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書抵萬金外文擋了道

2020-12-25 中安在線網站

 2011年09月01日 01:10  稿源:中安在線-安徽商報  

分享到:

  昨天上午,省城王大爺打進商報熱線5179666反映:我住在長江西路永和公寓內,今年已經70歲了。我有個同父異母的妹妹在遙遠的馬來西亞,10多年沒有聯繫了,一直很牽掛她,所以最近我寫了一封家書,希望我們雙方都能報個平安。

  一封家書,經過很多遍的修改,終於寫好了,而且也寄出去了。然而,幾天前,我在樓下的信箱裡發現這封信被退了回來,而理由是需要用英文來寫收信人的地址。我都這麼大歲數了哪會英文,希望有會英文的人能幫幫我。

  記者核復

  來到王大爺的住房內,桌子上就放著這封家書。在信封上,貼著一張國際郵件退回批條,上面標明,信件被退回的原因是:收、寄件人名址應用法文、英文或寄達國通曉文字書寫。王大爺稱,他的妹妹從小就在馬來西亞生活,他們並沒有見過面。王大爺也沒有妹妹的電話號碼,兩人唯一的一次聯繫還是在10多年前,王大爺寫過一封信給妹妹,「那時候地址也是用漢語寫的,妹妹能收到信,而且還回信了。」

  王大爺目前一個人生活,因為無依無靠,再加上年事已高,他非常思念妹妹,「即使不能見面,也希望彼此能報個平安。」王大爺最近再次拿起筆寫了一封家書。然而,就在寄出去幾天後,王大爺失望地發現,這封信被退回至樓下的信箱內。

  記者諮詢中國郵政服務熱線得知,王大爺寄信去馬來西亞,收信人的名址的確需要用英文來寫。 「讓我一個70歲的老人寫英文,太難為我了。希望有會寫英文的人能幫幫我,幫我將這封家書寄出去。」王大爺希望有人能幫他這個忙。

