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News 3月10日消息(記者 安宏)馬來西亞航空MH370航班與地面失聯迄今已超58小時。
在本次航班失聯事件中,社交媒體以其迅速傳播、共享互動的特殊屬性成為人們獲取實時信息的重要新聞來源。而另一方面,大量未經核實的相關信息也通過各社交媒體平臺灌注社會,社交媒體在新聞傳播中的優劣勢在此次空難中均體現無餘。
正方觀點:社交媒體成正能量傳播中心
3月8日上午9時10分,央視新聞發布了第一條「馬航飛機失聯」微博,並發起相關微話題直播,至此,社交媒體的祈禱正式開始。截止目前,該話題已有510餘萬條評論。到目前為止,馬來西亞航空失聯事件已持續三日位居新浪微博熱搜榜第一位。
「乖,別調皮了,回家吧!」,「祈禱!保佑!」——一條條追蹤評論的背後承載了人們對失蹤同胞的熱切關注。而此時,微信的朋友圈內與事件相關的時事新聞也在不斷刷新,一盞盞為空難中與家人失聯乘客祈祝平安的燭光閃爍依然。
社交媒體滿足了人們對實時信息獲取的渴望,反應迅速且具備新聞真實性的社交媒體在此次空難事件中則得到了更多的肯定與尊重。由此可以看出,透明化、多角度的信息推送決定了社交媒體在社會性事件中將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也是其在新聞報導中的重要價值體現。
反方觀點:不實新聞誤導民眾
雖然各方都在就客機失聯原因做各種推測分析,但截至目前都是碎片化的信息。與此同時,大量一時無法辨別真偽的新聞報導在網絡上一度被爭相轉發,如潮湧般進入人們的視線。
相比於官方給與的「尚不知情」,人們從情感上似乎更願意相信未經核實的網傳消息,即使在轉發前可能就已察覺,那並不是事件的真實信息。社交媒體環境中,新聞消費速度明顯地快於新聞產出速度,對真實有效信息的需求缺口被放大,但滿足這種社交環境饑渴的,正是這些謠言。
馬航失聯事件發生的50餘個小時讓媒體變得焦慮而無奈,大量隨手可得的信息時刻考驗著記者的專業與辨偽能力。社交媒體急於發布最全面實時新聞的心態也恰恰促使成為其淪為不實資訊的傳遞手。
3月9日,成都晚報發布一條未經核實的消息稱,原定於13:30召開的發布會,在超過原定時間50多分鐘後終於開始。馬航總經理現場講話,航班已證實在越南Naming(音譯)地區降落。隨後多家媒體記者發回報導否認。
正是各種宣稱來自各處消息在網絡上構成了假消息的主流,一家外媒記者表示,他花費了很大的精力去核實越南的報導,而越南和馬來西亞方面始終沒有建立明確的溝通渠道,只能通過私人關係。而通過私人關係來核實,需要做很多交叉驗證。「這非常浪費時間。」他表示。
NBC指出,這次有關馬航客機事件的反應,再次證明了這樣一種現象:在國家災難發生時,猜測、謠言很快在社交媒體平臺上大肆傳播。如美國波士頓馬拉松的爆炸案之後,社交新聞網站Reddit的用戶就發布謠言稱,警方已經鎖定了一些爆炸案主謀,事後Reddit被迫道歉。
面對網絡上依然肆虐不休的種種傳言,筆者也呼籲將公共事件中自己的每一次轉發和評論負責。隨著時間一分一秒流逝,乘客生還的希望越發渺茫,但人們依然在祈禱奇蹟的發生,等待MH370歸途的指示燈亮起。(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