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東南大學迎來一群「少年生」,其中年齡最小的趙晨焱只有13歲。另一位牛永恩同學今年14歲,他12歲念高中,今年在老師的鼓勵下,他報考東南大學少年班並一舉成功。今年,東南大學共錄取本科新生4063人,男女比例約2:1,理工類人數佔新生總數的近百分之八十。
3歲半讀小學二年級,自理能力強
13歲的趙晨焱是四川成都人,在今年高考中取得了610分的好成績,其中,數學130分(滿分150),物理107分(滿分110),被錄取進工科試驗班(吳健雄班)。
「我3歲半就上了小學二年級。」趙晨焱告訴記者,小時候由於爸爸媽媽工作很忙,在鄉村學校任教的外婆就帶著他上課,他跟著旁聽反而都學了進去。而且他很早就表現出過人的數學和物理天賦,小學階段以滿分的成績獲得過數學國奧賽一等獎,高中獲得全國物理競賽三等獎。
在採訪時記者發現,雖然趙晨焱年齡小,但是性格很開朗,他跟記者說,他喜歡運動,喜歡打羽毛球和桌球,「這個暑假我一直在遊泳,你看我都曬黑了。」
年齡這麼小,在大學裡獨立學習生活有困難嗎?趙晨焱回答說,「我初中、高中都住校的,自理能力沒問題。」不過,他也坦言,現在雖然沒有了升學的壓力,但是也要努力好好學習專業,在大一打好基礎,大二好好選專業。
少年生中,還有一名14歲的牛永恩,被錄取在網絡空間安全學院。他來自河南周口,3歲時因為爸爸在外地工作,媽媽在家務農,沒時間帶他,苦於家門口沒有幼兒園,就把他放進了小學,雖然哭鬧了半年,但是沒想到,最後成績一直名列前茅。
小牛從9歲上初中開始就住校,自己洗衣服、洗碗,自理能力特別強。2018年,不滿12歲的他以班級第三的成績考入河南省淮陽第一高中。今年,在老師的鼓勵下,小牛報考東南大學少年班並一舉成功。談到為什麼這麼刻苦和努力,14歲的小牛說:「爸爸媽媽很辛苦,我必須要好好學習」
不知輔導班為何物,學霸的秘密在這兩個字
在採訪這7個少年生時,記者發現,這些少年生基本上四五歲已經入讀小學,最小的3歲就開始上小學,而同齡的孩子還在上幼兒園,雖然他們的求學模式不可複製,但是在談到學習時,他們都沒有上過課外輔導班,更有人不知輔導班為何物,但他們都不約而同提到了兩個字——「專注」,這或許是他們成為「小學霸」的秘訣之一。
13歲的趙晨焱說,他學習時非常專注,不會想其他的,而且學習時一定會將手機關機,學完了再開機。14歲的牛永恩也說,「學習習慣很重要,一定要專注。我做題時非常投入,如果遇到很難解的題目,我可能3節晚自習都在研究,反而感覺時間一眨眼就過去了。」
同樣被錄取在網絡空間安全學院的15歲的李家棟告訴記者,「學習就是學習,不學習時就好好玩,做什麼都要專注。」來自河南省永城市高級中學的他從小就表現出過硬的識字和語言表達能力,他4歲上小學,反映迅速,知識面寬,業餘時間喜歡運動、鋼琴、閱讀。
來自遼寧的兩對雙胞胎
今年的新生中,一共有3對雙胞胎,其中有2對雙胞胎來自遼寧省。記者現場採訪了這2對來自遼寧的雙胞胎,雖然同為雙胞胎,但是又各有不同。
來自瀋陽的這對雙胞胎兄弟,不僅長相複製黏貼,性格也是一模一樣,回答記者的問題,也是異口同聲。哥哥陳若天就讀於工科試驗班自動化電氣測控類,弟弟陳若飛就讀於工科試驗班土木交通類。
有意思的是,他們高考結束填報學校的時候,是瞞著對方的,而且家長也不知道他們去哪個城市,他們共同的選擇是「去南方,長江中下遊的一個城市」,最後,拿到錄取通知書的時候,一看,都選了東南大學!
而來自大連瓦房店市的雙胞胎姐妹花,性格迥然不同,妹妹張雨晴就讀工科試驗班機械能源材料類,性格開朗,面對記者提問,侃侃而談,充當了「發言人」的角色;被錄取在電子信息類的姐姐張雨昕則相對文靜。雖然是女生,但是她們最愛的是純工科,想搞研究,「成為科學家」是她們共同的目標。
延伸閱讀:
4歲上學還跳級,這位00後女生都開始讀博了!網友:考研有動力
早上8點半華中科技大學西五樓,華中科技大學人工智慧與自動化學院2020級博士劉可薇,迎來新學期的第一場考試。考的是地熱能。10點53分,她走出考場下一場考試是電能效率在下午3點進行。
博士生涯的第一天
劉可薇在考試中度過
9月2日
這位00後女博士
將迎來自己的20歲生日
不過她沒有什麼特別安排
「過生日,應該是吃頓好吃的」
劉可薇是湖北武穴人,15歲考上武漢工程大學,之後進入華中科技大學碩博連讀,專業是控制科學與工程。
她算得上是「華科三代」,她的外公畢業於同濟醫學院,舅舅也是15歲上大學,在華科讀的研究生,所以她對華科有著別樣的情結。
在她眼中,疫情之後的武漢和華中科技大學並沒有太大變化,「防疫措施做得很好,很放心。」
劉可薇1米57的個子,齊劉海,是個長相甜美的鄰家女孩。她來自黃岡,4歲時就上學了,9歲上完五年級後跳級升入初中,12歲讀高中,15歲上大學本科,19歲念碩士。「雖然讀書比較早,但我挺適應,沒覺得自己比較小,大家對我也一直很照顧。」她說。
劉可薇有些忙碌,她上午下午都有考試,「我這一周都是考試,這是之前研究生階段的考試。」劉可薇碩士就讀於該校中歐清潔與可再生能源學院,由於疫情原因考試挪到開學後。
劉可薇一直想讀博,碩士研究生階段,她想讀博深造的想法更加明確,並多次跟導師交流讀博的事情。讀研期間,劉可薇十分勤奮學習,認真完成課業學習,工作日也大都在實驗室度過。
今年6月,劉可薇轉博成功,將在華科繼續讀博四年。「我本科就規劃好讀碩士和博士,今年4月學校出了轉博的通知,我就申請轉博,現在也算是圓了我的博士夢。」她說。20歲的她,比同批博士生小了約5歲。
7月10日,劉可薇從黃岡返校後,一直在實驗室從事科研工作,最近也在認真準備開學周的考試,考完試後她又到實驗室複習。「今天感覺還是很不一樣,是學生生涯的一個新起點。」劉可薇說,「博士階段我對自己有了更高的要求,希望自己在科研上能取得一些成績,所以我要抓緊時間學習。」
記者了解到,華中科技大學今年共有研究生新生9000餘名,其中碩士研究生7000餘人,博士研究生近2000人。新生中碩士研究生的平均年齡是23.7歲,其中31名00後學生;博士研究生新生的平均年齡是25.9歲,有劉可薇等3名00後學生。
本文轉自:北晚新視覺綜合 新華網 揚子晚報 長江日報
原標題:少年3歲半上二年級13歲高考 ,這些孩子厲害了