞭子的畫面,有什麼寓意嗎?
    還有經常看到有太監打鞭子的畫面,這又是這麼一回事呢?多少有些讓觀眾摸不著頭腦。那麼這兩個細節背後到底有什麼深意呢,今天宋安之來試著分析一番。當然在分析之前,還是老生常談的提醒各位看官一句,本文章只談劇不說史,只是分析電視劇,並非是將電視劇當成歷史來說。
  • 雍正王朝:八王議政逼宮為何會失敗?其實雍正帝早已插入了臥底!
    ,大家點擊觀看便可:《雍正王朝中隱藏最深的投機者:看似憨厚的「雙重身份」圖裡琛!》註:閱讀本文之前,建議先查閱一下前兩期文章,這三期是連在一起的。本期話題:雍正王朝中八王議政逼宮註定失敗,三個細節說明雍正帝早有安排!
  • 雍正王朝:皇十三子胤祥——甘於命運多舛,卻不甘於青春的腐爛
    聽著《阿刁》的歌詞,細細想來,皇十三子胤祥不就是這個甘於平凡卻不甘於青春的腐爛;命運多舛,卻也一定要成為有稜角、有鋒芒的自由鳥嗎!你是自由的鳥你是一棵樹 你永遠都不會枯張韶涵在2007年到2017年的十年到到底經歷了什麼,外人並不太清楚,但在從其對《阿刁》的用力吶喊和那句「你是阿刁,你是自由的鳥」,就能看出她曾經的苦有多苦、痛是那麼痛,才有自由以後的舞臺發洩和「不甘於平凡的腐爛
  • 雍正王朝:康熙賞賜保舉雍正的王掞中藥「續斷」,是在暗示什麼?
    《雍正王朝》中的王掞,是整部劇中一位非常悲情的角色人物。他耗費了自己畢生的心血所培養太子胤礽,最終遭到康熙的廢黜,王掞之前所有的努力就此全部付諸東流,這對於他的打擊也是可想而知的。只不過,當時的王掞並沒有充分理解康熙的意思,直到後來再行勸諫之事,進而遭到康熙責備並被罷黜的時候,王掞才最終理解了康熙賜予他「續斷」這劑藥的真正含義,而王掞也就此下定決心,以自己的犧牲來換取雍正的順利繼位。
  • 雍正王朝:鄔思道所言「燈下黑」,到底何意?年羹堯,真是該死
    為達到這個目的,年羹堯究竟幹了什麼呢?我們來看下他和鄔思道的對話,就能全明白。鄔思道前往西北送糧,是不是得到了雍正皇帝的授意,年羹堯清不清楚,所以,他必須進行試探:「先生不是在李衛那嗎?為何又替田文鏡押送糧草呢?」
  • 《康熙王朝》為何省略雍正?只因《雍正王朝》珠玉在前要揚長避短
    而緊隨著《雍正王朝》的,便是於2001年播出的《康熙王朝》,也是一部經典的歷史愛情大劇,雖然在深度上不及《雍正王朝》,但正因為《雍正王朝》太有深度,所以很多人看不透徹,而《康熙王朝》相比之下加入一些愛情元素,還有些許個人英雄主義,或者說傳奇色彩,顯得滿朝文武都是庸人,不論什麼困難,面對康熙的英明神武,只需熱血操作一番就可以迎刃而解
  • 雍正王朝:秋月臨終那句「告訴鄔先生,我要走了」,到底什麼意思
    導讀:《雍正王朝》中的年秋月,自始至終都是皇四子胤禛,後來的雍正皇帝手中一個必不可少的政治工具。對於生在皇家的胤禛而言,愛情是奢侈的;對於一國之君的雍正皇帝而言,愛情更是要堅決讓步於政治、讓步於國家的。
  • 雍正王朝中,八阿哥胤禩死前留下的一封信,雍正帝看了為何恐懼?
    在電視劇《雍正王朝》的大結局裡,雍正皇帝在突然暴斃前,曾收到過八弟胤禩在臨死前給他的一封信。看完這封信後,雍正十分的恐懼,並且過了沒多久就突然暴斃身亡了。這封信到底寫了什麼,使得堂堂的雍正皇帝竟然生出懼意?雍正皇帝的突然死亡,又是否與這封信有直接關係呢?
  • 雍正王朝:康熙撞破太子姦情,鄭春華唱那首歌是什麼意思?奇女子
    《雍正王朝》在熱河狩獵當晚,太子和鄭春華繼續私會,被康熙無意撞破,隨後鄭春華唱了一首歌四句話:阿媽阿媽月光光,阿兒阿兒在夢鄉; 東照流水西照河,莫驚夢中小兒郎。這首歌是原創歌曲,從字面上看前面兩句話是哄孩子入睡,唱給阿兒聽的安眠曲:孩子看著窗外的月亮說「阿媽快看,月光光」,阿媽輕輕拍著孩子說「快睡吧,做個美夢」。
  • 雍正王朝:沒有弘曆求情,李紱真會死?雍正帝布局,不得不服
    那麼,李紱到底是怎麼被弘曆救下的呢?唯一的解釋就是雍正皇帝早就交代了監斬官,在未得到雍正皇帝進一步指示之前,不能對李紱動手,就等著弘曆前往營救。以下,筆者就根據《雍正王朝》的具體演繹橋段,對上述兩個問題予以解析。01 雍正皇帝對李紱的處理,並不是簡單表面上看,雍正皇帝決定處決李紱等人的原因在於他看到了前明時期的「朋黨」狀態,這也是雍正皇帝處決李紱等人對朝野做出的交代。
  • 劉和平談《雍正王朝》:雍正不是一個合格的中國人,康熙是!
    《雍正王朝》的編劇劉和平大師在創作劇本時,是圍繞「家與國的矛盾」這一主題來創作的。電視劇中,無論康熙還是雍正,儘管可以談笑間處理國家的諸般大事,但是在「家」和「國」的矛盾牽扯中,很難做到「家國兩全」。劉和平大師在接受採訪時,談到康熙和雍正處理家與國的關係時,曾說過:從這一點看,雍正不是一個合格的中國人,相反,康熙是!
  • 雍正王朝:理藩院的巨型麻將局,隆科多胡牌的背後,意味著什麼?
    《雍正王朝》是一部相當經典的電視劇,每個細節都值得慢慢推敲,今天要講的這個細節,想必每個人都知道,更有很多人玩過,那就是麻將。關於麻將的歷史,那可就遠了,有說是從江蘇太倉「護糧牌」演化而來,有說是從明朝的葉子戲演化而來,也有說,這是鄭和下西洋時,自製的娛樂工具。
  • 雍正王朝:康熙信任張廷玉、雍正重用李衛,弘曆的心腹之臣會是誰
    筆者認為劉墨林的為官之道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既定目標下,對既定目標幫助最大者的精準定位;對雍正皇帝、皇四子弘曆「投其所好」的逢迎功夫;選定站位,不惜成為「孤臣」的為官指導思想等。本文就以《雍正王朝》中劉墨林的具體演繹,通過劉墨林政治智慧的體現和為官之道的成功案例,簡要解析,以求能為職場中彷徨掙扎的朋友們,少許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