相關焦點

  • 家書抵萬金 諄諄人世語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是唐代詩人杜甫的著名詩句,家書在任何時候都可抵萬金,因為家書是親人之間溝通的扭帶和橋梁,從家書中我們可以感受到親人的關愛和問候。  在我的家中書架上收藏了1981年8月,三聯書店出版的《傅雷家書》,是1988年2月購的,我時常翻閱。
  • 一份家書,古人的情感寄託,可抵萬金,卻又勝過萬金
    杜甫曾在《春望》中寫道;「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一封家書、一份寄託、一份思念,此中蘊含的濃濃情感可抵萬金,卻又勝過萬金。三國時期神機妙算的諸葛亮,臨終前寫下《誡子書》,這一份家書寄託著對兒子諸葛瞻的敦敦教誨,情感動容,成為歷代學子修身的名篇。
  • 一紙家書抵萬金!
    沒有回家了不平凡的崗位背後背負著平凡的家庭此時此刻沒有什麼能比一封普通的家書更加激勵戰疫民警們的心了這一封封家書也深刻詮釋著人民公安為人民的錚錚誓言他是石磊,是柴桑區分局交管民警他是石宸,是九江特巡警支隊新警他們是父子
  • 中國人家書發掘記:一條廣播引出家書徵集路,5萬封字字是金
    作為親人間溝通情感的載體,家書這種形式似乎已經遠離了我們的生活。但有一個人,用了十餘年的時間,徵集到5萬多封家書,記載下國人濃濃親情的同時,也把家書中承載的禮儀、文化進行傳承。他就是中國人民大學家書博物館副館長、全國搶救民間家書項目秘書長張丁。
  • 「青青河畔草,綿綿思遠道」,為什麼詩人會說家書能抵萬金?
    漢末的《飲馬長城窟行》一詩,就講了這麼一個故事:青青河畔草,綿綿思遠道。遠道不可思,宿昔夢見之。夢見在我傍,忽覺在他鄉。他鄉各異縣,輾轉不相見。全世界的情話加起來,都比不上這一封家書的重量吧!這一封家書,放在那個時代背景下,確實令人動容。可見,那個時代的感情,在紙張裡,在字句中。
  • 家書抵萬金!70歲老者 10餘年寫下30餘萬字家書
    13年、30餘萬字,從家書到家報,一個20世紀中國知識分子的思想折光和中國教育史的鮮活樣本——家書,千百年來總是在細碎的嘮叨中傳遞著最溫暖的親情,閃爍著書寫者的智慧和思想光輝。無論是曾國藩家書的「慎獨、主敬、求仁、習勞」,還是梁啓超寫給孩子們的「莫問收穫,但問耕耘」,在今日仍然具有積極意義。
  • 紙與筆的「重量」:盤點歷史上有名的家書
    近日,江西師大文學院李老師給學生布置了一次特別的古代漢語作業:用小篆給父母寫封家書。儘管寫的過程挺困難,但完成作業後同學們都感覺,手寫小篆家書很有意思。其實,在古代,家書是一種最為普遍的交流通訊手段。
  • 一封家書抵萬金 高校學子給父母的特屬新年禮物
    近日,700餘封滿載思念和親情的家書,作為送給父母送的禮物,從安徽新華學院文化與新聞傳播學院飛向祖國大江南北,收穫了各界廣泛的關注和好評。 在現代社會,親筆手寫的家書逐漸被遺忘,大學生們習慣於通過電話、微信等現代化的傳播工具與家長聯繫、溝通。安徽新華學院文化與新聞傳播學院2019級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關霞在參加家書活動後表示:「以前在電話裡不敢和爸爸媽媽說的話,現在通過家書說給了爸爸媽媽,我好激動。爸爸媽媽看到,也一定會感動」。2019級新聞專業學生王遠說「見字如面,有著別樣的溫暖」。
  • 陳泓文:《傅雷家書》讀後感
    成都七中育才匯源校區2018級10班 陳泓文「家書抵萬金」,這是杜甫在戰爭年代對親友的掛念;「欲作家書意萬重」,這是張籍客居異鄉時難平的情緒。過去,家書不僅是一封給家人問候的信件,也是一條維繫親人情感的紐帶,還是一座溝通親人思想的橋梁。在《傅雷家書》中,我讀出了傅雷對兒子傅聰的愛與關懷。
  • 老奶奶27字家書感動網友 家書抵萬金仍需傳承(圖)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其實,家書,原本在中國人的生活中分量十足,曾國藩、傅雷、魯迅、豐子愷等名人所寫家書帶給世人諸多教誨,至今感人至深。而今,在網絡時代,家書似乎離我們遠了。為何不讓充滿溫情的家書重回我們的生活,讓傳統的家書文化得以弘揚和傳承呢?
  • 古詩詞裡的愛國情懷: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全詩由「望」字生發,寫盡了安史之亂京都被陷,國家被踐踏,山河依舊,面目全非,雖逢春日,但草木高深荒蕪。「感時」和「恨別」二句,寫睹物傷懷的憂國念家之情。『烽火「句應」感時「,』家書」句應「恨別」,前後照應,情感轉換自然。「家書抵萬金」,被傳為千古名句。
