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康熙賞賜保舉雍正的王掞中藥「續斷」,是在暗示什麼?

2020-12-11 王府史話

《雍正王朝》中的王掞,是整部劇中一位非常悲情的角色人物。他耗費了自己畢生的心血所培養太子胤礽,最終遭到康熙的廢黜,王掞之前所有的努力就此全部付諸東流,這對於他的打擊也是可想而知的。然而,王掞也是一位令人敬佩的人,因為他雖然遭遇了如此重大的人生挫折,但依然對康熙、對整個大清王朝是忠心耿耿,並且為了幫助他心中的「賢德」之君雍正順利登上皇位,不僅被遭到了康熙的罷黜,同時還犧牲了自己的生命。

實際上,在《雍正王朝》的原著之中,王掞在「斃鷹事件」之後保舉雍正為皇位繼承人,是他第二次就傳位問題向康熙進行勸諫了。早在康熙的「千叟壽宴」之前,王掞就已經向康熙請求過立雍正為儲君,不過康熙並沒有像之後的那樣對王掞嚴加指責,相反,康熙還用到了中藥「續斷」,來向王掞進行了暗示。

只不過,當時的王掞並沒有充分理解康熙的意思,直到後來再行勸諫之事,進而遭到康熙責備並被罷黜的時候,王掞才最終理解了康熙賜予他「續斷」這劑藥的真正含義,而王掞也就此下定決心,以自己的犧牲來換取雍正的順利繼位。

(圖片來源於網絡)

王掞第一次勸諫康熙立儲,康熙卻以「續斷」予以了暗示和回應。

王掞欣賞雍正不是一天兩天,早在胤礽還在皇太子之位的時候,他就對於雍正頗有好感。當然,這個時候最令王掞感到歡喜的還是雍正對於太子胤礽的支持,除此之外,雍正的為人剛正,辦事公允,也讓王掞欽佩不已,畢竟,與其他不是養尊處優、就是相互傾軋的康熙皇子相比,雍正的確算得上的一股「清流」,而這也被王掞看作是只有雍正「才真的將整個國家裝在了心裡」。

於是乎,當自己用盡一生心血培養的太子胤礽遭到了康熙皇帝廢黜,並且甚至胤礽再無被復立為皇太子的希望的時候,王掞就此選擇站在了雍正一邊。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王掞也愈發的緊張和不安起來,原因就在於自從康熙「二廢皇太子」之後,便對於再立儲君一事閉口不談,並且也沒有流露出對於哪位皇子有著特別的關照,即便是面對張廷玉、馬齊這些柱國大臣的反覆勸諫,康熙依然不為所動。

可畢竟歲月不饒人,康熙的年齡是越來越大,身體狀態也是每況愈下,王掞便認為立儲之事不能再耽擱了,所以他向康熙第一次保舉了雍正。

(圖片來源於網絡)

這段劇情在《雍正王朝》的電視劇中並沒有進行演繹,而在原著中有著這樣的描述。

就在康熙即將到達「千叟壽宴」會場的時候,他遇到了王掞,而王掞也向康熙皇帝上疏,希望康熙能將雍正立為儲君。然而,康熙對於立儲之事依然是絕口不提,反倒是將話鋒一轉,問起了王掞的用藥情況:

「朕賜你的藥用了嗎?這個藥需要火候,火候不到,藥不見效。」

(圖片來源於網絡)

康熙的這句話猛然點醒了王掞,而他這才想到康熙賜給他的藥名字就叫做「續斷」,而康熙實際上也就是在向王掞暗示了他的想法。

康熙此前已經多次命令禁止官員再言立儲之事,然而王掞的這次勸諫康熙皇帝並沒有生氣,反而是心平氣和的關心起了王掞的身體和用藥情況,這無疑就是對於自己想要讓雍正繼位的一種默認。

與此同時,康熙還專門強調了一下,這個「續斷」是需要「火候」的,「火候不到,藥不見效」,這無疑就是在說,現在就公開宣布雍正為儲君,並不是最佳的時候,康熙也在等這一個合適的機會,同時也還有許多的事情沒有做到,這才沒有讓康熙下定最後的決心。

當然,至於這個「火候」究竟指的是什麼,王掞也已經想到了,這便是正鄭春華,而所謂「續斷」,就是有「斷」才有「續」,「斷」的是鄭春華,「續」的是雍正。

(圖片來源於網絡)

