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九萬港漂都在這兒
今天,對於內地的小年輕來說,是個又悲又喜又hin重要的日子,因為.
高考放榜了!
(圖源:新浪微博)
原本內地高考是6月放榜,但今年疫情導致考試推遲了一個月,所以就出現了一件非常巧的事情——跟香港「撞期」。
沒錯,就在昨天,香港高考也放榜了!
(圖源:香港經濟日報Topick)
在香港,高考更準確的叫法其實是文憑試,或者DSE。
先簡單科普兩句,跟內地100或150滿分制不同,香港每科按5**、5*、5、4、3、2、1評級,一共考中文、英文、數學、通識4個核心科目,再加2至3個選修科目。
要上大學,必須達到「33222」的成績,也就是中文、英文3級,數學、通識、選修2級。
(圖源:香港01)
今年參加香港高考的學生共有50,809人,而達到「33222」、能成為準大學生的一共有18,572人!
當然了,跟內地一樣,每年高考成績一出來,大家最關心的是——狀元!
眾所周知,今年香港DSE充滿了挑戰。
先是受疫情影響,考生們需要在雙重壓力下戴著口罩開考,後來又出現了歷史考題風波,而隨著近期香港疫情捲土重來,就連昨天放榜都史無前例地採用了電子放榜的形式。
(圖源:香港01)
今年,香港一共有3女4男,成為7科5**狀元,比去年少5人。
當中有1女1男在數學延伸科也獲得了5**,成為8科全5**的超級狀元!
(圖源:香港01)
這7名狀元來自全港4間學校,包括聖保羅男女中學(3名)、拔萃女書院(2名)、皇仁書院(1名)、香港華仁書院(1名)。
其中,香港華仁書院是DSE改革來首次誕生狀元!
(圖源:香港經濟日報Topick)
接下來,就請學霸們一一閃亮登場!
羅穎賢,超級狀元,來自拔萃女書院,計劃到英國牛津大學修讀英語與文學,對從事教育感興趣:
還是一名混血兒哦
(圖源:香港01)
林綽宏 ,超級狀元,來自聖保羅男女中學,已獲英國劍橋大學工程系有條件錄取:
(圖源:Facebook)
莊恩盈,狀元,來自拔萃女書院,計劃申請英國劍橋大學人類、社會與政治科學:
(圖源:拔萃女書院)
黃摯毅(左一),狀元,來自聖保羅男女中學,計劃報讀中大細胞及分子生物學:
(圖源:政府新聞網)
盧曉晴,狀元,來自聖保羅男女中學,已獲中大醫學院、港大內外全科醫學士及英國劍橋大學法律學系有條件取錄:
吳浩渝,狀元,來自皇仁書院,初步計劃報讀港大醫科:
(圖源:皇仁書院)
洪臻,狀元,來自香港華仁書院,計劃報讀港大醫科:
(圖源:網絡)
7個狀元,其中3個都有從醫的意向,沒有一絲絲意外,醫科又雙叒喜提「香港狀元最青睞的科目」。
《香港01》曾做過一個統計,從首屆DSE至2019年誕生的73名狀元中,30人都選擇了醫科,還有9人報讀環球醫學課程,比例超過了一半!
(圖源:香港01)
為什麼是醫科?
這個問題的答案,放在以前可能是「錢多」,但今年全球都籠罩在新冠肺炎的陰影下,考生們的想法或許有所不同。
從前我們提起香港的醫科,腦海中至少會蹦出兩個詞:高薪,以及高門檻。
門檻有多高?
