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翁西沽公園四年義務教英語 自創訣竅傳他人

2020-12-17 中國網

學英語,對於年近七旬的潘老來說,手到擒來。老人自稱「頑童」,為了讓更多人體會到學英語的快樂,他在公園義務教英語,四年間成為了許多孩子口中的「英語爺爺」。

西沽公園有個「英語爺爺」

西沽公園正門附近的一條小路上,一位留著長長白鬍子的老人正被幾個孩子圍在中間,蹲在地上寫著什麼。走近一看,他們正在用蘸過水的海綿筆在地上寫著一個個的英語單詞。「十二個月份的英文寫法裡,有兩個月份是M打頭的,五個字母的是三月(March),三個字母的是五月(May),這樣顛倒著最好記。」老人一邊寫著,一邊給旁邊的孩子們講解。

老人名叫潘少年,年近七旬。扎著小辮兒,留著白鬍子,看書時會戴上兩副眼鏡,特殊的打扮讓人一眼就能認出來。據潘大爺介紹,他每周都有三四天到西沽公園義務教英語,從2009年至今已經有四年的時間。

老人的學生從四五歲的小朋友,到二十多歲的大學生,人數不下百人。許多學生因為不知道老人的姓名,就稱他「英語爺爺」,久而久之,這個稱呼就叫開了。

自學英語希望授之以漁

老人告訴記者,他的英語都是年輕時跟著電視上的遠程教育學出來的。「1979年恢復高考的時候,不少人都因為英語落榜,我不明白英語為什麼這麼難,出於這份好奇心才開始接觸英語,算下來也有30多年的時間了。」潘大爺說,2008年住在北京時,他又和英語志願者們學了很長時間,還經常去找外國人對話。「因為年紀大了,死記硬背記不住,我就開始總結竅門,後來玩著就能記下很多東西,現在,就是想把自己的方法交給想學英語的孩子們。」

老人隨身帶著一本舊掛曆,背面寫著不少老人總結的背誦竅門。為了環保,他把海綿剪成了一個個尖頭的海綿筆,蘸著水就可以在地上寫字。經常來向老人請教的學生小靖告訴記者,每來一個孩子,他都會找最合適的方法來教孩子:「對待小朋友時,英語爺爺就會一邊帶著他們畫畫,一邊教單詞。來了上大學的哥哥姐姐們,爺爺就會直接給他們講自己的聯想記憶法,爺爺告訴我,這叫做授之以漁。」

自比「老頑童」要傳遞快樂

老人英語講得到底如何?「英語爺爺比我的詞彙量大得多,他教了我很多很好用的方法,我一看見英語爺爺就會來和他切磋一下。」考過了英語四級的小吳說。「老人語速很快,口語流利,語法標準,最難得的是老人學習英語的熱情,這是值得很多學生學習的。我在課堂上和同學們講過老人的故事,也經常來和老人交流。」有著十多年中學英語教學經驗的孔老師說道。

除了英語,老人還有很多愛好,吹笛子、雕塑、變魔術、編中國結……每次教學時,老人總會亮出一些絕活來吸引小朋友的目光,帶著孩子們在遊戲時學英語。「別人叫我『英語爺爺』,我覺得自己更像金庸小說裡的老頑童,不知疲倦,對什麼都特別感興趣,每天過得都特別充實,我希望把自己的快樂傳染給更多的人。」

