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票上車」曾是乘坐火車的慣例,但這種慣例即將成為歷史。近日,中國鐵路總公司黨組書記、總經理陸東福在「智能高鐵發展暨京津城際鐵路開通十周年論壇」上宣布:電子客票將於明年在全國全面推廣。這意味著,坐火車,再也不用怕排隊取票,或者大意把票弄丟了,僅憑身份證即可檢票進站。進入創新時代,科技進步正在一點一點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11月26日《湖南日報》)
一張張車票,記載著時代變遷。一次次歸程,風雨盡在其中。如今隨著海南地區鐵路系統率先推出電子客票試點,紙質車票似乎與旅客們的離別時間也越來越近了。人們總是感性的,哪怕再不好的事物如果在某一天離我們遠去,那麼誰都不免有些傷感。不過在本人看來,紙質車票即將退出舞臺,其實是為電子車票來臨拉開更好的序幕。
達爾文進化論曾經說過: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生存條件一直在變化,如果物種的變異適合於變化的環境,那麼就在生存鬥爭中取得勝利而發展;如果物種的變異不適宜於它當時生存的條件,那麼就趨於衰減或滅亡。只有符合潮流、順應時代變遷的事物才能有價值也有意義存在於人們的生活中。紙質車票雖然從問世以來已經陪伴我們不下於百年,但是新事物的出現總有老事物要退場。這是規律,也是新事物出現的意義,因為新事物的出現正是彌補老事物不足與缺點。這樣,人類社會才會進步,歷史的車輪才會不斷向前。
作為旅客,我們大部分人都是希望鐵路部門能更好的在出行上提供更高層次服務。因為這不僅關乎著自己出行幸福感與體驗感,同樣也是作為一名歷史見證者的自豪感。而相對來說由紙質車票升級為電子客票,並通過身份證及其它方式驗證,對於鐵路與乘客雙方來說都是一種跨時代的意義與選項。
時代在變遷,事物在進步,人和社會不可能一成不變和止步於現狀。我們都是在學習中進步、在進步和實踐中將一些事物和現狀改變為更適應時代需求的存在。隨著科技大幕開啟,傳統乘車方式在某種意義上說已經逐漸適應不了旅客日益增長的需求了,為了一張車票排隊幾天幾夜也已經成為了過去。鐵路部門需要新思維,開啟新模式,擁抱新技術,贏得更多的市場機會,這樣才能在未來的浪潮中站穩腳步,奮發圖強。所以不單單是對於鐵路部門,在更多情況下,全國各個行業中一些老事物暫時的「拜拜」,其實是以更的好面貌與我們「再見」。
(責任編輯: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