  • 一封家書一份情,2000年前的一封家書感動千萬網友
    這便是「家書抵萬金」的由來。那時的書信沒有現在的動態表情,也沒有有趣的火星文。他們用最質樸的文字,在字裡行間流露出對親人對家庭的思念。現存的最早出土的家書,是距今2239年戰國時期的木櫝家書。寫這封家書的人是戰國時期秦國的一對兄弟,他們是秦國軍隊中的兩個普通的小兵。這封信是他們寫給在家中照顧老娘的大哥的。
  • 「1038」讀書會|家書抵萬金!用書信教你如何做一名好爸爸!
    他就是傅雷,中國著名的翻譯家、評論家,而那一封封家書就是經典的《傅雷家書》。從傅雷和兒子的書信往來中,有人欽羨於傅雷父子的卓越成就,有人反思傅雷的家庭教育,有人讀出了學霸的修煉秘籍,有人讀出了傅雷的成長思維。
  • 家書抵萬金---四川日報電子版
    如今,雖然我們溝通手段更豐富、更便捷,但那一份份珍貴的家書仍值得我們細細品味。新年將臨之際,我們推出「家書紙短,家國情長」系列報導,同時發起徵稿,請讀者分享「手邊家書」,回溯家書故事、重述家書情懷,希望讀者從中感受親情、收穫力量。來稿或新聞線索請傳郵箱:zhoumo182@qq.com。
  • 和雅校園 | 紙短情長,一封家書讀懂舐犢情深
    從前,時間很慢,車馬很遠,一封家書跨越山水才能送到親人手中,薄薄數頁紙,承載萬重情,寫信人飽含深意,讀信人滿懷感動,那是人之摯情在尺素之間的激蕩。用家書傳遞愛,自古以來,便是中華民族最為含蓄,但卻真摯的情感表達方式,這在電子通訊極為發達的當今時代,更具儀式感和紀念意義。
  • 品讀烽火家書 講述抗戰故事!臺兒莊古城舉行主題活動緬懷英烈
    為紀念這一偉大歷史時刻,臺兒莊古城在大戰遺址公園舉行「品讀烽火家書 講述抗戰故事」主題活動。現場15名學生通過親手書寫鄒紹孟、左權、張自忠等抗戰英烈的深情家書,真切地感受抗戰英烈的家國情懷,穿越時空拉近與抗戰英烈的距離,重溫「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的滄桑歲月。
  • 國學大會家書傳承家風家教,500封家書獲百萬點擊
    重慶晨報·上遊新聞2019國學大會進校園公益活動自開賽以來,不光收穫了小選手們的積極參與,也得到了學生家長們的廣泛支持,「國學家書」上線短短兩天,就收穫了近500封家書,點擊總數近100萬次。都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國學的傳承不僅限於校園中的詩詞佳句,更體現在家庭的言傳身教之中。
  • 熄燈號丨你有多久沒寫過家書了?
    唐代詩人杜甫寫道: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有的時候,家書就是一種情感寄託,一封家書能讓軍屬開心許久,也能讓身在軍營的人心中有個情感傾訴的淨土。第一次給父母寫信是在新兵連,當時叫作「寫家書活動」。我一口氣寫了滿滿兩頁稿紙,心中有點竊喜,也有點期待。希望遠方的父母能夠看到這份思念,也幻想著他們在讀信的時候,露出開心的笑臉。
  • 紙短情長「行行無別語,只道早還鄉」7封家書,古詩詞裡道盡思鄉
    以前車馬很慢,一封家書要抵達到親人的身邊,需要很久很久的時間。然而,古時沒有別的聯絡工具,只能等。就像杜牧的《旅宿》當中所說,這一等,也許就是一年「遠夢歸侵曉,家書到隔年」我在清晨的時候做著回家的夢,但山長路遠,一封家書往往隔年才能送到。陸遊的《漁家傲.寄仲高》當中也表示「書回已是明年事」。尤其在戰亂年代,那時收到一封家書,是千金不換的事情。杜甫《春望》當中說「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 《百年家書》|信中的話,紙上的字,都是想對你說的
    江水三千裡,家書十五行……去憑遊客寄,來為附家書……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最近,清代以來具有教化意義的百餘封珍貴家書集結成《百年家書》出版。圖:新書書信翻拍 這些家書雖沒有華麗的辭藻,卻字字深情,情真意切;跨越百年滄桑之後,讀來依舊讓人為之動容……這些家書既反映了人們對國家富強和家庭幸福的追求,也再現了他們對親人的深情、對子女的教誨,不僅情真意切,還蘊藏了很多感人的故事,具有深遠而特殊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