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香港的「高考」狀元們最想讀什麼專業?
有「香港高考」之稱的香港中學文憑考試(DSE)13日放榜,在本屆68000多名考生中,有4名考生取得7科5**的成績榮膺「狀元」。4位狀元中,3位勵志行醫,1位想成為律師。
整體成績較去年上升
據介紹,香港中學文憑考試自2012年起開始實行,學生在完成3年初中及3年高中教育後才可應考。大部分考生報考4個核心科目(中文、英文、數學和通識教育)及2至3個選修科目,選修包括高中科目、應用學習科目和其他語言科目,例如化學、經濟、企業會計與財務概論、日語等。
文憑試評分將成績劃分為8個等級,最高為「5**」。據香港考試及評核局公布,本屆考生整體成績上升。6.81萬名考生當中,近三成六人,即2.42萬人考獲本地學士學位課程的最低入學要求,當中日校考生有2.36萬人,較去年增加1.9個百分點。本年度資助學士學額為15170個,扣除非本地及非聯招收生學額,餘下約1.3萬個學額供應屆考生競逐,即約1.86人爭一個學位。
香港特區政府教育局局長吳克儉在發放成績前到一間中學勉勵考生,指成績只是證明自己的一部分,更多的部分是在於個人的品行以及其他長處。因此,無論收到的成績如何,都要以積極及樂觀的態度,對自己有信心,並且根據自己的興趣繼續努力,尋找適合自己的跑道,翱翔天際。
四個狀元三個想從醫
今屆產生4名狀元(最高成績,7科5**),全部來自傳統名校。三女一男的狀元當中,就讀聖保羅男女中學的女狀元史泳桐對考獲7科5**感到驚喜,她表示家人從未向她施壓。她希望入讀香港大學法律系,將來可以幫助別人。另外兩名來自拔萃女書院的女狀元,張綽倩及姚子晴分別表示希望入讀醫科及香港大學牙醫學院。
最後一位是來自皇仁書院的男狀元黃灝森。他表示,中三因盲腸炎住院,康復過程中他體會到,醫生能在患者無助時給予援助,因此希望自己日後也能行醫救人,所以自己首選是修讀香港大學醫科。同樣來自皇仁書院的陳天涵考獲6科5**,成為榜眼。他也立志從醫,並認為醫生的工作別具意義,是「令人打從心底感到開心的職業」,希望能在工作中給予他人幫肋。
狀元們的複習心得
女狀元張綽倩感嘆佳績來之不易。她說,在複習期間,她除了吃飯、洗澡、睡覺外,幾乎全部的時間都花在複習功課上。「上課有不明白就請教老師,每日回家都複習當日所學」。她笑言最大的壓力源於自我要求,「考試前的一個月,我規定自己只吃同一款三文治作早餐,以免考試當日吃錯東西影響表現」。她喜歡聽歌來減輕壓力。
另一名女狀元史泳桐主張作息規律,從不通宵溫習。她說,她喜歡每天溫習不同的科目,否則容易沉悶。她本身會彈琴畫畫,愛與朋友聊天放鬆心情。閒事喜歡看推理小說。
拿到6科5**成績的林嘉男說,備戰時,堅持12點前睡覺,一大早起床溫習。每天做3份試題,而且計時完成。對每一科,他都有不同的讀書方法,例如英文要特別複習生詞,理科會特別自製筆記。
(責編:王穎(實習)、劉潔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