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屆中學文憑試(DSE)於今日放榜,考評局公布,今屆共有9名狀元,較去年6名為多。聖保羅男女中學成為今年文憑試狀元數目最多的學校,有3名學生考獲7科5**的佳績。
考評局表示,共有21264名日校考生考獲大學入學最低要求「3322」,佔日考考生人數42.2%,較去年增加1.3個百分點。今屆DSE有6男3女、共9人奪7科5**成績成為「狀元」,比2017年的6名狀元多3名,他們分別誕生於6間傳統名校包括:拔萃女書院(2人)、拔萃男書院(1人)、聖保羅男女中學(3人)、德望學校(1人)、皇仁書院(1人)及喇沙書院(1人);當中更誕生一名「終極超級狀元」,考取8科5**,數學延伸亦更取得5**(即9科5**全滿分),該名狀元來自喇沙書院。
皇仁屬DSE狀元搖籃
由2012年至2017年,歷屆文憑試考生共誕生了50名7科5**狀元,分別來自25間中學,當中皇仁書院每年都「出產」狀元,累計狀元人數更是全港之冠,達9人,其次為出過7名狀元的聖保羅男女中學。而在50名歷屆狀元中,約有84%(42人)升讀香港大學;當中最多狀元選擇攻讀醫科,佔歷屆狀元6成。
出產最多狀元(9人)的皇仁書院屬頂尖名校,為目前唯一一間每屆文憑試均有「七優狀元」的中學。該校歷史悠久,不少各界名人均屬校友,包括孫中山先生,曾入讀學校前身中央書院;而已故全國政協副主席霍英東、賭王何鴻燊,以及多名前高官,如黃仁龍、高永文、周一嶽等均為校友。
聖保羅男女中學排第二
排名第二的是聖保羅男女中學,歷年來共出產了7名7科5**狀元;而拔萃女書院則有5名;殿軍則為嘉諾撒聖瑪利書院,共有4名狀元。而港大同學會書院、聖保祿中學、英皇書院及培正中學均各有2名狀元。
另有17間學校,過去6屆文憑試曾產出1名狀元,包括保良局第一張永慶中學、 聖言中學、德望中學、香港青年協會李兆基書院、喇沙書院、真光女書院、 英華女學校、協和書院、協恩中學、九龍華仁書院、聖士提反書院、華英中學、藍田聖保祿中學、香港道教聯合會鄧顯紀念中學、順德聯誼總會梁銶琚中學、庇理羅士女子中學、民生書院。
6成狀元選讀醫科
過去6屆、共50名文憑試狀元中,約八成半(42人)均選擇升讀香港大學,另有7人升讀中大;另有1人選到英國劍橋大學修讀經濟。在選擇本地升學的狀元中,最多人選擇醫科(30人),另有法律及相關科目者共佔12人,另有3人讀商業科目;至於社會科學及語文科就分別有兩人報讀。
成績論英雄?CY、林鄭亦曾會考失手
雖則說學而優則仕,但原來不少政要高官,都未必能在公開試中高中「狀元」。到底,歷屆特首和司局長們,當年會考成績又如何呢?
梁振英會考失手
會考成績平平,最後登上權力高峰的最佳例子,莫過於前特首梁振英。梁振英當年參選特首時,曾透露自己當年中五會考失手,只能就讀香港工業學院(理工大學前身)。而梁振英昔日中學同學林國榮在接受訪問時,就曾指梁「英文好叻」,經常要向對方請教。惟梁振英會考時,只與林國榮考得同分,由於後者的學術科分數較高,導致二人就讀的英皇書院,只收了林國榮升讀預科。
林鄭物理考得最差
至於「好打得」的現任特首林鄭月娥,原來也有弱點。她曾在電臺節目中透露,自小已喜歡「拎第一」的她,本來擅長英國文學及歷史科,但礙於虛榮心強,在會考時選擇自己不擅長的理科,最終物理科只考獲D。話雖如此,林鄭整體上,仍取得3A、5B、1D的好成績。不過經此一役,林鄭就重投文科懷抱,在升讀預科後轉科,最終考獲香港大學社會科學系。
財爺一樣冇科A
而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接受專訪時,也曾坦言自己讀書「不是最叻」,原來他會考9科,沒有一科取得「優」。雖然考上中文大學,但因家貧,需由李國寶父親李福樹幫他交學費,陳茂波本科畢業後想出人頭地,繼續出國升學,但最後未能取得獎學金,只能入稅局當個助理評稅主任。之後又輾轉到英國油漆香港分公司和建造業訓練局做會計主任,最終兼讀MBA課程,一圓碩士夢。
梁錦松會考「麻麻」
前高官中,前財爺梁錦松會考成績亦是「麻麻」,他曾透露,自己會考時,只取得1B、1C,其他科目,則只湊夠5科合格。不過梁錦松就並未放棄,考入預科後,他為溫習,在學校飯堂架起帆布床留宿。最後,他高考成績後來居上,4科考得3A、1C,入讀港大經濟學系。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