此時的鄭春華,無疑是雍正所面臨的最大隱患。

原本其樂融融的「千叟壽宴」,卻被一隻「斃鷹」攪擾,幾乎所有人都陷入了極度的恐慌之中,而康熙也被這突如其來的變故所擊倒,就此臥床不起。所有人都知道,康熙大限將至、命不久矣。

而王掞也在這個時候主動找到了雍正,闡明了自己的想法。

「我快死的人了,未必能夠得上侍候下一代主子,但我心裡就一個念頭,盼望四爺您能夠繼承大統。四爺,聽老臣一句話,在這個時候您得站穩腳跟,做好準備呀。」

其實,王掞在這個時候才向雍正表明自己的心意,也是有著自己的苦衷的。

一方面,儘管王掞深知太子胤礽已經再無復立的可能,但是他對此仍舊抱有最後的幻想,他也在期盼著奇蹟的發生,只不過這樣的想法終究只是徒勞,王掞也只得放下了他最不忍心放下的太子胤礽。

另一方面,王掞勸諫雍正主動爭奪皇位,是在之前向康熙皇帝坦露此想法並且得到康熙的默認之後,才對雍正提及,如果在沒有得知康熙的意見就貿然扶保雍正,那麼這就不是在幫助雍正,而是在害雍正了。

(圖片來源於網絡)

緊跟著,王掞也向雍正詢問起了鄭春華。

「四爺,我問您一句話,您得照實告訴我,那個鄭春華是不是讓您給保起來了?」

雍正聽到此事不禁大驚失色,特別是在得知八阿哥胤禩等人也知道了鄭春華尚存活於世的時候,更是驚出了一身冷汗。

其實雍正將鄭春華安置在自己的府上,也是一種無奈之舉。

在此之前,太子胤礽本是要借鄭春華之事脅迫十三阿哥胤祥,同時也能藉此控制住雍正。也正是因為如此,雍正和胤祥便將鄭春華暗中保了下來,目的就是要以此來防備著太子胤礽有一天「翻臉不認人」,從而借鄭春華來自保。

可隨著太子胤礽的二度被廢,鄭春華也失去了其應有的價值。只不過,胤祥俠肝義膽、為人忠義,他非常同情鄭春華的遭遇,同時也不願意做這種「卸磨殺驢」的事情,所以才將她繼續留了下來。而雍正深知這是胤祥的囑託,如果他貿然辦掉了鄭春華,勢必會讓胤祥覺得他是無情無義,從而影響到他們兄弟之間的感情。

就這樣,鄭春華也一直留在了雍正的府上,被雍正保了起來。

(圖片來源於網絡)

然而,這樣一個「公開的秘密」,也就成為康熙口中的「火候」。

鄭春華與太子胤礽之間犯下如此不倫的事情,而雍正卻將她保了下來,這本來就是有違禮法,更是對康熙的極大不敬。即便是康熙對此事可以不予計較,但是事情一旦暴露,那麼必然會遭到朝堂上的巨大非議,那麼屆時雍正將陷入巨大的輿論漩渦之中。

而如果在這件事情沒有徹底解決之前,康熙就貿然將雍正冊立為儲君,八阿哥胤禩等人便會以此事彈劾雍正,那麼即便是康熙再喜歡雍正,再想要讓雍正來繼承皇位,也是不可能的了,因為這件事情直接衝擊的是雍正日後登基的「合法性」根基,而雍正也將就此掉入萬劫不復的深淵之中。

於是,康熙非常清楚,在鄭春華沒有妥善處置之前,雍正必然是與儲君之位無緣的,這就是康熙想王掞表達的「火候不到,藥不見效」的真正含義。

(圖片來源於網絡)

王掞「羞死」鄭春華,為雍正登上皇位掃除了最後的障礙。

在與雍正進行完一番交談後,王掞第二次向康熙勸諫,應該立雍正為儲君,然而這一次,康熙的態度卻與之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康熙五十一年,朕就有旨意,不再設立太子,以免邪佞之人借擁立之功,紊亂朝政。渠料王掞在朕體欠安之時,又妄言奏立太子,其心殊不可測。著即免去王掞一切職務,限明日遞解回原籍。」

(圖片來源於網絡)

