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倫敦大學後,牛津大學明文禁止「師生戀」

2020-12-25 知頓

知頓12月21日報導,師生戀在一定程度上,是不被學校和家長所能接受的,但在人們的認知裡,大學是不包含在內的,畢竟已經成人,可以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但仍有高校對其明文禁止。據英國《每日郵報》20日報導,牛津大學或將頒布新規,禁止教師與學生發展戀愛關係以及發生性接觸。如果真的頒布,牛津大學或將成為繼倫敦大學後,英國第二個明令禁止「師生戀」的頂級高校。

知頓獲悉,近日,牛津大學聖休學院已投票禁止該學院教師與所教學生發展親密關係,牛津大學教育委員會將在新年前決定是否在全校範圍內推行這一禁令。該校當前的政策只是「強烈建議」不要發展「師生戀」,但並未明令禁止或施以處罰。新規將針對所有授課教師或學生導師,若違反禁令,輕者會被正式警告,重者將被解僱。

牛津大學並不是禁止「師生戀」的高校個例,哈佛大學和耶魯大學等美國常春藤高校也早已頒布「師生戀」禁令,英國倫敦大學學院在今年也頒布了相關禁令。

對此,網友認為學校的考慮是對的,也有網友認為這涉及到個人隱私和選擇,特別是在高校,不應該受到限制。對此,你怎麼看呢?(文/知頓)

