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網北京1月15日電(記者 凌萌)近日,熊貓乳品發布的一則公告顯示,因收到與收益相關的900萬元政府補助未及時信披,熊貓乳品及公司3名董事收到證監會浙江監管局下發的警示函。
未來網記者梳理後發現,近年來,熊貓乳品獲得政府補助不斷。有著「煉乳第一股」之稱的熊貓乳品,為何頻頻接受政府補助?巨額資金補助又用在哪裡?上市光芒籠罩下,熊貓乳品實則難掩隱憂,業績頹勢早已初現端倪。此外,面對巨頭搶灘、競爭激烈的奶酪市場,熊貓乳品此番發力能否成功破局?
上市數月即收監管函,政府補助不斷
2020年10月,依靠「煉乳」這一細分市場,熊貓乳品在乳品賽道上突出重圍,於深交所創業板成功上市,被業內稱為「煉乳第一股」。
然而,上市僅數月時間,熊貓乳品就收到了一封來自證監會的監管函。
1月11日,熊貓乳品發布的一則公告顯示,2020年10月29日,熊貓乳品收到與收益相關的政府補助900萬元,佔最近一個會計年度經審計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的13.51%,但直到11月25日才進行披露,未及時履行信息披露義務。
由於上述行為違反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辦法》相關規定,熊貓乳品及公司3名董事收到證監會浙江監管局下發的警示函。
2020年12月31日,熊貓乳品披露的另一則公告顯示,公司於當日收到政府的財政資金獎勵928.5萬元。
上市短短3個月內,熊貓乳品接受政府補助的次數已達2次。記者梳理後發現,這一問題並非偶然,長期以來,熊貓乳品接受政府補助事件頻頻發生。
同時,這份公告也披露了自2020年以來,熊貓乳品及其子公司收到的政府補助。「除2020年11月已披露過的政府補助之外,2020年1月1日至本公告披露日期間,熊貓乳品及全資子公司山東熊貓乳品有限公司、控股子公司海南熊貓乳品有限公司、控股子公司上海漢洋乳品原料有限公司累計收到政府補助款合計1491.16元人民幣,佔公司2019年度經審計的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的22.39%,均屬於與收益相關的政府補助。」
其招股書內容也顯示,熊貓乳品2017—2019年計入當期損益的政府補助金額分別為908.4萬、576.6萬、553.2萬,分別佔當期淨利潤的10.4%、6.1%、8.3%。
一個存有疑問的點在於,作為行業領軍者,熊貓乳品為何頻頻接受政府的高額補助?
實際上,熊貓乳品的經營業績或早已給出了答案。
招股書截圖
招股書顯示,2017—2019年,熊貓乳業的營業收入分別為5.34億元、6.02億元、6.04億元,2018年及2019年的同比增速分別為12.73%、0.33%;淨利潤分別為0.88億元、0.96億元、0.68億元,2018年及2019年的同比增速分別為9.09%、-29.17%。
不難看出,2019年,熊貓乳品的經營業績已難掩下頹之勢。從數據來看,儘管近年來熊貓乳品的營業收入仍呈增長趨勢,但背後卻隱藏著營收增速放緩的問題。2019年,熊貓乳品的淨利潤更是大幅滑落,出現增收不增利的局面。
對於業績的下滑,熊貓乳品在招股書中給出了解釋,稱主要由於2018年以來,公司陸續推出新產品,擴大固定資產投資規模,並持續擴大銷售團隊規模,導致生產成本和銷售費用明顯上升。
然而,2020年前三季度,熊貓乳品增收不增利的問題依然沒有解決。財報數據顯示,2020年初至第三季度末,熊貓乳品營業收入為4.37億元,同比增長6.98%;淨利潤為0.38億元,同比下滑4.73%。
產品結構單一,過度依賴大客戶
即便順利搭乘2020年「IPO末班車」,熊貓乳品的三季報成績依然沒有明顯起色。在招股書上,熊貓乳品就這一問題給出了回應。
熊貓乳品在招股書中坦承,公司主要產品煉乳,奶油、奶酪等業務仍處於起步階段,存在產品種類相對單一的風險。而這或為造成其業績增速緩慢的重要因素。
招股書顯示,2017—2019年,濃縮乳製品的銷售收入佔公司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分別為67.95%、75.15%以及72.03%,主要為煉乳產品的銷售收入。
熊貓乳品表示,如果未來煉乳產品市場規模萎縮,煉乳產品價格下降或者公司無法維持現有的市場份額,將會對公司的收入規模產生不利影響。
招股書截圖
事實上,這種風險正在來臨。2017—2019年,熊貓乳品的濃縮乳製品業務的毛利率分別為40.54%、40.00%和 36.04%,整體呈下降趨勢。分品類來看,2017—2019年,熊貓乳品甜煉乳毛利率從43.34%下降至41.11%,淡煉乳毛利率則從31.13%下降至15.27%。
熊貓乳品解釋稱,公司2017—2019年主營業務毛利率同比下降,主要受濃縮乳製品毛利率下降等因素的影響。「公司業績受諸多因素影響,無法單純以此來判斷後期公司的業績情況。」
值得一提的是,銷售區域過於集中以及長期對大客戶香飄飄的依賴,也成為熊貓乳品招股書重點提示的風險。
招股書顯示,2017—2019年,公司在華東和華南地區的銷售收入佔同期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均在70%左右,其他地區的收入佔比均未超過10%。
同時,熊貓乳品在招股書中指出,2017—2019年,香飄飄分別以5875.4萬元、7421.51萬元、5387.31萬元的採購總額成為公司的第一大客戶,佔其當期營收的比例分別為11.00%、12.34%和8.92%。
顯然,香飄飄對於熊貓乳品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香飄飄在2019年的採購金額較2018年出現大幅下降,降幅達到27.41%。
對此,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表示,「熊貓乳品太依託香飄飄的業績,後續風險很高,一旦香飄飄髮展不利,將直接影響熊貓乳品的表現。」
熊貓乳品也在招股書中指出,如果未來香飄飄自身經營情況發生不利變化或者香飄飄選擇其他煉乳產品供應商,導致其向公司的採購金額減少,將會對公司的生產經營產生不利影響。而對於香飄飄削減採購金額的緣由,熊貓乳品並未在招股書中展開解釋。
另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是,熊貓乳品近年來接受的高額資金補助都用在哪些方面?