相關焦點

  • 公園「老頑童」四年義務教英語 自創訣竅(組圖)
    學英語,對於年近七旬的潘老來說,手到擒來。老人自稱「頑童」,為了讓更多人體會到學英語的快樂,他在公園義務教英語,四年間成為了許多孩子口中的「英語爺爺」。  西沽公園有個「英語爺爺」  西沽公園正門附近的一條小路上,一位留著長長白鬍子的老人正被幾個孩子圍在中間,蹲在地上寫著什麼。走近一看,他們正在用蘸過水的海綿筆在地上寫著一個個的英語單詞。「十二個月份的英文寫法裡,有兩個月份是M打頭的,五個字母的是三月(March),三個字母的是五月(May),這樣顛倒著最好記。」
  • 公園「老頑童」四年義務教英語
    學英語,對於年近七旬的潘老來說,手到擒來。老人自稱「頑童」,為了讓更多人體會到學英語的快樂,他在公園義務教英語,四年間成為了許多孩子口中的「英語爺爺」。  西沽公園有個「英語爺爺」  西沽公園正門附近的一條小路上,一位留著長長白鬍子的老人正被幾個孩子圍在中間,蹲在地上寫著什麼。走近一看,他們正在用蘸過水的海綿筆在地上寫著一個個的英語單詞。「十二個月份的英文寫法裡,有兩個月份是M打頭的,五個字母的是三月(March),三個字母的是五月(May),這樣顛倒著最好記。」
  • 七旬爹爹為治肩周炎自製按摩器自創「經絡操」(圖)
    原標題:七旬爹爹為治肩周炎自製按摩器自創「經絡操」(圖) 圖為:楊貴銀製作的按摩工具  楚天都市報訊(記者李菡 通訊員劉仲玲)每天早上7點半,漢口龍王廟公園龍王閣前,幾十人排成隊,在76歲的楊貴銀帶領下,練他自創的經絡操。
  • 七旬海歸婉拒高薪職業 樂當義工治病教英語(圖)
    ■ 周老師在社區上英語課本報記者孫中欽攝美醫學專家周大緒定居上海3年多,整天忙著為居民醫療諮詢、教授英語——七旬海歸婉拒高薪樂當社區義工曾在底特律任韋恩醫科大學博導,又從全美頂級的休斯敦安德森腫瘤醫院退休,年過七旬的腫瘤專家周大緒,2007年定居上海。
  • 七旬翁歷時八年手抄《資治通鑑》 用壞毛筆500支
    七旬翁歷時八年手抄《資治通鑑》 用壞毛筆500支 本報訊(記者陳蕎通訊員賈德勇康彥峻)昨天,70多歲的閻尚利老先生來到延慶縣檔案局,將自己歷時8年完成、重達80斤的手抄本《資治通鑑》捐贈給檔案館珍藏。
  • 漢語不像漢語,英文不像英文,七旬翁面對PK直撓頭
    「陳凱歌張藝謀PK大事記」、「超級女聲PK夢想中國」、「柴油車與汽油車的終極PK」……  昨天,七旬翁應禹韜老先生特地來到本報稱,「PK」既不是漢語拼音也不像英文,其實是個不規範的縮寫,不能因為新鮮就把對抗、挑戰都用「PK」一詞代替。  應禹韜老先生原來是一名化驗科醫生。自從今年的「超級女聲」節目播出以來,他常常在報紙雜誌上看到「PK」這個詞。
  • 天津一「寶藏」公園,由農場改造而成,景美勝過水上公園
    ——西沽公園。西沽公園位於天津市的紅橋區,這裡處在天津市區的邊緣位置,再往外走就到了郊區的位置,也可能是地理位置不夠優越,使得這個公園在天津的名氣並不是很大,其實西沽公園還是很值得遊玩的。西沽公園建設歷史悠久,在1958年的時候由一個農場改造成為公園,總的佔地面積在31.77公頃,是天津市紅橋區一處重要的休閒娛樂場所。
  • 七旬老太聽名字炒股也賺錢 自創數學公式
    十年股齡 七旬老太太在股市中風生水起作為一名大齡老股民,鍾女士退休後為排遣寂寞,跟著周圍的人一起進入市,別看她年逾古稀,卻在股市中如魚得水。十年的時間,從30萬的資金入市到如今坐擁150萬。她曾說「股市就是一朵帶刺的玫瑰,讓人喜歡,又讓人糾結。」而她的方法又頗有些與眾不同。
  • 七旬老漢索要十年贍養費 法院判子女履行贍養義務
    七旬老人起訴兒女,稱10年沒給過贍養費。北青-北京頭條記者11月13日獲悉,北京通州法院審結此案,依法判決老人子女分別給付10年贍養費1萬元,並每月支付贍養費500元。七旬老漢邢某某因兒女未履行贍養義務,向北京市通州區人民法院起訴,索要2009年1月至2020年1月的贍養費總計10萬元。
