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認識填報高考志願的重要性
對於填報高考志願的重要性,我們都聽到過兩句話:一是考得好更要報得好,二是考得好不如報得好。
填報志願其實就是規劃人生,是對人生未來職業發展的一種選擇。
從小的層面上講,填報志願是個人的事,是家庭的事,從大的層面上講,填報志願關係到國家的人才發展戰略的實施,關係到國家發展大計,切不可輕視!
簡單地來說,填報高考志願的過程就是選擇高等學校和專業的過程。
專業影響就業、服務職業、成就事業。俗話說:「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 就是說專業對一個人的一生具有重要影響。專業如果選錯了,可能這輩子就入錯行了。現實生活中不乏這樣的事例:兩個高考成績不相上下的同學,因為大學就讀的專業不同,畢業後的人生際遇有著天壤之別。
曾經有一個專業調查機構發布了中國大學畢業生工作與專業的相關度的情況。
報告指出:2018屆大學畢業生的工作與專業相關度為66%,近五年基本如此。其中,本科和高職高專院校2018屆畢業生的工作與專業相關度分別為71%、62%。
在本科學科門類中,2018 屆畢業生從事的工作與專業相關度最高的是醫學(93%),其次是教育學(84%),最低的是農學(57%)。
在高職高專專業大類中,2018 屆畢業生從事的工作與專業相關度最高的是醫藥衛生大類(90%),其次是土建大類(71%);最低的是旅遊大類、輕紡食品大類(均為 51%)。
2018 屆大學畢業生選擇與專業無關工作的主要原因是「專業工作不符合自己的職業期待」(本科:38%,高職高專:32%),其次是「迫於現實先就業再擇業」(本科:21%,高職高專:26%)。
這說明相當一部分大學畢業生讀大學時學非所用,造成了很大的浪費。
造成學非所用的原因之一應該是當初高考志願沒有填報好,選錯了專業或者被調劑錄取到了原先意想不到的專業。可能也有的是填報志願時對所選專業的未來發展前景預計不足,畢業後被迫改了行。
很顯然,如果學非所用,考生一定會對當初錯誤的志願填報追悔莫及!那麼,這樣的人生也將會付出很大代價,會走很多彎路!想必這不是考生們所願意親身體會的,也不是家長們願意看到的。同樣,對於國家來說,培養一位大學生很不容易,投入了很多經費,人才浪費也是國家教育資源的很大浪費!
這就說明了,考生們要好好地填報好志願,好好地做好這次人生的重大選擇,為個人也為國家交出滿意的答卷。
二、填報高考志願難嗎?
答案是:難!相當難!
2020年廣東高考平行志願的方案,規定文科和理科一個批次最多可以填報15個志願,也就是15個學校,每個學校可以填報6個專業。對於處於本科批次線上分數偏低的考生,為了保險,則需要同時填報本科和專科兩個批次的志願,這樣就需要填報30個志願。而有的考生可能還填報提前批次的志願。可見,要在高考分數公布後短短幾天的時間裡,填報這麼多的志願,工作量是非常大的,要填好是非常不容易的!
在廣東省招生的院校大約有1600所,文理科每一批次都有好幾百所或近千所。這些學校大部分不是本地的,大部分都是不熟悉的,很多還是新辦的,有的是合併或改名的,要從這麼大量的學校中挑選到合適的學校的確很難!
按照教育部頒布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2020年)》,高等院校的專業分設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農學、醫學、管理學、藝術學12個學科門類,93個專業類,703種專業。同樣,高職高專的專業也很多,甚至更多,多達1000多個。要選對專業,工作量很大。
再說,專業連著學校,學校連著城市。同一專業在不同的學校有不同的特色,在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背景。一方面,同一專業由於所在學校的實力和性質不同,對應的辦學條件、學科支撐和培養目標都會不同,因此,專業的內涵與外延也會有很大的差別;另一方面,同一專業因所在城市人文環境、經濟基礎與社會需求不同,今後個人的發展空間與職業生涯也將會千差萬別。
所以說,填報好志願是很難的,工作量是很大的。提請考生和家長要高度重視,立刻行動起來。
三、是否有一個評價志願填報方案的標準?
有的。這裡提出一個十大評價標準,用於評價一個考生的志願填報方案, 如能充分滿足,則最為理想。
(1)是否最充分地利用了分數。
(2)是否選擇了最理想的大學。
(3)是否選擇了最滿意的專業。
(4)是否發揮了最大的學科特長。
(5)是否滿足了個人興趣和愛好。
(6)是否給家庭造成了過大的經濟壓力。學生讀大學期間包括了學費、住宿費、生活費、實習費、長途交通費等各種花費,填報志願的方案是否給家庭造成了過大負擔是考生需要考慮的。
(7)讀書的城市是否是最想去的城市。有的想去如北上廣深那樣的一線大城市感受現代化的氣息,觸摸時代發展的脈搏;有的想去如西安南京那樣的歷史名城體會人文歷史的深厚,追溯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有的想去如桂林蘇州那樣的風景優美的城市體驗輕鬆學習的愜意,憧憬著浪漫而如畫般的圖景。不管考生想去哪就讀,如能實現夢想當然最好。
(8)讀書的城市是否得到社會的高度認可。很顯然,發達、 安全以及具有人文底蘊、創新精神、發展潛力的城市是考生就讀的理想城市。
(9)家庭親情資源是否得到了最好的利用。比如,父母是民企老闆,考生如能選擇與家族企業密切相關的專業,那麼將來就可以子承父業,將家族事業發揚光大;又如,家長是醫生,考生如果選擇醫學專業,那麼由於受到家長的醫學知識、經驗和醫德的薰陶,考生未來的從醫道路就更順暢,可以少走彎路,如果代代傳承,家族就可能發展為醫學世家;同樣,我們常常看到,父母是表演藝術家的,學表演藝術的子女就有更多走上舞臺的機會,成功也比別人快一步。
(10)讀書的投入產出比是否合理。考生要樹立一種觀念:讀大學是一種投資,是對未來的投資。這與國家發展高等教育的理念是一致的。國家在發展高等教育方面的理念與發展基礎教育、義務教育的理念是不一樣的。國家要大力提高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加快普及高等教育,就是要調動各種經濟因素,形成投資發展高等教育的合力,這樣就會造成有些高校(特別是民辦高校)的一些專業實行高收費,其目的是給考生和社會提供更好的教育、更多的選擇,最大限度地滿足人們對高等教育的不同需求。對於個人和家庭,有必要對選擇的大學和專業進行一番投入產出的經濟學分析。預測高投入會產生高收益的,如果能夠克服各種困難去滿足,則不應錯失機會,勇於選擇。這就是為什麼有的人放棄低收費的公辦院校而選擇高收費的獨立學院、民辦高校、中外合作辦學專業的原因。
新書出版消息:本人主編的新書《廣東省2020年高考志願填報技巧與考生職業規劃指引》日前和考生、家長見面了!該書堪稱一本利用融媒體技術打造的工具手冊和知識寶典!由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出版,書號:ISBN 978−7−5623−63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