招股書截圖
從招股書中披露的報告期內費用構成,記者發現了端倪。招股書顯示,2017—2019年,熊貓乳品費用分別為6451.04萬元、8573.37萬元、9831.16萬元。從費用構成情況來看,2017—2019年,熊貓乳品的銷售費用分別為2578.51萬元、4404.59萬元、5371.5萬元,佔各期費用的比重分別為40.1%、51.38%、54.64%,佔比高達一半。
而據熊貓乳品的回應,報告期內公司銷售費用的提升主要系營銷團隊規模的擴大、銷售人員人數的增加,導致差旅費、廣告宣傳費、業務招待費等費用的提升所致。
巨頭搶灘,熊貓乳品發力奶酪能否破局?
自1996年成立以來,熊貓乳品在「煉乳」行業已深耕近25個年頭。作為一家「老字號」品牌,熊貓乳品主要從事濃縮乳製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以及乳品貿易等。也許是意識到了產品品類過於單一的短板,熊貓乳品開始向奶酪市場發力。
招股書顯示,2017—2019年,熊貓乳品的奶酪銷售收入分別為171.35萬元、585.59萬元、2268.17萬元,佔總營收的比例分別為0.47%、1.3%、5.24%。
不難看出,2018—2019年,熊貓乳品的奶酪銷售收入取得高速增長。2018年及2019年的同比增速分別為241.75%、287.33%。
實際上,熊貓乳品正式布局奶酪市場,要從2018年說起。這一年,熊貓乳品成立奶酪事業部,負責奶酪等新產品在各個應用領域的推廣與銷售。此外,其位於山東的生產基地也開始投入生產。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熊貓乳品,國內乳業巨頭也紛紛加碼奶酪事業。2018年,伊利成立奶酪事業部,推出「妙芝」手撕奶酪;同年,蒙牛成立奶酪事業部,業績全年增速達66%;2020年3月,蒙牛還擬3.15億元認購「奶酪第一股」妙可藍多8.81%的股份。巨頭在奶酪賽道上的加碼布局,均給熊貓乳品在擴充產品品類的道路上增添了不小的競爭壓力。
對於奶酪賽道激烈的品牌競爭,熊貓乳品則表示,未來3年,公司將以煉乳、奶酪、稀奶油等特色乳品為核心業務,以植物基食品和營養保健食品為相關多元化業務,並通過打造優秀人才團隊、有節奏進行資本運作、機制與管理創新、開拓新零售渠道,實現預期目標。
巨頭搶灘,熊貓乳品發力奶酪究竟能否破局?
高級乳業分析師宋亮告訴記者,熊貓乳品主營的煉乳業務長期針對B端客戶,當轉型嘗試C端奶酪和煉乳業務時,將面臨巨大的市場投入,如果不能形成規模效應和品牌效應,則業績「必有一劫。」
「從供應鏈上看,由於國內不具備上遊產業鏈,因此奶酪生產成本較高。從宏觀環境來看,新冠肺炎疫情恐影響熊貓乳品新品的擴展速度。」宋亮表示。
至於熊貓乳品的後續發展問題,宋亮則建議還是要聚焦細分市場領域。「不要考慮橫向擴張,因為熊貓乳品不具備這樣的條件,中國市場目前已經同質化,做細分對於企業來說還是有價值的,專業做好To B業務,可能的話去做一些資源布局。」
宋亮補充道,資源布局主要體現在奶源上,濃縮乳企業應加大海外資源布局,利用海外奶源價格便宜,奶源質量好,組織做進口貿易;另外可以加大跨境購銷售,針對家庭烘焙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