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介紹:新生兒的脊柱數量一般在32-33塊之間,比成人少6或7塊。
執筆:楊十一
編輯:楊十一
定稿:歐陽比文
寶寶出生後,身體的很多器官和骨骼並沒有發育完全,寶寶的脊柱就是如此,和成人不同,新生兒的脊柱是「筆直」的一根。
一般要等到1歲後才能形成「弧度」,想要脊柱徹底定型,則要在孩子6、7歲左右。寶寶的脊柱是十分脆弱的,一旦變形,可能會影響寶寶以後的身高發育。
倩倩年輕時忙著打拼事業,36歲才生了寶寶,對這個「老來得子」,她和老公都寄託了非常多的希望。
寶寶出生後,她和老公總要搶著抱寶寶,等到寶寶再長大一點,他們發現寶寶能站起來了,這讓他們驚喜不已。
他們開始訓練孩子走路,倩倩的老公還給寶寶買了專門的「學步車」,但沒過多久她就發現寶寶的腿變了形,走路也總是喜歡內八的走。
她趕忙帶孩子去了醫院,醫生經過檢查後,告訴倩倩:「你家寶寶脊柱發生了側彎,這很可能是過早學習坐立或走路造成的。」
醫生的話,讓倩倩十分自責,她沒想到自己的「望子成龍」,傷害了寶寶。
人體的脊椎並不是「筆直」的,而是有三個自然的「生理性彎曲」,寶寶1歲時,才會完成這3個脊柱的生理性彎曲。
1)3個月
寶寶出生的時候,脊柱基本是「直」的,很多專家會告訴你,「前3個月,寶寶不用睡枕頭」。不睡枕頭,就是出於保護寶寶脊柱的目的。
寶寶出生3個月後,頸部和腰背肌肉得到了發育,很多寶寶這個時候已經能「抬頭」了,這也意味著寶寶形成了第一個「生理性彎曲」——頸椎前凸。
2)6個月
「三抬四翻六坐」,很多寶寶6個月時,已經能夠坐起來了,這也意味著寶寶形成了第二個「生理性彎曲」——胸椎後凸。
但這個時期,家長也要注意,不能讓孩子經常坐著,長時間的坐立會給脊柱造成壓力,寶寶以後更容易駝背。
3)1歲左右
1歲的寶寶基本已經學會「站立」和「走路」了,這標誌著寶寶完成了第三個「生理性彎曲」——腰椎前凸。
但也有一些寶寶脊柱發育較慢,走路較晚。這時,家長千萬不要著急,注意尊重寶寶的發育規律,不要「拔苗助長」,傷害寶寶的脊椎。
美國兒科協會表示:任何月齡的寶寶都可以豎抱,但姿勢一定要正確。
1)抱娃姿勢不正確
寶寶出生後脊柱非常「柔軟」,家長的不正確的抱娃姿勢,會損傷寶寶的脊柱發育,尤其是過早的「豎抱」孩子。
其實豎抱的確不會影響孩子脊柱,但很多家長並不會豎抱,所以才傷害寶寶的脊柱。如果你想豎抱孩子,一要提前好好學習一下。
正確的豎抱姿勢:用一隻手託住寶寶的屁股,另一隻手扶住寶寶的頭頸,讓寶寶的下巴放在你的肩膀上,儘量讓頭頸、後背、屁股保持在一個直線上。
一般抱20-30分鐘就該放下了,以免損傷寶寶脊柱。
2)過早或長時間坐立
一般來說,寶寶6個月就會坐了,家長在驚喜之餘,一定要記住不能讓寶寶總坐著。
坐立對於脊柱的壓力是很大的,很容易造成脊柱變形,甚至影響寶寶腿部的發育,造成「O型腿」或「X型腿」。一般坐立10分鐘左右,就該讓寶寶躺下了。
3)用嬰兒學步車「拔苗助長」
學步車在很多歐美國家都是「禁止」銷售的,美國消費者產品安全委員會統計,在全美每年有8800名嬰幼兒,因使用學步車而受傷。
寶寶的發育是要遵循一定規律的,家長一定不要拔苗助長,過早的走路可能會導致寶寶「感覺統合失調」。
寶寶脊柱受損後,將嚴重損傷他們的骨骼發育,對外形打擊很大。除此之外,脊柱對女寶的影響更大。脊柱有問題的女性,在懷孕時會更加「痛苦」。
有研究表明,患有脊柱側彎的孕媽,在孕期腰椎壓力會更大,甚至會影響正常的走路。
尤其是生二胎時,這種現象會更加嚴重,即使生產後也難以恢復。
雖然說,正確的豎抱不會對寶寶產生傷害,但就怕家長掌握不好正確的姿勢。最保險的辦法就是,家長根據寶寶的發育情況,調整自己的抱姿。
1)3個月前
三個月前的寶寶,糖果媽媽建議您橫抱寶寶,這種抱法最穩妥,護住了寶寶的頭、頸、腰,也適合新手爸爸媽媽們。
2)3-5個月
3個月以後,家長就可以嘗試「斜抱」寶寶了,注意護住寶寶的頭、頸。
3)5-6個月
等到寶寶5、6個月,也就是能坐起以後,就可以豎抱寶寶,儘量讓寶寶把頭放在你的肩上,減少寶寶脊柱的負重。
糖果媽媽今日話題:你喜歡「豎抱」寶寶嗎?
我是糖果媽媽,一個學習成長型的寶媽,專注孕產和育兒,想要輕鬆養娃別忘了關注,糖果媽媽團隊將為您的育兒之路答疑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