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今年5月出現在杭州的「最牛保姆簡歷」嗎?32歲、會雙語、曾就職於跨國公司的女碩士竟然要做保姆,讓人大跌眼鏡。近日,上海正式啟動「本科保姆」招生的消息也引發熱議。有人質疑:保姆也要讀本科?培養「本科保姆」有沒有必要?
行業偏見、職業歧視不能有,每個行業都被社會需要,每一個人都有出彩機會。本科教育可以向社會輸送醫生、教師,也可以輸送保姆。決定有沒有必要開設本科教育的因素是社會需求,如果社會對一個行業的需求趨向高端化,大學教育就有必要與時俱進開設相關課程。畢竟,教育的本質是為社會輸送需要的人才。
作為全國第一所開設家政學本科的成人高校,上海開放大學此次招生有別於全日制大學,面向的是在職在崗的成人。校方表示,家政本科教育擁有廣闊前景,旨在培養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高層次人才。
在舊觀念裡,從事家政業就是伺候人、當保姆,不需要複雜的知識和技術,但實際上家政工作早已不是簡單的體力勞動,還包括腦力勞動,細分為家政管理、營養飲食、睡眠指導、老人護養、育嬰育兒、寵物飼養等多方面,看似簡單實則精深,進行高學歷培養一點不為過。
社會對家政服務的需求趨向高端化是催生本科教育的決定因素。有的家長希望「阿姨」能帶孩子,還能陪練外語;有的家庭希望找到既能燒飯做菜又懂營養均衡的「阿姨」。現實中這樣的「阿姨」偏少,人們抱怨「找阿姨比找對象還難」。專家預計,未來5年上海高層次家政人才缺口達20萬。
從確保行業健康發展來看,也需要把家政服務業納入高學歷教育實現升級再造。很多家政公司近年來經歷不少變化,從承接保潔業務,到介紹保姆,再到轉為月子中心,行業從野蠻生長、魚龍混雜,到優勝劣汰、重新洗牌,但仍然存在小散亂問題,始終沒有孕育出佼佼者和名品牌。
上海開放大學培養「本科保姆」,不僅給從業者提供深造機會、為行業打開升級通道、滿足市場更多需求,而且為其他地區提供了範本。此前國內有全日制大學開設家政專業,但志願填報率不高。上海開放大學的辦學模式是從「把本科生培養成家政人員」向「把家政人員培養成本科生」轉變,值得借鑑。
新事物受到舊觀念反對很正常。其實,不管是保姆還是其他人,學有所成、回報社會,就是對學歷價值的最好詮釋。學以致用的保姆與找不到工作的博士,誰更能展示學歷的價值?小家政繫著大民生,家政行業關乎群眾幸福感。對新事物放下偏見,用包容開放的心態去接納,才能託起穩穩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