  • 七旬大爺做自創披薩,價格比麥當勞貴,老闆:嫌貴別來買
    有一個七旬老大爺也開始做披薩了,說起他這個自創披薩,那可真不簡單呢。他的腳板披薩被放在冰淇淋店中賣,雖不是主打,可價格比麥當勞還貴。可令人奇怪的是,在老闆十分傲嬌地說出「嫌貴別來買」的話後,還是有許多食客來品嘗這道美味。
  • 背單詞枯燥老人自創英文麻將「奧運英語熱」催靈感(圖)
    不見條筒萬風字,卻有ABCDE,一邊和牌,一邊背單詞 背單詞枯燥老人自創英文麻將昨日,天壇公園內,薛勝利(左)正在給牌友講解遊戲規則。
  • 老人自創對聯 堅持15年義務為居民書寫
    熱心書法的武克明,不但創作了滿滿兩大本對聯,還堅持義務為居民書寫春聯15年。臨近春節,在蜀山經濟開發區綜合文化站,經常能看到73歲武克明的身影。「錦繡河山胸中藏,奇幻煙雲筆底生」……這些朗朗上口的對聯,都是他自創的。這些對聯除了表達祝福之外,還有對傳統文化、傳統美德的頌揚。退休後,武克明經人介紹加入了科學島書法協會。
  • 杭州「爺爺老師」自學成才 菜攤義務教英語5年
    杭州「爺爺老師」自學成才 菜攤義務教英語5年 (3/3) "← →"翻頁
  • 遼寧葫蘆島:七旬老人夥同他人拐賣婦女,收取介紹費,被抓
    事發遼寧省葫蘆島市建昌縣,七旬老人夥同他人將拐賣婦女賣給其親屬,從中收取介紹費,終被警方依法抓捕。2020年12月小編從法院獲悉,該七旬老人被法院以拐賣婦女罪,處有期徒刑三年,緩刑四年,並處罰金人民幣一萬元。任仁義(化名),男,1943年出生,漢族,無文化,農民,遼寧省葫蘆島市建昌縣玲瓏塔鎮某村人。
  • 合作市第五幼兒園與天津塘沽西沽幼兒園開展線上教研活動
    本報合作訊9月15日,天津市塘沽西沽幼兒園與合作市第五幼兒園開展線上教研活動。活動中,西沽幼兒園園長劉穎分享了辦園思想和辦園特色,隨後作了《課題背景下主題活動的有效進行》主題講座。
  • 七旬翁吃壯陽藥尋歡猝死遭同村相好拋屍
    七旬翁吃壯陽藥尋歡猝死遭同村相好拋屍 時間:2015-06-17 11:20:22 來源:大眾網 編輯:歐珍箏   本報6月15日訊(記者 孫婷婷 通訊員 吳金華 高常傑) 武城縣74歲的齊某與本村一劉姓婦女相好,5月23日,齊某吃下購買的壯陽藥,與劉某尋歡時,突然倒地身亡。
  • 老人自創英文麻將 「奧運英語熱」催生靈感(圖)
    57歲的薛勝利老人自創一副英文麻將,牌上不見條筒萬風,卻有ABCDE。近日,薛勝利在天壇公園內開桌「練攤」,將英文麻將拿出來供大夥遊戲。別具一格的拼單詞和牌玩法,吸引了老少牌友,更有老人通過麻將愛上背單詞、學英語。薛勝利說,創英文麻將本是為了找人教英語,沒想到聚出一群英語發燒友。
  • 沽渣汪的沽渣石——沂南縣辛集鎮常勝莊村行走紀實
    前幾天,我到常勝莊才發現,沽渣汪是因為有一種沽渣石而得名的。常勝莊原名叫沽渣汪常勝莊村碑記載:「據傳明代以前即有人居此,村名屬吉祥言。因地處低洼且多小石塊,狀如『沽渣』(方言),遂俗化成『沽渣汪』。1967年,恢復原名。」
  • 邯鄲七旬熱心「老外」:投身公益15年 立志讓孩子開口說英語
    2001年5月,格蘭特和其夫人如願以償地創辦了邯鄲市第一所外語學校,並身體力行地承擔了許多教學工作。「2001年學校第一次招生,就迎來了60名小學生,6月1日,我們開始上第一節課。」格蘭特興奮地說到。由於當時學校除中教外,外教老師就他和他太太兩人。為此,他每天工作十餘小時,8點準時到達學校,中午吃自製的盒飯,下午、晚上有時上課或聽課。
  • 候鳥老人在定安鄉村小學義務教英語3年 獲省長點讚
    這位候鳥老人沒想到,晃眼間,他在偏僻的海南定安後埇小學義務教英語已3年。他所感受的幸福,是看著一個個字母都背不好的學生,在自己手裡發生改變,還有很多孩子考上當地重點中學。  主動請纓做義務英語老師  1月27日,定安縣雷鳴鎮後埇小學,已放假的校園有些冷清。住校的陳鋒老師看到迎面走來一個人,頓時滿臉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