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廢的屋子上爬滿了蔓草,而蓬草又長長地叢生,月華明亮,普照其上。」
這句話摘自《枕草子》,與另一部平安時代的作品《源氏物語》,被稱為當時文學作品的「雙壁」。短短的一句話中,運用著古老的列舉手法,使得讀者知道了好幾種事物,這正是當時最為流行的一種寫作手法——「物盡」。寫作的人是清少納言,憑藉高雅文學而出名的女作家,正是她,開創了日本隨筆文學的先河,對後世有著重要的影響。
清少納言,「清」是姓,而」少納言」據說是官職,她自幼隨著父親前往遠離都城的海港城市防府市,這樣的生活環境使得人們很難將她和較為高雅的文學寫作方式相聯繫,直到青年時期,才進入她所嚮往的宮廷風雅世界,成為中宮定子的女官在天皇妃子身邊供職,同時具備一定的特殊才華,因而而得到了天皇的寵愛,在這個所謂「雅」的世界中開始生活。
在進入宮廷之前,她就是一位十分有才華的文人,早年天皇在其皇后藤原定子的後宮舉辦詩會,當時的許多宮廷中的官員都有參加,清少納言也參加了詩會,她表現得可謂「巾幗不讓鬚眉「,詩歌含蓄且韻味無窮,使得當時在場的人們刮目相看,也正是因此得到了定子皇后的青睞,與此同時,清少納言本人也對於定子皇后十分仰慕,這也。這也為她日後入宮打下了重要基礎。
她最有名的作品,《枕草子》。源於清少納言在宮中做女官以後,觀察宮中的一切,包括景物,人物,宮廷中的四季,自己內心對於所見所聞的感受,都是《枕草子》所描述的內容,她曾經戲稱這部作品,將自己的筆都寫禿了。這部作品充溢著作者本人所感受到的四季變化的微妙之美,以及屬於平安時代的斑駁的風俗世相、複雜的人情世界以及日常生活中的瑣碎小事的瞬間之美,體現出作者本人明媚而開朗的一面。
她常用的詞語是「很有意思」,世間萬物,一切美麗的景色,美好的事物,有趣的人,都是「很有意思」所描述的對象,清少納言宛如少女一樣,熱愛著生活。與此同時,這部《枕草子》也成為了這位才女為數不多生前的資料,世人能從這部書中了解關於她的許多事。
清少納言曾經兩度結婚,前者是一位魯莽的年輕年輕人橘則光,兩人育有一子但最終分道揚鑣;後者是一位老者,年齡幾乎能當她的父親,二人育有一女,但最終也分道揚鑣,多才多藝的她一生都沒有品嘗到愛情的甜蜜,最後削髮為尼,迴避這世間的一切。
前面提到,平安文學的」雙壁」,《源氏物語》的作者。紫式部,原名藤原,因為兄長曾經在宮中擔任式部丞,所以也被人叫做藤式部,後來,她的長篇小說《源氏物語》出了名,裡面的女主人公紫姬為世人所知,人們便稱她為「紫式部」。《源氏物語》是世界上最早的長篇小說,紫式部本人也有著極高的文學才華。
但是,她卻十分不喜歡清少納言,常常在作品和日記中貶低她,例如,在《紫式部日記》中,她這樣寫道,「清少納言是那種臉上露著自滿,自以為了不起的那種人……最終要被人看出破綻」,在清少納言的《枕草子》中能看出這段描述可信度很低,而且,在紫式部進宮的時候清少納言已經離開後宮許多年了,這或許只是文人之間的「喜愛與厭惡」,我們也不得而知。
清少納言的才華在文學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傳言,她離開後宮之後生活悽慘,甚至最後受辱自盡,雖然是些野史,但是也能看出她在人們心中的地位。
在日本的一本史書上曾經提到過清少納言的一段軼事,她晚年時期生活貧困,一天,一個少年看到她如此,忍不住譏笑她,清少納言回敬道,
「你沒有聽說過有人會買駿馬的骨頭嗎?」
那個少年羞愧地離開,畢竟高雅的靈魂,即使淪落到凡塵之中,也是最為與眾不同的。
你對此有什麼想法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