相關焦點

  • 牛津大學擬禁止「師生戀」,人類文明在退步
    牛津大學擬禁止「師生戀」,人類文明在退步 喬志峰 牛津大學擬出新規:禁止教師與學生發展戀愛關係。
  • 牛津大學成為英國第二個禁止「師生戀」高校
    英國《每日郵報》新聞報導,牛津大學正充分考慮頒布實施最新規定:全面禁止教職工與學生發展趨勢戀愛關係及其出現性行為。實際上,在牛津大學以前,倫敦大學學院已經頒布實施了有關條規,即全面禁止「師生戀」。新聞報導稱,該學校現階段的現行政策只不過「強烈建議」不必發展趨勢「師生戀」,但仍未全面禁止或施加懲罰。某些人擔憂若院校默認師生關係存有親密關係,女性會出現被騷擾的隱患,也有人擔憂校學生會出自於成績充分考慮,陷入「被騷擾卻不敢舉報」的窘境。最新規定將專門針對全部授課教職工或學生導師,若違背禁令,輕則會被正式警告,重者將被解僱。
  • 英國六所大學明文禁止師生發生性關係,研究人員將發性侵報告
    據英國《泰晤士報高等教育》報導,英國六所大學近日出臺校規,明文禁止教師與學生發生性關係。兩名研究高校性侵行為的學者認為,大學有責任保護學生,因為教師與學生之間「幾乎每一個關係」都是以傷害學生而結束。據報導,此前一項調查發現,英格蘭和威爾斯的20所大學中只有一所明文禁止師生發生性關係。
  • 大學裡的師生戀,應該被禁止嗎?
    對於師生戀的當事人,33.4%的受訪大學生認為有勇氣,34.3%的受訪大學生評價負面,32.3%的受訪大學生覺得無所謂。(6月28日《中國青年報》)&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大學裡的師生戀,應該被禁止嗎?
  • 新聞「全歐了」:牛津或禁「師生戀」,是保護還是限制?
    【歐洲時報網】從新冠病毒變異,到倫敦封城前民眾大逃離,再到被世界多國禁航,英國最近頻頻衝上全球熱搜。但就算如此熱鬧,英國一則大學新聞還是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牛津大學也將禁止「師生戀」。禁止「師生戀」 牛津大學不是個例根據英國《每日郵報》的報導,世界頂尖的牛津大學最近正在考慮要不要針對「師生戀」頒發一條新規。不過目前討論僅處在禁止教師與學生發展戀愛關係以及發生性接觸、「強烈建議」不要發生的階段,還沒有直接明令禁止也沒有公布希麼懲罰標準。
  • 大學應不應該禁止『師生戀』
    所以應該禁止師生戀。對於師生戀這種愛情,小編表示不支持,主要理由有三點:1:師生戀往往是崇拜,失敗概率大大部分師生戀中,老師的一方,大多數都是帥或者美麗的,而且有一定的教學魅力和學生的喜愛。這時避免不了的一些學生會對老師產生崇拜,而此時的崇拜也是就所謂師生戀中的愛情,而當這種崇拜程度隨著慢慢熟悉後,崇拜感就會慢慢變淡,兩個人之間的感情也就隨之破裂。
  • 普林斯頓大學投票通過新規,全面禁止師生戀
    中國的大學目前尚未明確發布過禁止師生戀的規定,但高校教師性侵醜聞的不斷爆出已經讓各方開始重視並呼籲應當出臺相關規定。2017年12月19日,南昌大學國學院副院長被指長期猥褻性侵女學生;2018年1月1日,北航長江學者陳小武被實名舉報性侵女學生;2018年1月12日,對外經貿大學一教授被指性侵一女大學生數月;2018年8月底,華僑大學副教授性侵女大學生……雖然師生戀與性侵不能相提並論,但很多次的高校性侵醜聞爆出之後,當事人往往會以"
  • 美國又一名校全面禁止師生戀!
    4月24日,普林斯頓大學發布新規定:全面禁止師生戀。
  • 實話實叨:高校應不應該明令禁止師生戀?
    ↑四川美術學院副教授強吻女學生近日,北京理工大學教授嚴乙銘發文呼籲禁止師生戀,引起了社會廣泛關注。嚴乙銘在文章中提出「要明令禁止任何形式的高校師生戀」,主要出於以下原因:第一,校師生角色並不平等,即使是純潔的感情,也會破壞公平競爭,不符合現代大學制度的利益迴避原則;第二,禁止師生戀,符合基本職業道德。
  • 牛津大學考慮頒布新規:禁止教師與學生發展戀愛關係及發生性接觸
    牛津大學考慮頒布新規:禁止教師與學生發展戀愛關係及發生性接觸 http://www.hteacher.net 2020-12-22 08:34 教師網 [您的教師考試網]
  • 臺灣教育部門發文 明令禁止「師生戀」
    中國臺灣網10月31日消息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古往今來皆有之的「師生戀」,可能在臺灣教育部門的要求下明令禁止。臺教育部門最近根據今年2月發布的「校園性侵害或性騷擾事件防治準則」,發文大專、中小學等各級學校,要求各校在新修訂教師聘約時,明令禁止「師生戀」,教師違反聘約可能受到停聘或解聘等處分。  臺灣教育部門性別平等委員會防治組召集人、輔仁大學法律系教授吳志光表示,光是去年1年就有36位教師因性侵、性騷擾、行為不檢有損師道遭到解聘,今年以來,還有1位高中老師、2位大學教授因此遭到起訴。
