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在青神縣漢陽鎮該縣首家家庭農場——綠園農場看到,該縣初次種植的黃秋葵迎來了採摘期,成片綠油油的黃秋葵長勢喜人,村民們正在80後農場業主呂平和技術員的指導下,剪下一枚枚嫩果,共享豐收的喜悅。
80後小夥 自主創業當農場主
出生於1983年的漢陽小夥呂平,一直從事著蘿蔔、辣椒等大眾蔬菜的種植。前年的一場霜凍將其近200畝辣椒凍死,這樣的打擊讓呂平嘗盡了創業的艱辛。但是,這絲毫沒有動搖他的信心和決心。他在思考,如何在同等種植風險下提高經濟效益,得到最大程度的收益。
這時,該縣農業局給了呂平一個信息——種植一種名為黃秋葵的高端蔬菜。在得知這個信息後,他於去年8月同縣農業局相關人員一道遠赴浙江江山市考察黃秋葵的種植。通過對青神的氣候、光照、降雨量以及土壤等情況的分析,認為該縣的自然條件非常適合黃秋葵的種植。於是,他便在縣農業局的指導下流轉了200畝土地,並發動村民種植黃秋葵。為此,今年4月15日,他在縣工商局註冊成立了青神縣第一家家庭農場——綠園農場。
「目前正是黃秋葵的鮮果採摘季節,我已經聯繫好了成都的多家超市、賓館進行銷售,初步定價在每斤11—13元。」呂平向記者介紹道。同時,他還專門聯繫了酒店大廚將黃秋葵做成不同口味的家常菜餚,並製作了精美的宣傳手冊進行推廣。「以前,只有在高級賓館、飯店才能見到黃秋葵,我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讓更多的人認識黃秋葵,讓這一高端蔬菜走上大眾的餐桌。」呂平說。
如今,呂平一家人都在幫忙打理他的家庭農場。他還專門從浙江高薪聘請了技術人員,在種植、採摘以及加工等方面進行技術指導。目前,凍庫和加工坊即將完工,下一步將配置加工設備,對黃秋葵進行從果到花再到枝葉的深加工。
家庭農場 拓寬農民致富路
像呂平這樣的家庭農場,該縣已註冊了4家。「家庭農場」的概念出現在2013年中央一號文件中,這一概念的出現使得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得以確認。「家庭農場是指以家庭成員為主要勞動力,從事農業規模化、集約化、商品化生產經營,並以農業收入為家庭主要收入來源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家庭農場的出現,將有效節省和解放農村勞動力,能夠促進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和農業勞動力流動與轉移,從而加速實現農業現代化步伐。」該縣農業局負責人介紹說。
當然,在向家庭農場轉化的過程中,會遇到一些諸如資金、勞動力等問題,就拿呂平的綠園家庭農場來說,除了有20畝是由他及家人進行種植外,有近200畝的土地是採取農戶代耕方式。種子和技術由呂平提供,果實收購確定保底價,隨行就市收購。這樣既解決了勞動力不足的問題,又解決了種植戶的後顧之憂。
據了解,本著鼓勵和支持以及循序漸進的原則,今年該縣將逐步發展更多的業主成立家庭農場,使全縣達到12家以上。而家庭農場這一新型農業經營模式,必將拓寬農民的致富路。
吳紅莉 饒金勇 見習記者 嚴丹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