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英語,對於年近七旬的潘老來說,手到擒來。老人自稱「頑童」,為了讓更多人體會到學英語的快樂,他在公園義務教英語,四年間成為了許多孩子口中的「英語爺爺」。
西沽公園有個「英語爺爺」
西沽公園正門附近的一條小路上,一位留著長長白鬍子的老人正被幾個孩子圍在中間,蹲在地上寫著什麼。走近一看,他們正在用蘸過水的海綿筆在地上寫著一個個的英語單詞。「十二個月份的英文寫法裡,有兩個月份是M打頭的,五個字母的是三月(March),三個字母的是五月(May),這樣顛倒著最好記。」老人一邊寫著,一邊給旁邊的孩子們講解。
老人名叫潘少年,年近七旬。扎著小辮兒,留著白鬍子,看書時會戴上兩副眼鏡,特殊的打扮讓人一眼就能認出來。據潘大爺介紹,他每周都有三四天到西沽公園義務教英語,從2009年至今已經有四年的時間。
老人的學生從四五歲的小朋友,到二十多歲的大學生,人數不下百人。許多學生因為不知道老人的姓名,就稱他「英語爺爺」,久而久之,這個稱呼就叫開了。
自學英語希望授之以漁
老人告訴記者,他的英語都是年輕時跟著電視上的遠程教育學出來的。「1979年恢復高考的時候,不少人都因為英語落榜,我不明白英語為什麼這麼難,出於這份好奇心才開始接觸英語,算下來也有30多年的時間了。」潘大爺說,2008年住在北京時,他又和英語志願者們學了很長時間,還經常去找外國人對話。「因為年紀大了,死記硬背記不住,我就開始總結竅門,後來玩著就能記下很多東西,現在,就是想把自己的方法交給想學英語的孩子們。」
老人隨身帶著一本舊掛曆,背面寫著不少老人總結的背誦竅門。為了環保,他把海綿剪成了一個個尖頭的海綿筆,蘸著水就可以在地上寫字。經常來向老人請教的學生小靖告訴記者,每來一個孩子,他都會找最合適的方法來教孩子:「對待小朋友時,英語爺爺就會一邊帶著他們畫畫,一邊教單詞。來了上大學的哥哥姐姐們,爺爺就會直接給他們講自己的聯想記憶法,爺爺告訴我,這叫做授之以漁。」
自比「老頑童」要傳遞快樂
老人英語講得到底如何?「英語爺爺比我的詞彙量大得多,他教了我很多很好用的方法,我一看見英語爺爺就會來和他切磋一下。」考過了英語四級的小吳說。「老人語速很快,口語流利,語法標準,最難得的是老人學習英語的熱情,這是值得很多學生學習的。我在課堂上和同學們講過老人的故事,也經常來和老人交流。」有著十多年中學英語教學經驗的孔老師說道。
除了英語,老人還有很多愛好,吹笛子、雕塑、變魔術、編中國結……每次教學時,老人總會亮出一些絕活來吸引小朋友的目光,帶著孩子們在遊戲時學英語。「別人叫我『英語爺爺』,我覺得自己更像金庸小說裡的老頑童,不知疲倦,對什麼都特別感興趣,每天過得都特別充實,我希望把自己的快樂傳染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