  • 安徽一大學老師殺死19歲女生的警示:是時候禁止師生戀了!
    9月19日下午,郭尾隨涵涵至大學門外,涵涵欲乘計程車擺脫糾纏,見郭追來,便向馬路對面跑去。郭追至馬路中間,持匕首向涵涵頸部、胸腹部、背臀部、四肢等部位共捅刺數十刀,後經醫搶救無效死亡。看完上面的慘劇,人們不得不再提起那個叨叨濫了的話題:高校是否應該制止師生戀。
  • 教授支持封殺大學師生戀:當教師應放棄某些自由
    ,即使師生是純潔的感情關係,也會破壞公平競爭,不符合現代大學制度的利益迴避原則  □禁止師生戀,也符合基本的職業道德原則。  在英國,迫於多起校園性騷擾事件,2007年多所大學作出規定,老師若與學生相戀,需向校方報告,以免老師「徇私」或性騷擾學生。  在德國,雖然沒有專門的法律明確禁止高校師生戀,但是師生之間的所謂戀情或者是類似的超越授業和學習之間的關係,不僅會受到道德的譴責,也會違反教師職業準則。
  • 教授呼籲高校禁止師生戀 9成網友反對幹涉戀愛自由
    教授呼籲高校禁止師生戀 9成網友反對幹涉戀愛自由 2016-05-31 00:15:28來源:央廣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羅攀
  • 大學老師被學生愛戀,高校師生戀是什麼樣子?
    正常高校師生戀有成功有失敗這是一個真實故事:A是某高校青年才俊老師,他的課風趣幽默,深受學生喜愛,課堂總飄出歡聲笑語。尤其女同學容易被吸引,所以不斷有學生追求A。但有些女同學挺執著,所以他談過幾次師生戀愛,結局都相同:等他深陷愛河時,就被甩了。有一次兩方步入婚姻,畢業後女方去了上海。牛男織女過了不到一年也以離婚告終。這一次之後,A便一蹶不振。他蒙上憂鬱氣質仍然吸引女生,而且他養成只與女學生談戀愛的習慣,根本停不下來。又幾次陷入愛河,幾次被甩之後,他陷入嚴重抑鬱,最後36歲自殺身亡。
  • G5名校對比:牛津、劍橋、倫敦大學,誰更優秀?
    對於英國頂尖名校分類,大家都不陌生:G5超級精英大學、公立大學系統與私立名校、羅素集團等等,那當各位準留學生們同時收到牛津大學、劍橋大學、倫敦大學三所學校的offer,如何進行抉擇?三所名校各有哪些優劣?
  • 又見牛津|牛津大學面試再臨光谷劍橋!
    2020年末,喜訊從大洋彼岸傳來:Tenny Guan同學收到了牛津大學計算機科學專業(Computer Science)的面試邀請!繼2017年11月收到2封牛津大學的面試邀請,2019年11月收到劍橋大學和牛津大學的面試邀請,2020年獲得牛津大學正式錄取後,光谷劍橋學子在2021年的牛劍申請上又取得了階段性的突破。眾所周知,世界頂尖大學在錄取學生時,除學生的筆試成績外,還需要通過面試考察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
  • 英國大學調查 倫敦學生更容易考入牛津劍橋
    英國大學調查 倫敦學生更容易考入牛津劍橋 編者按:在考入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的學生數量上,位於倫敦內的一些公立中學比英格蘭其他地區的私立學校更多。 倫敦大學國王學院所做的一項最新調查顯示:在考入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的學生數量上,位於倫敦內的一些公立中學比英格蘭其他地區的私立學校更多。
  • 牛津大學VS劍橋大學,誰才是英國大學的No.1?
    提起英國的頂尖大學,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總是被同時想起,兩所學校也被合稱為「牛劍」。從發展歷史來看,牛津大學早於劍橋大學。劍橋大學的創辦,是因為牛津大學的學者和當地普通居民的矛盾衝突升級,為了躲避與當地居民的爭鬥,牛津大學的一部分教授停止講課並離開牛津來到劍橋郡,在1209年創建了劍橋大學。
  • 「共度時艱:倫敦·重慶大轟炸」展覽在牛津大學舉行
    新華社英國牛津4月30日電(記者桂濤)英國牛津大學和重慶圖書館主辦的「共度時艱:倫敦·重慶大轟炸」展覽4月30日在牛津大學開幕,以紀念兩座城市的人民在二戰期間遭法西斯國家轟炸時表現出的不屈精神。在牛津大學中國中心展出的73張歷史圖片中,部分圖片是首次公開。牛津大學中國中心主任、中國現代史教授拉納·米特在開幕式致辭中說,此次展覽的目的是展現倫敦與重慶作為同盟國一部分遭受大轟炸的情景,講述這段二戰時的悲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