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大文豪蘇軾的同僚兼好友章楶,經常與蘇軾進行詩詞答和,有一次,章楶寫了一首詠楊花的《水龍吟》,蘇軾隨之和了一首,就是那首著名的《水龍吟 次韻章質夫楊花詞》。
水龍吟 次韻章質夫楊花詞
宋 蘇軾
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拋家傍路,思量卻是,無情有思。索損柔腸,困酣嬌眼,欲開還閉。夢隨風萬裡,尋郎去處,又還被鶯呼起。
不恨此花飛盡,恨西園,落紅難綴。曉來雨過,遺蹤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
顯然蘇軾的水平要比章楶高許多,所以,我們現在很多人都熟知蘇軾的這首和詞,卻鮮有人了解章楶的原詞。對於這一點,章楶也心知肚明,所以,他非常佩服蘇軾。
章楶家中有一位善談琵琶的樂師,彈奏水平很高,章楶非常喜歡他,於是求蘇軾為他寫一首關於彈琵琶的詞。蘇軾因故一直未寫。
一天,歐陽修問蘇軾:「寫聽彈琴的詩哪首最好?」蘇軾回答:「當然是唐代詩人韓愈寫的《聽穎師彈琴》。」歐陽修說:「韓愈這首詩雖然很奇麗,但不是聽琴詩,而是聽彈琵琶的。」蘇軾聽後,深信不疑。同時想起章楶託付給他的事,於是就將韓愈的《聽穎師彈琴》這首詩略加隱括,使之符合聲律後,親筆書寫給那位琵琶彈奏者。
水調歌頭
宋 蘇軾
暱暱兒女語,燈火夜微明。恩怨爾汝來去,彈指淚和聲。忽變軒昂勇士,一鼓填然作氣,千裡不留行。回首暮雲遠,飛絮攪青冥。
眾禽裡,真彩鳳,獨不鳴,躋攀寸步千險,一落百尋輕。煩子指間風雨,置我腸中冰炭,起坐不能平。推手從歸去,無淚與君傾。
那麼,韓愈的那首《聽穎師彈琴》是怎樣的,它究竟是不是寫聽彈琵琶的,蘇軾又從中借鑑了多少,我們看一下韓愈的原作就知道了。
聽穎師彈琴
唐 韓愈
暱暱兒女語,恩怨相爾汝。
劃然變軒昂,勇士赴敵場。
浮雲柳絮無根蒂,天地闊遠隨風揚。
喧啾百鳥群,忽見孤鳳凰。
躋攀分寸不可上,失勢一落千丈強。
嗟餘有兩耳,未省聽絲篁。
自聞穎詩彈,起坐在一旁。
推手遽止之,溼衣淚滂滂。
穎乎爾誠能,無以冰炭置我腸。
這首詩的題目是《聽穎師彈琴》,可知彈的是「琴」,而不是「琵琶」。另外與韓愈同時代的的詩人李賀,也寫過一首《聽穎師彈琴歌》,寫到的是同一個人,也證明穎師是個琴師而非琵琶手,所以,《聽穎師彈琴》寫的是聽彈琴而不是聽彈琵琶。
可見,大文豪歐陽修也有認知錯誤的時候,而就是他的這一錯誤,也讓蘇軾借鑑這首聽彈琴的詩寫了一首聽彈琵琶的詞,好在音樂都是相通的,否則蘇軾的這首詞就會貽笑大方了。當然,從詞的內容看,蘇軾只是借鑑一些,還算不上抄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