康熙如此嚴厲的旨意,既是對王掞的怨恨,同時也是對王掞的再次暗示。

康熙五十一年,正是太子胤礽二度被廢的時候,而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鄭春華被雍正保了起來。康熙故意要將這個時間提示出來,無疑就是告訴王掞,鄭春華就是關鍵,鄭春華還在,雍正就沒有繼位的可能。而王掞在明知道康熙的心思與想法,卻依然在沒有處理好鄭春華的情況下,就向康熙再度進言立儲,康熙只得將其罷官議罪,這無疑也是康熙再向王掞強調事情的嚴重性。

至此,王掞終於明白了一切,同時也放下了心中的包袱,與鄭春華一番交流後,使得鄭春華就此自盡,同時也為雍正掃除了最後的障礙。

(圖片來源於網絡)

其實,對於王掞「羞死」鄭春華之事,雍正的心中還是有一絲欣喜的。

要知道,雍正府上戒備森嚴,如果沒有雍正的指示和默許,王掞一個外人,怎麼會在雍正府上自由出入,並且找到只有極少數人知道的鄭春華的住處,所以這一切本就是雍正暗中安排好的,畢竟鄭春華之死對他來說是有百利而無一弊的。況且,鄭春華是被王掞一番「羞辱」後,自盡而亡,並不是雍正主動將其害死,因而即便是在面對十三阿哥胤祥的時候,雍正依然可以將所有的責任推脫掉,從而不會影響他與胤祥之間的關係。

只不過,唯一令他感到難過與愧疚的,便是王掞在這之後也服毒自盡了。

(圖片來源於網絡)

而在臨終前,王掞向雍正做了最後的交代。

「我這一輩子下了兩步棋,一步棋下輸了,一步棋下贏了,這一輸一贏,我是不輸不贏啊!四爺,老臣要走了,您的路還很長,千萬不要灰心,更不要鬆勁,您要好好的把它走完。」

對於王掞來說,他所提到的兩步棋,其中走輸的那一步,是沒有看到太子胤礽繼承皇位,他此前的心血全部付諸東流,這是他人生的失敗;而他走贏的那一步,就是能為雍正的登基做出最後的努力,哪怕為之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因為在他看來,雍正的繼位,這是整個國家、整個大清王朝的勝利。

這樣的王掞,只得叫人他覺得非常的可憐,但同時也會讓人對其是肅然起敬。

(圖片來源於網絡)