在香港,醫科被成為「神科」,以港大醫學為例,學生必須在DSE中拿到39分才有機會,這個分數比普通大學門檻22分高出17分。
(圖源:香港經濟日報Topick)
而中大的環球醫學,更是要求40分。
另外,並不是考上就萬事大吉,此後還要完成5年以上的醫學課程,通過專業知識、醫學英語、臨床技能三方面資格考試,再經過1年實習才能成為正式駐院醫生。
(圖源:網絡)
當然,高成本也有高回報,駐院醫生起薪就5萬,甩香港工資中位數1.82萬一大截。
如果再進修6年成為專科醫生,工資也翻倍;之後再熬十年,成為專科主治醫生,月薪又跳一級到10萬+港幣;等做到顧問醫生,月薪更是達到20萬+了。
而這,都還只是2017年的數據。
(圖源:網絡)
試想在香港,普通打工仔的收入哪能達到這個水平呢?所以很多香港學生都對這樣一份高薪體面的工作心懷嚮往。
但今年,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眼看老百姓的生活大受影響,考生們又多了一層考量。
比如下面這位同學,他是今年聖保羅書院DSE的第二名,也就是所謂的「榜眼」:
(圖源:聖保羅書院)
他希望報讀中大醫科的原因,正是因為這次疫情讓他感受到一個社會中醫護角色的重要性。
而剛剛提到的狀元洪臻,由於從小患有慢性扁桃腺炎,本身就有從醫的意向,這次疫情更加堅定了成為醫生的心。
(圖源:香港經濟日報Topick)
除此之外,還有一位非本年度DSE考生,她當年以27分的好成績進入港大化學系,但如今疫情肆虐,她卻重回校園學習,希望轉行做護士:
(圖源:香港01)
或許很多人對香港醫護的印象始終停留在年初「罷工封關」的階段,但別忘了,當你現在吹著空調、叫著外賣、舒舒服服坐在家辦公的同時,那群人卻仍在一線,穿著不透氣的防護服,冒著被感染的風險,救死扶傷。
當然了,除了關心狀元是誰、狀元選哪科,還有一群「特殊」的考生也值得我們關注,這群考生承受的壓力,遠比狀元們多得多。
「特殊」在哪裡?特殊在他們沒有「天時」,也沒有「地利」,只能靠「人和」。
比如下面這位21歲的應屆考生,她從小患有大腦麻痺,下肢及手部活動能力有限,視覺感知亦受損,走路不穩,寫字很慢,但是這些並沒有影響她對藝術的熱誠。
(圖源:香港經濟日報Topick)
在今年的考試中,她拿下了6科19分的佳績,盼望進入理大設計系,成為一名平面設計師。
(圖源:香港經濟日報Topick)
下面這位男生則從小患有肌肉萎縮症,手腳乏力,日常以輪椅代步,在考作文的時候,需要用電腦代替手寫。
但他也交出了一份還算不錯的答卷,6科18分,甚至還透露希望報讀IT,未來設計出能夠幫助殘疾人的程序:
(圖源:香港經濟日報Topick)
還有一位從哈爾濱來港的新移民,由於早產,他的視網膜受損,現在視力只剩下5%,連人的輪廓和相貌也看不清。
(圖源:香港01)
但他堅持參加今年的DSE,最終拿下了5科16分的成績,其中中文科更是拿到5**。
他表示希望能夠順利入讀香港演藝學院,學習二胡。
(圖源:香港01)
另外,還有一名香港長大的巴基斯坦籍女生,她患有右邊身腦癱,中度語言障礙,常常感到右身無力。
然而就是這樣的身體條件,她卻堅持完成了5門考試,儘管最終只得了0分,但對於她的人生而言,已經是跨出了一大步。
(圖源:香港經濟日報Topick)
最後還有一位從福建來港的新移民,她雖然沒有任何身體上的障礙,但是生存環境惡劣,跟父母住在狹窄的劏房,初到港時無論廣東話還是英文水平都十分有限。
然而在今年的考試中,她考出了33分的好成績,這個分數足以讓她報讀港中科。
(圖源:香港經濟日報Topick)
有人歡喜,自然也有憂,這是註定的事。
但借用一位朋友的話來說,「高考是人生一件很重要的事,可是,你的人生還會有許多許多件重要的大事。千萬不要因為哪件事甚至哪件大事沒做好,就去否定自己的價值。你的價值是獨立於這些事而存在的。」
祝各位考生們暑假愉快。
本文作者
天天被爸媽遠程催婚的 @圈妹
圖片及資料源於網絡,本文為港漂圈原創,轉載請聯絡港漂圈。
意料之中!香港通關再延長一個月至9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