相關焦點

  • 《雍正王朝》王掞舉薦太子胤礽是不負責任嗎?
    歡迎來到百家號《老者聊歷史》,今天我們講的是:《雍正王朝》王掞舉薦太子是不負責任嗎?王掞肯定不是瞎攪合,結合這部電視劇就能夠明白。太子爺第一次被廢以後,面對康熙,面對文武百官,王掞站了出來。他憑藉自己的才能指出了問題的關鍵,那就是太子雖然有過,但是不至於廢掉。如果康熙廢掉三十幾年的太子,這是不教而誅,無法讓天下臣服。畢竟王掞知道康熙對太子和鄭春華的事情也只能是啞巴吃黃連,有苦難言。
  • 雍正王朝:廢太子老師王掞為什麼轉投四爺?只因康熙送了他一副藥
    在《雍正王朝》中很多人不理解,作為太子胤礽的老師王掞,一直堅定的支持太子胤礽,為什麼會在「死鷹事件」後上書康熙帝舉薦老四胤禛為儲君呢?更蹊蹺的是,舉薦失敗被免職之後,他還不吸取教訓,又跑到老四胤禛府上力勸他奪位,這是為何?本期楊角風談雍正王朝:雍正王朝中王掞為何會深夜拜訪老四胤禛?
  • 雍正王朝:當面諷刺康熙,太子師傅王掞為何如此牛?這才叫忠臣
    只是,「君權天受、豈能私相授受」,等到康熙皇帝召集諸皇子大臣御前商議時,幾乎所有的事情就都變了!明確了會議主題以後,康熙皇帝抓住了在下面竊竊私語的皇九子胤禟:「胤禟,你有什麼話要說嗎?」我們來看下他的這句話能起到什麼作用:1、讓康熙皇帝確定這次「大將軍王」的推舉,「八爺黨」內部確實有過提前商議;而且,決定推舉的對象就是「一丁點武功都沒有」的皇八子胤禩。
  • 雍正王朝丨看上去輸得一無所有的王掞,其實才是最後的贏家!
    王掞看上去不輸不贏,最後自己輔佐的太子沒能夠登山皇位,而最後一步棋讓雍正成就了大業,但仔細一分析,其實王掞才是最後的贏家,太子後人、康熙、雍正都對他感恩,對他有意見的八爺、九爺、十爺全部被雍正給滅了,你說他算不算贏家?
  • 雍正王朝:廢黜太子之時,王掞為什麼可以將康熙罵得無言以對
    可是,從此事開始,奪嫡之爭不僅在阿哥們之間由「暗奪」轉到了「明搶」,大清王朝的文官武將也被有意無意地分成了各個黨派,並且為此相互傾軋、攻訐了幾十年。而造成這一系列朝堂亂象現象的根本原因,就是康熙突然之間廢黜了,已經穩居儲君之位三十多年的二阿哥胤礽。
  • 《雍正王朝》雍正死亡時一口血滴在奏摺上,這是在暗示著什麼?
    在電視劇《雍正王朝》裡,也有雍正吃丹藥養生的橋段,比如他送喬引娣到景陵,喬引娣說:賈道士送來的丹藥好是好,但是也得慢慢調理才成。雍正臨終前,還蹣跚著打開黑盒,抓吃丹藥的鏡頭。這似乎就是對歷史上那個真實雍正的回應,暗示著雍正皇帝之死與吃丹藥有很大的關係。
  • 《康熙王朝》為何省略雍正?只因《雍正王朝》珠玉在前要揚長避短
    而緊隨著《雍正王朝》的,便是於2001年播出的《康熙王朝》,也是一部經典的歷史愛情大劇,雖然在深度上不及《雍正王朝》,但正因為《雍正王朝》太有深度,所以很多人看不透徹,而《康熙王朝》相比之下加入一些愛情元素,還有些許個人英雄主義,或者說傳奇色彩,顯得滿朝文武都是庸人,不論什麼困難,面對康熙的英明神武,只需熱血操作一番就可以迎刃而解
  • 雍正繼位,對曾經作對的兄弟,無不憎恨,唯獨對前廢太子允(胤)礽恩遇有加!_康熙
    影視劇《雍正王朝》 胤礽 、胤禛就在允(胤)礽首次被廢的時候,雍正還一度挺身而出為其向康熙進好言,並且康熙下旨在京三品及以上官員推舉新太子時候,胤禛還特意上摺子推薦了允(胤)礽,這也是促使其復位的重要原因。
  • 雍正王朝:雍正為何要保舉老十四做大將軍王,他的目的究竟是什麼
    在《雍正王朝》中,雍正聽取了鄔思道的建議,保舉了自己同父同母的親弟弟十四阿哥胤禵出任「大將軍王」,而這一舉動可以說是為雍正最終能夠成為「九子奪嫡」的勝利者,進而在康熙去世後成功繼承皇位,奠定了非常的堅實的基礎。
  • 雍正王朝:敢當眾辱罵康熙「不教而誅」,王掞真是「年老昏聵」?
    就《雍正王朝》的劇情演繹而言,康熙皇帝之所以明知太子胤礽「不盡職、不修德、深失朕望」,卻還一直保留胤礽的太子名位,就是要維持當前的穩定局面,避免皇子奪嫡的出現。這個時候,太子師傅王掞立馬站了出來:皇上,臣有本奏,請皇上諫納!王掞要說什麼?肯定是為太子胤礽求情!
  • 雍正王朝:康熙復立胤礽的真相,一是拋「繡球」,二是王掞的話
    《雍正王朝》中,胤礽本該成為賭王的人,結果成了賭徒,還將一手好牌輸的精光。當然,這也不能全怪他,畢竟老爸不是省油的燈,兄弟們也不是好對付的人。
  • 《雍正王朝》中八爺臨死前留給雍正的一封信,雍正看了為何會恐懼
    沒有雍正在位十三年來的勵精圖治,哪來的什麼「康乾盛世」,乾隆哪能舒舒服服的六次下江南遊山玩水。其實,老八胤禩坐上那個位置也不會差到哪去,可能比不上雍正,但至少比乾隆強的多,都說老八學到了康熙的形而沒學到他的神,與其這樣說老八,還不如說乾隆學到了形而沒學到神。
  • 劉和平談《雍正王朝》:雍正不是一個合格的中國人,康熙是!
    《雍正王朝》的編劇劉和平大師在創作劇本時,是圍繞「家與國的矛盾」這一主題來創作的。電視劇中,無論康熙還是雍正,儘管可以談笑間處理國家的諸般大事,但是在「家」和「國」的矛盾牽扯中,很難做到「家國兩全」。劉和平大師在接受採訪時,談到康熙和雍正處理家與國的關係時,曾說過:從這一點看,雍正不是一個合格的中國人,相反,康熙是!
  • 雍正王朝:雍正為何不賞賜授業有功的鄔思道,卻要給年秋月抬旗?
    《雍正王朝》中的鄔思道與年秋月,絕對是一對讓人傷感而又同情的苦命鴛鴦。他們兩人在朝夕相處中互生情愫,相互愛慕,可不管這二人之間的感情有多麼的深厚,卻終究是要無疾而終的。這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雍正絕對不會讓鄔思道與年秋月走到一起的。
  • 太子胤礽的兩位老師「互鬥」,看康熙和王掞誰技高一籌?
    電視劇《雍正王朝》,品味無情最是帝王家的「九子奪嫡」,年羹堯從大將軍到階下囚的起伏人生!封建制度不變的道理:和帝王相處,共患難易,共享樂難!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話說一代聖君的康熙皇帝因為「兩廢兩立」的事,在電視劇《雍正王朝》裡先後兩次被人當年頂撞過,一次是在一廢太子後選新太子時,被十四阿哥胤禵當面頂撞,把康熙皇帝頂的啞口無言,最後氣的差點用刀殺了十四阿哥胤禵!可結果雷聲大雨點小,十四阿哥甚至用「家有諍子,不敗其家!」的言論感動了康熙皇帝,最後不但無罪還得到管理兵部的差事!
  • 再看《雍正王朝》:五個風姿綽約的女人
    胡玫雖然是女導演,但她導演的《雍正王朝》是一部不折不扣的男人戲,裡面並沒有如《甄嬛傳》一般的後宮宮鬥。儘管如此,裡面幾位女性的表演,還是給我們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雍正王朝》導演:胡玫幾位演員所飾演的角色,共同特點是雖然素麵朝天,依然難掩其天姿國色。更難得的是,這些低調的演員,有著不輸於她們顏值的演技。1、鄭春華。
  • 揭秘雍正王朝:雍正為何戴個金黃色的假髮畫像?有什麼寓意?
    雍正皇帝是一個另類的皇帝,一般的皇帝除了處理軍國大事,還喜歡享受生活,並不把皇帝的本職工作當作主業,都是把皇帝的本職工作當副業,把吃喝玩樂當主業。
  • 雍正王朝:說話是門藝術!張廷玉的語言藝術,造就了他的官場長青
    導讀:在《雍正王朝》的演繹中,張廷玉之所以能成為康熙皇帝、雍正皇帝倍加信任、極為恩寵的官場長青樹,除了深通上意,堅定擁護皇權,並不參與奪嫡之爭外,君前奏對、日常交往之中的語言藝術也絕對是其穩立不倒的關鍵因素之一。
  • 雍正能夠登上皇位,真的如《雍正王朝》中一樣,是靠豐臺大營麼?
    看過《雍正王朝》的朋友,對於其中的「豐臺大營」,想必不會陌生,在劇中正是它兩度挽救雍正於危難之中。然而,這些都僅僅是影視作品的演繹而已,歷史上的豐臺大營,包括《雍正王朝》中同樣被反覆提及的西山銳建營,無論是在雍正登基之時,還是在此後整個雍正統治期間,可以說是沒有任何的作為與表現,原因就在於康熙朝以及雍正朝時期,這兩者都是完全不存在的。
  • 跳出《雍正王朝》,四十年太子被廢,到底是康熙疑忌還是胤礽暴戾
    當年,一部《雍正王朝》,風靡大江南北。在劇中,太子胤礽被塑造成一個氣量狹窄、志大才疏的大草包,最終被恨鐵不成鋼的康熙廢黜並圈禁,似乎所有錯都在胤礽身上,所有對都在雍正身上,所有無奈都在康熙身上。然而,事實真是如此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